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四分支血管分段停循环下全胸腹主动脉替换术 被引量:28
1
作者 于存涛 孙立忠 +2 位作者 常谦 朱俊明 刘永民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67-169,共3页
目的 总结应用四分支血管在深低温、分段停循环下行全胸腹主动脉替换术的经验。方法 自2003年8月至2005年5月,连续行全胸腹主动脉替换术38例(男25例,女13例),年龄22~58(40±9)岁,体重49~105(67±19)kg。其中胸腹主... 目的 总结应用四分支血管在深低温、分段停循环下行全胸腹主动脉替换术的经验。方法 自2003年8月至2005年5月,连续行全胸腹主动脉替换术38例(男25例,女13例),年龄22~58(40±9)岁,体重49~105(67±19)kg。其中胸腹主动脉真性动脉瘤4例(Crawford Ⅱ型),慢性StanfordB型夹层瘤24例,慢性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瘤5例(均为二次手术),马方综合征合并慢性StanfordB型夹层瘤5例(2例为二次手术)。采用深低温、分段停循环技术。经左后外侧沿腹直肌旁至耻骨联合胸腹联合切口、第五肋间进胸、断肋弓、腹膜外入路,应用四分支人造血管行全胸腹主动脉替换。结果 术后早期死亡2例(病死率5.26%)。神经系统并发症4例(昏迷超过3d),经脱水及神经营养治疗后痊愈。急性肾衰2例,经血滤治疗痊愈。结论 选用四分支人造血管,采用分段停循环技术行全胸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替换术,能简化手术方式,明显缩短脑、脊髓和重要脏器的缺血时间,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人工血管 体外循环 主动脉替换
原文传递
晚期妊娠和产褥期主动脉夹层的腔内修复治疗 被引量:5
2
作者 舒畅 方坤 +3 位作者 黎明 李鑫 王暾 常谦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541-1547,共7页
目的:探讨腔内修复术治疗晚期妊娠和产褥期主动脉夹层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妊娠相关性B型主动脉夹层行腔内带膜支架修复术患者临床资料。在4例患者中,2例夹层发生于37孕周,1例发生于产后2 h,1例发生于产褥期;3例患马凡综合征(... 目的:探讨腔内修复术治疗晚期妊娠和产褥期主动脉夹层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妊娠相关性B型主动脉夹层行腔内带膜支架修复术患者临床资料。在4例患者中,2例夹层发生于37孕周,1例发生于产后2 h,1例发生于产褥期;3例患马凡综合征(MFS),1例病因不明。患者均接受胸主动脉带膜支架腔内植入术,辅助技术包括主动脉狭窄段球囊扩张,左颈总动脉烟囱支架植入术。产妇及新生儿均进行临床观察随访,术后1,3,6个月分别对产妇进行CT血管造影监测。结果:围产期及随访时间无产妇及胎儿死亡,1例胎儿经阴道娩出,3例胎儿剖宫产娩出。4例患者主动脉支架均成功植入,初始破口完整覆盖,3例患者覆盖左锁骨下动脉,无I型内漏及支架移位。1例患者初始破口位于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处,锚定区向主动脉弓部拓展,同期植入左颈总动脉烟囱支架,术后出现II型内漏,随访11个月内漏自行消失。平均随访时间17.5个月,产后新生儿均存活良好,1例出现新生儿黄疸,产后12 d消失。结论:腔内带膜支架治疗晚期妊娠及产褥期B型主动脉夹层早-中期疗效肯定,手术时机与适应证需要根据孕产期临床状况综合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夹层 主动脉瘤 妊娠末期 产后 腔内修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