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张燕搏 王飞燕 +5 位作者 龙村 王旭 李守军 刘晋萍 闫军 程军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1年第1期20-23,39,共5页
目的研究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体外循环(CPB)术后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菌分布,分析其耐药性及变化趋势。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小儿心脏中心4 300例行CPB手术的患儿资料,对发生VAP的患儿进... 目的研究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体外循环(CPB)术后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菌分布,分析其耐药性及变化趋势。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小儿心脏中心4 300例行CPB手术的患儿资料,对发生VAP的患儿进行致病菌及耐药性的统计分析。结果 322例患儿在CPB术后发生VAP,发生率7.49%。随CPB时间延长,VAP的发生率增高,有显著性差异(各组间比较P<0.01)。322例患儿痰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396株,包括革兰阴性杆菌282株(71.2%)、革兰阳性球菌51株(12.9%)、真菌63株(15.9%)。常见革兰阴性杆菌为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杆菌、鲍曼不动杆菌等;常见革兰阳性球菌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结论先心病CPB术后VAP的致病菌分布有其自身特点。CPB时间延长可能会增加术后VAP的发生率。综合的防控措施并合理使用抗生素,是VAP预防和治疗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体外循环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耐药性
下载PDF
小儿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搏动灌注压力衰减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赵举 龙村 +4 位作者 冯正义 刘晋萍 王宇红 李守军 阎军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08年第3期132-135,共4页
目的判定改良滚压泵搏动灌注在常规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手术中的有效性并观察不同ECC设备对搏动灌注压力的衰减情况。方法20例法乐四联症(TOF)患儿(男8例,女12例),平均年龄13.5个月,平均体重10.2 kg。选用... 目的判定改良滚压泵搏动灌注在常规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手术中的有效性并观察不同ECC设备对搏动灌注压力的衰减情况。方法20例法乐四联症(TOF)患儿(男8例,女12例),平均年龄13.5个月,平均体重10.2 kg。选用两种常用膜式氧合器(各10例)。采用Jostra HL-20型体外循环机行改良滚压泵动脉搏动灌注,所有患儿均在升主动脉阻断期间行搏动灌注,主动脉开放期间行平流灌注。分别监测不同流量状态下不同部位(氧合器入口端、氧合器出口端、动脉插管接头处、挠动脉/股动脉)的压力变化情况。结果搏动灌注期间挠动脉/股动脉有创血压脉压差(ΔP)维持15-35 mmHg。对搏动灌注收缩压衰减最大的是动脉插管(衰减比率72%-73%),最小的是膜式氧合器(衰减比率22%-24%);Terumo Capiox RX05产生的氧合器压降在不同流量状态下均小于Dideco Lilliput 902(P〈0.05)。结论Jostra HL-20型体外循环机可以在常规ECC期间产生有效的搏动灌注;动脉插管对搏动血流压力能量的衰减最大;氧合器的压力衰减(OPP)越少将越有利于搏动灌注的能量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搏动灌注 压力衰减 儿童 体外循环
下载PDF
心力衰竭大鼠肺脏α_(1A)及β_1、β_2肾上腺素受体表达的改变 被引量:3
3
作者 蒋志丽 李艳芳 +3 位作者 曹芳芳 刘飞 白雪源 吕杨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140-143,共4页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时肺脏α1A-肾上腺素受体(α1A-AR)和β1、β2肾上腺素受体(β-AR)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结扎Wistar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作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模型,模型成功后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时肺脏α1A-肾上腺素受体(α1A-AR)和β1、β2肾上腺素受体(β-AR)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结扎Wistar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作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模型,模型成功后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心力衰竭模型组。取大鼠肺组织,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分别测定3组的α1A-AR和β1、β2-AR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心力衰竭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α1A-AR、β1-AR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1或P<0.05),β2-AR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正常对照组α1A-AR、β1-AR和β2-AR的蛋白表达水平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F大鼠肺循环淤血,α1A-AR下调,有利于肺血管舒张,抑制平滑肌增生以代偿这种病理改变。肺脏β2-AR表达水平上调可能与β2-AR激动可以舒张血管和支气管平滑肌作用,开放钠离子通道等机制促进肺水肿液的清除、并能改善心力衰竭条件下肺脏微血管的通透性有关。心力衰竭时肺脏β1-AR的下调一方面与CHF时交感肾上腺素系统激活产生的负反馈调节有关,另一面可能与代偿性拮抗β2-AR的上调,维持相对稳定的肺泡液体清除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素受体 肺脏 心力衰竭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后110例心肺脑复苏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张燕搏 王旭 +3 位作者 龙村 刘晋萍 李守军 闫军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0年第4期225-228,249,共5页
目的总结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体外循环(CPB)术后引起心跳呼吸骤停(CRA)的常见原因,探讨心肺脑复苏(CPCR)的策略、方法 ,并介绍成功经验,为进一步提高复苏成功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小儿心脏中... 目的总结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体外循环(CPB)术后引起心跳呼吸骤停(CRA)的常见原因,探讨心肺脑复苏(CPCR)的策略、方法 ,并介绍成功经验,为进一步提高复苏成功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小儿心脏中心CPB术后发生的110例CRA病例,对诱因、CPCR开始时间及主要方法、相关因素对初步复苏成功即自主循环恢复(ROSC)的影响、体外循环膜肺氧合(ECMO)的比例及预后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组初步复苏成功率51.8%,出院率40.9%。床旁开胸29例(存活6例),其中床旁行CPB 5例(全部死亡),ECMO 12例(顺利撤机7例、出院4例)。发现引起CPB术后CRA的主要原因为低氧血症44.5%、室颤23.6%、心电-机械分离(PEA)18.2%、心跳停搏10%、其他3.6%。分析初步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性别、年龄、体重、CRA发生时是否机械通气对ROSC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循环诱因对初步复苏的成功与否有显著影响。结论先心病患儿CPB术后发生CRA的原因及复苏过程有其自身特点。本组初步复苏成功率较高与CRA的及时发现、病因的准确判断,复苏团队的训练有素及ROSC建立后的综合处理密切相关。合理应用ECMO技术可为提高CPCR的远期成功率起到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体外循环 心肺脑复苏
下载PDF
心脏术后心房颤动的发生机制、危险因素及预防策略 被引量:3
5
作者 刘红 许建屏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9年第3期375-378,共4页
心房颤动是心脏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随着近年来心脏外科手术患者的高龄化及危险因素的增高,术后心房颤动的发生率在上升,据报道心房颤动发生率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可高达30%,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联合瓣膜术为60%。心房颤动的发生... 心房颤动是心脏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随着近年来心脏外科手术患者的高龄化及危险因素的增高,术后心房颤动的发生率在上升,据报道心房颤动发生率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可高达30%,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联合瓣膜术为60%。心房颤动的发生通常会延长住院时间,并有发生栓塞的危险。因此有必要对这一围手术期的并发症给予更多的关注,了解其发生机制、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以减少此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心脏术后 机制 危险因素 预防
下载PDF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外科治疗术后并发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探讨 被引量:6
6
作者 罗明尧 王水云 +4 位作者 孙宏涛 尹朝华 孙欣 宋云虎 胡盛寿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98-601,共4页
目的评价扩大室间隔肥厚心肌切除术(扩大Morrow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后,并发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病例特点及其预防和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0月至2011年12月,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手术治疗的160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中... 目的评价扩大室间隔肥厚心肌切除术(扩大Morrow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后,并发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病例特点及其预防和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0月至2011年12月,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手术治疗的160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中并发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13—60(45.4±15.8)岁,左心室流出道(1ef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LVOT)峰值压差为68~149(105.1±25.9)mmHg(1mmHg=0.133kPa),术前心电图示5例合并右束支传导阻滞,5例合并其他异常,如房性早搏、心房颤动、室性早搏、ST—T段波形改变、异常Q波等。全组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经主动脉切口行扩大Morrow术,同期行二尖瓣置换术2例,二尖瓣置换+冠状动脉旁路术2例。分析患者手术前后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出院后门诊复查和电话随访结果。结果10例患者术后均发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围术期死亡2例,死因均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合并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多器官功能衰竭。存活的8例中,4例行二尖瓣行换瓣术,其余4例的二尖瓣为无反流(2例)、微少量反流(2例),SAM征均消失,术后LVOT压差为0~31(13.6±9.7)mmHg。该8例患者于扩大Morrow术后6d~7个月置人永久起搏器,未合并其他并发症。随访4~72(19.4±22.1)个月,1例于术后71个月因起搏器电压低,返院更换起搏器。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心功能I一Ⅱ级,无远期死亡。结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是扩大Morrow术后的主要并发症,须重视术前心电图异常改变,尤其是右束支传导阻滞。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一旦发生,应及时安装永久起搏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肥厚性 心脏外科手术 心脏传导阻滞
原文传递
常温非体外循环下手术治疗先天性冠状动脉瘘 被引量:7
7
作者 张旌 孙寒松 +1 位作者 杨秀滨 许建屏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367-370,共4页
目的:探讨常温非体外循环下,手术治疗先天性冠状动脉瘘(congenital coronary arterial fistula,CAF)的手术方法和远期效果。方法:2001年8月至2009年8月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行常温非体外循环下手术治疗CAF21例。全组年龄12d~60岁,平均(20... 目的:探讨常温非体外循环下,手术治疗先天性冠状动脉瘘(congenital coronary arterial fistula,CAF)的手术方法和远期效果。方法:2001年8月至2009年8月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行常温非体外循环下手术治疗CAF21例。全组年龄12d~60岁,平均(20.6±20.0)岁;20例为单纯的CAF,1例合并冠心病3支病变。21例中瘘口起源于右冠状动脉5例(23.8%),左冠状动脉12例(57.1%),双冠状动脉4例(19.1%);瘘口入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及左心室分别为5例(23.8%),8例(38.1%),7例(33.3%)和1例(4.8%);结果:21例均在常温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瘘结扎或褥式带垫片缝扎,其中1例同时行常温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无手术死亡。术后残余瘘1例,其余术后无心肌缺血及残余瘘等并发症。19例随访0.5~5.5年,平均(2.1±1.7)年,无远期死亡。1例残余瘘,其余无心肌缺血及残余瘘等并发症。结论:常温非体外循环下手术治疗CAF安全、有效,远期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瘘 外科治疗 非体外循环手术 先天性心脏病
下载PDF
急性主动脉夹层治疗策略进展 被引量:9
8
作者 赵鑫 孙立忠 《医学研究杂志》 2009年第8期13-15,共3页
关键词 急性主动脉夹层 治疗 AORTIC 血流动力学 临床急症 患病人数 升主动脉 降主动脉
下载PDF
体外膜肺氧合用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被引量:4
9
作者 高国栋 龙村 +9 位作者 黑飞龙 刘晋萍 于坤 李景文 冯正义 胡盛寿 许建屏 常谦 张海涛 刘平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2年第3期144-147,共4页
目的总结体外膜肺氧合(ECMO)对心脏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患者进行支持治疗的结果和临床经验。方法 2004年12月至2010年12月,我院共计对30例CABG术后心肺功能衰竭患者行ECMO辅助支持治疗。以患者院内死亡或生存结果,将其分为两... 目的总结体外膜肺氧合(ECMO)对心脏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患者进行支持治疗的结果和临床经验。方法 2004年12月至2010年12月,我院共计对30例CABG术后心肺功能衰竭患者行ECMO辅助支持治疗。以患者院内死亡或生存结果,将其分为两组。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调查患者基本情况,辅助原因,辅助时间,并发症及预后。结果 30例出院组和死亡组患者,男26例,女4例。25例(83.3%)患者脱机,其中3例脱机后死亡,22例存活出院(73.3%)。5例不能撤离ECMO,终止治疗,院内死亡。出院患者平均ECMO支持时间42~235(129.36±63.58)h,死亡患者平均ECMO支持时间28~152(77.13±45.22)h,有统计学意义(P=0.042);出院组ECMO前平均动脉压(MAP)明显高于死亡组,乳酸水平明显低于死亡组(P<0.05);并发症主要有出血和渗血、肢体坏死、肾功能不全、感染等。结论 ECMO可以为CABG术后心肺功能衰竭患者提供有效支持治疗。尽早使用ECMO支持治疗,积极防治并发症是ECMO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心力衰竭
下载PDF
新型无血预充大鼠体外循环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4
10
作者 朱贤 吉冰洋 +4 位作者 刘晋萍 孙燕华 吴树彬 龙村 唐跃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2年第3期171-174,共4页
目的建立简便易行的新型无血预充大鼠体外循环模型,为进行中长期研究体外循环对机体各器官的影响提供物质基础。方法选用7只成年SD大鼠,七氟烷诱导麻醉,经口气管插管接呼吸机维持麻醉。左侧股动脉22G套管针穿刺监测血压,鼠尾动脉置入20... 目的建立简便易行的新型无血预充大鼠体外循环模型,为进行中长期研究体外循环对机体各器官的影响提供物质基础。方法选用7只成年SD大鼠,七氟烷诱导麻醉,经口气管插管接呼吸机维持麻醉。左侧股动脉22G套管针穿刺监测血压,鼠尾动脉置入20G套管针为动脉端灌注,经颈静脉置入自制多孔静脉引流管为静脉引流,转流90 min后停机,监测术前、术中和术后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和血气数值。结果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和血气数值满意,7只大鼠停机后生命体征稳定。结论成功建立新型无血预充大鼠体外循环模型,麻醉深度和转流流量和温度均可精确控制,为进一步实施干预性、以及慢性长期实验提供可靠的模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体外循环 模型
下载PDF
“缘对缘”技术矫治二尖瓣关闭不全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孙海宁 王巍 +5 位作者 宋云虎 许建屏 孙寒松 杨克明 罗新锦 胡盛寿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364-366,共3页
目的:探讨"缘对缘"技术矫治二尖瓣关闭不全的经验及近中期手术疗效。方法:2001年6月至2007年10月利用"缘对缘"技术对58例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行二尖瓣成形术,其中瓣膜退行性病变39例;先天性二尖瓣病变14例;缺血性改... 目的:探讨"缘对缘"技术矫治二尖瓣关闭不全的经验及近中期手术疗效。方法:2001年6月至2007年10月利用"缘对缘"技术对58例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行二尖瓣成形术,其中瓣膜退行性病变39例;先天性二尖瓣病变14例;缺血性改变导致二尖瓣关闭不全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风湿性心脏病2例。术前超声显示二尖瓣反流量:中度11例,中到重度21例,重度26例。结果:术中及术后早期无死亡,术后一周超声心动图示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均减小。随访11个月至7年,超声心动图监测反流:无或微量20例,轻度19例,轻到中度9例,中度3例,重度2例,3例死亡,2例术后行二尖瓣置换术。结论:"缘对缘"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手术方法,可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远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缘对缘”技术 二尖瓣关闭不全 心脏外科手术
下载PDF
中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风险评估 被引量:53
12
作者 郑哲 张路 胡盛寿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01-904,共4页
目的 建立适合中国人群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手术风险评估系统(Sino system fbr coronary operative risk evaluation,SinoSCORE).方法 收集了中国心血管外科注册登记研究2007-2008年间接受CABG的临床资料完备的9564例成年患者... 目的 建立适合中国人群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手术风险评估系统(Sino system fbr coronary operative risk evaluation,SinoSCORE).方法 收集了中国心血管外科注册登记研究2007-2008年间接受CABG的临床资料完备的9564例成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按9∶1的比例随机分为建立模型组(建模组)和验证组.在建模组中根据logistic回归构建加法模型.在验证组中采用Homser-Lemeshow(HL)卡方检验对模型进行校准,并运用ROC曲线下面积评价模型的区分度,并与EuroSCORE模型比较.设定相应界值将患者分为高危、中危、低危.结果 建模组模型纳入了11个危险因素:年龄>65岁(65~69岁,3分 70~74岁,5分 ≥75岁,6分),术前NYHA心功能分级(Ⅲ级,3分,Ⅳ级,7分),慢性肾功能衰竭史(6分),外周血管病史(5分),慢性阻塞性肺病(4分),术前2周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2分),左心室射血分数<50%(4分),非择期手术(5分),合并瓣膜手术(4分),术前危重状态(分),体质指数(>24 kg/m2,-2分 <18 kg/m2,5分).HL卡方0.44,ROC曲线下面积0.80.验证组HL卡方为0.34,ROC曲线下面积为0.78,EuroSCORE用于验证组后HL卡方0.60,ROC曲线下面积0.73.患者分为低危(≤1分),中危(2~5分),高危(≥6分),不同分组患者采用本模型计算得到的预期死亡率与实际死亡率均较吻合.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中国冠状动脉手术风险评估系统是一个简单、客观、准确的评分模型,可以很好预测当前中国接受CABG术患者的手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手术 危险性评估 死亡率
原文传递
心肺运动试验在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左心衰竭患者心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炜 黄洁 +5 位作者 许海燕 张澍 柳志红 廖中凯 马秀平 柳青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1076-1079,共4页
目的:评价心肺运动试验在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左心衰竭患者心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连续选取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入住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年龄≥18岁的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左心衰竭患者53例,按纽约心脏病协会( NYHA)心功能分级... 目的:评价心肺运动试验在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左心衰竭患者心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连续选取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入住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年龄≥18岁的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左心衰竭患者53例,按纽约心脏病协会( 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心功能Ⅱ级组20例,心功能Ⅲ~Ⅳ级组33例。患者均行心肺运动试验,同步测定记录每一次呼吸时的气体交换指标、心率、血压、心电图和血氧饱和度等,同时行其他常规检查。试验结束后计算无氧域、峰值氧耗量、峰值氧脉搏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在试验结束后1d、1周、1个月、6个月、1年对两组患者的活动量、临床表现、心脏不良事件等进行随访。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合并疾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血肌酐等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心功能Ⅲ~Ⅳ级组左房内径、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心房颤动发生率均显著高于Ⅱ级组[(51.4&#177;7.5)比(43.6&#177;7.7)mm、(2607&#177;1782)比(1312&#177;901)μg/L、42.4%(14/33)比5.0%(1/20)],肾小球滤过率、峰值氧耗量、无氧阈水平均显著低于Ⅱ级组[(72&#177;20)比(97&#177;23)ml/min、(13.7&#177;2.6)比(20.5&#177;3.6) ml&#183; min-1&#183; kg-1、(10.7&#177;1.5)比(13.3&#177;2.1) ml&#183; min-1&#183; kg-1](均P<0.01)。NT-proBNP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OR=1.002,P=0.003);峰值氧耗量、无氧阈与心功能分级均呈负相关(OR=0.736、0.608,P=0.011、0.001)。结论心肺运动试验可客观反映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左心衰竭患者的心肺储备情况,其中峰值氧耗量、无氧阈可定量地、较准确地反映患者的运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试验 心肌病 扩张型 心室功能障碍 评价研究
原文传递
经胸二维超声心动图引导儿童房间隔缺损经皮封堵治疗术 被引量:29
14
作者 逄坤静 王浩 +6 位作者 孟红 赵星 欧阳文斌 张凤文 张大伟 刘垚 潘湘斌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73-576,共4页
目的探讨经胸二维超声引导下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可行性。方法超声检查入选单纯房间隔缺损患儿40例,房间隔缺损大小(11.37±3.61)mm。单纯采用经胸超声引导,于局麻或基础麻醉下,经股静脉穿刺封堵房间隔缺损。超声实时监... 目的探讨经胸二维超声引导下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可行性。方法超声检查入选单纯房间隔缺损患儿40例,房间隔缺损大小(11.37±3.61)mm。单纯采用经胸超声引导,于局麻或基础麻醉下,经股静脉穿刺封堵房间隔缺损。超声实时监测封堵全过程,评估封堵效果。术后1个月、3个月随访,经胸超声复查封堵效果。结果37例患儿在普通经胸二维超声监测引导下封堵器置入成功,操作过程简易、安全。3例患儿因经胸超声图像显示不清,于术中行气管插管后,改为经食管超声引导下封堵成功。术后1个月及3个月随访,未发现瓣膜损伤、心包积液、残余分流、外周血管损伤等介入并发症。结论经胸超声引导可以完成儿童房间隔缺损经皮封堵术,无需使用大型造影设备,而且避免了经食管检查的痛苦及风险,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房间隔缺损 封堵术
原文传递
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与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源 王欣 +3 位作者 柳磊 刘玉学 王巍 胡盛寿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820-824,共5页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mRNA表达与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射频消融疗效的关系.方法 2008年1月至9月,40例瓣膜手术同期行射频消融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慢性房颤患者,术中获取左心耳,根据术后6个月的随访...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mRNA表达与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射频消融疗效的关系.方法 2008年1月至9月,40例瓣膜手术同期行射频消融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慢性房颤患者,术中获取左心耳,根据术后6个月的随访结果分为房颤消除组及房颤未消除组;以同期行瓣膜手术的风湿性心脏病窦性心律患者10例为对照.通过苦味酸大狼猩红染色法分析心房组织中Ⅰ型及Ⅲ型胶原容量分数(CVF-Ⅰ和CVF-Ⅲ),RT-PCR法检测TGF-β1的mRNA表达.结果 至随访结束,40例房颤患者有28例房颤消除,12例未消除.与窦性心律组相比,房颤消除组和房颤末消除组患者心房组织TGF-β1的mRNA表达、CVF-Ⅰ及CVF-Ⅰ/CVF-Ⅲ比值依次增加(P<0.05).房颤消除组中左心房功能未恢复的患者心房组织TGF-β1 mRNA表达高于左心房功能恢复患者(P<0.05).心房组织TGF-β1 mRNA表达与CVF-Ⅰ及左心房直径均呈正相关(r=0.786和0.858,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影响同期射频消融术疗效的危险因素有TGF-β1 mRNA表达水平(OR=1.13,95%CI 1.05~1.18,P=0.031)、CVF-Ⅰ(OR=1.07,95%CI 1.00~1.13,P=0.037)及左心房直径(OR=2.23,95%CI 1.08~4.59,P=0.042).结论心房组织TGF-β1的mRNA表达程度在房颤患者心房结构重构中起重要作用,并影响外科射频消融治疗后窦性心律的维持及心房的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转化生长因子Β1 导管消融术
原文传递
复合姑息手术治疗肺动脉发育不良型先天性心脏病 被引量:2
16
作者 范祥明 刘迎龙 +4 位作者 闫军 王强 吕小东 罗国华 凌锋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0期2111-2114,共4页
目的 探讨复合姑息手术治疗合并难治性肺动脉发育不良的肺血减少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临床经验.方法 对自2001年8月至2009年9月我院外科治疗的31例合并难治性肺动脉发育不良的肺血减少型复杂先心病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合并... 目的 探讨复合姑息手术治疗合并难治性肺动脉发育不良的肺血减少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临床经验.方法 对自2001年8月至2009年9月我院外科治疗的31例合并难治性肺动脉发育不良的肺血减少型复杂先心病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合并室间隔缺损的肺动脉闭锁26例,其他合并肺动脉狭窄的复杂先心病5例.根据两侧肺动脉发育情况选择2种或2种以上的姑息手术:一侧肺动脉发育良好者行格林(Glenn)术;肺动脉发育较差者常规行改良Blalock-Taussig分流或改良Waterston分流术;肺动脉极度发育不良者采用改良Melbourne分流.对合并的粗大体肺侧支血管者行肺动脉融合或侧支血管结扎及封堵术.两侧均行体肺分流23例;一侧行体肺分流,另一侧行Glenn者8例.结果 术后早期1例死于心跳骤停,早期死亡率为3.2%,术后并发症包括低心排综合征5例,灌注肺3例,肺部感染3例.3例因分流管道堵塞而再次行分流手术.平均随访(25±16)(6~72)个月,与术前比较,左肺动脉指数(14.9±6.2比8.1±3.7)、右肺动脉指数(17.7±7.8比12.7±8.1)和肺动脉指数(32.6±11.7比20.9±9.4)均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与术前比较,Blalock-Taussig分流术(7.0±2.0比5.5±1.0)、改良Waterston分流术(9.2±3.6比5.7±4.0)和Melbourne分流术(7.4±2.5比2.2±0.4)术后肺动脉直径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侧肺动脉均明显发育,血红蛋白浓度和末梢血氧饱和度分布由术前的(194±27)g/L和(65±11)%改善至(174±24)g/L(P<0.05)和(84±6)%(P<0.001).4例肺动脉发育良好,已行二期矫治手术,另1例术后2年完成了二期Glenn手术.结论 对合并难治性肺动脉发育不良的肺血减少型复杂先心病,外科治疗应遵循个性化原则,不管是作为根治手术前的过渡治疗,还是最终治疗,复合姑息手术都是值得推荐的一种术式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姑息疗法 肺动脉发育不良
原文传递
成人Ebstein’s畸形的临床特征及外科治疗策略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怀军 许建屏 宋云虎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465-467,共3页
目的探讨成人Ebstein’s畸形的临床特征及外科治疗策略。方法 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手术治疗成人Ebstein’s畸形78例,其中男24例,女54例;年龄18~54(33.0±9.5)岁。术前心功能分级(NYHA)Ⅰ~Ⅱ级72例,Ⅲ级以上6... 目的探讨成人Ebstein’s畸形的临床特征及外科治疗策略。方法 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手术治疗成人Ebstein’s畸形78例,其中男24例,女54例;年龄18~54(33.0±9.5)岁。术前心功能分级(NYHA)Ⅰ~Ⅱ级72例,Ⅲ级以上6例。临床表现主要为运动耐力下降和活动后心累。术前二维超声心动图示三尖瓣隔瓣下移20~60(34.8±12.7)mm,隔瓣严重发育不良或缺如3例;后瓣下移20~70(46.8±11.6)mm,后瓣缺如1例;三尖瓣瓣环明显扩大为37~70(60±10)mm;平均房化心室占右心室约40%;三尖瓣中量反流18例,中大量反流60例。75例行三尖瓣成形术。除2例未处理房化心室外,余均进行了房化心室折叠(56例)或房化心室去除(20例)。32例应用了人工三尖瓣瓣环。3例行三尖瓣置换术。结果术后死亡2例,死亡率2.5%。患者术后恢复尚可,无严重房室传导阻滞等其他并发症。出院前常规检查提示三尖瓣功能良好,无三尖瓣中度以上反流。平均随访时间26个月,无1例需要再次手术。结论成人Ebstein’s畸形患者急性心功能衰竭发生率低。外科治疗以成形为主,术后可达到外科治疗的主要目的,即改善心功能、增加患者的远端耐力和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Ebstein’s畸形 临床特征 外科治疗
原文传递
心脏移植术后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应用西罗莫司的经验 被引量:2
18
作者 尹栋 黄洁 +5 位作者 丰雷 廖中凯 冯广迅 王巍 宋云虎 胡盛寿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6-140,共5页
目的 评价西罗莫司对心脏移植术后出现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肾功能的影响,并对使用西罗莫司的经验做一个总结.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至2008年12月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成功接受心脏移植的1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共有20例患者由于术后钙调... 目的 评价西罗莫司对心脏移植术后出现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肾功能的影响,并对使用西罗莫司的经验做一个总结.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至2008年12月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成功接受心脏移植的1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共有20例患者由于术后钙调素抑制剂(环孢素及他克莫司)相关的慢性肾功能不全,而加用西罗莫司并减少钙调素抑制剂剂量.换药前,三联维持免疫治疗方案为:泼尼松+环孢素或他克莫司+霉酚酸酯或硫唑嘌呤.换药后,加用西罗莫司0.75 ~1.50 mg/d,目标谷浓度为5~15μg/L;同时降低钙调素抑制剂剂量,使血药浓度降至原目标浓度的1/2 ~2/3.换药后,监测血清肌酐、尿素氮、西罗莫司、环孢素及他克莫司水平,同时监测血常规、生化指标以及临床症状了解药物不良反应.常规于术后3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各行1次心内膜活检以监测排异反应,术后1年内的患者在换药后3个月行心内膜活检,术后1年以上的患者在临床怀疑排异反应时行心内膜活检,同时监测超声心动图.结果 换药后随访(7.9±6.3)个月.西罗莫司剂量为(0.89±0.22) mg/d,血药浓度为(7.6±3.8) μg/L.18例患者采用环孢素,剂量从(191.7±60.0) mg/d减少至(123.6±34.8)mg/d,谷值血药浓度从(175.5±58.0) μg/L下降至(111.9±56.0)μg/L(P <0.01);2例患者采用他克莫司,剂量从平均4.25 mg/d减少至3.00 mg/d,谷值血药浓度从13.5 μg/L减少至10.5 μg/L.换药后1个月,血清肌酐从(160.4±25.5) μmol/L下降至(134.4±26.8)μmol/L(P<0.01),尿素氮从(13.8±4.7)μmol/L下降至(10.4±3.0) μmol/L(P <0.01).11例术后1年内使用西罗莫司者,共进行了心内膜活检22例次,其中2级排异反应(ISHLT分级)4例次.全部患者均存活,超声心动图提示心功能均无明显异常.换药后1个月,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换药前比较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 0.05或P<0.01),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及肝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将心脏移植术后出现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钙调素抑制剂减量并合用西罗莫司可以显著改善肾功能,未增加急性排异的发生率,且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移植 肾功能不全 西罗莫司
原文传递
体外膜肺氧合支持治疗在心脏移植围术期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巍 廖中凯 +2 位作者 胡盛寿 宋云虎 黄洁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014-1017,共4页
目的回顾性总结分析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治疗在心脏移植围术期应用的临床结果和经验。方法2004年6月至2008年12月共实施原位心脏移植131例,14例心脏移植围术期患者均使用Medtronic ECMO系统行静脉一动脉ECMO辅助循环支持治疗,活... 目的回顾性总结分析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治疗在心脏移植围术期应用的临床结果和经验。方法2004年6月至2008年12月共实施原位心脏移植131例,14例心脏移植围术期患者均使用Medtronic ECMO系统行静脉一动脉ECMO辅助循环支持治疗,活化凝血时间维持160~200s,辅助期间平均流量在1.8~3.3L/min。结果12例患者纽约心功能Ⅰ级出院,2例因多脏器功能衰竭、严重感染及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死亡。ECMO辅助时间29~824h,平均149h,12例存活患者ECMO辅助后减少了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床旁超声心动图评价心功能得到恢复,循环稳定,辅助时间约100h可顺利撤除ECMO。5例患者出现7次出血并发症,插管远端动脉栓塞1例,所有ECMO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低蛋白血症,高胆红素血症,血肌酐增高11例,5例患者行连续性肾替代治疗,1例患者顽固性高胆红素血症行血浆置换及人工肝治疗。切口延期愈合7例,气管切开6例。结论ECMO可作为终未期心力衰竭的心脏移植桥梁,扩大边缘性供体的使用范围,掌握ECMO应用适应证及时机,避免重要脏器的不町逆损伤,防止并发症,降低危重症患者心脏移植围术期岁匕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移植 体外膜氧合作用
原文传递
体外膜式氧合在大动脉转位术后心室功能恢复与训练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冯正义 龙村 +4 位作者 赵举 刘晋萍 李守军 刘迎龙 王旭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512-514,共3页
目的评价体外膜式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支持在婴幼儿大动脉错位(TGA)患者大动脉转位术(ASO)后心室功能恢复和适应性训练的临床结果及可行性。方法 2005年1月至2008年8月,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7例TGA患... 目的评价体外膜式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支持在婴幼儿大动脉错位(TGA)患者大动脉转位术(ASO)后心室功能恢复和适应性训练的临床结果及可行性。方法 2005年1月至2008年8月,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7例TGA患者接受ASO后需要ECMO支持,其中男3例,女4例;年龄3周-14个月。ASO后心室不能适应新的血流动力学和/或合并心功能受损,采用静脉-动脉-ECMO辅助,占同期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术后应用ECMO的36.84%(7/19)。插管途径为经胸右心房引流,升主动脉灌注;采用ECMO系统为:Biomedicu(Medtronic)4例,Jostra 2例,Medos 1例;辅助流量20-100 ml/kg。结果 7例患者平均转流时间174h(64-266 h),心室训练时间平均96 h。4例成功脱离ECMO,脱机率57.14%(4/7);3例出院。死亡4例,其中3例不能脱离ECMO直接死亡,死亡原因为肾功能衰竭1例,出血1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1例在脱离ECMO后6 d感染死亡。结论 ECMO能为TGA患者ASO后心功能的恢复和左心室适应性训练提供有效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体外膜式氧合 大动脉转位术 左心室训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