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京地区性病门诊就诊者中生殖支原体感染情况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碧伟 李赛 +4 位作者 苏晓红 乐文静 张津萍 沙仲 尤永燕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073-1077,共5页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性病门诊就诊者中生殖支原体(MG)感染情况。方法:收集2015年11月至2017年12月在本科进行性病检查的男女性初诊患者尿道或宫颈拭子共计2 753例(男性2161例,女性592例),年龄18~67(37. 55±10. 37)岁,男女分别按年龄...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性病门诊就诊者中生殖支原体(MG)感染情况。方法:收集2015年11月至2017年12月在本科进行性病检查的男女性初诊患者尿道或宫颈拭子共计2 753例(男性2161例,女性592例),年龄18~67(37. 55±10. 37)岁,男女分别按年龄≤20、21~30、31~40、41~50、51~60、> 60岁分为6个组。以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技术检测MG感染,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T,T-M培养基进行淋球菌培养,支原体液体培养进行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培养,革兰染色镜检计数多形核白细胞(PMNL)。结果:2 753例患者中MG感染219例,阳性率7. 95%(男性176例,8. 14%;女性43例,7. 26%),男女组间无显著性差异(χ~2=0. 492,P=0. 483)。男女性各年龄段MG感染率分别为6. 67%和12. 12%(≤20岁)、8. 44%和8. 64%(21~30岁)、7. 63%和6. 19%(31~40岁)、10%和4. 72%(41~50岁)、5. 64%和0(51~60岁)、8. 33%和0(> 60岁),无显著性差异(男性:χ~2=7. 240,P=0. 200;女性:χ~2=6. 718,P=0. 076)。MG单独感染者在男性中为62. 30%(76/122),女性中为36. 84%(14/38),男性明显高于女性(χ~2=7. 041,P <0. 01)。MG可以合并感染CT、UU、MH及NG一种或多种病原体,最常见的合并感染是MG与UU[男性21. 31%(26/122),女性31. 85%(12/38)]。男性MG单独感染者中,镜检PMNL≥5个/高倍镜视野占39. 47%(30/76),其中,86. 84%(66/76)有一种或多种尿道炎症状。结论:南京地区MG感染可发生于性病门诊有症状和无症状者中,男女间感染率相似;男性MG单独感染者高于女性,且多有尿道炎症状和尿道分泌物涂片中有PMN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支原体 炎症 性传播疾病 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
下载PDF
新型抗菌药物治疗淋病奈瑟球菌感染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钟娇娇 苏晓红 《新医学》 CAS 2022年第11期797-801,共5页
淋病奈瑟球菌(淋球菌)是引起淋病的病原菌。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淋球菌的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近年来国内外出现对一线治疗药物(如头孢曲松钠)耐药的菌株。WHO已将淋球菌列入急需新型抗菌药物的重点病原体清单。近年来,已有多项研究... 淋病奈瑟球菌(淋球菌)是引起淋病的病原菌。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淋球菌的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近年来国内外出现对一线治疗药物(如头孢曲松钠)耐药的菌株。WHO已将淋球菌列入急需新型抗菌药物的重点病原体清单。近年来,已有多项研究探讨新型抗菌药物治疗淋球菌的疗效,包括拓扑异构酶抑制剂、新型大环内酯类、胸膜多肽类、小分子抗菌药物等。该文主要介绍上述药物的结构、体外药敏试验、耐药突变、临床试验和不良反应等研究进展,为淋球菌治疗药物的进一步研究以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抗菌药物 淋病奈瑟球菌 淋病 细菌耐药
下载PDF
阴茎疣状黄瘤合并睑黄瘤一例
3
作者 钟娇娇 苏晓红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3年第4期291-292,共2页
患者,男,63岁。阴茎、双侧上眼睑斑块20年。结合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为疣状黄瘤合并睑黄瘤。本文首次报道了两者合并的病例,其发病是否有关联仍有待探讨。
关键词 疣状黄瘤 睑黄瘤 阴茎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高低危基因型感染子宫颈组织的比较蛋白质组学分析及其差异 被引量:3
4
作者 齐淑贞 张国成 +7 位作者 张津萍 曾学思 曹元华 钟铭英 陶小华 刘彤云 王千秋 杨荣阁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97-602,共6页
目的观察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子宫颈组织后蛋白质组表达情况,探讨高、低危基因型感染子宫颈组织后表达的差异及意义。方法采用比较蛋白组学研究技术,对HPV高危基因型感染的子宫颈上皮内瘤变、低危基因型感染的子宫颈尖锐湿疣和正常对... 目的观察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子宫颈组织后蛋白质组表达情况,探讨高、低危基因型感染子宫颈组织后表达的差异及意义。方法采用比较蛋白组学研究技术,对HPV高危基因型感染的子宫颈上皮内瘤变、低危基因型感染的子宫颈尖锐湿疣和正常对照的子宫颈上皮组织进行两两比较,筛选差异表达蛋白质,并对差异蛋白质点进行质谱分析。结果对3组26个差异蛋白质点的分析共获得了22张肽质量指纹图,搜索后得到18个与其相匹配的蛋白质点。通过查询NCBInr数据库获得初步鉴定的18个蛋白质功能信息,主要与细胞代谢、信号传导、细胞分泌、细胞骨架构建及细胞增殖、分化与凋亡等相关。结论高、低危基因型HPV感染子宫颈组织后蛋白质组表达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尖锐湿疣 双向凝胶电泳 质谱分析 比较蛋白质组学
下载PDF
恶性梅毒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10
5
作者 万川 苏晓红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93-195,共3页
恶性梅毒是一种罕见、严重的二期梅毒。该病具有奇特的临床表现,极易误诊或漏诊。为了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现对其临床表现、血清学试验、组织病理学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与预后等作一阐述。
关键词 梅毒 恶性
下载PDF
维A酸的抗炎作用及在炎症性皮肤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8
6
作者 杨林芳 曹玉萍 +1 位作者 张盂丽 马鹏程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6年第5期405-408,共4页
维A酸类药物通过与维A酸受体结合调节上皮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在多种自身免疫炎症性疾病的治疗中起作用。维A酸通过影响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细胞、肥大细胞、T细胞和B细胞等免疫细胞和多种细胞因... 维A酸类药物通过与维A酸受体结合调节上皮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在多种自身免疫炎症性疾病的治疗中起作用。维A酸通过影响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细胞、肥大细胞、T细胞和B细胞等免疫细胞和多种细胞因子参与机体的免疫防御和抗炎过程。维A酸用于治疗银屑病、痤疮、扁平苔藓等多种炎症性皮肤病获得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A酸类 免疫调节 炎症 皮肤疾病 治疗应用
原文传递
生殖支原体感染的诊疗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苏晓红 《皮肤科学通报》 2021年第1期58-64,M0006,M0007,共9页
生殖支原体是一重要的性传播感染病原体,可引起男女性生殖道感染病症,如男性非淋菌性尿道炎和附睾炎,女性宫颈炎和盆腔炎,并且与自发性流产和早产相关。生殖支原体感染的诊断和治疗面临着诊断试剂及检测条件的可获得性以及生殖支原体耐... 生殖支原体是一重要的性传播感染病原体,可引起男女性生殖道感染病症,如男性非淋菌性尿道炎和附睾炎,女性宫颈炎和盆腔炎,并且与自发性流产和早产相关。生殖支原体感染的诊断和治疗面临着诊断试剂及检测条件的可获得性以及生殖支原体耐药性上升的挑战,本文就近年来有关生殖支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诊断、耐药性和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支原体 流行病学 诊断 耐药性 治疗
下载PDF
淋病奈瑟菌致病的免疫学机制 被引量:7
8
作者 李雪纯 苏晓红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52-456,共5页
淋病奈瑟菌作为淋病的病原体,人类是其唯一天然宿主,且普遍易感。淋病奈瑟菌感染后,机体一方面通过募集中性粒细胞等炎症细胞来抵抗其入侵,另一方面也可通过抗原呈递等过程来启动机体适应性免疫应答予以消灭,但淋病奈瑟菌存在一系列免... 淋病奈瑟菌作为淋病的病原体,人类是其唯一天然宿主,且普遍易感。淋病奈瑟菌感染后,机体一方面通过募集中性粒细胞等炎症细胞来抵抗其入侵,另一方面也可通过抗原呈递等过程来启动机体适应性免疫应答予以消灭,但淋病奈瑟菌存在一系列免疫逃逸机制,使得感染难以清除。在固有免疫系统中,淋病奈瑟菌可分泌核酸酶分解中性粒细胞外诱捕(NETs)、抑制呼吸爆发来抵抗中性粒细胞的杀伤作用,激活NLRP3炎症小体促进炎症细胞的焦亡,亦可调节巨噬细胞的分化削弱炎症反应,结合H因子来逃避补体介导的杀伤作用。淋病奈瑟菌感染难以产生有效的适应性免疫反应及免疫记忆。淋病奈瑟菌促进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产生,从而抑制Th1/Th2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反应,可与B细胞表面的CEACAM1结合促进B细胞的凋亡,亦可与T细胞表面的CEACAM1结合抑制辅助性T细胞增生,使得B细胞难以产生高亲和力的特异性抗体。随着淋病奈瑟菌耐药性不断增加,这些免疫学研究对于开发新型疗法及疫苗研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病奈瑟菌 淋病 固有免疫 适应性免疫
下载PDF
单纯疱疹病毒母婴传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王雅洁 龚向东 蒋娟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84-388,共5页
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 HSV)是常见的性传播病原体之一,可引起生殖器疱疹;孕产妇若在孕期或分娩前后感染HSV,还可通过垂直传播或密切接触引起新生儿感染。新生儿HSV感染是指新生儿出生后28 d内发生的感染,感染途径... 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 HSV)是常见的性传播病原体之一,可引起生殖器疱疹;孕产妇若在孕期或分娩前后感染HSV,还可通过垂直传播或密切接触引起新生儿感染。新生儿HSV感染是指新生儿出生后28 d内发生的感染,感染途径包括宫内感染(也称先天感染)、产道感染、出生后接触感染等[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病毒 母婴传播 新生儿感染 HSV感染 性传播病原体 生殖器疱疹 分娩前后 密切接触
原文传递
须癣毛癣菌的组织工程皮肤感染模型的构建
10
作者 曹玉萍 沈永年 +5 位作者 吕桂霞 王乐 曾荣 李玲珺 马鹏程 刘维达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 体外构建须癣毛癣菌的组织工程皮肤感染模型。 方法 用牛Ⅰ型胶原溶液复合原代成纤维细胞培养3 d后,在其表面利用气液界面培养原代角质形成细胞和黑素细胞12 d得到组织工程皮肤,取新鲜的须癣毛癣菌悬液5 μl对其进行感染,分别... 目的 体外构建须癣毛癣菌的组织工程皮肤感染模型。 方法 用牛Ⅰ型胶原溶液复合原代成纤维细胞培养3 d后,在其表面利用气液界面培养原代角质形成细胞和黑素细胞12 d得到组织工程皮肤,取新鲜的须癣毛癣菌悬液5 μl对其进行感染,分别在12、24、48、72 h进行HE染色和PAS染色观察。 结果 成纤维细胞复合胶原构建结构致密均匀的组织工程真皮,其上角质形成细胞和黑素细胞形成了层次清晰、结构良好的组织工程表皮。须癣毛癣菌感染该组织工程皮肤后,随时间延长,HE染色和PAS染色显示须癣毛癣菌对组织工程皮肤结构的破坏逐渐加重,至48 h,表皮破坏最明显,至72 h,组织工程皮肤的整体结构被菌丝和孢子所替代。 结论 初步建立了须癣毛癣菌的组织工程皮肤感染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皮肤 动物替代试验 感染 须癣毛癣菌
原文传递
性病门诊男性尿道炎患者沙眼衣原体基因分型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玉荣 苏晓红 +2 位作者 乐文静 李赛 万川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56-358,共3页
目的了解性病门诊就诊的尿道炎男性患者中,沙眼衣原体血清型分布情况。方法采集2013年1—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性病门诊有尿道炎症状的男性患者的尿液,荧光定量PCR检测沙眼衣原体,对沙眼衣原体阳性患者的尿液提取DNA,用巢式... 目的了解性病门诊就诊的尿道炎男性患者中,沙眼衣原体血清型分布情况。方法采集2013年1—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性病门诊有尿道炎症状的男性患者的尿液,荧光定量PCR检测沙眼衣原体,对沙眼衣原体阳性患者的尿液提取DNA,用巢式PCR法扩增沙眼衣原体主要外膜蛋白基因ompA的VS1-VS2片段,然后对此片段测序,测序结果用DNAStar5.0软件与每种血清型的参考菌株做比对,分析其血清型。结果对2013年432例男性尿道炎患者进行了沙眼衣原体筛查,阳性标本143例,阳性率33.1%。143例沙眼衣原体阳性标本,127例扩增出ompA的VS1-VS2片段,16例未扩增出。127例阳性标本经测序分析获得9种血清型。血清型分布情况如下:E型29(22.83%)、F型28株(22.05%)、D型19(14.96%)、G型16株(12.60%)、J型16株(12.60%)、K型8株(6.30%)、H株5株(3.94%)、I型3株(2.36%)、B型3株(2.36%),E、F、D、J、G型占85.02%。与标准菌种比对,发现127例菌株中有14株存在碱基突变,为同义突变。结论性病门诊男性尿道炎沙眼衣原体血清型主要是E型、F型、D型和G型,与20年前相比,E型菌株比例有所下降,J型菌株比例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眼衣原体 尿道炎 基因分型技术 门诊病人 主要外膜蛋白
原文传递
生殖支原体感染诊断和治疗面临的挑战 被引量:7
12
作者 苏晓红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28-331,共4页
生殖支原体(Mycoplasma genitalium,MG)可导致男女性生殖道疾病综合征,包括尿道炎、宫颈炎、盆腔炎、不良妊娠后果等,是继淋球菌和沙眼衣原体之后引起泌尿生殖道感染、并可导致严重并发症的重要性传播感染病原体。
关键词 生殖支原体 感染诊断 女性生殖道疾病 泌尿生殖道感染 治疗 沙眼衣原体 感染病原体 严重并发症
原文传递
生殖器疱疹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龙福泉 王千秋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1年第2期115-117,共3页
生殖器疱疹主要是由2型人类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性传播疾病.在动物阴道内注射病毒液可以建立生殖器疱疹动物模型,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建立复发感染模型.利用雌性豚鼠建立生殖器疱疹动物模型对于需要观察皮损变化方面的药效学等研究是... 生殖器疱疹主要是由2型人类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性传播疾病.在动物阴道内注射病毒液可以建立生殖器疱疹动物模型,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建立复发感染模型.利用雌性豚鼠建立生殖器疱疹动物模型对于需要观察皮损变化方面的药效学等研究是较为理想的选择.通过观察豚鼠/小鼠外阴及阴道皮损病变情况并进行评分可以用于生殖器疱疹发病机制的研究,还可以用于抗疱疹病毒新药和疫苗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 生殖器 模型 动物 研究
原文传递
蛋白组学在性传播疾病中的应用
14
作者 陶小华 王千秋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9年第4期263-265,共3页
近年来,性传播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随着蛋白质分离和分析新策略的持续发展,为蛋白质多方位分析提供全新的手段,从而推动疾病的诊断和病理学研究。综述性传播疾病领域有关蛋白质组学研究的一些最新研究进展,主要集中在蛋白质表... 近年来,性传播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随着蛋白质分离和分析新策略的持续发展,为蛋白质多方位分析提供全新的手段,从而推动疾病的诊断和病理学研究。综述性传播疾病领域有关蛋白质组学研究的一些最新研究进展,主要集中在蛋白质表达谱的建立、发病机制以及耐药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该技术将为性传播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的研究开辟广阔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组学 性传播疾病 临床应用 患者
原文传递
欧洲、澳大利亚、英国生殖支原体感染诊疗指南介绍 被引量:2
15
作者 程雨欣 李赛 苏晓红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87-390,共4页
生殖支原体可导致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等泌尿生殖道感染甚至附睾炎、盆腔炎、早产等并发症。由于近年来生殖支原体感染率的升高以及多种常用治疗药物耐药的普遍出现,2016年欧洲、2017年澳大利亚性健康联盟、2018年英国性健康与HIV协... 生殖支原体可导致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等泌尿生殖道感染甚至附睾炎、盆腔炎、早产等并发症。由于近年来生殖支原体感染率的升高以及多种常用治疗药物耐药的普遍出现,2016年欧洲、2017年澳大利亚性健康联盟、2018年英国性健康与HIV协会分别颁布了生殖支原体感染的诊疗指南,就其感染的临床表现、诊断、患者与性伴的治疗、随访等方面给出了建议,对我国生殖支原体感染的诊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器支原体 支原体感染 诊断 治疗 指南 指南解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