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2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被引量:1
1
作者 赵爱芳 单广良 《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 2006年第6期377-378,共2页
通过对基础所现状的分析和总结,找出目前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单位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
关键词 优势 机遇 挑战
原文传递
中国医学遗传学发展史(英文)
2
作者 黄尚志 高翼之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13,共5页
As the completion of human genome project, application of the knowledge and techniques developed during thpast decade to the medical practice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and gain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It is wort... As the completion of human genome project, application of the knowledge and techniques developed during thpast decade to the medical practice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and gain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It is worthwhile to look back to the step prin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genetics in China.1 The sprout of genetics in ChinaIt should be mentioned fromthe very beginning of the birth of the genetics in China to understand the historymedical genetics in China. In 1922, C.CHEN (Zhen CHEN) opened genetic courses in National Southeast Unversity after he returned from the T.H.MORGAN’s lab at Columbia University. He used Goldfish as a model fogenetic study. The Chinese scholars started their work on human genetics by survey the frequency of ABO bloogroup in the Chinese. Their result was published in1918. This was the first data of gene frequency of Chinese population, followed by reports on the inherited disease in Chinese on the frequency of color blindness in 1937. I1948, T. C. HSU described the ability to fold up the tip of the tongue as a recessive trait (MIM189300)[1,2]C.C.LI (Ching Chun LI) wrote a book,Introduction to Population Genetics, which became a wellknown book ithe world and from which a whole generation of geneticists benefi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学 医学 历史 中国 发展
下载PDF
北京大学中国国际分子医学与生物技术会议在北京召开
3
作者 文允镒(整理) 《生理通讯》 2005年第5期130-131,共2页
为庆祝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简称IMM/PKU)的成立,由美国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简称MGH)、《Nature》杂志出版集团公司(简称Nature)和北京大学(简称PKU)共同举办的中国国际分子医学与生物技术会议于2005年10月17至18日在北京... 为庆祝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简称IMM/PKU)的成立,由美国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简称MGH)、《Nature》杂志出版集团公司(简称Nature)和北京大学(简称PKU)共同举办的中国国际分子医学与生物技术会议于2005年10月17至18日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举行,约200多位中外各界人士齐聚一堂,会议取得园满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大学 技术会议 分子医学 生物 国际 中国 美国哈佛大学 NATURE 集团公司
下载PDF
临床医学重点学科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被引量:10
4
作者 肖焕波 吕一萍 +1 位作者 宋枚 单广良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8年第9期862-863,共2页
目的:建立科学、可行的临床医学重点学科评估指标体系。方法:Delphi法和专家会议法筛选评估指标以及确定评估指标的权重系数。结果:建立了包括5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43个三级指标的评估指标体系,并提出了综合评价的数学模型。结论:... 目的:建立科学、可行的临床医学重点学科评估指标体系。方法:Delphi法和专家会议法筛选评估指标以及确定评估指标的权重系数。结果:建立了包括5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43个三级指标的评估指标体系,并提出了综合评价的数学模型。结论:评估指标的选择具有代表性、各级指标权重系数合理,评价方法科学、客观,为今后各层次的临床医学重点学科的遴选提供了参考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医学 重点学科 指标体系 综合评价
下载PDF
APOB基因XbaI多态性与中国维吾尔族自然长寿关联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姜文锡 邱长春 +1 位作者 牛文全 程祖亨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6年第11期1928-1930,1959,共4页
目的探讨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 B,apoB)基因XbaⅠ多态性与维吾尔族自然长寿之阃的关系。方法选择新疆和田地区191名年龄90岁以上的健康维吾尔族个体为研究对象,另选53名年龄65—70岁、民族、性别、地域相匹配的正常个体为对照... 目的探讨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 B,apoB)基因XbaⅠ多态性与维吾尔族自然长寿之阃的关系。方法选择新疆和田地区191名年龄90岁以上的健康维吾尔族个体为研究对象,另选53名年龄65—70岁、民族、性别、地域相匹配的正常个体为对照。采用PCR-序列特异引物(Sequence specifc primer,PCR—SSP)、PCR-限制长度片段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m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和PCR-直接测序(PCR—sequencing)等技术对apoB基因第26外显子XbaⅠ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s,XbaⅠ—RFLP)进行分型。结果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长寿组apoB基因X^+X^+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因型X^+X^+与自然长寿显著正相关,可能为长寿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OB基因 XbaⅠ 多态性 自然长寿 维吾尔族
下载PDF
纳米生物医学研究的进展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5
6
作者 许海燕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43-648,654,共7页
纳米科技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诱人的应用前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向是纳米生物医学。近年来,随着纳米科技与现代医学和生物学的交叉与渗透,纳米生物医学正在迅速形成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该领域的进步与发展将为现代生物学和医学的研究提... 纳米科技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诱人的应用前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向是纳米生物医学。近年来,随着纳米科技与现代医学和生物学的交叉与渗透,纳米生物医学正在迅速形成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该领域的进步与发展将为现代生物学和医学的研究提供全新的技术和视点。文中主要对纳米结构材料及相关纳米技术在组织引导再生与修复、药物的靶向输送和控制释放、纳米尺度物质的生物学效应和安全性评价等几个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取得的进展进行了综合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科技 生物医学工程 药物运送 细胞生长 健康与安全
下载PDF
医学伪科学产生的宗教学析因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全意 《医学与哲学》 1999年第9期8-10,共3页
我国以气功、人体科学名义出现的医学伪科学是一种宗教现象或准宗教,其组织形式为膜拜教团,教主与信徒之间是欺骗与被欺骗的关系。医学伪科学的产生有一定的文化学背景,对传统文化的过高评价造成中国传统文化的超科学假象。虽非真正... 我国以气功、人体科学名义出现的医学伪科学是一种宗教现象或准宗教,其组织形式为膜拜教团,教主与信徒之间是欺骗与被欺骗的关系。医学伪科学的产生有一定的文化学背景,对传统文化的过高评价造成中国传统文化的超科学假象。虽非真正的宗教,医学伪科学却可以填补宗教的空缺发挥替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伪科学 宗教 析因
下载PDF
中国少数民族原发性高血压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朱成斌 《医学研究通讯》 2005年第5期57-59,共3页
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作为一种多因素疾病,其相关病因的研究一直受到科研人员的重视,其中,种族与EH的关系很早就受到注意.1937年Morse等人就发现,四川省苗族和彝族人群血压维持在较低水平且不随年龄增长而升高或只... 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作为一种多因素疾病,其相关病因的研究一直受到科研人员的重视,其中,种族与EH的关系很早就受到注意.1937年Morse等人就发现,四川省苗族和彝族人群血压维持在较低水平且不随年龄增长而升高或只是轻微升高[1].1979年对普格县彝族农民的调查证实了这种观点[2].抽样调查发现,同一地区不同民族间和不同地区同一民族间高血压标化患病率存在差异[3].1991年第三次全国高血压抽样调查显示,患病率最低为彝族(3.28%),较高为朝鲜族(22.95%)、藏族(21.04%)、蒙古族(20.22%)[4].我国各民族的地理分布、生活习俗、经济文化乃至遗传背景千差万别,为进行EH的病因研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现场,多年来研究人员从不同角度对我国若干少数民族进行了EH相关病因的流行病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流行病学研究 中国少数民族 hypertension 抽样调查 多因素疾病 1991年 科研人员 相关病因 年龄增长 血压维持 彝族人群 彝族农民 不同地区 不同民族 低水平 四川省 患病率 升高
下载PDF
中国汉族和蒙古族人群载脂蛋白B基因3'端高可变区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陈保生 郭中民 +11 位作者 何平 吕新跃 白广林 金集凯 薛艳 叶平 薛红 吴钢 迟来顺 曾武威 吕效芹 白海花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2期93-99,共7页
载脂蛋白B基因3’末端下游有一个高可变串连重复序列(variablenumberoftandemlyrepeat,VNTR),也叫高可变区。每一个串连重复序列长度在15bp左右,富含A、T两个核苷酸,不同的串连重复序... 载脂蛋白B基因3’末端下游有一个高可变串连重复序列(variablenumberoftandemlyrepeat,VNTR),也叫高可变区。每一个串连重复序列长度在15bp左右,富含A、T两个核苷酸,不同的串连重复序列拷贝数构成了等位基因的高度多态性。本文应用PCR技术分析了汉族和蒙古族人群载脂蛋白B基因3'VNTR等位基因的分布和频率;并测定了等位基因HVE34和HVE46的核苷酸序列。在汉族人群(164例冠心病患者,136例正常人)中共分离到14个3’VNTR等位基因,以HVE36的分布频率(31.4%)最高,其次是HVE34,约占24.0%,而从61例蒙古族正常人本课题系攀登计划”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冠心病 3′端高可变区 等位基因
下载PDF
中国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调查回顾 被引量:19
10
作者 邢建民 张孔来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2007年第5期500-501,469,共3页
该文将中国自2000年至今针对男男性行为(MSM)人群进行的知识、态度、习惯、行为(KABP)方面的调查研究文献进行了回顾,所有的调查涉及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内容皆不同,所调查的人群对艾滋病存在很多的误解,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与安全行为... 该文将中国自2000年至今针对男男性行为(MSM)人群进行的知识、态度、习惯、行为(KABP)方面的调查研究文献进行了回顾,所有的调查涉及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内容皆不同,所调查的人群对艾滋病存在很多的误解,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与安全行为存在矛盾。今后在MSM人群的工作重点是:加强宣传教育,制定有针对性的、统一的宣传教育内容、标准的调查问卷,以方便对调查结果的综合利用,而且在人群知识知晓率不足的情况下,采取针对性的行为干预是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性恋 男男性行为 艾滋病 知晓率 现况调查
下载PDF
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规范化 被引量:30
11
作者 王欣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74-678,共5页
实验室生物安全是社会安全的一部分,实验室安全管理必须警钟长鸣。本文根据我国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现状和特点,结合国家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提出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应采取的一些安全防范措施。
关键词 医学实验室 生物安全 实验室管理
下载PDF
继续教育医学生艾滋病知识及需求调查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全意 郝志勇 张彦东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1039-1040,共2页
为了解继续教育医学生艾滋病的知识和需求情况 ,对北京市某医学高校在读的 36 4名继续教育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继续教育医学生艾滋病知识的掌握程度高于在医务人员中调查结果。调查还显示 ,77 7%的被调查者在工作中有过皮肤损伤... 为了解继续教育医学生艾滋病的知识和需求情况 ,对北京市某医学高校在读的 36 4名继续教育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继续教育医学生艾滋病知识的掌握程度高于在医务人员中调查结果。调查还显示 ,77 7%的被调查者在工作中有过皮肤损伤的经历 ,49 3 %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在目前工作中有可能感染艾滋病 ,86 2 %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接受的医学教育中艾滋病的知识不全面 ,84 2 %的被调查者认为有必要将艾滋病作为专门的一门课来讲授 ,所有对艾滋病知识需求的调查项目均有超过半数的被调查者回答很需要。本研究提示继续教育医学生对艾滋病知识有较高的需求 ,继续教育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继续教育 医学生 知识 需求
下载PDF
中国卫生系统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做出的反应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孔来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330-333,共4页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艾滋病
下载PDF
入世对我国医疗机构的挑战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梁万年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2年第5期262-263,共2页
关键词 WTO 卫生事业管理 医疗机构 对策
下载PDF
还少丹的脑保护机制研究 被引量:32
15
作者 左萍萍 刘娜 +3 位作者 雒蓬轶 沈琦 唐利军 胡韶毅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7期420-422,共3页
目的:为探讨中药古成方“还少丹”的脑保护机制,观察了该药对脑兴奋性损伤模型的预防及治疗作用。方法:利用小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及反复再灌的手术造成小鼠智力下降(避暗实验次数增多)的脑损伤模型,从行为学方面观察了还少丹对脑... 目的:为探讨中药古成方“还少丹”的脑保护机制,观察了该药对脑兴奋性损伤模型的预防及治疗作用。方法:利用小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及反复再灌的手术造成小鼠智力下降(避暗实验次数增多)的脑损伤模型,从行为学方面观察了还少丹对脑损伤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善作用,并进一步利用受体研究方法考察了该药的脑保护机制。结果:还少丹可明显减少术后小鼠避暗实验的错误次数(模型组为2.00±0.34次/5min,单纯治疗组为0.75±0.25次/5min,P<0.01;预防加治疗组为0.38±0.18次/5min,P<0.01)。受体结合实验表明,还少丹明显抑制小鼠脑损伤后引起的大脑皮层、海马两部位N-甲基-D-天冬氨酸(即NMDA)受体的激活,与模型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均<0.01);同时发现用药后胆碱乙酸化转移酶(CAT)的活性明显提高(P<0.01)。结论:揭示该药具有对抗兴奋性氨基酸毒性的作用。还少丹还可明显增强脑损伤模型的皮层、海马部位的CAT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少丹 脑损伤 学习记忆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连二亚硫酸钠致PC12和NG108-15细胞拟缺血损伤研究 被引量:27
16
作者 刘娜 左萍萍 +3 位作者 周帆 张放 刘景生 任民峰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25-525,共1页
目的利用稳定的细胞模型进行药物机制研究,对探讨药物等对缺血的影响十分重要。方法结合形态学和受体功能研究方法,利用连二亚硫酸钠消除培养基中的氧合并培养基质缺糖导致拟缺血细胞,并对其细胞功能和缺血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这种... 目的利用稳定的细胞模型进行药物机制研究,对探讨药物等对缺血的影响十分重要。方法结合形态学和受体功能研究方法,利用连二亚硫酸钠消除培养基中的氧合并培养基质缺糖导致拟缺血细胞,并对其细胞功能和缺血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这种拟缺血模型造成了体外培养细胞上类似与体内细胞缺血的变化,细胞肿胀变性甚至坏死,细胞膜上兴奋性氨基酸(EAA)的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活性增强,伴随其他功能性受体如胆碱能(M、N)受体活性降低。经NMDA受体特异性拮抗剂———2氨基膦酸基戊酸(APV)作用后,NMDA受体激活明显被抑制,细胞所受缺血损伤也有减轻。同时将NG细胞与PC细胞的胆碱能受体活性变化进行了比较,发现NG活性变化与连二亚硫酸钠剂量变化关系更为稳定。结论提示利用连二亚硫酸钠可模拟体内缺血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二亚硫酸钠 胆碱能受体 缺血损伤
下载PDF
DNA修复基因XRCC1和XPC多态性与胰腺癌风险关联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丽 林东昕 +2 位作者 陆星华 缪小平 李辉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34-536,共3页
目的探讨碱基切除修复相关基因XRCC1及核酸切除修复基因XPC基因多态与胰腺癌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一对照研究(胰腺癌新发病例101人,对照337人)方法,分析XRCC1 Arg399Gln、Arg194Trp及XPC第9内含子的AT双核苷酸的插入/缺失... 目的探讨碱基切除修复相关基因XRCC1及核酸切除修复基因XPC基因多态与胰腺癌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一对照研究(胰腺癌新发病例101人,对照337人)方法,分析XRCC1 Arg399Gln、Arg194Trp及XPC第9内含子的AT双核苷酸的插入/缺失(PAT)多态与胰腺癌风险的关系。结果经年龄、性别及吸烟、饮酒状态调整后,携带XRCC1 399Arg/Gln及Gin/Gin基因型的个体较399Arg/Arg者发生胰腺癌的风险有所降低,OR值分别为0.83(95%CI,0.52~1.34,P=0.41)和0.64(95%CI,0.21~1.66,P=0.30),但没有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携带PAT+/+基因型者发生胰腺癌的风险为XPC/PAT-/-基因型者的0.30倍(95%CI,0.10—0.76,P=0.02)。结论XPC—PAT多态可能在胰腺癌的发生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XRCC1 XPC 基因多态 易感性
下载PDF
黄体生成素和卵泡刺激素在大鼠垂体前叶的细胞共定位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郝建明 刘平 +5 位作者 张平 陈实平 王莎丽 阎月敏 董红燕 陈克铨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53-58,共6页
为探讨卵泡刺激(FSH)与黄体生成生素(LH)分泌及基因表达与调控用抗人LH-β亚单位单克隆抗体和抗人FSH-β亚单位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细胞化学定位的研究。通过连续切片免疫酶技术,免疫细胞化学双标记及电镜免疫金双标记... 为探讨卵泡刺激(FSH)与黄体生成生素(LH)分泌及基因表达与调控用抗人LH-β亚单位单克隆抗体和抗人FSH-β亚单位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细胞化学定位的研究。通过连续切片免疫酶技术,免疫细胞化学双标记及电镜免疫金双标记技术,在大鼠垂体前叶进行FSH和LH的免疫细胞化学共定位研究。结果表明:存在着棕(DAB显色示FSH)、蓝(CN显色示LH)及棕蓝混合染色细胞;电镜免疫金双标记发现分别被15nm金粒(示FSH)、10nm(示LH)及被15nm、10nm金粒同时标记的3种细胞(另文报道);光镜连续切片染色亦发现FSH阳性、LH阳性及FSH-LH双阳性3种细胞。因此可以确定垂体前叶存在3种促性腺激素(GTH)细胞,即FSH细胞(只含FSH)、LH细胞(只含LH)和FSH-LH细胞(既含FSH又含L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体生成素 卵泡刺激素 垂体前叶 细胞共定位 大鼠
下载PDF
单壁碳纳米管无纺膜表面的PEG修饰及蛋白质吸附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郭小天 孟洁 +5 位作者 孔桦 宋礼 王超英 何朝辉 许海燕 解思深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63-766,783,共5页
碳纳米管是一种纳米尺度的新型碳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近年来,碳纳米管在生物医学领域的潜在应用前景已经引起科学界和产业界的极大兴趣与关注。与蛋白质分子的非特异性结合是碳纳米管应用于生物系统中必须考虑的基本问题之... 碳纳米管是一种纳米尺度的新型碳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近年来,碳纳米管在生物医学领域的潜在应用前景已经引起科学界和产业界的极大兴趣与关注。与蛋白质分子的非特异性结合是碳纳米管应用于生物系统中必须考虑的基本问题之一。本研究应用扫描电镜和酶联免疫法作为评价方法,定性和定量地分析了血浆中重要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在单壁碳纳米管薄膜表面的非特异性吸附行为;同时,采用聚乙二醇(PEG)分子对单壁碳纳米管薄膜(SWNT膜)进行了表面修饰,通过X-光电子能谱(XPS)对材料表面的化学组成进行了表征,并初步探讨了PEG修饰对纤维蛋白原分子在SWNT膜表面非特异性吸附的阻止作用。实验结果表明,纤维蛋白原分子在SWNT膜表面有强烈的非特异性结合,吸附于薄膜表面的纤维蛋白原分子仍然保有自身的免疫原性。SWNT膜表面可以被PEG分子修饰,连接在薄膜表面的PEG分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一定浓度范围内的纤维蛋白原分子的非特异性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蛋白质分子 表面修饰 非特异性结合
下载PDF
血液系统肿瘤细胞系中CD34^+干细胞特性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任乐荣 刘玉琴 +3 位作者 刘险峰 苏广彦 顾蓓 董继红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67-371,共5页
目的探讨造血系统多种肿瘤细胞系中CD34+干细胞是否存在,并对其性质进行研究。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检测技术,检测了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THP_1、红白血病细胞MEL、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K562,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MOLT_4,恶性淋巴瘤细胞... 目的探讨造血系统多种肿瘤细胞系中CD34+干细胞是否存在,并对其性质进行研究。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检测技术,检测了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THP_1、红白血病细胞MEL、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K562,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MOLT_4,恶性淋巴瘤细胞RAJI,多发性骨髓瘤细胞RPMI8226、SP2/0和树突状细胞肉瘤DCS肿瘤细胞中CD34+的肿瘤细胞所占的比例。选取了MOLT_4和K562细胞系,分选出CD34+细胞,继续培养,观察CD34+细胞比例变化;比较CD34+与CD34-肿瘤细胞在功能状态、细胞周期、分化状态、耐药性的差异。结果8种不同类型造血系统肿瘤细胞中CD34阳性率依次为2·5%、5·2%、3·1%、2·1%、1·4%、0、0和6·2%。从K562细胞中分选出CD34+细胞,继续培养后恢复为原来比例。MOLT_4和K562细胞系中分离出的CD34+细胞RNA含量低、细胞处于G0/G1期的比率较高(81·5%和77·9%)、分化抑制蛋白Id_1表达强阳性/阳性(分化程度低)、多耐药蛋白p_gp高表达(耐药性强)。结论血液系统肿瘤细胞系中有一小部分肿瘤细胞带正常造血干细胞的标记,并且带有这种标记的细胞表现出更为原始的细胞特性,其中包括血液肿瘤细胞干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干细胞 CD34分子 流式细胞检测技术 细胞培养 荧光染色 造血系统 细胞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