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7
1
作者 李志强 吕峰 +4 位作者 许建屏 孙寒松 宋云虎 王巍 朱晓东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426-429,共4页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的外科治疗经验,探讨外科手术治疗的时机和方法。方法自1999年1月至2008年12月,外科治疗22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患者,其中男17例,女5例;年龄39~78岁,平均年龄61.77岁。前室间隔穿孔18例,后室间...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的外科治疗经验,探讨外科手术治疗的时机和方法。方法自1999年1月至2008年12月,外科治疗22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患者,其中男17例,女5例;年龄39~78岁,平均年龄61.77岁。前室间隔穿孔18例,后室间隔穿孔4例,均合并室壁瘤。22例患者均行室间隔穿孔修补术及室壁瘤切除术,16例患者同期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移植血管2.11±1.57支。结果围术期死亡2例(9.09%),其中1例术后死于严重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例死于大面积脑栓塞。其余20例患者均治愈出院,出院时心功能分级(NYHA)Ⅲ级4例,Ⅱ级12例,Ⅰ级4例。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未发现有室间隔残余分流,有轻度二尖瓣反流2例。术后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与术前比较明显减小(50.27±5.33mmvs.57.94±6.79mm,t=4.437,P=0.000)。随访16例,随访时间3~24个月(13.9±6.5个月),失访4例。随访期间无晚期死亡,无心血管事件发生。心功能分级(NYHA)Ⅱ级11例,Ⅰ级5例。超声心动图提示:LVEDD与术前比较明显缩小(49.50±4.66mm vs.57.94±6.79mm,t=5.041,P=0.000),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术前明显提高(55.08%±6.72%vs.45.57%±11.31%,t=2.719,P=0.013)。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掌握适当的手术时机、完善的术前准备、积极的围手术期治疗、正确的手术方法和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能有效地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改善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穿孔 心肌梗死 外科手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