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部除皱外科手术治疗发展沿革
1
作者 苏若楠 周栩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26-1031,共6页
面部除皱术是面部年轻化外科治疗的主要方法。随着人们对面部衰老机制和结构变化认知的加深, 手术方式也在不断变化。该文结合面部除皱术的产生时间、发展顺序, 以及不同手术方式涉及的解剖层次递进展开, 对面部除皱手术的发展进程进行... 面部除皱术是面部年轻化外科治疗的主要方法。随着人们对面部衰老机制和结构变化认知的加深, 手术方式也在不断变化。该文结合面部除皱术的产生时间、发展顺序, 以及不同手术方式涉及的解剖层次递进展开, 对面部除皱手术的发展进程进行综述, 详细介绍了皮肤及皮下、浅表肌腱膜系统筋膜、骨膜下平面的各种除皱术式的优缺点, 以及发展过程中为顺应微创手术潮流、减少术后并发症所提出的优化方案, 针对鼻唇沟、口角囊袋、下颌缘松弛等常见的面部老化具体问题提出的改良术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皱术 浅表肌腱膜系统 最小侵入性外科手术 复合除皱术 骨膜下除皱术
原文传递
双平面A型肉毒毒素注射改善颈阔肌条索的临床应用
2
作者 吴乐昊 孙诗黠 +5 位作者 张畅 唐勇 朱珊 王佳琦 王太玲 尤建军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2-418,共7页
目的研究A型肉毒毒素双平面注射方法改善颈阔肌紧张、肌肉条索显著、颈部外观宽大,实现颈部年轻化和美学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1月至2023年5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面颈整形科、成都八大处医疗美容医院整形外科采用... 目的研究A型肉毒毒素双平面注射方法改善颈阔肌紧张、肌肉条索显著、颈部外观宽大,实现颈部年轻化和美学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1月至2023年5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面颈整形科、成都八大处医疗美容医院整形外科采用A型肉毒毒素微滴注射法治疗的颈阔肌条索显著影响美观患者的临床资料。注射前嘱患者用力咧嘴以标记颈阔肌条索。用13 mm长的30 G注射针头将浓度为20 U/ml肉毒毒素,以锁骨端为起点向头侧沿条索走行注射至肌肉层,间隔1.5 cm单点注射1 U。更换3 mm长的30 G注射针头,将浓度为10 U/ml肉毒毒素沿条索走行注射至皮内深层,单点注射0.5 U。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调查患者满意度,分为十分满意、满意、不满意、十分不满意4个等级;由第三方医师采用观察者总体美容改善量表(GAIS)对治疗前后的患者照片进行评分(1~5分),分值越低表示较术前改善越显著;采用Geister颈阔肌条索评分法对治疗前后的颈阔肌条索突出度进行评估(0~4分),分值越高表示条索突出越严重。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s表示。结果共纳入19例患者,其中男3例,女16例,平均年龄36.1岁(33~42岁)。术后随访1~5个月,平均1.3个月,患者主观满意率为100%(19/19);第三方医师的GAIS评分为(1.12±0.33)分,17例达显著改善,2例为中等改善;Geister颈阔肌条索评分从术前的(3.65±0.33)分降至术后的(0.76±0.44)分。治疗后早期,5例患者出现颈部注射区局部淤血,1周后恢复;2例患者主诉注射过程和注射后局部疼痛,3 h后明显缓解;2例患者出现颈部轻度乏力症状,但颈部活动均正常;1例患者出现轻度咀嚼无力。以上不良症状均在4周内自行完全缓解。所有患者无口角偏斜、发声困难、面瘫、过敏等其他并发症。结论颈阔肌肌内注射结合皮内深层注射A型肉毒毒素的方法可有效改善颈阔肌条索,实现颈部动态外观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毒毒素类 微量注射 颈部年轻化 非手术治疗
原文传递
除皱手术在国内的历史演进及现况
3
作者 吴乐昊 王太玲 王佳琦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1-226,共6页
面颈部除皱手术是面部年轻化各种治疗手段中的一种。然而,就其涉及的面部解剖结构之多,临床操作过程之复杂多样,以及术后不可预知的风险之大而言,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外科手术。西方发达国家的面部除皱手术始于20世纪初,手术旨在通过外... 面颈部除皱手术是面部年轻化各种治疗手段中的一种。然而,就其涉及的面部解剖结构之多,临床操作过程之复杂多样,以及术后不可预知的风险之大而言,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外科手术。西方发达国家的面部除皱手术始于20世纪初,手术旨在通过外科手段改善面颈部皮肤、筋膜、脂肪等组织所形成的衰老外观。我国面颈部除皱手术起步较晚,是由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宋业光教授等医学前辈于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率先拓荒。之后,一大批创业者承前启后,对我国面部除皱手术的系统化、规范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对面部老化机制、面颈部解剖和组织结构变化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我国的面部除皱手术经历了一个由简到繁、日渐完善的发展过程。再后来,经过对除皱手术长期效果的观察和手术方案的不断完善,又经历了一个由繁到减、日臻成熟的过程。该文通过回顾历年的文献,对我国面颈部除皱手术的发展历程进行了阶段性的概括和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年轻化 除皱手术 复合除皱 悬吊 浅表肌腱膜系统 进展
原文传递
西藏高原地区唇腭裂畸形修复经验总结
4
作者 王成龙 巴罗 +5 位作者 旦增念扎 廖志鹏 次德吉 尼玛吉宗 索朗旺姆 王克明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2023年第1期54-59,共6页
目的:总结西藏高原地区唇腭裂畸形的特点和修复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援藏期间所治疗的唇腭裂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参考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对患者进行麻醉风险评估,主要采用MillardⅡ式结合唇鼻肌肉张... 目的:总结西藏高原地区唇腭裂畸形的特点和修复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援藏期间所治疗的唇腭裂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参考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对患者进行麻醉风险评估,主要采用MillardⅡ式结合唇鼻肌肉张力系统构建术对唇裂畸形进行修复,采用改良Von Langenbeck法对腭裂畸形进行修复。统计患者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短期并发症,如血肿、感染、伤口裂开、皮瓣血运障碍、腭瘘等发生情况。术后进行随访,由患者根据Likert 5分量表对手术效果进行评分(1~5分),1分为非常不满意,5分为非常满意。通过听音评价方法对腭裂语音进行评分,满分为5分,最低分为1分。应用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手术前、后腭裂语音评分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纳入46例患者,男26例,女20例,年龄2~57岁,中位数为32岁。46例中唇裂及唇裂术后继发畸形患者36例,其中28例为初次修复,8例为继发畸形的修复;腭裂畸形10例,均为初次修复手术。46例中ASAⅠ级39例,ASAⅡ级5例,ASAⅢ级2例。合并有先天性心脏病患者5例,其中动脉导管未闭2例,卵圆孔未闭3例;合并肺动脉高压8例。唇裂和腭裂畸形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30 ml和50 ml,术后未发生上述并发症。术后随访6~24周,平均8周,唇裂畸形修复患者患侧唇峰下降充分,与健侧基本对称,双侧鼻孔对称性较术前明显改善,鼻小柱居中;腭裂患者裂隙封闭,软腭活动度改善。患者对手术效果均较为满意,满意度评分平均为4.5分。腭裂术后语音评分为(4.3±0.5)分,明显高于术前的(1.4±0.5)分(t=16.16,P<0.001)。结论:西藏地区唇腭裂畸形患者具有治疗时机延误、畸形程度复杂、多合并其他器官先天性畸形等特点,术前要仔细评估患者全麻风险,采用经典术式对唇腭裂进行修复,可获得较好的效果和较高的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裂 腭裂 西藏高原 修复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经结膜入路修复腱膜性上睑下垂
5
作者 施婧 赵英楠 陈文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2023年第10期1118-1123,共6页
目的:探讨经结膜入路矫治腱膜性上睑下垂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2年3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面颈整形科采用经结膜入路矫治腱膜性上睑下垂的患者资料。术中纵向切开上睑结膜并分离米勒肌后,寻找上睑提肌腱膜,... 目的:探讨经结膜入路矫治腱膜性上睑下垂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2年3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面颈整形科采用经结膜入路矫治腱膜性上睑下垂的患者资料。术中纵向切开上睑结膜并分离米勒肌后,寻找上睑提肌腱膜,并将其末端与眶隔后壁融合的白线结构固定于睑板上缘。手术效果评价:(1)矫正程度,包括正矫、矫正过度和矫正不足;(2)对称性,分为好、中、差3个等级;(3)稳定性,分为好、减弱、消失3个等级;(4)术后并发症;(5)患者满意度,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3个等级。结果:共纳入23例患者(37只眼),男9例,女14例,年龄22~41岁,平均31岁;轻度下垂21只眼,中度下垂9只眼,重度下垂7只眼。随访6~18个月,平均13.5个月。全部37只眼(100%)术后矫正程度、稳定性评价为正矫、稳定性良好;对称性评价"好"21例(91.3%),"中"2例(8.7%)。所有患者对矫正效果满意,眼部外观及功能恢复正常,未出现严重的术后并发症。结论:通过结膜入路进行腱膜性上睑下垂矫正,能够在获得良好效果的同时,减小手术损伤,术后眼睑肿胀轻微、恢复快,眼睑外观自然无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睑下垂 腱膜性上睑下垂 结膜入路 上睑提肌
原文传递
应用榫卯结构原理修复体表增宽瘢痕的临床效果
6
作者 赵英楠 施婧 陈文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2023年第8期838-843,共6页
目的探讨在体表增宽瘢痕修复中采用榫卯结构原理进行切缘以外的皮下真皮内缝合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进行体表增宽瘢痕修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真皮内榫卯结构缝合对瘢痕... 目的探讨在体表增宽瘢痕修复中采用榫卯结构原理进行切缘以外的皮下真皮内缝合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进行体表增宽瘢痕修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真皮内榫卯结构缝合对瘢痕进行修复,术中沿瘢痕外缘梭形切开,去除瘢痕表皮及真皮层浅层瘢痕组织。在保留的真皮层深层瘢痕组织上设计连续榫头结构,在对侧切缘同层真皮内设计与榫头相对应的连续卯眼结构。将所形成榫卯结构样真皮相互嵌插缝合,最后间断缝合皮肤。随访观察切口愈合情况,术后6个月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估瘢痕外观,评分越高表明瘢痕越严重,同时测量瘢痕宽度,并记录患者满意度。结果共纳入32例患者,男性8例,女性24例,年龄8~44岁,平均34岁;术前瘢痕均为条索样,VSS评分3~7分,平均4.6分;瘢痕宽度2~11 mm,平均4 mm。术后随访6~24个月,所有患者切口均为一期愈合,4例(12.5%)出现一定程度的瘢痕增生,给予局部压迫和药物治疗后增生有所缓解,其余28例(87.5%)可见切口瘢痕细小,外观平整,较术前明显改善。此28例患者术后VSS评分0~2分,平均0.9分;瘢痕宽度0.1~1.0 mm,平均0.3 mm,其中11例瘢痕宽度<0.3 mm,8例为0.3~0.5 mm,9例为>0.5~1.0 mm。满意度评价显示,满意28例(满意率为87.5%),良好4例。结论瘢痕修复中真皮层缝合时保留真皮层深层瘢痕组织进行榫卯样缝合能够有效降低皮肤缝合张力,最终形成的切口瘢痕细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 皮肤张力 缝合技术 榫卯结构
原文传递
三维测量技术在眼周软组织定量分析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赵鸣宇 王太玲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13-14,57,共3页
近年来三维测量技术发展迅速,在眼周组织的弧度、凸度、体积形态测量以及眼部动态可视化分析等方面的研究逐渐增多。通过三维成像技术能构建精确的面部3D模型,可以对眼周软组织的面积、体积等指标进行定量分析,为眼部美学评估、手术模... 近年来三维测量技术发展迅速,在眼周组织的弧度、凸度、体积形态测量以及眼部动态可视化分析等方面的研究逐渐增多。通过三维成像技术能构建精确的面部3D模型,可以对眼周软组织的面积、体积等指标进行定量分析,为眼部美学评估、手术模拟等提供了精确的方法,展现出了较好的应用价值。现就三维测量技术在眼周区域软组织定量分析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成像 摄影测量法 眼周 定量分析
原文传递
自体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喻小原 赵鸣宇 +1 位作者 张莹 徐刚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185-1189,共5页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给社会和公共卫生系统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近年来, 国内外关于自体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治疗慢性创面的研究越来越多, 治疗理念和方法也不断更新。该文就自体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的概况、自体富血小板...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给社会和公共卫生系统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近年来, 国内外关于自体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治疗慢性创面的研究越来越多, 治疗理念和方法也不断更新。该文就自体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的概况、自体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促进糖尿病足溃疡愈合的机制及应用新进展等进行综述, 为糖尿病足溃疡修复提供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溃疡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创面修复 组织再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