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再次二尖瓣置换术中严重心血管事件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被引量:2
1
作者 王越夫 姚彤 +1 位作者 王伟鹏 李立环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78-380,共3页
目的:总结再次二尖瓣置换术中严重心血管事件发生原因及应对措施。方法:对62例再次二尖瓣置换术患者(R组)及同期80例首次二尖瓣置换术患者(F组)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分别为41.94%(26/62)和12.50%(10/8... 目的:总结再次二尖瓣置换术中严重心血管事件发生原因及应对措施。方法:对62例再次二尖瓣置换术患者(R组)及同期80例首次二尖瓣置换术患者(F组)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分别为41.94%(26/62)和12.50%(10/8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组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明显高于F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组术中建立体外循环时间、平均体外循环时间、平均阻断时间、术中严重心血管事件及血液制品用量明显高于F组,P<0.05~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严重心血管事件有:体外循环前发生心室颤动,开胸时大出血,左心室破裂,严重过敏反应,停机后低心排二次转机。R组体外循环前芬太尼用量>20μg/kg的患者体外循环前心室颤动发生率明显低于芬太尼用量≤20μg/kg的患者。结论:再次手术时患者病情加重,术中严重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增高,麻醉风险增加,充分的术前准备和良好的麻醉体外循环方法能够降低麻醉风险,特别是体外循环前使用大剂量芬太尼(>20μg/kg)能有效降低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次二尖瓣置换术 心室颤动
下载PDF
“一站式”复合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治疗SYNTAX高危多支血管病变的中期疗效 被引量:4
2
作者 王浩然 胡盛寿 +5 位作者 乔树宾 吴永健 陈珏 徐波 李立环 熊辉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12-415,共4页
目的:探索"一站式"复合冠状动脉(冠脉)血运重建术治疗SYNTAX高危多支血管病变患者的中期疗效。方法:2007-06至2010-12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收治141例冠心病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25例。所有患者均为包括左前降支病变在内的多支血管病... 目的:探索"一站式"复合冠状动脉(冠脉)血运重建术治疗SYNTAX高危多支血管病变患者的中期疗效。方法:2007-06至2010-12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收治141例冠心病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25例。所有患者均为包括左前降支病变在内的多支血管病变,均完成"一站式"复合冠脉血运重建术。依据患者造影资料计算SYNTAX评分,其中有52例患者评分≥30分纳入本研究。研究终点为无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生存率。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施行"一站式"复合冠脉血运重建治疗,全部行左乳内动脉至左前降支血管移植,置入药物洗脱支架89枚。全组无手术相关及院内死亡。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3年,其中3例患者出现支架内狭窄,再次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2例患者出现脑血管事件。全组无心肌梗死及死亡发生。结论:"一站式"复合冠脉血运重建术治疗SYNTAX高危多支血管病变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一站式”复合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比较七氟烷吸入复合应用喉罩与氯胺酮基础麻醉在麻醉诱导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被引量:15
3
作者 田鹏声 张全意 +3 位作者 张朝宾 丁洁 晏馥霞 李立环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37-539,共3页
目的:通过与氯胺酮基础麻醉比较,评估七氟烷吸入复合应用喉罩在心脏手术患儿麻醉诱导过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08至2014-01择期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40例,无麻醉术前用药,年龄6月-2岁,随机分为七氟烷吸入组(n=20... 目的:通过与氯胺酮基础麻醉比较,评估七氟烷吸入复合应用喉罩在心脏手术患儿麻醉诱导过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08至2014-01择期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40例,无麻醉术前用药,年龄6月-2岁,随机分为七氟烷吸入组(n=20)和氯胺酮肌肉注射组(n=20)。七氟烷吸入组患儿进入手术室后吸入8%七氟烷和100%氧气混合气体,患儿意识消失后插入喉罩,行机械通气,吸入3%-4%七氟烷维持麻醉,然后行颈内静脉置管术。氯胺酮肌肉注射组患儿进入手术室后肌肉注射注氯胺酮(7 mg/kg)+阿托品(0.01 mg/kg),待患儿意识消失后建立外周静脉,经静脉给予咪达唑仑(0.1 mg/kg)、哌库溴铵(0.10 mg/kg)、芬太尼(5μg/kg)后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辅以0.5%-1%七氟烷维持麻醉,然后行颈内静脉置管术。结果:七氟烷吸入组患儿意识消失时间明显短于氯胺酮肌肉注射组[(48.90±3.93)s vs(577.85±116.41)s, P〈0.05],麻醉开始至完成颈内静脉穿刺时间也明显短于氯胺酮肌肉注射组[(11.15±2.48)min vs(24.15±4.02)min, P〈0.05)]。插入喉罩或气管插管后两组在平均动脉压、心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在动脉血p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碱剩余、乳酸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氯胺酮肌肉注射基础麻醉比较,七氟烷吸入复合应用喉罩可明显缩短麻醉准备时间,麻醉管理简单平稳,为简单先心性心脏病患儿的心脏手术麻醉准备期提供了更为简单和安全的管理方法,为重症复杂先心性心脏病患儿的心脏手术麻醉准备期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七氟烷 喉罩 小儿心脏手术 麻醉诱导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围术期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1
4
作者 石佳 李军 +7 位作者 张喆 袁素 陈芳 何爱霞 王古岩 薛庆华 肖文静 李立环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05-308,共4页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胰蛋白酶抑制剂乌司他丁对围术期体温、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的影响。方法:300例择期体外循环冠状动脉(冠脉)旁路移植术或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胰蛋白酶抑制剂乌司他丁对围术期体温、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的影响。方法:300例择期体外循环冠状动脉(冠脉)旁路移植术或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50例。实验组于麻醉诱导后、肝素化后以及鱼精蛋白中和后,分别给予乌司他丁各100万单位,对照组则给予等量生理盐水。2组分别于手术开始前、手术结束即刻、术后8 h、16 h、24 h、48 h和72 h记录体温(膀胱温)、评估SIRS评分、采集静脉血行血常规检查。结果:两组体温、SIRS评分和白细胞计数均在术后8小时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但至术后72 h仍显著高于手术前水平(P<0.01);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自手术结束即刻显著上升,至术后72小时仍未有下降趋势,显著高于手术前水平(P<0.01)。在术后8 h、16 h、24 h、72 h四个时间点,实验组体温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在术后8 h、16 h、24 h、48 h四个时间点,实验组SIRS评分、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在两组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显著降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围术期体温、SIRS评分、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术 发热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胰蛋白酶抑制剂
下载PDF
术前抗血小板药物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术后出血和输血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石佳 王越夫 +3 位作者 薛庆华 王古岩 袁素 李立环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25-528,共4页
目的评估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前不同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暴露水平对术后出血和异体输血的影响。方法 195例择期行CABG患者,根据术前使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情况均分为用药组、停药组和空白组。用药组包括术前氯吡格雷... 目的评估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前不同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暴露水平对术后出血和异体输血的影响。方法 195例择期行CABG患者,根据术前使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情况均分为用药组、停药组和空白组。用药组包括术前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停用不足7d者,停药组包括术前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停用超过7d者,空白组包括术前未使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者。主要观察术后出血和输血情况,前者具体包括术后引流量、大出血发生率和二次开胸止血率,后者包括输注异体浓缩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和浓缩血小板的量和率。结果用药组术后总引流量和大出血的发生率明显多于空白组(P<0.05或P<0.01)。浓缩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的输注量和输注率及总输血率在用药组、停药组和空白组间均呈逐渐递减的趋势。用药组的浓缩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的输注量和输注率以及总输血率均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或P<0.01),总输血率明显高于停药组(P<0.05)。三组围术期死亡率、并发症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体外循环下CABG术前7d内暴露于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患者术后出血和异体输血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冠脉旁路移植术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下载PDF
经导管主动脉瓣(CoreValve)置入术二例报告 被引量:9
6
作者 杨跃进 吴永健 +13 位作者 王欣 张海涛 吕秀章 裴汉军 张磊 吴元 吕滨 刘焱 徐波 乔树宾 李立环 王巍 胡盛寿 高润霖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82-483,共2页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发展趋势,老年瓣膜退行性病变发病率正不断增加,其中主动脉瓣狭窄已逐渐成为这一人群最常见的瓣膜性心脏病。对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是唯一可以延长生命的治疗,但老年患者常因高龄、体质弱、病变重,
关键词 主动脉瓣狭窄 置入术 瓣膜性心脏病 主动脉瓣置换术 退行性病变 导管 老年患者 社会老龄化
下载PDF
双动脉根部调转术治疗大动脉转位合并室间隔缺损和左心室流出道狭窄术后早期临床结果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王旭 胡盛寿 +2 位作者 李守军 刘晋萍 晏馥霞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7-59,共3页
目的:对双动脉根部调转(DRT)术后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术后早期恢复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11至2011-05我院72例患儿实施DRT术术后早期临床资料。结果:全组年龄4月~6岁,平均年龄(2.85±2.02)岁,体重5.5~20 kg,平... 目的:对双动脉根部调转(DRT)术后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术后早期恢复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11至2011-05我院72例患儿实施DRT术术后早期临床资料。结果:全组年龄4月~6岁,平均年龄(2.85±2.02)岁,体重5.5~20 kg,平均体重(11.61±3.88)kg。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160±168)h,术后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间(10±11)d。特殊治疗包括:延迟关胸9例(12.5%),7例(9.7%)同时行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腹膜透析17例(23.6%),应用心外膜临时起搏器46例(63.9%),二次手术4例(5.6%),二次气管插管5例(6.9%)。因顽固性心功能不全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2例(2.8%)。结论:DRT手术治疗合并左心室流出道狭窄的大动脉转位,术后早期病情偏重。经积极正确的围术期综合治疗,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转位合并室间隔缺损和左心室流出道狭窄 双动脉根部调转术 术后早期处理
下载PDF
蛋白激酶A在缺血预处理抑制心肌细胞核因子-κB-DNA结合活性中的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薛庆华 昌克勤 +1 位作者 史世勇 李立环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1-144,共4页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A在缺血预处理抑制心肌细胞核因子-κB-脱氧核糖核酸(DNA)(NF-κB-DNA)结合活性中的作用。方法: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预处理组、蛋白激酶A抑制剂组(H89组)和...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A在缺血预处理抑制心肌细胞核因子-κB-脱氧核糖核酸(DNA)(NF-κB-DNA)结合活性中的作用。方法: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预处理组、蛋白激酶A抑制剂组(H89组)和脯氨酸二硫氨基甲酸组(PDTC组,核因子-κB抑制剂)。在平衡期、复灌10 min、20 min、30 min记录心率、左心室发展压,在平衡期、复灌30 min时记录冠状动脉流量,测定冠状动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和肌酸激酶含量。复灌30 min后留取心肌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环腺苷酸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Ser133)]含量,凝胶电泳迁移率法(EMSA)检测核因子-κB-DNA结合活性。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缺血预处理组和PDTC组心肌细胞核内p-CREB(Ser133)含量升高了2.31倍和1.65倍;与缺血预处理组相比,H89组p-CREB(Ser133)含量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缺血预处理组心肌细胞核内核因子-κB-DNA结合活性明显降低;与缺血预处理组相比,H89组和PDTC组核因子-κB-DNA结合活性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复灌30min时,与缺血预处理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H89组和PDTC组心率、左心室发展压和冠脉流量明显降低,乳酸脱氢酶和肌酸激酶活性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0.01)。结论:缺血预处理可通过激活蛋白激酶A抑制核因子-κB-DNA结合活性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A 缺血预处理 核因子-ΚB 心肌细胞
下载PDF
镁预处理对不稳定性高血压患者心脏术中血压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敖虎山 王武 +2 位作者 范永斌 苏建林 贾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74-377,共4页
目的:观察硫酸镁预处理对血压不稳定患者心脏手术中血压的影响。方法:未系统治疗高血压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补镁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切皮前取深静脉血测血镁水平。补镁组患者胸骨劈开前用硫酸镁40 mg/kg经深静脉注入再配合硝酸... 目的:观察硫酸镁预处理对血压不稳定患者心脏手术中血压的影响。方法:未系统治疗高血压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补镁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切皮前取深静脉血测血镁水平。补镁组患者胸骨劈开前用硫酸镁40 mg/kg经深静脉注入再配合硝酸甘油和硝普钠进行降压治疗,对照组患者用硝酸甘油和硝普钠进行降压。记录和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诱导、气管插管、切皮、劈胸骨、拧钢丝和缝皮时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水平、血压波动值和硝酸甘油或硝普钠的平均用量。结果:补镁组与对照组比较在麻醉前、诱导、气管插管、切皮时平均动脉压、血压波动值和硝酸甘油、硝普钠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补镁组与对照组比较在劈胸骨、拧钢丝、缝皮时的平均动脉压、血压波动值和硝酸甘油、硝普钠用量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稳定性高血压患者心脏手术中,劈胸骨前补充硫酸镁,可使患者血压更加平稳,并可减少降压药的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镁 心脏手术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不同剂量芬太尼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房颤动转复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薛庆华 王伟鹏 +3 位作者 于钦军 刘明政 陈雷 程卫平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02-304,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芬太尼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房颤动(房颤)转复的影响。方法:200例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Ⅱ~Ⅲ级、术前伴有房颤的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n=100),低剂量组(Ⅰ):芬太尼5~7μg/kg和2.5~10.0μg/kg分别...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芬太尼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房颤动(房颤)转复的影响。方法:200例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Ⅱ~Ⅲ级、术前伴有房颤的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n=100),低剂量组(Ⅰ):芬太尼5~7μg/kg和2.5~10.0μg/kg分别用于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高剂量组(Ⅱ):芬太尼10~20μg/kg和10~30μg/kg分别用于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围术期余麻醉药应用两组相同。记录停机、送入重症监护病房(ICU)和出院时的心律,窦性心律维持时间。结果:I组芬太尼应用总量为(11.9±2.9)μg/kg,明显低于Ⅱ组(33.5±8.7)μg/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组在停机、入ICU和出院时窦性心律患者分别为75%、72%和20%,而Ⅱ组分别为59%、54%和13%,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入ICU时点两组患者窦性心律的维持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入ICU时,Ⅰ组、Ⅱ组中窦性心律患者的左心房直径均显著小于同组房颤患者的左心房直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窦性心律患者的左心房直径Ⅰ组大于Ⅱ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瓣膜手术中应用小剂量芬太尼麻醉可明显改善术后房颤的转复,左心房小的患者转复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芬太尼 左心房直径 心房颤动 转复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评分与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比值动态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越夫 姚彤 +1 位作者 王古岩 李立环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41-343,共3页
目的:评价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后患者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与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比值动态变化的关系。方法:择期OPCABG患者24例,年龄55~64岁,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Ⅰ或Ⅱ级,体重66~87kg... 目的:评价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后患者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与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比值动态变化的关系。方法:择期OPCABG患者24例,年龄55~64岁,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Ⅰ或Ⅱ级,体重66~87kg,于麻醉诱导前即刻(基础值)、术毕即刻、术后4h、8h、20h及24h时记录SIRS评分,同时采集静脉血样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白细胞介素-6及白细胞介素-10浓度,计算血浆白细胞介素-6与白细胞介素-10浓度比值(R)及其动态变化程度(D,D=R_(各时点)/R_(基础值)),计算SIRS评分与D的自然对数的绝对值|LnD|的相关性。结果:与麻醉诱导前即刻比较,术后4h、8h血浆白细胞介素-6浓度升高,术后4h、术后20h血浆白细胞介素-10浓度升高(P<0.05或0.01);SIRS评分与|LnD|在一定范围内呈正相关(r=0.43,P<0.01)。结论:OPCABG患者术后SIRS严重程度与血浆白细胞介素-6与白细胞介素-10比值动态变化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明显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0
下载PDF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发生肺血栓栓塞症一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越夫 王东 李立环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33-233,共1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搭桥术 肺血栓栓塞症 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血小板计数 冠脉搭桥术 肝素抗凝 低温体外循环 室壁瘤切除术
下载PDF
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一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袁素 敖虎山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21-421,共1页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症 肝素诱导 心脏超声心动图 主动脉瓣替换术 升主动脉扩张 体格检查 临床资料 男性患者
下载PDF
心脏手术围术期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 被引量:1
14
作者 袁素 敖虎山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38-240,共3页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 IT)是肝素治疗引起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一种免疫介导的血栓形成前疾病,它与血栓形成密切相关,在围术期能及时的诊断和治疗非常有意义。发病机制主要与肝素—血小板因子4抗体介导的免疫反应有关,实验室抗体检...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 IT)是肝素治疗引起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一种免疫介导的血栓形成前疾病,它与血栓形成密切相关,在围术期能及时的诊断和治疗非常有意义。发病机制主要与肝素—血小板因子4抗体介导的免疫反应有关,实验室抗体检测结合临床有助于早期诊断。而替代性药物抗凝治疗是治疗H IT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 心脏手术 替代性药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