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游离脂肪酸受体1对胰岛素分泌的调控作用及相关药物开发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贾伟华 杨秀颖 杜冠华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770-1777,共8页
游离脂肪酸受体1(free fatty acid receptor 1,FFAR1),也称G蛋白偶联受体40(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40,GPR40),是中长链游离脂肪酸的受体。本综述旨在总结该受体在胰岛素分泌及调控糖脂代谢方面的作用及研究进展。FFAR1参与糖尿病... 游离脂肪酸受体1(free fatty acid receptor 1,FFAR1),也称G蛋白偶联受体40(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40,GPR40),是中长链游离脂肪酸的受体。本综述旨在总结该受体在胰岛素分泌及调控糖脂代谢方面的作用及研究进展。FFAR1参与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未明确。FFAR1在多种组织中均有表达,主要表达于胰岛β细胞,其他组织有胰岛α细胞、中枢神经系统、皮下脂肪、肌肉、胃肠道等。FFAR1可作用于胰岛β细胞,促进胰岛素分泌,促进胰岛α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调控胃肠道内分泌细胞调控糖脂水平。现有研究发现,FFAR1激动剂可促进胰岛素释放,降低体重及保护β细胞,而且没有低血糖的风险,具有明显优势。对FFAR1靶点的深入药理机制研究,可评价其作为糖尿病治疗药物靶点的可能性,有利于高效、安全的抗2型糖尿病药物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脂肪酸受体1 2型糖尿病 游离脂肪酸 胰岛素
原文传递
丹酚酸C对MPP^+损伤的SH-SY5Y细胞氧化应激和凋亡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4
2
作者 宋俊科 张雯 +4 位作者 张雪 杨海光 周启蒙 王金华 杜冠华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92-399,共8页
目的研究丹酚酸C对MPP^+诱导SH-SY5Y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SH-SY5Y细胞与丹酚酸C(0.1,1.0和5.0μmol·L^(-1))或阳性药N-乙酰半胱氨酸(NAC)5 mmol·L^(-1)孵育2 h后加入MPP^+500μmol·L^(-1),继续培养24 h。MTT法检测... 目的研究丹酚酸C对MPP^+诱导SH-SY5Y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SH-SY5Y细胞与丹酚酸C(0.1,1.0和5.0μmol·L^(-1))或阳性药N-乙酰半胱氨酸(NAC)5 mmol·L^(-1)孵育2 h后加入MPP^+500μmol·L^(-1),继续培养24 h。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AO/EB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及凋亡,应用DCFH-DA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线粒体超氧化物指示剂(Mito SOX)特异性探针检测线粒体超氧化物水平,JC-1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免疫荧光法测定NADPH氧化酶2(NOX2)的表达,免疫荧光和Western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色素c,Bcl-2,Bax和活化的胱天蛋白酶3的表达水平。结果 MPP^+500μmol·L^(-1)损伤导致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0.01),丹酚酸C(1.0和5.0μmol·L^(-1))及NAC(5 mmol·L^(-1))能够逆转MPP^+损伤,显著提高细胞存活率(P<0.05,P<0.01,P<0.01)。丹酚酸C(1.0和5.0μmol·L^(-1))能够显著减少MPP^+诱导的细胞总ROS增加(P<0.01),维持Bax/Bcl-2表达平衡(P<0.01),减缓线粒体膜电位降低(P<0.05,P<0.01),减少细胞色素c的释放(P<0.01)及胱天蛋白酶3的活化(P<0.05,P<0.01)。同时,丹酚酸C(0.1,1.0和5.0μmol·L^(-1))能够明显抑制NOX2的表达(P<0.01),降低线粒体内超氧化物水平(P<0.01),改善MPP^+引起的细胞氧化应激状态。结论丹酚酸C能够抑制MPP^+诱发的SH-SY5Y细胞氧化应激及其介导的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酚酸C SH-SY5Y细胞 活性氧 细胞凋亡
下载PDF
丹参多酚酸通过PI3K/Akt-JAK2/STAT3途径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2
3
作者 张雯 宋俊科 杜冠华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70-670,共1页
目的研究注射用丹参多酚酸(SAFI)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方法通过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MCAO/R)大鼠模型,以及缺糖缺氧复糖复氧(OGD/R)制备PC12细胞损伤模型,对SAFI的治疗作用和作用机制进行研究。然后,针对动物和细胞实验... 目的研究注射用丹参多酚酸(SAFI)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方法通过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MCAO/R)大鼠模型,以及缺糖缺氧复糖复氧(OGD/R)制备PC12细胞损伤模型,对SAFI的治疗作用和作用机制进行研究。然后,针对动物和细胞实验结果中涉及的蛋白或通路,采用虚拟对接技术,运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疾病”多层次多方位网络模型,进一步阐述SAFI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结果MCAO/R导致脑组织出现病理性损伤,SAFI可以改善MCAO/R导致的大鼠肢体偏瘫,提高运动能力,缩小脑梗死体积,降低脑水肿程度,降低胱天蛋白酶3和胱天蛋白酶9的活化程度,抑制细胞凋亡,激活PI3K/Akt和JAK2/STAT3信号通路。在体外模型中,OGD/R损伤导致PC12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SAFI可以浓度依赖性的提高细胞存活率,上调OGD/R损伤后PC12细胞中Akt和STAT3的磷酸化水平。单独加入PI3K的抑制剂LY294002和JAK2的抑制剂AG490后,能部分抑制SAFI的保护作用。同时加入LY294002和AG490之后,能完全逆转SAFI对细胞的保护作用。结论SAFI具有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PI3K/Akt和JAK2/STAT3信号通路共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多酚酸 脑缺血再灌注 PI3K Akt JAK2 STAT3
下载PDF
新型Rho激酶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姚阳阳 刘晓宇 +6 位作者 杨飞龙 杨颖 袁天翊 方莲花 杜冠华 焦晓臻 谢平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71-882,共12页
以前期结构优化得到的Rho激酶I(ROCK I)抑制剂N-(1H-吲唑-5-基)-1-(4-甲基苄基)吡咯-3-酰胺(I)为先导结构,采用拼接原理,设计合成16个新型含取代的四氢嘧啶-2-酮结构的吲唑类衍生物,并经~1H NMR,^(13)C NMR和HRMS确证目标产物的结构.生... 以前期结构优化得到的Rho激酶I(ROCK I)抑制剂N-(1H-吲唑-5-基)-1-(4-甲基苄基)吡咯-3-酰胺(I)为先导结构,采用拼接原理,设计合成16个新型含取代的四氢嘧啶-2-酮结构的吲唑类衍生物,并经~1H NMR,^(13)C NMR和HRMS确证目标产物的结构.生物活性结果显示,1-(1H-吲唑-5-基)-3-(4-硝基苯基)四氢嘧啶-2(1H)酮(8a)和4-(3-(1H-吲唑-5-基)-2氧四氢嘧啶-1(2H)-基)苯甲腈(8b)具有较好的ROCK I抑制活性,IC_(50)值分别为6.01和9.46μmol·L^(-1);离体实验显示化合物8a和8b具有较好的舒张脑基底膜动脉的活性,EC_(50)值分别为15.92和20.61μmol·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o相关激酶 心脑血管疾病 四氢嘧啶-2-酮类衍生物 抑制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