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细胞在感染免疫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1
作者 肖玲 田力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710-715,共6页
红细胞作为血液中数量最多的细胞,逐渐被发现不仅有运送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功能,还以多种途径参与机体免疫调节。近期有多项研究发现红细胞可通过TLR9在正常生理和感染状态下参与免疫调节,确定红细胞可通过表面的糖蛋白介导参与机体免疫应... 红细胞作为血液中数量最多的细胞,逐渐被发现不仅有运送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功能,还以多种途径参与机体免疫调节。近期有多项研究发现红细胞可通过TLR9在正常生理和感染状态下参与免疫调节,确定红细胞可通过表面的糖蛋白介导参与机体免疫应答,证实红细胞通过表面补体受体和结合细胞因子参与感染性疾病的进展和免疫调节。我们将总结红细胞通过以上几种分子在感染免疫应答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以增加对红细胞在感染免疫中作用的全面认识和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 感染免疫
下载PDF
去白红细胞储存时间与输血反应关系探讨
2
作者 何流 刘建 +14 位作者 吴钢 王恩 易发艳 谭兴顺 朱诗玙 余锐 陆光辉 刘艳 翟梅 向清 刘平 廖艳华 付志珍 李茂林 黄蓉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3年第10期889-891,共3页
目的 通过统计分析4家医院输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后输血反应的发生情况,探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储存时间与输血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电子病历管理系统查阅恩施州4家医院自2018—2022年相关病例输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采集和输... 目的 通过统计分析4家医院输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后输血反应的发生情况,探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储存时间与输血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电子病历管理系统查阅恩施州4家医院自2018—2022年相关病例输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采集和输血日期、产生的输血反应信息。结果 2018—2022年4家医院共输注去白红细胞69 761袋,发生输血反应166例,其中过敏反应93例,非溶血性发热反应63例,其他10例,输血反应总发生率0.24%。发生输血反应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平均储存时间为(20.25±6.31)d,未发生输血反应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平均储存时间为(19.88±5.50)d。将储存时间以7 d为界值进行分析,储存时间为15~21 d的输血反应发生率最低。以21 d为区分界值分为储存天数≤21 d和>21 d的2组,2组之间输血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发生的输血反应以过敏反应为主,且输血反应发生率随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储存时间的延长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储存时间≤21 d和>21 d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输血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 输血反应 储存时间 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过敏反应
下载PDF
梅毒螺旋体筛查反应性献血者S/CO值与真阳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何芮 李玲 +3 位作者 钱立琼 徐海霞 舒世春 刘忠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9年第8期761-764,共4页
目的探讨献血者梅毒抗体(抗-TP)初筛反应性结果的S/CO值与真阳性的相关性,为制定合理的初筛梅毒反应性献血者归队策略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采用2种抗-TP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国产试剂进行献血者血清标本初筛试验,反应性献血者(包括单... 目的探讨献血者梅毒抗体(抗-TP)初筛反应性结果的S/CO值与真阳性的相关性,为制定合理的初筛梅毒反应性献血者归队策略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采用2种抗-TP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国产试剂进行献血者血清标本初筛试验,反应性献血者(包括单试剂反应性、双试剂反应性和灰区反应性)血清标本进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确证评价。采用SPSS 20.0软件绘制抗-TP S/CO值ROC(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曲线,分析各S/CO值区间的阳性预测值,灵敏度和特异性最佳的S/CO值临界点。结果 1)抗-TP初筛反应性献血者血清样本110例,TPPA阳性61例,阴性43例,6例不确定。2) 2种ELISA试剂与TPPA真阳性符合率分别为66.30%、77.22%,真阴性符合率为100%、96.77%。3) ROC分析:A试剂抗-TP初筛试验阳性预测值≥95%的S/CO值为8.99,敏感度为1,特异性为0.959;B试剂抗-TP初筛试验阳性预测值≥95%的S/CO值为4.99,敏感度为1,特异性为0.939。结论根据本研究结果,当两种试剂筛查的S/CO值分别≥9或者≥5时,可以直接判为阳性,无需追踪;当初筛S/CO值分别<9和<5时,进一步做确证试验,判断是否为真阳性。本研究中,61例TPPA为阳性的献血者直接屏蔽,43例阴性和6例不确定献血者可继续追踪确定是感染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P检测 S/CO值 献血者归队 ROC曲线
下载PDF
IL-35与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乔佳佳 尹湧华 +2 位作者 田力 宋宁 刘忠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406-409,共4页
白细胞介素-35(IL-35)是近年来新发现的抑炎因子,归属于IL-12细胞因子家族,与IL-12、IL-23、IL-27结构相似,是由P35和EBI3两个亚基构成的异二聚体。IL-35通过STAT1、STAT3、STAT4等信号通路发挥免疫效应作用,是调节性T细胞发挥最大抑制... 白细胞介素-35(IL-35)是近年来新发现的抑炎因子,归属于IL-12细胞因子家族,与IL-12、IL-23、IL-27结构相似,是由P35和EBI3两个亚基构成的异二聚体。IL-35通过STAT1、STAT3、STAT4等信号通路发挥免疫效应作用,是调节性T细胞发挥最大抑制效应所必需的一种抑制性细胞因子,而且与许多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为这些疾病的免疫治疗提供新的靶点。本文就其来源、分子结构与分泌、信号转导、生物学功能及其与相关疾病的关系做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35 TREG细胞 炎症 免疫性疾病
下载PDF
RhD主动免疫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晨越 陈思恬 +6 位作者 何芮 宋宁 田力 张进进 黄永莉 邢颜超 刘忠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489-493,共5页
目的探讨使用RhD阳性红细胞主动免疫RhD阴性者过程的安全性,为国产抗-D免疫球蛋白开发助力。方法在2018年1月~2020年4月纳入23名知情同意的RhD阴性志愿者,研究由初始免疫(初免)及加强免疫组成,初免包括首次初免,二次初免以及三次初免。... 目的探讨使用RhD阳性红细胞主动免疫RhD阴性者过程的安全性,为国产抗-D免疫球蛋白开发助力。方法在2018年1月~2020年4月纳入23名知情同意的RhD阴性志愿者,研究由初始免疫(初免)及加强免疫组成,初免包括首次初免,二次初免以及三次初免。首次初免分为20 mL 3人、30 mL 8人、40 mL 6人和50 mL 6人4组,初始免疫产生应答后各组每3个月行加强免疫1次,根据每次免疫前抗-D效价,将加强免疫剂量分为0.5、1、2 mL;每次输注后24 h、1周,采集志愿者全血标本5 mL/人(次),检测其血常规、肝肾、凝血功能与抗-D效价。比较各(剂量)组首次初免后,24 h及1周各检测(指标)值之间的差异;比较各(剂量)组加强免疫后,24 h及1周各检测(指标)值与免疫应答前差值之间的差异。结果RhD阳性红细胞(mL/人)20、30、40和50各(剂量)组首次初免后,各溶血指标值均在医学参考值范围内且24 h和1周的各溶血指标值之间无明显变化(P>0.05);每次各剂量组加强免疫输注RhD阳性红细胞0.5或1 mL/人后24 h和1周的溶血指标值与免疫应答前基础值(均在医学参考值范围内)的差值之间无明显变化(P>0.05),输注RhD阳性红细胞2 mL/人后,24 h和1周的Tbil值(μmol/L)与免疫应答前基础值的差值之间(1.55±1.87,6.29±2.66)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本实验制定的主动免疫程序未发现影响RhD阴性者安全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D阴性 RhD阳性红细胞输血 主动免疫 抗-D免疫球蛋白 胎儿和新生儿溶血性疾病 血液安全
下载PDF
核黄素单线态氧光化学法的应用及检测研究进展
6
作者 何缘圆 李玲 +1 位作者 陈可洋 刘忠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591-596,共6页
光动力疗法(PDT)主要机制是利用光敏剂产生单线态氧杀死细胞,早在100多年前就被科学家们所发现,目前已经广泛被用于临床治疗。核黄素是1种内源性光敏剂,是最常用的光敏剂,大量研究实验发现核黄素光照后可通过Ⅱ型光动力反应产生单线态氧... 光动力疗法(PDT)主要机制是利用光敏剂产生单线态氧杀死细胞,早在100多年前就被科学家们所发现,目前已经广泛被用于临床治疗。核黄素是1种内源性光敏剂,是最常用的光敏剂,大量研究实验发现核黄素光照后可通过Ⅱ型光动力反应产生单线态氧,该方法目前广泛用于杀灭血液中细菌、病毒等病原体,而单线态氧被认为是光动力效应中的关键因子。单线态氧可诱导细胞凋亡、细胞坏死及细胞自噬。目前检测单线态氧的方法有直接检测法和间接检测法,但都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就光动力法作用于核黄素产生单线态氧的产生机制、作用机制及单线态氧的检测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将光动力疗法应用于临床以及寻找单线态氧的更合适检测方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疗法 核黄素 单线态氧
下载PDF
体外光分离置换疗法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程占睿 孔玉洁 +1 位作者 田力 刘忠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2年第7期776-782,共7页
体外光分离置换疗法(ECP)是1种基于白细胞分离技术的双向细胞免疫调节疗法,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同时介导免疫增强/抑制效应。临床上已观察到ECP对于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和实体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等具有较好的疗效,... 体外光分离置换疗法(ECP)是1种基于白细胞分离技术的双向细胞免疫调节疗法,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同时介导免疫增强/抑制效应。临床上已观察到ECP对于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和实体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等具有较好的疗效,且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了ECP用于CTCL的治疗,美国和欧洲的GVHD治疗指南也将ECP列入其中,国内则缺乏相关指南指导。虽然确切的作用机制迄今尚不完全清楚,但近年来的研究为进一步理解ECP的双向调控作用提供了理论基础。最初假设是8-甲氧基补骨脂素(8-MOP)和紫外线(UVA)联合诱导免疫细胞的凋亡,随着研究进展,这种观点转变为单核细胞往树突状细胞的分化、细胞因子的改变和调节性T细胞(Treg)的刺激。本文就目前ECP免疫调节作用机制的探索进展与临床应用现状,特别是最新的ECP介导免疫增强/耐受分子作用机制进展作了综合分析,并对ECP进一步在国内的推广与临床应用作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光分离置换疗法 免疫增强 免疫耐受 移植物抗宿主病 实体瘤
下载PDF
HIV-1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试剂盒的比较实验
8
作者 乔佳佳 尹湧华 +2 位作者 徐海霞 欧国进 刘忠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9年第7期694-696,共3页
目的比较及评价市场上主流的3个进口品牌(A-QIAGEN、B-Applied Biosystems、C-Promega) HIV-1病毒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试剂盒的特异性、灵敏度、稳定性及所需反应时间,确定3者中较优的试剂盒,为临床HIV-1病毒的核酸检测提供方法学参... 目的比较及评价市场上主流的3个进口品牌(A-QIAGEN、B-Applied Biosystems、C-Promega) HIV-1病毒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试剂盒的特异性、灵敏度、稳定性及所需反应时间,确定3者中较优的试剂盒,为临床HIV-1病毒的核酸检测提供方法学参考。方法根据3个品牌试剂盒的说明书,对系列稀释的国内HIV-1 RNA标准品和确证的HIV阴性的标本进行相应的荧光定量RT-PCR平行检测分析,最后将荧光收集值(RFU)均设定为100,结合扩增曲线图、Ct值及相应的分析,比较它们的特异性、灵敏度、稳定性及所需反应时间。结果 3种试剂盒的特异性都是100%,但B-Applied Biosystems试剂盒在灵敏度(比A-QIAGEN、C-Promega试剂盒的检出Ct值提前0. 4-1. 5)、稳定性(特别是低浓度(HIV-1 RNA标本浓度为2. 31×102)时)及所需反应时间上均优于A-QIAGEN试剂盒和C-Promega试剂盒。结论不同厂家检测试剂盒的特异性、灵敏度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同样的标本检测的结果会有一定的偏差,甚至漏检。因此,进行临床检测前需要对这些检测试剂盒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定量RT-PCR HIV-1病毒 试剂盒比对 输血安全
下载PDF
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发生机制和解决策略 被引量:6
9
作者 赛娟 田力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677-682,共6页
血小板输注是血液科、肿瘤科等患者治疗血小板减少症不可替代的方法,然而,此类患者现阶段面临的难题是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改善免疫性输注无效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需要制定合理的解决策略并阐明机制。本文旨在综述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 血小板输注是血液科、肿瘤科等患者治疗血小板减少症不可替代的方法,然而,此类患者现阶段面临的难题是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改善免疫性输注无效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需要制定合理的解决策略并阐明机制。本文旨在综述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发生机制和解决策略的研究进展和前景,为免疫性输注无效患者提供合理输注策略,从而改善血小板输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输注无效 免疫性因素 发生机制 解决策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