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银屑病患者皮肤中原位记忆T淋巴细胞的检测 被引量:9
1
作者 栾超 杨永红 +4 位作者 王焱 刘毅 陈敏 蒋明军 王宝玺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00-802,共3页
目的 研究皮肤组织原位记忆T淋巴细胞在银屑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32例进行期斑块状银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集每例患者的皮损和非皮损组织、9例患者皮损消退后皮肤标本;10例健康人皮肤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原位记忆T... 目的 研究皮肤组织原位记忆T淋巴细胞在银屑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32例进行期斑块状银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集每例患者的皮损和非皮损组织、9例患者皮损消退后皮肤标本;10例健康人皮肤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原位记忆T淋巴细胞的特征性表面标志CD69和CD103,分析组织原位记忆T淋巴细胞在银屑病发病不同时期的情况.两组免疫组化结果进行t检验.结果 32例进行期银屑病患者皮损和非皮损每高倍视野中CD69+CD103+T淋巴细胞数量分别为11.34±7.60和2.72±4.20,皮损区明显高于非皮损区(t=8.46,P<0.01);其中9例患者皮损消退前后每高倍视野中CD69+CD103+T淋巴细胞数量分别为14.33±2.21和12.00±4.58,皮损消退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8,P=0.08);健康对照组为1.70±2.98,与银屑病患者非皮损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1,P>0.05).结论 银屑病患者皮肤中原位记忆T淋巴细胞可能在皮损的形成和复发过程中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记忆T淋巴细胞 原位
原文传递
银屑病患者皮肤中T细胞与黑素细胞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栾超 陈浩 +4 位作者 杨永红 姜祎群 刘毅 陈敏 王宝玺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40-244,共5页
目的 研究银屑病患者皮肤中CD4+和CD8+T细胞与黑素细胞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 取29例进行期银屑病患者皮损和非皮损、5例消退期患者皮损和非皮损及6例健康人皮肤.免疫组化检测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数量和分布,并对比基底层黑素细... 目的 研究银屑病患者皮肤中CD4+和CD8+T细胞与黑素细胞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 取29例进行期银屑病患者皮损和非皮损、5例消退期患者皮损和非皮损及6例健康人皮肤.免疫组化检测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数量和分布,并对比基底层黑素细胞和色素颗粒情况.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两组间比较采用最小显著差异法(LSD),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检验.结果 银屑病患者皮损中每个高倍(&#215;200)视野CD4+T细胞平均数(表皮5.29±4.66,真皮77.50±43.66)明显高于非皮损(表皮为0,真皮9.67±7.73),皮损与非皮损比较,均P< 0.05;而CD8+T细胞的数量(表皮7.83±6.27,真皮46.08±34.26)亦明显高于非皮损(表皮0.71±1.20,真皮5.54±4.43),皮损与非皮损比较,均P< 0.05.与健康对照皮肤相比,银屑病患者皮损中CD4+T细胞和CD8+T细胞均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银屑病皮损处基底层黑素细胞数量(103.45±16.96)明显高于非皮损(43.62±14.20,P<0.05)及健康人皮肤(P<0.05),但色素颗粒阳性细胞比例(7.45%±3.86%)明显低于非皮损(43.10%±14.91%,P< 0.05)及健康人皮肤(P<0.05).非皮损处CD8+T细胞、CD4+T细胞、黑素细胞数量及色素颗粒阳性细胞比例与健康人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消退期皮损黑素细胞数量高于消退后白斑(P<0.05),色素颗粒阳性细胞比例略低于消退后白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健康人比较,消退期皮损黑素细胞数量高,而色素颗粒阳性细胞比例低,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 0.05),消退后白斑的黑素细胞数量与健康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色素颗粒阳性细胞比例降低(P<0.05).进行期患者皮损中CD4+、CD8+T细胞数与黑素细胞数及色素颗粒阳性细胞比例均无相关性(均P> 0.05),而非皮损中CD4+、CD8+T细胞数与黑素细胞数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6和0.56,均P< 0.05),但与色素颗粒阳性细胞比例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在银屑病进行期皮损中,CD4+T细胞和CD8+T细胞明显增多,基底层黑素细胞数量增加,但色素颗粒明显减少;皮损消退后,黑素细胞数量及色素颗粒逐渐接近健康人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T淋巴细胞 黑素细胞 CD8阳性T淋巴细胞 CD4阳性T淋巴细胞
原文传递
银屑病病情相关的实验室指标
3
作者 郝志敏 陈敏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64-366,共3页
采用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来判断寻常性银屑病的病情从1987年沿用至今。但在临床实践中, PASI 评分存在诸多不足: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尤其是在皮损泛发时;特殊部位的银屑病(如间擦部位、指甲),使用 PASI较困难... 采用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来判断寻常性银屑病的病情从1987年沿用至今。但在临床实践中, PASI 评分存在诸多不足: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尤其是在皮损泛发时;特殊部位的银屑病(如间擦部位、指甲),使用 PASI较困难;对于特殊类型银屑病(关节病性、脓疱性)无法评估其病情严重程度。事实上,PASI 法已不能满足临床的需求,需要寻找与病情相关的客观实验室指标辅助 PASI 判断银屑病病情严重程度。分子生物学及免疫学技术的发展为寻找客观评价指标提供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常性银屑病 病情严重程度 实验室指标 PASI 严重程度指数 临床实践 免疫学技术 分子生物学
原文传递
Schimmelpenning综合征一例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焱 冯广东 +6 位作者 王晶 陈浩 张倩 武新英 薛昌敖 方方 孙建方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6年第3期141-144,共4页
患者女,17岁,右侧头面颈部泛发性褐色疣状增殖性皮损17年.右眼下睑泪囊区触及一质硬囊性肿物,右下泪小点缺如.眼眶核磁平扫:右眼泪囊区可见一类圆形肿物,压及筛窦及眼外肌.头面部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棘层增生肥厚,表皮乳头... 患者女,17岁,右侧头面颈部泛发性褐色疣状增殖性皮损17年.右眼下睑泪囊区触及一质硬囊性肿物,右下泪小点缺如.眼眶核磁平扫:右眼泪囊区可见一类圆形肿物,压及筛窦及眼外肌.头面部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棘层增生肥厚,表皮乳头瘤样增生,真皮内可见大量成熟及不成熟的皮脂腺结构,部分见异位的大汗腺,诊断为皮脂腺痣.口腔右侧黏膜,包括右侧上腭及右半舌部见疣状赘生物;口腔全景片示右侧上下颌骨及牙槽骨发育欠佳.此外,双上肢可见大面积咖啡色斑片及褐色斑点.患者智力中等,既往有惊厥史.诊断:Schimmelpenning综合征.经皮肤外科手术后去除部分皮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dassohn皮脂腺性 皮脂腺疾病 斜视 外科手术 少见病
原文传递
反常性痤疮一家系nicastrin基因突变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肖学敏 徐浩翔 +4 位作者 惠云 张晓峰 何艳艳 李诚让 王宝玺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6年第4期201-204,共4页
目的 研究一家系2例汉族反常性痤疮患者γ分泌酶基因的突变。 方法 提取家系中5名成员(2例患者、先证者父亲、2例目前未发病者)的外周血DNA,扩增nicastrin蛋白(NCSTN)、早老素(PSEN) 1、早老素增强子(PSENEN)、前咽缺陷蛋白(A... 目的 研究一家系2例汉族反常性痤疮患者γ分泌酶基因的突变。 方法 提取家系中5名成员(2例患者、先证者父亲、2例目前未发病者)的外周血DNA,扩增nicastrin蛋白(NCSTN)、早老素(PSEN) 1、早老素增强子(PSENEN)、前咽缺陷蛋白(APH1)基因所有外显子和侧翼序列进行测序,并以100例无关系健康人作为对照。同时比较先证者皮损与4个健康对照NCSTN基因mRNA表达差异。 结果 检测到2例患者血样DNA存在NCSTN基因中第477位碱基发生C→A的杂合突变,即c.477C〉A,其余3名家系成员及健康对照未发现相应突变;查询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网站单核苷酸多态性数据库也未发现此突变。另外,先证者皮损NCSTN mRNA水平较健康对照明显减少。 结论 NCSTN基因新的无义突变c.477C〉A是该反常性痤疮家系的致病突变,并可能通过无义介导的mRNA降解途径导致该基因功能失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常性痤疮 基因 突变 系谱 基因 nicastrin
原文传递
CD69+T细胞在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郝志敏 向志 +5 位作者 栾超 杨永红 胡煜 陈浩 陈敏 王宝玺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6年第3期137-140,共4页
目的 探讨银屑病患者皮肤CD69+T细胞的表达及其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化检测31例银屑病患者皮损和非皮损中CD69+T细胞在皮肤中的表达,与6例健康人进行对照.结果 CD69+T细胞主要分布于皮肤真皮.31例银屑病患者皮损和非皮损... 目的 探讨银屑病患者皮肤CD69+T细胞的表达及其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化检测31例银屑病患者皮损和非皮损中CD69+T细胞在皮肤中的表达,与6例健康人进行对照.结果 CD69+T细胞主要分布于皮肤真皮.31例银屑病患者皮损和非皮损的真皮中,CD69+T细胞分别为(35.16±12.67)%和(8.70±3.29)%,皮损明显高于非皮损(t=12.5,P<0.01).6例健康人对照皮肤中CD69+T细胞(8.71±2.55)%,明显低于银屑病皮损(t=5.03,P< 0.01),与非皮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5,P> 0.05).20例急性期与1 1例稳定期银屑病患者皮损中CD69+T细胞分别为(40.89±10.31)%和(24.46±9.49)%,急性期明显高于稳定期(t=0.36,P< 0.01).结论 银屑病患者皮损中CD69+T细胞表达增高,与疾病的活动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CD69阳性T淋巴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Α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银屑病患者血浆中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的表达及对外周血CD4^+T细胞活化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胡煜 栾超 +5 位作者 练霓 郝志敏 孙玉洁 王焱 顾恒 陈敏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0-93,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银屑病患者血浆中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的含量及其对外周血CD4^+T细胞分泌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7A(IL-17A)的影响,探讨PCSK9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招募2016年2月至2017年1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 目的通过检测银屑病患者血浆中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的含量及其对外周血CD4^+T细胞分泌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7A(IL-17A)的影响,探讨PCSK9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招募2016年2月至2017年1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门诊就诊的3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患者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18~66岁,病程1个月至15年。抽取受试者外周静脉血,分离血浆和单个核细胞(PBMC),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PBMC中PCSK9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浆中PCSK9蛋白浓度。磁珠法分离每例受试者外周血CD4^+T细胞,并均分为两组,实验组加入PCSK9蛋白共培养,对照组不加PCSK9蛋白,培养24h后,ELISA检测培养基上清液中IFN-γ和IL-17A的表达水平。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银屑病患者血浆PCSK9浓度与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银屑病组和对照组PBMC中未检测到PCSK9mRNA的表达。银屑病组血浆中PCSK9表达[(243.58±11.91)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199.74±31.09)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61,P<0.001)。银屑病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与PCSK9蛋白共培养后,IFN-γ和IL-17A表达水平[分别为(6150.00±212.13)ng/L和(1532.00±11.31)ng/L]均高于未加PCSK9蛋白的对照组[分别为(4650.00±212.13)ng/L和(698.5±266.58)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071和4.418,均P<0.05)。健康对照CD4^+T细胞实验组和对照组均未检测到IFN-γ和IL-17A表达。结论银屑病患者血浆中PCSK9含量增高,可能通过活化外周血CD4^+T细胞参与银屑病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CD4阳性T淋巴细胞 干扰素白细胞介素17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
原文传递
银屑病瘙痒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程萍 贾苇雪 李诚让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49-453,共5页
瘙痒是银屑病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易造成患者的痛苦,降低患者生活质量。除神经系统、免疫系统、血管系统以及皮肤之间的相互作用外,其他相关因子也可能参与了银屑病瘙痒机制。深入探索银屑病瘙痒机制,能为银屑病瘙痒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瘙痒是银屑病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易造成患者的痛苦,降低患者生活质量。除神经系统、免疫系统、血管系统以及皮肤之间的相互作用外,其他相关因子也可能参与了银屑病瘙痒机制。深入探索银屑病瘙痒机制,能为银屑病瘙痒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从而更加针对性地治疗银屑病患者的瘙痒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瘙痒 发病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