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带蒂横行腹直肌肌皮瓣联合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乳房再造适应证的探讨
1
作者 袁雨童 徐伯扬 +12 位作者 付苏 李尚善 穆大力 辛敏强 陈威威 刘温悦 陈兆瀚 杜星仪 马小睦 付傲 欧阳熠烨 刘春军 栾杰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2023年第9期939-946,共8页
目的探讨带蒂横行腹直肌肌皮瓣(TRAM)+腹壁下动脉穿支(DIEP)联合皮瓣适应证选择标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22年4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乳房整形科和乳腺综合整形科采用双蒂下腹部皮瓣行乳腺癌术后延期乳... 目的探讨带蒂横行腹直肌肌皮瓣(TRAM)+腹壁下动脉穿支(DIEP)联合皮瓣适应证选择标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22年4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乳房整形科和乳腺综合整形科采用双蒂下腹部皮瓣行乳腺癌术后延期乳房再造的患者资料。根据不同血供来源将患者分为TRAM+DIEP联合皮瓣组和双蒂DIEP皮瓣组,比较2组的自体乳房再造特点。TRAM+DIEP联合皮瓣组适应证选择标准:胸部受区无法提供2组吻合血管,腹部供区无优势腹壁下穿支吻合血管,既往行腹部吸脂手术或剥离范围较大、瘢痕较重的腹部手术,无法耐受长时间手术或具有显微外科手术的高风险因素。根据数据资料性质,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秩和检验、卡方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2组患者的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乳腺癌手术距乳房再造手术时间、放疗史、化疗史、吸烟史、下腹部手术史、高血压史、原手术切口类型、切取皮瓣长度及宽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情况、术后并发症等,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纳入54例女性患者,均为单侧乳房再造,平均年龄42.2岁(30~59岁),TRAM+DIEP联合皮瓣组21例患者,平均年龄42.7岁(33~56岁);双蒂DIEP皮瓣组33例患者,平均年龄41.8岁(30~59岁)。54例患者最终得到随访38例,其中TRAM+DIEP联合皮瓣组14例,双蒂DIEP皮瓣组24例。TRAM+DIEP联合皮瓣组术后平均随访42个月(6~69个月),发生腹壁膨隆患者1例,发生腹壁疝患者1例;双蒂DIEP皮瓣组术后平均随访47个月(6~179个月),无患者发生腹壁膨隆及腹壁疝。2组患者年龄、BMI、乳腺癌手术距乳房再造手术时间、放疗史、化疗史、吸烟史、下腹部手术史、高血压史、原手术切口类型、切取皮瓣长度及宽度、住院时间、术后患者开始下地活动时间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RAM+DIEP联合皮瓣组与双蒂DIEP皮瓣组手术时间[6.0(5.5,6.5)h vs.8.5(8.0,8.8)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RAM+DIEP联合皮瓣组与双蒂DIEP皮瓣组术后出现皮瓣部分坏死的比例(0/21 vs.1/33)、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比例(2/21 vs.2/33)、腹壁膨隆比例(1/14 vs.0/24)、腹壁疝比例(1/14 vs.0/24)分别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于需要采用双蒂下腹部皮瓣进行乳房再造的患者,TRAM+DIEP联合皮瓣未增加手术相关并发症的风险,该文提出的TRAM+DIEP联合皮瓣适应证选择标准有助于指导双蒂下腹部皮瓣自体乳房再造方法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成形术 肌皮瓣 穿支皮瓣 双蒂腹部皮瓣 联合皮瓣
原文传递
三维数字化技术制备EH复合人工骨假体在治疗眶区结构性缺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杨晓楠 翟震 +7 位作者 陈威威 陈露露 于璐 余泮熹 周经 黄慜路 靳小雷 祁佐良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12-416,共5页
目的探讨i维数字化精准技术在眶区结构性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术前对患者头颅进行CT扫描并三维重建,使用计算机完成数据的分析和设计,制备具有复杂i维结构的EH复合人工骨修复材料,同期或分期进行人工材料置入重建骨性结构和软组织... 目的探讨i维数字化精准技术在眶区结构性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术前对患者头颅进行CT扫描并三维重建,使用计算机完成数据的分析和设计,制备具有复杂i维结构的EH复合人工骨修复材料,同期或分期进行人工材料置入重建骨性结构和软组织修复手术,改善眶区畸形。术后定期随访,观察并发症情况,评估术后外形及患者满意度。结果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共收治5例眶区存在骨缺损及软组织异常的结构性缺损患者,其中手术治疗后发育异常1例、外伤后3例、Treacher—Collins综合征1例。采用上述方法进行个性化EH复合人工骨设计和制备,所有修复材料具有理想的三维结构、与缺损区域吻合良好。2例同期或分期进行了软组织结构修复。所有患者术后外观形态及对称性明显改善,无材料感染、排异、外露、移植组织坏死等不良反应。患者对治疗结果满意。结论应用三维数字化技术能够精确制备个性化修复材料,对于眶区结构性缺损,尤其是骨性轮廓的修复重建,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单纯的眶区畸形可以联合材料修复和软组织修缮;对于特殊类型的眶发育畸形,则应序列性关注骨性结构修复、眼窝再造以及眶内容物的充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 畸形 计算机辅助设计 材料 修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