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乌灵菌粉的镇静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被引量:154
1
作者 马志章 左萍萍 +4 位作者 陈宛如 唐利军 沈琦 孙晓华 沈云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74-377,共4页
目的:研究真菌中药乌灵菌粉对小鼠的镇静安眼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常规的药理试验方法检测本药在戊巴比妥钠协同下对小鼠睡眠的影响;以同位素掺入法研究作用机理。结果:乌灵菌粉在戊巴比妥钠协同下有明显的促睡眠作用,并使自主活... 目的:研究真菌中药乌灵菌粉对小鼠的镇静安眼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常规的药理试验方法检测本药在戊巴比妥钠协同下对小鼠睡眠的影响;以同位素掺入法研究作用机理。结果:乌灵菌粉在戊巴比妥钠协同下有明显的促睡眠作用,并使自主活动减少。同时服药小鼠脑内谷氨酸(Glu)和γ氨基丁酸(GABA)的含量及GABA受体的结合活性均高于对照,药物还能提高谷氨酸脱羧酶(GAD)的活性。结论:乌灵菌粉可能是通过促使Glu,GABA进入脑内,提高GAD活性及激活GABA受体而实现其镇静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灵菌粉 镇静 安眠 小鼠 真菌菌核
下载PDF
血脂异常及动脉粥样硬化不同痰瘀证候血浆蛋白差异表达谱的研究 被引量:28
2
作者 刘军莲 宋剑南 +8 位作者 雷燕 吴刚 胡元会 牛晓红 房祥忠 陈保生 马雅銮 陈冰 金红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82-487,共6页
目的通过研究血脂异常及动脉粥样硬化不同痰瘀证候(包括痰证、血瘀证、痰瘀互阻证)血浆蛋白质的表达差异,寻找不同痰瘀证候的特异性标志蛋白群。方法收集146例北京地区汉族血脂异常及动脉粥样硬化中医痰证、血瘀证、痰瘀互阻证和非痰非... 目的通过研究血脂异常及动脉粥样硬化不同痰瘀证候(包括痰证、血瘀证、痰瘀互阻证)血浆蛋白质的表达差异,寻找不同痰瘀证候的特异性标志蛋白群。方法收集146例北京地区汉族血脂异常及动脉粥样硬化中医痰证、血瘀证、痰瘀互阻证和非痰非瘀类证候患者及37名健康对照的血浆样品,采用二维凝胶电泳(two-dimensional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2-DE)方法进行电泳和图像扫描及差异度分析,找出不同痰瘀证候的差异蛋白质表达谱;从凝胶上切取相应差异蛋白质斑点,酶切后于Q-TOF-MS仪上进行二级质谱分析,进一步采用Fisher判别法对差异蛋白进行典型性分析,筛选出能够显著区分不同痰瘀证候可能的标志蛋白群。结果在组间匹配变异度超过100%的11个斑点中除2个斑点未确定外,发现有7种不同的蛋白质。经对这9种不同的蛋白质进行典型性分析后发现:能区分血脂异常及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与正常人群间的血浆标志蛋白群可能是结合珠蛋白前体和纤维蛋白原γ链;能区分血脂异常及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痰瘀类证候与非痰瘀类证候的血浆标志蛋白群可能是纤维蛋白原β链和载脂蛋白AI前体;能区分痰证与痰瘀互阻证可能的标志蛋白群是纤维蛋白原γ链、白蛋白和载脂蛋白AI前体;能区分痰证与瘀证可能的标志蛋白群是结合珠蛋白前体、肾上腺髓质素结合蛋白前体、白蛋白和补体C4;能区分瘀证与痰瘀互阻证可能的标志蛋白群是白蛋白和肾上腺髓质素结合蛋白前体。结果还发现上述可能的标志蛋白的表达差异可随痰瘀证候间不同的传变方式而有不同的变化规律。结论采用蛋白质组学方法获得了可显著区分血脂异常及动脉粥样硬化不同痰瘀证候及痰瘀类证候与非痰瘀类证候间可能的标志蛋白群的特异性组合,及在功能蛋白质水平上有关痰瘀证候的传变主要是由痰致瘀进而形成痰瘀互结的初步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异常 动脉粥样硬化 痰瘀证候 蛋白质组学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人血小板因子4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及活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俊芳 韩兵社 +3 位作者 解军 胡晓年 牛勃 程牛亮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73-77,共5页
为了提高人血小板因子 4(humanplateletfactor 4,hPF4)的表达 ,在PT7 7 hPF4表达质粒的基础上 ,采用PCR定位突变技术 ,改造人血小板因子 4(hPF4)cDNA基因片段 ,去除cDNA 3′端非翻译区AT富含序列 ,改用大肠杆菌强串联终止密码子TAATAA ... 为了提高人血小板因子 4(humanplateletfactor 4,hPF4)的表达 ,在PT7 7 hPF4表达质粒的基础上 ,采用PCR定位突变技术 ,改造人血小板因子 4(hPF4)cDNA基因片段 ,去除cDNA 3′端非翻译区AT富含序列 ,改用大肠杆菌强串联终止密码子TAATAA ,成功构建了高效表达质粒pBV2 2 0 hPF4。摇瓶发酵重组人血小板因子 4的产量达 1 60mg L较原表达质粒PT7 7 hPF4表达量提高了近 80倍。经包涵体的洗涤、变性、复性后 ,采用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抑制实验测定复性后rhPF4的生物学活性 ,结果显示 :rhPF4具有抑制血管生成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血小板因子4 大肠杆菌 表达 活性 质粒 血管生成抑制
下载PDF
27例乙型血友病患者Ⅸ因子基因突变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敬忠 陈怀华 +6 位作者 张纪平 尹洪臣 曾淑燕 石奇珍 王海燕 Erica Vielhaber Steve S.Sommer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1994年第8期29-32,共4页
采用PCR(聚合酶链反应)及GAWTS(GenomicAmplificationwithTranscriptsSequencing)技术,研究了江苏、湖北、山东、广东、福建、宁夏六省区27例乙型血友病患者及其家系成员... 采用PCR(聚合酶链反应)及GAWTS(GenomicAmplificationwithTranscriptsSequencing)技术,研究了江苏、湖北、山东、广东、福建、宁夏六省区27例乙型血友病患者及其家系成员FⅨ(九因子)基因各2.2Kb DNA序列。在2l例中发现20种不同类型的突变。其中12种是未曾报道的新突变。38%的突变发生在CpG二核苷致序列上,进一步证实了CpG确系突变热点。同时检出6例女性为致病基因携带者。对开展基因产前诊断及优生优育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血友病 Ⅸ因子 基因突变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甲状腺功能异常时血浆脂蛋白、载脂蛋白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戴为信 白耀 +4 位作者 郭芝生 夏朴 黄文浩 祁贯成 陈保生 《北京医学》 CAS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72-75,共4页
本文观察13例甲亢与27例甲减患者治疗前与中各项血脂代谢的变化,并与20例正常人对照。观察结果表明,甲减时血胆固醇与甘油三脂明显升高;甲亢时明显下降。甲减时血HDL-C无变化而LDL-C明显升高;甲减时HDL-C与L... 本文观察13例甲亢与27例甲减患者治疗前与中各项血脂代谢的变化,并与20例正常人对照。观察结果表明,甲减时血胆固醇与甘油三脂明显升高;甲亢时明显下降。甲减时血HDL-C无变化而LDL-C明显升高;甲减时HDL-C与LDL-C均明显下降。甲减时ApoAⅠ、ApoB与ApocⅡ均明显升高;甲亢时唯ApoCⅡ明显下降。上述结果经治疗后均恢复至正常水平。本文认为LDL-C升高是甲减高胆固醇血症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蛋白 载脂蛋白 甲亢 甲减
下载PDF
两种革兰阴性杆菌的药物敏感试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肖亚雄 朱波 +1 位作者 黄忠团 张婷婷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7年第14期2030-2032,共3页
目的探讨氨苄西林舒巴坦(SAM)、哌拉西林他唑巴坦(TZP)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药物敏感试验及散点图分析。方法 2012―2015年分离的1 311株大肠埃希菌和898株肺炎克雷伯菌进行SAM与TZP的药敏分析,并使用散点图探讨2种抗菌药物之... 目的探讨氨苄西林舒巴坦(SAM)、哌拉西林他唑巴坦(TZP)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药物敏感试验及散点图分析。方法 2012―2015年分离的1 311株大肠埃希菌和898株肺炎克雷伯菌进行SAM与TZP的药敏分析,并使用散点图探讨2种抗菌药物之间的关系。结果 SAM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耐药率高于ESBLs(-)菌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ZP对ESBLs(-)/(+)菌株的耐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M与TZP耐药性比较,针对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SAM耐药性均明显高于TZ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散点图显示,SAM和TZP在ESBLs(+)肺炎克雷伯菌菌株中交叉耐药率最高(2.9%),在ESBLs(-)肺炎克雷伯菌菌株中交叉敏感率最高(81.2%)。结论 SAM不宜作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ESBLs(+)菌株感染治疗的备选药物,TZP可作为治疗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备选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内酰胺酶 氨苄西林舒巴坦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肠杆菌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在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发病及耐受中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武慧丽 马存根 +2 位作者 林嘉友 梁丽云 高扬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253-256,共4页
目的 研究树突状细胞 ( dendritic cells,DCs)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 experimental allergicencephalomyelitis,EAE)发病及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方法 诱导 EAE和口服耐受 EAE模型 ,采用流式细胞仪和直接免疫荧光法观察 EAE不同... 目的 研究树突状细胞 ( dendritic cells,DCs)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 experimental allergicencephalomyelitis,EAE)发病及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方法 诱导 EAE和口服耐受 EAE模型 ,采用流式细胞仪和直接免疫荧光法观察 EAE不同阶段、不同疾病程度外周淋巴结和中枢神经系统 ( CNS)中 DCs数量的变化。结果 免疫后第 4、7、9天外周淋巴结 DCs数量逐渐增多 ,第 9天脑、脊髓中开始有 DCs浸润 ,第 1 5天 DCs数量达高峰 ,第 1 5、2 3天 DCs数量与疾病症状严重程度相一致。口服耐受组与 EAE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外周淋巴结和 CNS局部 DCs在 EAE的发生、发展、转归尤其在触发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DCs作为免疫反应的始动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口服耐受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多发性硬化
下载PDF
北京市老年人Alzheimer病与痴呆家族史关系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姚佳红 李辉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01年第6期434-435,共2页
目的 探讨Alzheimer病 (AD)和痴呆家族史的关系。方法 采用以人群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设计 ,通过分层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估计AD与其痴呆家族史之间的联系强度。结果 一级亲属有痴呆病史者 ,患AD危险性显著高于对照人群 (OR值为 ... 目的 探讨Alzheimer病 (AD)和痴呆家族史的关系。方法 采用以人群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设计 ,通过分层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估计AD与其痴呆家族史之间的联系强度。结果 一级亲属有痴呆病史者 ,患AD危险性显著高于对照人群 (OR值为 2 82 ,P <0 0 1)。同时调整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后 ,一级亲属的痴呆家族史仍和AD的发生有显著联系 (调整后的OR值为 3 5 17,P <0 0 1)。结论 北京市老年人Alzheimer病存在家族聚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ZHEIMER病 家族史 老年性痴呆 流行病学
下载PDF
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中含药血清添加量问题的商榷 被引量:20
9
作者 王霖 张云 汪受传 《山西中医》 2006年第1期51-52,共2页
中药复方血清药理学体外实验研究中,含药血清添加量是实验中不可忽略的问题,在文献报道中含药血清的添加量是多样的,此实验中同样看到高浓度血清对细胞毒性作用,并就体外实验含药血清添加量的确立进行讨论。
关键词 中药血清药理学 添加量 细胞毒
下载PDF
缺氧敏感性不同的大鼠血小板活性的比较研究
10
作者 许澍淮 安岩 +4 位作者 汪钟 王烨 周朝风 蔡英年 邓希贤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363-366,共4页
HT(Hilltop SD)缺氧敏感大鼠与普通W(Wistar)大鼠,分平原对照组与置模拟5000米高度低压舱10天的慢性缺氧组。慢性缺氧组与对照组肺动脉收缩压的均值(PAP),在HT大鼠分别为51.9±14.2与31.3±3.0mmHg,P<0.001,慢性缺氧组比对... HT(Hilltop SD)缺氧敏感大鼠与普通W(Wistar)大鼠,分平原对照组与置模拟5000米高度低压舱10天的慢性缺氧组。慢性缺氧组与对照组肺动脉收缩压的均值(PAP),在HT大鼠分别为51.9±14.2与31.3±3.0mmHg,P<0.001,慢性缺氧组比对照组高65.8%;W大鼠分别为39.7±7.4与28.9±4.7mmHg,P<0.001,慢性缺氧组比对照组高37.4%。对照HT大鼠全血及肺组织5-羟色胺(5-HT)高于对照W大鼠(P<0.05)。慢性缺氧组HT大鼠血小板数增加,与对照组相比,P<0.01;全血及肺5-HT明显减少,与对照组相比,P<0.001及P<0.05;血浆TXB_2增高,与对照组相比,P<0.001;对ADP诱导血小板聚集敏感性降低。慢性缺氧组W大鼠以上指标变化与HT大鼠相似,除血小板聚集外,HT大鼠以上变化比W大鼠更明显。提示对照组两种大鼠血小板功能状态不完全相同,慢性缺氧时,HT大鼠血小板活化程度高于W大鼠,这在HT大鼠肺动脉对缺氧的增压反应敏感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症 肺动脉高压 5-羟色胺 血栓素A2 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聚集 大鼠
下载PDF
胰腺癌临床预警指标和筛查方案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陆星华 王丽 +8 位作者 杨爱明 钱家鸣 李辉 麦灿荣 钟守先 邓瑞雪 周璐 杨晓鸥 蒋卫君 《医学研究通讯》 2005年第10期9-12,共4页
目的探索胰腺癌的预警指标,建立筛查方案。方法于1996年10月~2000年6月及2002年2月~2004年3月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病例对照研究,对胰腺癌患者270例,胰腺良性疾病131例,非胰腺癌良性消化道疾病191例,正常人272例,进行各种影像检查(包括 B... 目的探索胰腺癌的预警指标,建立筛查方案。方法于1996年10月~2000年6月及2002年2月~2004年3月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病例对照研究,对胰腺癌患者270例,胰腺良性疾病131例,非胰腺癌良性消化道疾病191例,正常人272例,进行各种影像检查(包括 B 超、CT、ERCP、EUS、DSA)和实验室检查(包括血 CA199和 CA242、大便 K-ras、p53,胰液、十二指肠液 K-ras 突变检测)进行评估。结果胰腺癌影像诊断中 EUS 及 ERCP 具有最高准确性,K-ras 在胰腺癌胰液中突变率为84.4%,十二指肠液中为83.3%,大便中为83.3%,肿瘤标志物 CA199和 CA242诊断胰腺癌敏感性分别为78.4%和68.3%。结论大便 K-ras、CA199、US 的联合试验可使敏感性提高,作为第一步胰腺癌筛选指标,如果可疑则进行 CT 检查,EUS 和 ERCP 等有创伤性检查作为第三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临床预警指标 筛查方案 实验室检查
下载PDF
双链DNA直接测序法在环境诱变剂研究中的应用——Ⅰ.非突变质粒抗性基因片段的序列测定
12
作者 高惠兰 谢大英 +2 位作者 左瑾 李忠生 方福德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1991年第2期24-24,共1页
在环境诱变剂致突变分子机制的研究中,我们曾先后建立了一系列确定DNA分子结构改变的研究方法。为了更直接反映诱变剂对DNA分子作用的序列专一性、碱基专一性及突变“热点”等信息,又鉴于国内有关这方面的报道资料极少,我们建立了质粒双... 在环境诱变剂致突变分子机制的研究中,我们曾先后建立了一系列确定DNA分子结构改变的研究方法。为了更直接反映诱变剂对DNA分子作用的序列专一性、碱基专一性及突变“热点”等信息,又鉴于国内有关这方面的报道资料极少,我们建立了质粒双链DNA直接测序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诱变剂 直接测序法 DNA 报道资料 抗性基因 序列测定 致突变 末端终止法 ECORI 分子作用
下载PDF
载脂蛋白AI基因多态性与高脂血症关系的研究
13
作者 况少青 金烨 +2 位作者 陆国强 王德芬 陈保生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1994年第2期1-3,共3页
本文利用2.2kb人APOAI基因探针,检测57例高脂血症儿童及38例正常血脂儿童的APOAI基因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发现中国上海汉族儿童人群APOAI基因存在PstI多态位点,其等位基因频率P1为0.92,P2为... 本文利用2.2kb人APOAI基因探针,检测57例高脂血症儿童及38例正常血脂儿童的APOAI基因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发现中国上海汉族儿童人群APOAI基因存在PstI多态位点,其等位基因频率P1为0.92,P2为0.08。并发现P2多态位点与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关系密切(P<0,05),但与单纯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 高胆固醇血症 高甘油三酯血症 载脂蛋白AI 基因多态性 白血症 正常 等位基因频率 基因探针 发现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病程进展中作用的研究
14
作者 武慧丽 熊杰 +3 位作者 马铁柱 高扬 林嘉友 马存根 《武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4期250-252,I001,共4页
目的 :研究树突状细胞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病程进展中的作用。方法 :诱导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模型 ,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观察树突状细胞在外周淋巴结和中枢神经系统中分布及数量的变化。结果 :免疫后第 4、 7、 9天外周淋巴... 目的 :研究树突状细胞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病程进展中的作用。方法 :诱导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模型 ,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观察树突状细胞在外周淋巴结和中枢神经系统中分布及数量的变化。结果 :免疫后第 4、 7、 9天外周淋巴结树突状细胞数量逐渐增加 ,免疫后第 9天脑、脊髓中才出现树突状细胞浸润。免疫后第 15天外周淋巴结及中枢神经系统中树突状细胞数量均达高峰 ,第 2 3天其数量减少。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组与对照组差别显著。结论 :树突状细胞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的发生、发展、转归 ,尤其在触发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淋巴结 中枢神经系统 树突状细胞 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 多发性硬化
下载PDF
感染性炎症所致癌症相关miRNA分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建雄 余佳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第9期196-198,共3页
最新研究表明,由细菌或病毒感染所导致的慢性、非可控性炎症反应与某些肿瘤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不仅可以促进肿瘤发生,甚至会"协助"癌细胞转移至其他组织[1-3]。过去的30年里,细菌或病毒感染是癌症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这一观点已逐渐... 最新研究表明,由细菌或病毒感染所导致的慢性、非可控性炎症反应与某些肿瘤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不仅可以促进肿瘤发生,甚至会"协助"癌细胞转移至其他组织[1-3]。过去的30年里,细菌或病毒感染是癌症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这一观点已逐渐为研究者所接受[4]。世界卫生组织估计由感染性炎症所致癌症死亡比例在发展中国家占22%,发达国家占6%[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炎症 胃幽门螺旋杆菌 病毒感染 死亡比例 癌细胞转移 炎症反应 慢性胃炎 可控性 凋亡蛋白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下载PDF
疟色素在疟原虫检测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6
作者 姚美雪 王恒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8-71,共4页
疟色素是疟原虫消化分解血红蛋白的最终代谢产物,是亚铁血红素在蛋白酶和脂质体作用下,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最终转变为不溶性高铁血红素聚集物。疟色素的发现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甚至早于疟原虫本身,直到近年来,发现疟色素对疟原虫的诸多... 疟色素是疟原虫消化分解血红蛋白的最终代谢产物,是亚铁血红素在蛋白酶和脂质体作用下,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最终转变为不溶性高铁血红素聚集物。疟色素的发现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甚至早于疟原虫本身,直到近年来,发现疟色素对疟原虫的诸多重要影响,渐被人们重视。本文主要介绍疟色素在临床或实验室疟原虫检测方面的重要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原虫 疟色素 检测
下载PDF
分子水平抗HIV的治疗途径研究现状
17
作者 何淳 卢圣栋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1992年第6期37-40,共4页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一种可致病的逆转录病毒,是艾滋病(AIDS)的致病因素。自发现HIV以来,一个中心问题就是能否找到一种抗HIV的治疗途径。随着AZT药物的出现,晚期AIDS病人存活期延长,一些临床指标得到改善。
关键词 免疫缺陷 病毒 艾滋病
下载PDF
新疆和田地区中老年人群血尿酸水平与三酰甘油关系的研究
18
作者 努尔古力.阿不来提 陈凤辉 +2 位作者 程祖亨 邱长春 玛依拉.吾甫尔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17年第11期648-652,共5页
目的了解新疆和田地区维吾尔族中老年人尿酸(uric acid,UA)与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关系。方法采取分层抽样和完全随机化方法抽样共选取40岁以上长期居住在新疆和田地区的人群中1 356人,将入选的研究对象先按照性别分为男女两组,再... 目的了解新疆和田地区维吾尔族中老年人尿酸(uric acid,UA)与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关系。方法采取分层抽样和完全随机化方法抽样共选取40岁以上长期居住在新疆和田地区的人群中1 356人,将入选的研究对象先按照性别分为男女两组,再根据高尿酸血症的诊断标准将人群分为UA正常组和高UA组,最后按照UA正常组的三分位数将其分为3个组,从而形成不同UA水平的4个组,使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探讨了UA水平与TG之间的关系。结果总体人群中UA水平与TG呈正相关(r=0.165,P<0.01),TG水平均随着UA水平的增加而升高,且高血症患病率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1);UA水平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存在性别差异。UA与TG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UA组之间TG水平存在差异,并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三酰甘油血症与UA 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示:与女性第一层相比,第二、三、四层患高三酰甘油血症的概率依次增加了1.004倍、1.203倍、2.061倍;男性UA第三、四层较第一层比较,患高三酰甘油血症的概率分别增加了0.809倍、4.232倍,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男性在第一、二层之间的患病概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上述结果提示UA与高三酰甘油血症具有独立相关,这种现象在女性人群中表现突出。结论新疆和田地区中老年人群UA与TG之间具有相关性,随着UA水平的增加高三酰甘油血症患病风险升高。应预防高尿酸血症,并对危险因素加强综合防控,将会降低高三酰甘油血症患病率,并有利于减少心脑血管疾病意外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吾尔族 新疆 中老年 尿酸 三酰甘油
下载PDF
神经细胞粘附分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胡晓燕 周严 +1 位作者 袁建刚 强伯勤 《生命科学》 CSCD 2001年第5期200-204,共5页
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依赖于细胞与局部环境间复杂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受几种细胞粘附分子的介导。神经系统表达多种粘附分子,它们在神经管形成、神经元迁移、迁移后分化,以及成熟神经元结构维持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另外,细胞... 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依赖于细胞与局部环境间复杂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受几种细胞粘附分子的介导。神经系统表达多种粘附分子,它们在神经管形成、神经元迁移、迁移后分化,以及成熟神经元结构维持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另外,细胞粘附分子还促进接触依赖性细胞间连接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粘附分子 钙粘素 整合素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神经系统
下载PDF
迈向21世纪的人类基因组研究——2000年国际人类基因组会议评介
20
作者 方德福 《世界医学杂志》 2000年第8期1-3,共3页
关键词 人类基因组计划 HGP 基因调控 功能基因组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