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胞重要分子表型与肿瘤个体化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何平 赵晓航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6期1781-1787,共7页
恶性肿瘤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尽管肿瘤的病因学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肿瘤的临床处置依然面临挑战,包括手术切除、化学药物治疗和放射治疗在内的标准治疗模式不能对所有患者都奏效.如何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和准确评估患者的预后,临床医... 恶性肿瘤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尽管肿瘤的病因学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肿瘤的临床处置依然面临挑战,包括手术切除、化学药物治疗和放射治疗在内的标准治疗模式不能对所有患者都奏效.如何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和准确评估患者的预后,临床医生经常感到困惑.针对信号通路重要蛋白的分子靶向治疗的结果显示,不同肿瘤患者具有独特的分子表型特征并决定了肿瘤治疗的疗效.有效治疗肿瘤需要量体裁衣式地设计出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通过"组"学研究发现了许多肿瘤细胞特异的分子表型,而针对这些表型的个体化治疗将是未来肿瘤治疗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表型 个体化治疗 蛋白质组学 肿瘤标志 信号通路
下载PDF
CpG ODN与聚肌胞在肿瘤免疫中联合应用的研究
2
作者 张永明 刘学丽 +1 位作者 张子豫 马洁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0期861-864,共4页
目的选择两种新型的生物型免疫刺激剂CpGODN和poly(I:C)联合作为多肽抗原佐剂,通过体外及体内多种免疫功能指标检测,探讨二者联合应用的免疫增效作用。方法体外实验中用CpGODN和poly(I:C)单独或联合与正常小鼠脾细胞混合培养,24h后检测... 目的选择两种新型的生物型免疫刺激剂CpGODN和poly(I:C)联合作为多肽抗原佐剂,通过体外及体内多种免疫功能指标检测,探讨二者联合应用的免疫增效作用。方法体外实验中用CpGODN和poly(I:C)单独或联合与正常小鼠脾细胞混合培养,24h后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分泌情况;体内实验中用CpGODN和poly(I:C)单独或者联合作为MUC1多肽抗原的佐剂免疫小鼠,通过ELISA方法检测免疫血清中抗体效价及应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杀伤实验对各组间免疫水平的差别进行评价。结果CpGODN与poly(I:C)联合应用体外能有效诱导脾细胞分泌IL-12p40和TNF-α。体内实验联合组小鼠血清中TNF-α和IFN-γ水平升高,IL-4水平降低。小鼠血清中抗MUC1多肽抗体效价各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ityTlympho-cyte,CTL)杀伤实验显示联合组能有效杀伤靶细胞。结论CpGODN和poly(I:C)联合作为可溶性多肽MUC1的免疫佐剂,与单用相比能有效地增强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应答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G ODN 聚肌胞 MUC1 免疫佐剂
下载PDF
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D1、p53和p21^(WAF1/Cip1)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改变及其病理学意义 被引量:10
3
作者 林德晨 史志周 +5 位作者 薛丽燕 陈微 徐昕 韩亚玲 吕宁 王明荣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55-460,共6页
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 ous cell carcinom a,ESC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虽然临床诊治手段正逐步改进,但中晚期患者5年生存率仍然很低。目前认为细胞周期调控异常与肿瘤发生发展关系密切,然而相关周期调节蛋白在食管癌... 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 ous cell carcinom a,ESC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虽然临床诊治手段正逐步改进,但中晚期患者5年生存率仍然很低。目前认为细胞周期调控异常与肿瘤发生发展关系密切,然而相关周期调节蛋白在食管癌患者中的表达改变、临床意义及其应用价值还没有明确结论。文章应用组织微阵列联合免疫组织化学技术(TMA-IHC),对148例食管鳞癌组织标本中细胞G1/S期调控蛋白cyclinD1、p53和p21WAF1/Cip1的表达进行检测,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cyclinD1与p53蛋白在食管癌细胞中表达升高,p53表达阳性率与区域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01)。p21WAF1/Cip1蛋白在肿瘤组织中表达降低,且p21WAF1/Cip1表达阴性患者的术后生存时间显著短于表达阳性的患者(P=0.001)。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p21WAF1/Cip1是一个独立的预后因素(相对危险度为0.418,P<0.001)。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CGH)检测进一步表明45.4%的食管癌患者存在cyclinD1基因扩增。以上结果提示食管鳞癌中存在细胞周期G1/S期调控异常,p21WAF1/Cip1蛋白可能是一个有应用价值的预后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细胞周期 免疫组化 组织微阵列 预后判断
下载PDF
肺癌早期诊断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4
作者 刘一臻 王明荣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429-434,共6页
肺癌是绝大多数国家主要的癌症死亡原因,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尤为重要。以胸部X光片、螺旋CT、支气管内镜、痰液细胞学等检测手段用于肺癌的筛检和早诊已有较多报道,但鉴于以上检查手段的敏感性、特异性、适用度等方面的局限,近年来国内... 肺癌是绝大多数国家主要的癌症死亡原因,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尤为重要。以胸部X光片、螺旋CT、支气管内镜、痰液细胞学等检测手段用于肺癌的筛检和早诊已有较多报道,但鉴于以上检查手段的敏感性、特异性、适用度等方面的局限,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有关肺癌早期诊断的分子标志物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本文拟就该领域的相关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早期诊断 分子标志物
下载PDF
细胞自噬及其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5
作者 石峰 王明荣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12期1366-1373,共8页
细胞自噬是一种细胞自我降解的过程,在适应代谢应激、保护基因组完整性及维持内环境稳定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在许多人类肿瘤中存在自噬水平的改变。肿瘤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自噬起到了促进和抑制的双重作用。该文综述了细胞自噬的分子机... 细胞自噬是一种细胞自我降解的过程,在适应代谢应激、保护基因组完整性及维持内环境稳定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在许多人类肿瘤中存在自噬水平的改变。肿瘤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自噬起到了促进和抑制的双重作用。该文综述了细胞自噬的分子机制及其与肿瘤关系的主要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自噬 信号通路 肿瘤 治疗
原文传递
乳腺癌细胞雌激素受体非配体依赖性激活对来曲唑耐药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陈洪岩 刘芝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61-466,共6页
目的研究雌激素受体(ER)转录调节变化在乳腺癌细胞对来曲唑耐药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来曲唑耐药细胞(MCF-7-LR-1、MCF-7-LR-2)和对照细胞(MCF-7-Aro、MCF-7-T)为研究对象。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ER和磷酸化ER[pER(Ser118)]在两... 目的研究雌激素受体(ER)转录调节变化在乳腺癌细胞对来曲唑耐药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来曲唑耐药细胞(MCF-7-LR-1、MCF-7-LR-2)和对照细胞(MCF-7-Aro、MCF-7-T)为研究对象。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ER和磷酸化ER[pER(Ser118)]在两组细胞中的表达水平。通过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方法检测雌二醇(E2)处理前后细胞中ER与X盒结合蛋白1(XBP-1)增强子和三叶因子1(TFF-1)启动子区的结合情况。通过Real-time qRT-PCR比较XBP-1和TFF-1mRNA的表达,以及雌激素反应性基因CA2、GJA1、PGR、CTSD 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细胞相比,来曲唑耐药细胞中pER(Ser118)水平显著增加,但ER表达水平并无明显变化。ChIP结果表明,与对照细胞相比,MCF-7-LR-2细胞中ER在非配体激活条件下(未加E2处理)及配体激活条件下(10nmol/L E2处理45min)与XBP-1增强子区及TFF-1启动子区的结合均显著增加。qRT-PCR结果表明,与未经E2处理的MCF-7-Aro细胞相比,耐药细胞中XBP-1和TFF-1表达均显著增加;与MCF-7-T细胞相比,耐药细胞中CA2和GJA1表达增高,PGR和CTSD的表达降低。结论在来曲唑耐药的乳腺癌细胞中,ER以配体非依赖方式激活,pER(Ser118)水平增加,从而促进相关靶基因的转录,该机制在乳腺癌细胞对来曲唑耐药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受体 雌激素 抗药性 肿瘤 X盒结合蛋白质1 三叶因子1
下载PDF
PLK1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淑敏 石素胜 +2 位作者 刘芳 章文华 赵晓航 《癌症进展》 2010年第3期295-298,294,共5页
目的探讨PLK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LK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和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PLK1在子宫内膜... 目的探讨PLK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LK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和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PLK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8.0%,主要呈胞浆染色。PLK1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FIGO分期(P=0.04)和肿瘤细胞的分级(P=0.01)密切相关,与肿瘤复发转移(P=0.07)介于临界状态。PLK1阳性表达者的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表达者(67.2%vs.82.4%,P=0.076),但二者差异介于临界状态。COX分析显示PLK1表达不是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独立预后指标(P=0.761)。结论 PLK1在子宫内膜组织中呈高表达,可作为肿瘤细胞增殖和分化程度的标志物,且可能成为子宫内膜癌预后的潜在标志物,但需进一步严格分层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PLK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99mTc标记的抗CEA小分子嵌合抗体的体内分布与肿瘤显像
8
作者 孙立新 赵泽国 +5 位作者 遇珑 刘军 韩璐璐 杨治华 孙力超 冉宇靓 《中国肿瘤》 CAS 2013年第6期461-465,共5页
[目的]采用99mTc标记抗人CEA小分子嵌合抗体Rch24 F(ab’)2,研究其在荷人结肠癌裸鼠体内的生物学分布及放射免疫显像的特征与应用价值。[方法]采用SnCl2直接还原法标记抗体,快速薄层层析法(ITLC)测定抗体的标记效率、放化纯度和体外稳定... [目的]采用99mTc标记抗人CEA小分子嵌合抗体Rch24 F(ab’)2,研究其在荷人结肠癌裸鼠体内的生物学分布及放射免疫显像的特征与应用价值。[方法]采用SnCl2直接还原法标记抗体,快速薄层层析法(ITLC)测定抗体的标记效率、放化纯度和体外稳定性,ELISA检测标记抗体的免疫比活性。荷人结肠癌裸鼠尾静脉注射99mTc-Rch24 F(ab’)2后,研究标记抗体在裸鼠体内的生物学分布,并进行肿瘤显像。[结果]99mTc-Rch24 F(ab’)2的标记率为90%,放化纯度>95%。99mTc-Rch24 F(ab’)2的放射比活为840MBq/mg,免疫比活性为65.7%。标记抗体24h时放射性脱落小于5%。荷瘤裸鼠注射99mTc-Rch24 F(ab’)23h后即可观察到肿瘤影像,5~24h均可获得清晰的肿瘤影像,标记抗体在体内呈肿瘤靶向性分布,12h时肿瘤的摄取和多数脏器T/NT比值均达到最高水平。[结论]99mTc-Rch24 F(ab’)2在体内靶向分布于结肠癌肿瘤组织,具有较高的T/NT比值并可在肿瘤局部滞留,注射99mTc-Rch24 F(ab’)25h后肿瘤成像满意。99mTc-Rch24 F(ab’)2在临床肿瘤的放射免疫分子显像诊断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A 小分子嵌合抗体 放射免疫显像
原文传递
食管鳞癌染色体及基因组DNA畸变研究进展
9
作者 蒋焱熠 王明荣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19-525,共7页
食管鳞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进展快且预后差。由于早期一般无明显症状,临床确诊的食管鳞癌大多已发展到了中晚期,治愈难度较大。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染色体及基因组DNA畸变均是最常见的遗传学改变。... 食管鳞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进展快且预后差。由于早期一般无明显症状,临床确诊的食管鳞癌大多已发展到了中晚期,治愈难度较大。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染色体及基因组DNA畸变均是最常见的遗传学改变。文章就食管鳞癌染色体及基因组水平异常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染色体 基因组DNA 畸变
下载PDF
内淋巴囊肿瘤二例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明山 张宏伟 +4 位作者 夏雷 曲彦明 王浩然 宋咏梅 于春江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31-634,共4页
内淋巴囊肿瘤(endolymphaticsactumors,ELSTs)是发生于内耳的肿瘤,患者多就诊于耳鼻喉科。北京三博脑科医院手术治疗2例,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内淋巴囊肿瘤 耳鼻喉科 手术治疗 脑科医院
原文传递
Thl7细胞在肿瘤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臧梦雅 王冬梅 曲春枫 《国际免疫学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190-195,共6页
Thl7细胞是新发现的一群不同于Thl与Th2细胞的CD4+T细胞亚群。Thl7细胞以IL-23依赖的方式分泌白细胞介素(IL)-17,在慢性炎症与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自2005年发现以来,Thl7细胞受到了广泛关注,并已成为免疫学研究的热点... Thl7细胞是新发现的一群不同于Thl与Th2细胞的CD4+T细胞亚群。Thl7细胞以IL-23依赖的方式分泌白细胞介素(IL)-17,在慢性炎症与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自2005年发现以来,Thl7细胞受到了广泛关注,并已成为免疫学研究的热点。近年来的研究显示,Thl7细胞也参与了肿瘤免疫,但对于其是促进肿瘤发生发展还是抑制肿瘤发展尚无定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17细胞 白细胞介素-17 肿瘤免疫
原文传递
表达乙型肝炎病毒抗原的种植性肝脏肿瘤动物模型的建立
12
作者 汪颖 吴志远 +3 位作者 任书荣 魏勇 张昆 曲春枫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486-491,共6页
目的构建持续稳定表达乙型肝炎病毒(HBV)抗原的肿瘤细胞,建立持续表达HBV抗原的种植性肝脏肿瘤动物模型。方法以含有2倍体HBV的逆转录病毒载体质粒转染黑色素瘤细胞系B16,获得稳定表达HBV表面抗原(HBsAg)和核心抗原(HBcAg)的B1... 目的构建持续稳定表达乙型肝炎病毒(HBV)抗原的肿瘤细胞,建立持续表达HBV抗原的种植性肝脏肿瘤动物模型。方法以含有2倍体HBV的逆转录病毒载体质粒转染黑色素瘤细胞系B16,获得稳定表达HBV表面抗原(HBsAg)和核心抗原(HBcAg)的B16细胞(B16/HBV),分别按每只小鼠100、1000和5000个细胞接种到具有相同遗传背景的C57BL/6J小鼠肝脏被膜下,每组5只小鼠。注射后每周采血,进行血清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检测。采用小鼠腹部超声观测其成瘤情况,计算存活时间。对死亡小鼠肝脏进行病理分析,并检测肿瘤组织中HBsAg和HBcAg的表达。结果转染HBV病毒的肿瘤细胞B16/HBV传代20次以上后,细胞上清中有持续稳定的分泌型HBsAg表达,2×10^4个细胞在24h内的HBsAg表达量可达到110ng,并随时间延长而逐渐累积。未能检测到细胞上清中有HBeAg的表达。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转染细胞中存在稳定的HBcAg表达,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每只小鼠注射100个B16/HBV细胞,小鼠肝脏成瘤率为80.0%;注射1000和5000个B16/HBV细胞,成瘤率为100%。注射后第4周,注射1000个B16/HBV细胞小鼠的腹部超声检测结果提示,肝脏内有异常回声,不均质回声面积为62.18min2。剖腹检查显示,在肝脏中所形成的肿瘤大体呈圆形,血运丰富,瘤组织质软,并有多个转移灶。在成瘤小鼠血清中,可检测到持续表达的HBsAg和抗HBs;所形成的肿瘤组织细胞中有均匀一致的HBsAg和HBcAg表达。结论HBV逆转录病毒载体质粒转染的B16/HBV细胞可稳定表达HBsAg和HBcAg。通过在肝脏被膜下注射B16/HBV细胞,建立了能持续分泌表达HBV抗原的种植性肝脏肿瘤小鼠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肿瘤 肿瘤种植 模型 动物 肝炎 乙型
原文传递
肝细胞肝癌重要表面标志的表达和定位 被引量:10
13
作者 林凯璇 穆洪 +1 位作者 孙玉琳 赵晓航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8,共5页
目的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作为其主要标志分子的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表达具有一定局限性,临床需要联合其他标志分子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文中旨在探讨若干候选生物标志物在中国人源HCC... 目的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作为其主要标志分子的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表达具有一定局限性,临床需要联合其他标志分子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文中旨在探讨若干候选生物标志物在中国人源HCC细胞和正常肝细胞中的表达和定位。方法采用直接或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探讨角蛋白(cytokeratin,CK)、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1(asialoglycoprotein receptor1,ASGR1)和ASGR2、细胞表面分子(GPC3、CD90、CD133和EpCAM)等7种主要HCC表面标志分子在Bel-7402、Bel-7404和SMMC-7721等人HCC及正常肝细胞HL-7702的表达与定位情况。结果 CK、ASGR1和ASGR2在所有的肝来源细胞均表达;GPC3仅在HCC细胞表达。CD90、CD133和EpCAM仅在少量肝肿瘤干细胞(liver cancer stem cells,LCSCs)表达。结论 CK、ASGR1和ASGR2为肝细胞标志,GPC3是HCC相关标志;CD90、CD133和EpCAM仅在极少数肝肿瘤干细胞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生物标志 免疫荧光 肿瘤干细胞
下载PDF
利用染色体区段混合BAC探针鉴定食管癌细胞中的染色体畸变 被引量:3
14
作者 郝佳洁 王春丽 +5 位作者 顾文跃 程潇钰 张钰 徐昕 蔡岩 王明荣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58-565,共8页
染色体畸变是恶性肿瘤细胞的重要遗传学特征,文章旨在应用BAC DNA克隆鉴定食管癌细胞中的染色体臂和染色体区段的畸变。针对染色体各区段选取5~10个1 Mb BAC DNA,分别混合制备成特定染色体区段的BAC DNA混合克隆,然后将染色体臂上覆盖... 染色体畸变是恶性肿瘤细胞的重要遗传学特征,文章旨在应用BAC DNA克隆鉴定食管癌细胞中的染色体臂和染色体区段的畸变。针对染色体各区段选取5~10个1 Mb BAC DNA,分别混合制备成特定染色体区段的BAC DNA混合克隆,然后将染色体臂上覆盖所有区段的上述混合克隆进一步混合制备成特定染色体臂BAC DNA混合克隆。利用简并寡核苷酸引物聚合酶链反应(Degenerate oligonucleotide primed PCR, DOP-PCR)标记染色体臂探针,利用切口平移法(Nick translation)标记染色体区段探针,并对食管癌细胞中期染色体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分析。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期染色体FISH结果显示,上述方法标记的探针具有较高的特异性。进一步利用染色体臂混合探针,确定了多个食管癌细胞中的染色体重排所涉及的特定染色体臂;利用染色体区段混合探针,鉴定出KYSE140的t(1q;7q)衍生染色体中1q上的断点范围位于1q32-q41。文章成功建立了1 Mb BAC DNA混合克隆探针标记技术,并鉴定出多个食管癌细胞中的染色体臂和染色体区段畸变,不仅为利用 M-FISH 技术鉴定肿瘤细胞中的染色体畸变提供了更为准确的方法,而且还可能进一步将该法推广应用于恶性血液病的核型分析以及产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畸变 BAC DNA 染色体臂和区段 荧光原位杂交 食管癌细胞
下载PDF
活体成像系统检测携荧光素酶增殖缺陷型腺病毒在小鼠体内的表达和分布 被引量:2
15
作者 孟希亭 林晨 +5 位作者 梅佳 王海娟 马飞 张金龙 张颖 钱海利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89-393,共5页
目的:研究携带荧光素酶的增殖缺陷型腺病毒(Ad-luciferase,Ad-Luci)经不同途径注射后小鼠体内荧光素酶的表达和分布,为肿瘤的腺病毒载体基因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建立人胰腺癌PANC-1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Ad-Luci病毒单次或多次瘤体内注射... 目的:研究携带荧光素酶的增殖缺陷型腺病毒(Ad-luciferase,Ad-Luci)经不同途径注射后小鼠体内荧光素酶的表达和分布,为肿瘤的腺病毒载体基因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建立人胰腺癌PANC-1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Ad-Luci病毒单次或多次瘤体内注射,或者肌内、尾静脉和腹腔注射Ad-Luci病毒至正常小鼠,采用IVIS Lumina活体成像系统观察荧光素酶在小鼠体内的分布和表达,并观察Ad-Luci病毒的毒性作用。结果:单次瘤内注射Ad-Luci荧光素酶在瘤内持续表达15 d,多次瘤内注射后表达时间更长。肌内注射组荧光素酶随时间延长表达减弱,注射后48 h无荧光素酶表达。尾静脉注射组荧光素酶大部分聚集在肝脏,注射后18 d仍有表达。腹腔注射组4 h后可见荧光素酶的表达,但7 d后无表达。Ad-Luci各注射组小鼠均未出现明显的毒性反应。结论:腺病毒携带外源基因经瘤内注射可在瘤内表达较长时间,多次注射可延长表达时间;经尾静脉注射后主要聚集在肝脏,且表达时间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病毒载体 胰腺癌 荧光素酶 活体成像系统 基因治疗
下载PDF
EC9706细胞和人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AL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
16
作者 刘伯新 郭长青 +1 位作者 王曼华 王明荣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40-443,共4页
目的:探讨人食管鳞状细胞癌(食管鳞癌)MAL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方法:利用亚硫酸氢盐测序法检测人食管鳞癌细胞系EC9706中MAL基因启动子区CpG位点甲基化的发生情况。根据测序结果选用甲基化敏感性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结合PCR技术进一... 目的:探讨人食管鳞状细胞癌(食管鳞癌)MAL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方法:利用亚硫酸氢盐测序法检测人食管鳞癌细胞系EC9706中MAL基因启动子区CpG位点甲基化的发生情况。根据测序结果选用甲基化敏感性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结合PCR技术进一步检测26例食管鳞癌组织及配对癌旁正常组织MAL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情况。结果:EC9706细胞中MAL基因启动子区检测出42个胞嘧啶位点的甲基化,占所有CpG位点的73.7%(42/57)。食管鳞癌组织中MAL基因的甲基化率为53.8%(14/26),远远高于配对癌旁正常组织的7.7%(2/26)(χ2=10.924,P<0.001)。不同临床病理特征食管鳞癌组织中MAL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AL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可能是食管鳞癌发生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EC9706细胞 MAL基因 启动子区甲基化
下载PDF
In Situ PLA技术原位分析MTA1与NuRD复合体其他组分的相互作用
17
作者 刘健 王海娟 +8 位作者 刘群 李春晓 刘欢 黄骁舾 孟希亭 赵枚 林晨 黄常志 钱海利 《癌症进展》 2014年第4期394-398,共5页
目的原位检测肿瘤转移相关蛋白MTA1与NuRD复合体其他组分-Mi2、HDAC2及MBD3的相互作用并分析MTA1/NuRD复合体在HCT116细胞中的分布情况。方法首先利用co-IP技术体外验证MTA1与NuRD复合体其他组分Mi2、HDAC2及MBD3在HCT116细胞裂解液中... 目的原位检测肿瘤转移相关蛋白MTA1与NuRD复合体其他组分-Mi2、HDAC2及MBD3的相互作用并分析MTA1/NuRD复合体在HCT116细胞中的分布情况。方法首先利用co-IP技术体外验证MTA1与NuRD复合体其他组分Mi2、HDAC2及MBD3在HCT116细胞裂解液中的相互作用。然后利用In Situ PLA技术,体内原位检测MTA1与三者的相互作用,并根据镜下阳性荧光信号数目,比较MTA1与Mi2、HDAC2及MBD3之间的作用强弱;根据相互作用位点的亚细胞分布情况,分析间期及M期MTA1/NuRD复合体的核质分布情况。结果首次从体内原位水平证实MTA1与NuRD复合体其他组分-Mi2、HDAC2及MBD3的相互作用;其作用强度HDAC2最高,Mi2次之,MBD3最弱;首次发现MTA1/NuRD复合体存在很明显的胞质分布(约占总量的1/4);另外,我们还首次发现在M期MTA1/NuRD复合体不再位于核区,而是位于染色体外周。结论In Situ PLA技术是一项有效的原位检测蛋白相互作用的新技术;MTA1/NuRD复合体可能参与MTA1胞质中功能的发挥;并且其胞质分布可能参与M期进程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A1 NuRD复合体 相互作用 In SITU PLA技术
下载PDF
uPA、ET-1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相关性 被引量:5
18
作者 蒋焱熠 刘一臻 +5 位作者 史志周 王博石 商利 徐昕 张盛周 王明荣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49-53,共5页
背景与目的肺癌是世界第一大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居高不下,本研究旨在探讨uPA和ET-1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状况及其在临床诊断和预后判断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组织微阵列联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研究155例非小细胞肺癌... 背景与目的肺癌是世界第一大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居高不下,本研究旨在探讨uPA和ET-1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状况及其在临床诊断和预后判断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组织微阵列联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研究155例非小细胞肺癌中uPA和ET-1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uPA阴性/弱、中度和高表达在鳞癌中的比例分别为12.3%、64.4%、23.3%,在腺癌中分别为12.2%、53.7%、34.1%,在全部病例中分别为12.3%、58.7%、29.0%。ET-1在鳞癌中阴性/弱、中度和高表达分别为2.7%、42.5%、54.8%,在腺癌中分别为11.0%、30.5%、58.5%,在全部病例中分别为7.1%、36.1%、56.8%。uPA和ET-1同时高表达多见于无淋巴结转移的腺癌中(P=0.017)。uPA高表达或与ET-1同时高表达的腺癌患者具有较长的术后生存时间(P=0.007,P=0.016)。结论检测uPA和ET-1蛋白表达水平变化可能有助于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UPA ET-1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下载PDF
杂交瘤单抗4F11识别CD90^+肝癌干细胞并抑制其侵袭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云霞 容雁 +4 位作者 张晓艳 孙立新 杨治华 孙力超 冉宇靓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2-127,共6页
目的:筛选识别肝癌干细胞的单克隆抗体并研究其体外的抗肿瘤作用,为肝癌干细胞靶向治疗提供候选抗体药物。方法:无血清悬浮培养及PKH26染色分析人肝癌细胞株MHCC97H中是否存在肝癌干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MH-CC97H细胞及其成球细胞中7种... 目的:筛选识别肝癌干细胞的单克隆抗体并研究其体外的抗肿瘤作用,为肝癌干细胞靶向治疗提供候选抗体药物。方法:无血清悬浮培养及PKH26染色分析人肝癌细胞株MHCC97H中是否存在肝癌干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MH-CC97H细胞及其成球细胞中7种肿瘤干细胞标志物的表达,以及MHCC97H细胞中肝癌干细胞标志物CD90和不同杂交瘤单抗3G7、4F11、11C9、15B7、15D2识别抗原的共表达情况。无血清悬浮培养法和CCK8法检测单抗4F11对MHCC97H细胞及其成球细胞自我更新和增殖的影响,Transwell实验检测单抗4F11对MHCC97H细胞体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结果:PKH26染色实验显示,MHCC97H细胞球体由单个肝癌干细胞增殖分化形成。MHCC97H细胞球中CD90+MHCC97H细胞比例较亲本MHCC97H细胞显著增加[(18.0±7.5)%vs(2.3±1.0)%,P<0.05]。杂交瘤单抗4F11、3G7、11C9、15B7、15D2均能识别MHCC97H细胞中CD90+MHCC97H细胞,其中单抗4F11对CD90+MHCC97H细胞的识别比例为(47.2±4.4)%,其对MHCC97H成球细胞增殖的抑制率远大于对亲本MHCC97H细胞增殖的抑制率[(29.4±3.8)%vs(12.0±2.2)%,P<0.05]。单抗4F11抑制MHCC97H细胞成球,抑制率达(58.0±20.8)%。单抗4F11能显著抑制MHCC97H细胞体外侵袭和迁移,抑制率分别为(48.6±5.1)%和(47.6±3.6)%。结论:杂交瘤单抗4F11能特异性识别CD90+肝癌干细胞,抑制肝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可作为肝癌干细胞靶向治疗的候选抗体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癌干细胞 单抗 4F11 靶向治疗 增殖 侵袭 迁移
下载PDF
食管癌细胞抗失巢凋亡基因UBCH7的发现与鉴定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扬 王博石 +3 位作者 汪晓敏 张钰 王明荣 贾雪梅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0-197,共8页
失巢凋亡(Anoikis)是细胞失去与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粘附时发生的特殊形式的凋亡,是机体维持组织稳态的关键机制之一。抗失巢凋亡能力的获得是肿瘤细胞发生远处转移的前提条件之一。为了鉴定与食管癌细胞抗失巢凋亡... 失巢凋亡(Anoikis)是细胞失去与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粘附时发生的特殊形式的凋亡,是机体维持组织稳态的关键机制之一。抗失巢凋亡能力的获得是肿瘤细胞发生远处转移的前提条件之一。为了鉴定与食管癌细胞抗失巢凋亡相关的基因,文章首先构建食管癌细胞系的逆转录病毒文库,感染对失巢凋亡敏感的NIH3T3细胞,利用感染病毒cDNA文库的混合细胞系进行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挑取在悬浮条件下仍可生长成为较大集落的细胞单克隆(潜在具有抗失巢凋亡能力的细胞),通过逆转录病毒载体特异的引物PCR扩增失巢凋亡抗性克隆基因组中的插入cDNA片段,以此获得食管癌细胞系cDNA文库中潜在的具有失巢凋亡抗性的基因。经测序发现其中一个失巢凋亡克隆中整合的cDNA片段包括人UBCH7/UBE2L3基因全长的编码序列(开放阅读框)。利用携带pMSCV-UBCH7的逆转录病毒感染NIH3T3细胞进行验证,结果显示细胞失巢凋亡抗性增强,并且在具有高转移潜能的食管癌细胞系MLuC1中降调UBCH7表达可减弱其失巢凋亡抗性。这些结果表明,UBCH7/UBE2L3是一个与食管癌失巢凋亡抗性相关的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巢凋亡 食管癌(ESCC) 逆转录病毒cDNA文库筛选 UBCH7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