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创面愈合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
作者 马晓菁 谢东珊 +1 位作者 张娇 章庆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2期6299-6302,共4页
背景:骨髓可能是体内所谓间质组织的干细胞库,一旦组织受损,信号可通过未知方式到达骨髓,促进体内的间充质干细胞向创伤部位迁移。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创面愈合中的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内观察,于2006-07/2007-07在... 背景:骨髓可能是体内所谓间质组织的干细胞库,一旦组织受损,信号可通过未知方式到达骨髓,促进体内的间充质干细胞向创伤部位迁移。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创面愈合中的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内观察,于2006-07/2007-07在东南大学完成。材料:健康6~8周龄SD大鼠34只,由东南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方法:取4只大鼠,采用全骨髓法体外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传至第5代细胞,移植前48h行BrdU标记。剩余30只大鼠麻醉后制作全层皮肤缺损模型,以对侧对称部位皮肤作为自身正常对照。造模后将标记的2×107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尾静脉注入体内。主要观察指标:于创伤后不同时间点采用大体观察、免疫荧光化学染色等手段,动态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参与创面修复情况。结果:大鼠造模后伤口有少量炎性渗出,细胞移植后7d创面均形成较硬的痂皮,14d创缘有新生表皮生成,21~28d大部分创面愈合,未出现炎症、化脓现象。细胞移植后第7,14,21,28天组织切片均可见BrdU染色阳性细胞,胞核呈绿色荧光,在创面边缘和创伤局部聚集。细胞移植后第14天组织切片可见BrdU染色阳性的细胞(胞核为绿色荧光)胞浆中有FⅧ表达,呈红色荧光,提示可能有部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参与创面愈合。对侧正常皮肤未见明显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聚集和增殖分化。结论:创伤可能是一种刺激因素,招募自身或外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参与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移植 创面愈合 招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