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素C建立的肾小球滤过率预测公式的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寿玮龄 邱玲 +4 位作者 国秀芝 朱岩 刘静 王亚静 徐涛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961-967,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CysC建立的GFR预测公式在我国CKD患者及其分期中的适用性。方法选择2007年9月至2009年7月我国不同区域(北京、上海、大连、长沙)4家三级甲等医院就诊的CKD患者176例,其中男90例,女86例。通过双血浆法99mTc-二乙三胺五... 目的探讨基于CysC建立的GFR预测公式在我国CKD患者及其分期中的适用性。方法选择2007年9月至2009年7月我国不同区域(北京、上海、大连、长沙)4家三级甲等医院就诊的CKD患者176例,其中男90例,女86例。通过双血浆法99mTc-二乙三胺五乙酸(99mTc—DTPA)血浆清除率测定入选对象rGFR。应用PETIA和PENIA两种方法检测血浆CysC浓度,分别将Larsson公式、Grubb公式、Hoek公式、Filler公式、Rule公式、Stevens公式和Hojs公式的eGFR与rGFR进行一致性、偏差、精确度、准确度和分期正确性比较。结果176例CKD患者rGFR水平为[40.70(19.09~86.49)]ml·min^-1·(1.73m^2)^-1。同一公式采用不同CysC检测方法计算的eGFR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各公式的eGFR与rGFR存在相关,组内相关系数(ICC)在0.874~0.938之间。所有预测公式应用两种方法检测eGFR的30%准确性均低于60%;CKD各期正确分期百分比不理想,2~4期正确分期百分比低于65%。在CKDI期,由PENIA法建立的预测公式低估GFR水平;在CKD5期,由两种方法建立的公式均高估GFR水平。结论本研究验证的8个基于CysC建立的GFR预测公式不是我国CKD人群GFR预测的理想公式,不能直接应用于我国CKD患者,需综合种群殿年龄等名方面因素进一步修正基于CysC的GFR预测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滤过率 西司他汀C 肾疾病
原文传递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临床分期与预后评分系统(FIGO 2000)再评价 被引量:9
2
作者 蒋芳 向阳 +5 位作者 万希润 徐涛 冯凤芝 任彤 杨隽钧 赵峻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98-1203,共6页
目的评价FIG02000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分期与预后评分系统对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治疗和预后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01-01—2013—12—31在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滋养细胞疾病诊治中心诊治的恶性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1420例。年龄(30.9... 目的评价FIG02000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分期与预后评分系统对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治疗和预后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01-01—2013—12—31在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滋养细胞疾病诊治中心诊治的恶性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1420例。年龄(30.9±7.9)岁。治疗的终点事件为血清学完全缓解。随访中位时间40个月(6-163个月),评价不同分期及不同预后评分患者的治疗情况,并评价每个预后因素的预测效力。结果(1)总体治愈率89.2%,病死率5.5%,疾病复发94例,疾病进展60例。中位无病生存期36个月(0~163个月)。(2)I期407例(28.7%),Ⅱ期27例(1.9%),Ⅲ期902例(63.5%),Ⅳ期84例(5.9%),随期别升高,各期别患者病死率、复发率、进展率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低危患者(0-6分)治愈率97.6%(895/917),高危患者(〉6分)治愈率73.8%(371/503),两者相比P〈0.001;低危组和高危组病死率分别为0.3%和15.1%(P〈0.001)。(4)年龄、化疗前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肿瘤最大直径均不是预后(治愈率)的独立危险因素;末次妊娠性质、化疗距终止妊娠时间、转移病灶数和先前化疗失败史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5)是否存在阴道或盆腔转移对预后没有显著影响。肺、脾、肾、胃肠道、肝、脑等部位存在转移时,预后都显著变差,不同部位的转移对预后影响差异较大。结论FIGO2000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临床分期与预后评分系统的精确性和可操作性需要进一步改进,预后评分系统申有些因素可能不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滋养细胞疾病 滋养细胞肿瘤 分期 评分系统
全文增补中
苦味酸法和酶法检测肌酐对肾小球滤过率预测公式效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3
作者 邱玲 国秀芝 +8 位作者 朱岩 寿玮龄 弓孟春 张麟 韩慧娟 权国强 徐涛 李航 李学旺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062-1068,共7页
目的 探讨应用苦味酸法和酶法检测肌酐对GFR评估方程适用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7-2009年华北(北京)、东北(大连)、华东(上海)、华中(长沙)4个区域三级甲等综合医院CKD患者176例.以双血浆法99m Tc-二乙三胺五乙酸(99mTc-DTPA)... 目的 探讨应用苦味酸法和酶法检测肌酐对GFR评估方程适用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7-2009年华北(北京)、东北(大连)、华东(上海)、华中(长沙)4个区域三级甲等综合医院CKD患者176例.以双血浆法99m Tc-二乙三胺五乙酸(99mTc-DTPA)血浆清除率作为176例CKD患者的rGFR.使用4个不同厂家的酶法或苦味酸法肌酐试剂配套不同厂家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测定患者血肌酐,同时应用体表面积( BSA)标化的Cockcroft-Gault方程(CG/BSA方程)、简化MDRD方程、校正至同位素稀释质谱法的简化MDRD方程(MDRD-IDMS方程)、CKD流行病学合作研究方程(CKD-EPI方程)及2个国内简化MDRD改良方程(课题组方程1、2)分别计算eGFR,比较不同估算结果与rGFR的相关性、偏差、精密度以及30%准确性.结果 176例CKD患者的rGFR为[40.70(19.41~84.35)] ml·min-1·(1.73 m2)-1.应用苦味酸法测定肌酐时,各方程评估的eGFR与rGFR的ICC在0.879~0.923之间;应用酶法测定肌酐时,各方程评估的eGFR与rGFR的ICC在0.925 ~0.946之间,相关性优于应用苦味酸法测定肌酐.Bland-Altman图显示,各方程评估的eGFR在高值区偏差较大,但用酶法时偏离程度均小于应用苦味酸法.在rGFR≥60 ml·min-1·(1.73 m2)-1时,各方程应用酶法测定肌酐时的30%准确性在68.3%~90.0%之间,应用苦味酸法30%准确性在41%~75%之间,除课题组方程1外,其他方程应用酶法测定肌酐时的准确性均显著高于苦味酸法.而rGFR<60ml· min-1·(1.73 m2)-1时,应用酶法、苦味酸法测定肌酐的30%准确性分别在39.7%~49.1%、40.5%~52.6%之间.对于同一方程,应用酶法测定肌酐的两套不同检测系统间,其30%准确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应用苦味酸法的两套不同检测系统间,其30%准确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同一评估方程使用苦味酸法和酶法两种不同的肌酐检测方法时,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采用酶法测定肌酐时,方程评估的eGFR结果在相关性、偏离程度、准确性方面均优于苦味酸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滤过率 肌酸酐 苦味酸盐类 指示剂和试剂 临床酶试验 算法
原文传递
四川省汉族与藏族人群亚健康状态现患率和症状数比较 被引量:2
4
作者 徐涛 韩少梅 +2 位作者 刘军延 朱广瑾 毛萌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8期2671-2674,共4页
目的探讨四川省汉族和藏族人群亚健康状态现患率和症状数的差异。方法采用分层二阶段整群抽样在四川省进行汉族和藏族人群亚健康状态的横断面调查,采用陈青山等制定的亚健康量表进行亚健康状态评定,分别用亚健康状态现患率、症状数及... 目的探讨四川省汉族和藏族人群亚健康状态现患率和症状数的差异。方法采用分层二阶段整群抽样在四川省进行汉族和藏族人群亚健康状态的横断面调查,采用陈青山等制定的亚健康量表进行亚健康状态评定,分别用亚健康状态现患率、症状数及各维度的现患率反映2组人群的亚健康状况。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和负二项回归模型控制年龄、性别、婚姻状况、职业、吸烟、饮酒、体育锻炼、超重和高血压等因素的混杂影响,进行2组人群亚健康状态现患率和症状数的比较分析。结果汉族亚健康现患率为52.3%(3611/6911),藏族亚健康现患率为57.9%(1034/1787)。症状数在3个及5—14个的受试者所占比例在藏族受试者中均高于汉族。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藏族受试者处于亚健康状态的风险是汉族受试者的1.2840倍(95%CI为1.1460—1.4390)。负二项回归模型显示藏族人群亚健康症状数明显多于汉族人群,藏族受试者的亚健康患病风险为汉族的1.2908倍(95%CI为1.1820~1.4096)。藏族人群各亚健康维度的现患率均显著高于汉族人群,尤其是免疫力和躯体症状维度。结论生活在高海拔地区的藏族人群也有较高的亚健康状态患病情况,值得医学研究人员的进一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 流行病学方法 LOGISTIC模型 亚健康状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