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流储备分数的临床作用和优缺点及近期进展 被引量:14
1
作者 王莽原 宋江平 胡盛寿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99-601,共3页
血流储备分数(FFR)测量冠状动脉狭窄是一种近些年来已经广泛应用于冠状动脉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指征判断,本文基于国内外相关文献,在阐述了FFR测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原理和机制的基础上,归纳阐述了FFR检查在临床中的应用和优缺点,综合评... 血流储备分数(FFR)测量冠状动脉狭窄是一种近些年来已经广泛应用于冠状动脉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指征判断,本文基于国内外相关文献,在阐述了FFR测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原理和机制的基础上,归纳阐述了FFR检查在临床中的应用和优缺点,综合评述了近两年来"基于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的无创FFR"、"无腺苷负荷的FFR"这两项重要进展,并对其将来可能出现的进展——"与冠状动脉内超声检查的互补"、"与SYNTAX评分的整合"进行了初步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储备分数 冠状动脉狭窄
下载PDF
左心衰竭介入治疗的热点——经导管心室隔离成形术 被引量:1
2
作者 杨跃进 胡奉环 宋雷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13-515,共3页
冠心病导致的心力衰竭(心衰)尤其是合并心尖部扩张或室壁瘤形成的患者远期预后差,是目前治疗的热点及难点。经皮介入心室成形术(percutaneous ventricular restoration,PVR),或称经导管心室隔离成形术(transcatheter ventricular partit... 冠心病导致的心力衰竭(心衰)尤其是合并心尖部扩张或室壁瘤形成的患者远期预后差,是目前治疗的热点及难点。经皮介入心室成形术(percutaneous ventricular restoration,PVR),或称经导管心室隔离成形术(transcatheter ventricular partitioning restoration,TVPR)是一项经导管将"伞样心室隔离装置"(parachuteR ventricular partitioning device,PVPD)置入心衰患者伴有扩张膨出甚或室壁瘤形成的心尖部,使心室减容和心尖部成形的新技术。现有国内外研究已初步证实该技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同时亦应注意防范相关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经导管心室隔离成形术
下载PDF
多学科血液管理对心脏瓣膜手术患者输血和转归的影响 被引量:23
3
作者 纪宏文 李志远 +6 位作者 孙寒松 李立环 龙村 马丽 陈雷 王巍 胡盛寿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488-490,共3页
目的评价多学科血液管理措施对心脏瓣膜手术患者输血和住院期间转归的影响。方法2009年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实施血液管理前和实施3年后各1年内连续完成的心脏瓣膜手术患者3951例。通过制定围手术期输血指征,预防应用合成抗纤溶药,降低体... 目的评价多学科血液管理措施对心脏瓣膜手术患者输血和住院期间转归的影响。方法2009年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实施血液管理前和实施3年后各1年内连续完成的心脏瓣膜手术患者3951例。通过制定围手术期输血指征,预防应用合成抗纤溶药,降低体外循环对血液的稀释程度,应用血液回收机等血液保护措施,建立临床用血公示制度等,加强围手术期各环节合理用血的管理。记录围手术期输血(包括血液制品)种类和量、合成抗纤溶药及血液回收机使用,住院时间、术后肺炎和死亡等。结果血液管理前组1713例,血液管理后组2238例。血液管理后组患者围手术期红细胞输注率(血液管理前组75.3%,血液管理后组28.5%,P=0.000),平均红细胞用量(4.0U与1.2U,P=0.000)均降低。血液管理后组患者住院时间(10.5d与8.2d,P=0.02),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3.5%与2.7%,P=0.04)及住院期间死亡率(1.2%与0.6%,P=0.000)减少。结论多学科血液管理显著减少心脏瓣膜手术患者输血率和输血量,降低手术后肺炎发生率和死亡率,减少住院时间,同时节省大量稀缺的血液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管理 心脏手术 输血 转归 多学科
原文传递
心脏内异物伴发感染性心内膜炎一例 被引量:4
4
作者 严欣欣 叶绍东 +1 位作者 丰雷 王国干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51-651,共1页
患者女性,48岁。因间断咳嗽、咳痰3个月,发热2个月,意识丧失1次入院。患者于3个月前受凉后出现咳嗽,伴黄痰、胸闷,不伴发热、咯血等不适,于当地医院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给予先锋、病毒唑、氨溴索、清开灵等治疗后症... 患者女性,48岁。因间断咳嗽、咳痰3个月,发热2个月,意识丧失1次入院。患者于3个月前受凉后出现咳嗽,伴黄痰、胸闷,不伴发热、咯血等不适,于当地医院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给予先锋、病毒唑、氨溴索、清开灵等治疗后症状缓解,该症状后于1个月内反复发作两次,予以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等静滴后症状缓解,2个月前再次受凉,咳嗽症状再发,伴发热,体温波动在37.0℃到38.0℃之间,口服退烧药物后体温可降至正常,近1个月体温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心内膜炎 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 心脏内 头孢哌酮舒巴坦 伴发 异物 上呼吸道感染 症状缓解
原文传递
心脏型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G416S突变导致肥厚型心肌病 被引量:1
5
作者 邹玉宝 王继征 +7 位作者 孙凯 王东 王志民 吴亚杰 蒋雄京 周宪梁 惠汝太 宋雷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468-470,共3页
目的观察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心脏型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G416S突变导致肥厚型心肌病的特点。方法在100例HCM患者中对心脏型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基因(MYBPC3)的所有外显子及其侧翼内含子序列进行基因扫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目的片段,... 目的观察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心脏型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G416S突变导致肥厚型心肌病的特点。方法在100例HCM患者中对心脏型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基因(MYBPC3)的所有外显子及其侧翼内含子序列进行基因扫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目的片段,双脱氧末段终止法测序。分析携带基因突变患者的表型特点。结果在一例患者中发现MYBPC3第8697G>A基因突变,该突变位于外显子15,造成了心脏型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第416位的甘氨酸转变成丝氨酸(G416S),该位置位于保守区。患者65岁时出现活动后胸痛不适,无高危因素。结论心脏型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G416S错义突变能够导致HCM,携带该突变的患者表型轻、预后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心脏型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 G416S错义突变 表型
原文传递
室间隔完整型大动脉转位新生儿期后左心室发育的超声评价研究
6
作者 施怡声 李守军 +2 位作者 樊丽姿 吕秀章 王浩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42-746,共5页
目的利用常规二维超声和斑点追踪技术(speckletrackingimage,STI)对室间隔完整型大动脉转位(transpositionofthegreatarteries,TGA)患儿新生儿期后的左心室发育进行评估,从中筛选出最为敏感的超声影像学指标,为患者术式选择提... 目的利用常规二维超声和斑点追踪技术(speckletrackingimage,STI)对室间隔完整型大动脉转位(transpositionofthegreatarteries,TGA)患儿新生儿期后的左心室发育进行评估,从中筛选出最为敏感的超声影像学指标,为患者术式选择提供依据。方法人选22例新生儿期后室间隔完整型TGA患儿,根据术中心室测压决定接受肺动脉环缩术(pulmonaryarterybanding,PAB)(PAB组,10例)或大动脉调转术(arterialswitchoperation,AS0)(ASO组,12例)。15例年龄、体质量相匹配的的健康婴儿作为对照组。术前采集左室心尖和基底段短轴观的二维灰阶动态图像,脱机分析不同水平室壁的旋转角度、左室总体扭转角度等指标。结果所有患儿术后均存活出院。术前常规超声提示两组患儿均存在左室萎缩的表现。与对照组相比,PAB组和ASO组的射血分数、室壁厚度无差异,但左室舒张末内径、容积及左室质量指数均显著减少。PAB组和ASO组之间左室舒张末内径、容积及左室质量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Tl分析表明,两组患儿的左室心尖部和心底部整体旋转角度、左室总体扭转角度与对照组相比存在差异,但PAB组心尖部整体旋转角度、旋转角度达峰时间以及左室总体扭转角度较对照组和ASO组均显著减少。结论常规二维超声检查可以初步对超过最佳治疗时期的TGA患儿的心室发育进行评估,但STI技术可以更精确地评价患儿左室退化的程度。心尖部整体旋转角度、旋转角度达峰时间和左室总体扭转角度有助于甄别出边缘状态的退化左室,对术式的选择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心室功能 心脏缺损 先天性 大动脉转位 肺动脉环缩术 斑点追踪显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