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隐球菌合并鼻疽奴卡菌皮肤感染1例报道 被引量:5
1
作者 王澎 杨健 徐英春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6期365-367,共3页
皮肤隐球菌感染在近年来逐渐受到重视,占隐球菌感染的10%~15%。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是皮肤隐球菌的主要病因之一[1]。但同时合并鼻疽奴卡菌感染少见。现报道1例新型隐球菌合并鼻疽奴卡菌皮肤感染的病例。经过氟康唑联合复方磺胺甲噁唑抗... 皮肤隐球菌感染在近年来逐渐受到重视,占隐球菌感染的10%~15%。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是皮肤隐球菌的主要病因之一[1]。但同时合并鼻疽奴卡菌感染少见。现报道1例新型隐球菌合并鼻疽奴卡菌皮肤感染的病例。经过氟康唑联合复方磺胺甲噁唑抗感染治疗,病情好转,出院后继续按医嘱巩固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疽奴卡菌 新型隐球菌 皮肤感染
下载PDF
棕黑腐质霉(Humicola fuscoatra)导致真菌性腹膜炎1例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澎 谢秀丽 +4 位作者 王贺 窦红涛 孙宏莉 王辉 徐英春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11年第1期40-42,共3页
报道1例由棕黑腐质霉属(Humicola fuscoatra)导致的真菌性腹膜炎。此菌分离自1名长期腹膜透析患者的腹水。腐质霉属在自然界广泛存在,棕黑腐质霉导致的人类感染罕见。现对棕黑腐质霉的真菌学特点进行研究,并进行分子测序。体外药物敏感... 报道1例由棕黑腐质霉属(Humicola fuscoatra)导致的真菌性腹膜炎。此菌分离自1名长期腹膜透析患者的腹水。腐质霉属在自然界广泛存在,棕黑腐质霉导致的人类感染罕见。现对棕黑腐质霉的真菌学特点进行研究,并进行分子测序。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对伊曲康唑的MIC为0.008μg/mL,伏立康唑的MIC为0.016μg/mL,两性霉素B的MIC为1.5μg/mL。患者拔除腹透管,改行血液透析。口服伊曲康唑0.1 g/12 h,28 d后病情明显改善,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黑腐质霉 真菌性腹膜炎 真菌感染
下载PDF
三角孢小囊菌导致的心内膜炎1例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澎 王贺 +2 位作者 赵颖 张小江 徐英春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11年第3期162-165,共4页
本文报道1例继发于植入心脏起搏器所致的三角孢小囊菌(Microascus trigonosporus)心内膜炎,此菌分离自患者起搏器电极表面的赘生物。赘生物组织病理切片显示大量有隔真菌丝,间生膨大的厚壁孢子。小囊菌系帚霉菌(Scopulariopsis)的有性阶... 本文报道1例继发于植入心脏起搏器所致的三角孢小囊菌(Microascus trigonosporus)心内膜炎,此菌分离自患者起搏器电极表面的赘生物。赘生物组织病理切片显示大量有隔真菌丝,间生膨大的厚壁孢子。小囊菌系帚霉菌(Scopulariopsis)的有性阶段,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目前国外已有短帚霉菌(Scopulariopsis brevicaulis)导致的心内膜炎报告[1-3],然而由小囊菌(Microascus)导致的心内膜炎非常罕见[4]。该菌株经ITS区测序比对,鉴定结果为三角孢小囊菌(Microascus trigonosporus),采用Etest法测定伊曲康唑的MIC≥32μg/mL,两性霉素B的MIC≥32μg/mL,而伏立康唑的MIC为4μg/mL。患者手术摘除赘生物,采用伏立康唑治疗,体温恢复正常,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孢小囊菌 真菌心内膜炎 侵袭性真菌感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