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心血管病理学近十年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
1
作者 阮秋蓉 王红月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450-454,共5页
近十年来,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有所增高,我国心血管病理学基础与临床研究迅速发展,研究水平不断提高,从动物实验到人体研究,从大体到组织、细胞、分子以及基因,研究手段丰富多样,研究技术日臻成熟。《中华病理学杂志》见证了我... 近十年来,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有所增高,我国心血管病理学基础与临床研究迅速发展,研究水平不断提高,从动物实验到人体研究,从大体到组织、细胞、分子以及基因,研究手段丰富多样,研究技术日臻成熟。《中华病理学杂志》见证了我国心血管病理学近十年的发展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理学 《中华病理学杂志》 疾病发病率 病理学基础 临床研究 人体研究 动物实验
原文传递
阜外医院400例心脏移植的临床病理学表现的启示 被引量:6
2
作者 宋来凤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04-205,共2页
心脏移植目前已成为治疗终末期心脏病较有效的手段,我们对每例受体心脏都进行了全面的病理学观察,给了我们有助于诊断和治疗的新的启示。在受检的400例心脏中有77.50%病例为不同类型的心肌疾病,15.00%为冠状动脉狭窄性疾病。心肌的病理... 心脏移植目前已成为治疗终末期心脏病较有效的手段,我们对每例受体心脏都进行了全面的病理学观察,给了我们有助于诊断和治疗的新的启示。在受检的400例心脏中有77.50%病例为不同类型的心肌疾病,15.00%为冠状动脉狭窄性疾病。心肌的病理改变基本有两大类,即损伤性病变和结构性病变,前者是心力衰竭和心肌病类型转变的基本原因,后者是发育异常性和错构性病变,有形态特征,但无明显的疾病类型特异性,是心脏易损性的结构基础。由于基本病变的组合和损及的范围不同,呈现出不同临床和病理表现,引起临床与病理诊断间的差别,诊断不一致的病例以心肌病类最多。另外冠状动脉年龄性内膜纤维增厚和错构导致的狭窄能明显影响疾病的发展和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移植 心肌病 心肌病的基础病变 冠状动脉 非粥样硬化性狭窄
下载PDF
心包腔内巨大海绵状血管瘤一例 被引量:4
3
作者 周晓辉 王水云 +3 位作者 孙宏涛 王红月 段雪晶 王剑鹏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964-965,共2页
患者女性,40岁,因“上腹部不适3个月”于2013年3月5日入院.入院前20 d查体发现心包腔内占位病变.入院查体:血压130/90 mmHg(1mmHg=0.133 kPa),心率89次/min,呼吸20次/min;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前区无凹陷及异常隆起... 患者女性,40岁,因“上腹部不适3个月”于2013年3月5日入院.入院前20 d查体发现心包腔内占位病变.入院查体:血压130/90 mmHg(1mmHg=0.133 kPa),心率89次/min,呼吸20次/min;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前区无凹陷及异常隆起,心尖搏动位于胸骨左缘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内1cm处,心脏表面未触及震颤,叩诊心浊音界向左增大,胸骨左缘第2肋间可闻及2/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海绵状血管瘤 心包腔内 入院查体 肺呼吸音 上腹部不适 占位病变 锁骨中线 心尖搏动
原文传递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74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莉 王红月 +3 位作者 宋来凤 唐颖 赵然旭 赵红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924-928,共5页
目的分析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发病特点,了解易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先心病类型及临床诊疗情况。方法收集1998至2009年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经外科手术切除、病理学确诊的先心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例,收集... 目的分析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发病特点,了解易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先心病类型及临床诊疗情况。方法收集1998至2009年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经外科手术切除、病理学确诊的先心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例,收集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分析临床诊断与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及病理学表现与超声心动图检查的符合率。结果1998至2009年病理学诊断先心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74例,占同期所有外科矫治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33.6%(74/220)。患者平均年龄(32.8±13.8)岁。在未矫治先心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中最常见的先心病类型为主动脉瓣二叶化畸形,占52.2%(35/67),患者年龄(37.5±12.5)岁,高于其他先心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年龄[(30.0±16.6)岁,P=0.017]。感染主要位于左侧房室瓣或大动脉瓣(83.8%,62/74),主动脉瓣是受累最多的部位,其中单独受累47例(75.8%,47/62)。74例患者均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阳性诊断率为66.3%(49/74)。29.7%的患者行血培养(22/74),阳性率为59.1%(13/22),其中草绿色链球菌占53.9%(7/13)。53例患者手术前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病理诊断符合率为71.7%(53/74)。手术病死率为2.7%(2/74)。结论先心病成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首要基础疾病,主动脉瓣二叶化畸形是最为常见的易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先天畸形。患者血培养率和血培养阳性率低是本组病例的特点,但通过临床与病理诊断对比分析发现应用中国试行的诊断标准可提高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阳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内膜炎 细菌性 先天性心脏病 病理学 临床
原文传递
心脏原发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孙洋 江勇 +4 位作者 段雪晶 王红月 王清峙 钟定荣 赵红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673-676,共4页
目的 探讨心脏原发性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对4例心脏原发IMT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随访,进行ALK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ALK基因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结果 4例原发性心脏IMT,男3... 目的 探讨心脏原发性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对4例心脏原发IMT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随访,进行ALK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ALK基因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结果 4例原发性心脏IMT,男3例,女1例;平均年龄16岁(5个月~30岁);发生于右心室2例,右心房1例,心包1例.组织学类型,肉芽肿型1例,纤维组织细胞型2例,硬化型1例.其中2例ALK蛋白阳性,4例病例均进行ALK融合基因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未检出阳性病例.结论 心脏IMT非常少见,且临床及组织学表现多样,容易误诊,早期诊断、积极手术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免疫组织化学ALK蛋白阳性表达有助于诊断,ALK基因在IMT中的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目前尚不适宜在临床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肿瘤 肿瘤 肌组织 原位杂交 荧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