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超快通道麻醉对小儿心脏手术后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的影响
被引量:
6
1
作者
张全意
丁洁
+3 位作者
罗启鹏
张浩
晏馥霞
李立环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1-164,共4页
目的:比较超快通道麻醉方法和传统麻醉方法对于小儿心脏手术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含量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了2013-09至2014-05由同一位麻醉医师实施的心脏手术101例患儿麻醉资料,根据术后是否...
目的:比较超快通道麻醉方法和传统麻醉方法对于小儿心脏手术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含量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了2013-09至2014-05由同一位麻醉医师实施的心脏手术101例患儿麻醉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在手术室内拔管,术后手术室内拔管的40例为超快通道麻醉组,余44例患儿为传统麻醉组,比较术前(T0)、术后第1天(T1)、术后第2天(T2)三个时间点两组患儿血清hs-CRP、CRP和PCT含量的变化。结果:hs-CRP含量:两组T1、T2时间点较T0时间点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在T1时间点,超快通道麻醉组显著低于传统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含量:在超快通道麻醉组不同时间点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而在传统麻醉组T2时间点较T1时间点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在T2时间点,传统麻醉组显著高于超快通道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含量:组内各时点比较均无明显变化;两组间比较,在T1时间点,超快通道麻醉组显著低于传统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麻醉方法比较,超快通道麻醉管理可以减少术后hs-CRP、CRP和PCT含量的升高,有可能减少心脏手术后的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C反应蛋白质
降钙素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外科老年患者围术期跌倒风险评估的研究
被引量:
3
2
作者
王晓杰
张雅琴
+3 位作者
郭淑丽
邓海波
高娜
马玉芬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5年第11期1279-1282,共4页
目的描述外科老年患者围术期不同时间的跌倒风险,探讨跌倒风险评估的最佳时间及其相应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取样法选择外科择期手术的老年患者250例,运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跌倒风险评估量表对其进行跌倒风险评估。患者入院当天进行...
目的描述外科老年患者围术期不同时间的跌倒风险,探讨跌倒风险评估的最佳时间及其相应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取样法选择外科择期手术的老年患者250例,运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跌倒风险评估量表对其进行跌倒风险评估。患者入院当天进行第1次评估,然后每天1次直至术后第7天。结果患者手术前1d跌倒风险增大,手术当天跌倒风险最高为(13.92±1.94)分,且与其他时间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2.25;P〈0.01)。术后2d内跌倒风险较高,均值分别为(12.87±1.42),(11.98±2.15)分。术后第3天至第7天患者跌倒风险评分比较平稳,均为中等风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术后3d内药物、护理设施的Pearson系数分别〉0.5,而术后第2天至第7天移动的Pearson系数〉0.5。通过进一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药物、移动、患者的护理设施及患者存在跌倒史是患者围术期跌倒风险的高危因素。结论术前1d跌倒风险增大,手术完毕回病房后跌倒风险达高峰,术后7d内患者跌倒风险递减但仍为中度风险,不同的时间存在不同的高风险因素,提示外科护理应该加强术前1d、术日返回病房及术后7d的老年患者的跌倒风险评估与预防,降低跌倒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评估
跌倒
老年患者
围术期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双向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的麻醉处理
3
作者
于钦军
刘进
闫军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9期455-458,共4页
对10例双向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BCPA)的麻醉处理进行了分析。患儿均为紫绀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麻醉选择以大剂量芬太尼为主,复合吸入低浓度安氟醚,根据不同情况采用深低温低流量、深低温停循环或并行循环等体外循环方法,术中加强麻醉...
对10例双向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BCPA)的麻醉处理进行了分析。患儿均为紫绀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麻醉选择以大剂量芬太尼为主,复合吸入低浓度安氟醚,根据不同情况采用深低温低流量、深低温停循环或并行循环等体外循环方法,术中加强麻醉监测和管理。结果全组病人麻醉平稳,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死亡1例,9例存活者无任何麻醉并发症。体会:要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需要包括外科、麻醉、灌注等各方面整体水平的提高,才能减少并发症和提高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腔静脉
肺动脉吻合术
体外循环
吸入麻醉
原文传递
题名
超快通道麻醉对小儿心脏手术后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的影响
被引量:
6
1
作者
张全意
丁洁
罗启鹏
张浩
晏馥霞
李立环
机构
北京协和
医学
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麻醉科
北京协和
医学
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
小儿
心脏
外科
中心
出处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1-164,共4页
文摘
目的:比较超快通道麻醉方法和传统麻醉方法对于小儿心脏手术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含量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了2013-09至2014-05由同一位麻醉医师实施的心脏手术101例患儿麻醉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在手术室内拔管,术后手术室内拔管的40例为超快通道麻醉组,余44例患儿为传统麻醉组,比较术前(T0)、术后第1天(T1)、术后第2天(T2)三个时间点两组患儿血清hs-CRP、CRP和PCT含量的变化。结果:hs-CRP含量:两组T1、T2时间点较T0时间点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在T1时间点,超快通道麻醉组显著低于传统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含量:在超快通道麻醉组不同时间点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而在传统麻醉组T2时间点较T1时间点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在T2时间点,传统麻醉组显著高于超快通道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含量:组内各时点比较均无明显变化;两组间比较,在T1时间点,超快通道麻醉组显著低于传统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麻醉方法比较,超快通道麻醉管理可以减少术后hs-CRP、CRP和PCT含量的升高,有可能减少心脏手术后的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
关键词
麻醉
C反应蛋白质
降钙素原
Keywords
Anesthesia
C-reactive protein
Procalcitonin
分类号
R614.2 [医药卫生—麻醉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外科老年患者围术期跌倒风险评估的研究
被引量:
3
2
作者
王晓杰
张雅琴
郭淑丽
邓海波
高娜
马玉芬
机构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血管
外科
中国医学科学院
基本
外科
二病房
中国医学科学院
基本
外科
三病房
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脏外科
中国医学科学院
骨科
中国医学科学院
护理部
出处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5年第11期1279-1282,共4页
文摘
目的描述外科老年患者围术期不同时间的跌倒风险,探讨跌倒风险评估的最佳时间及其相应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取样法选择外科择期手术的老年患者250例,运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跌倒风险评估量表对其进行跌倒风险评估。患者入院当天进行第1次评估,然后每天1次直至术后第7天。结果患者手术前1d跌倒风险增大,手术当天跌倒风险最高为(13.92±1.94)分,且与其他时间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2.25;P〈0.01)。术后2d内跌倒风险较高,均值分别为(12.87±1.42),(11.98±2.15)分。术后第3天至第7天患者跌倒风险评分比较平稳,均为中等风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术后3d内药物、护理设施的Pearson系数分别〉0.5,而术后第2天至第7天移动的Pearson系数〉0.5。通过进一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药物、移动、患者的护理设施及患者存在跌倒史是患者围术期跌倒风险的高危因素。结论术前1d跌倒风险增大,手术完毕回病房后跌倒风险达高峰,术后7d内患者跌倒风险递减但仍为中度风险,不同的时间存在不同的高风险因素,提示外科护理应该加强术前1d、术日返回病房及术后7d的老年患者的跌倒风险评估与预防,降低跌倒发生率。
关键词
风险评估
跌倒
老年患者
围术期
危险因素
Keywords
Risk assessment
Fall
Elderly patients
Perioperative period
Risk factor
分类号
R473.6 [医药卫生—护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双向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的麻醉处理
3
作者
于钦军
刘进
闫军
机构
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
协和医科大学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麻醉科
中国医学科学院
小儿
心脏
外科
出处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9期455-458,共4页
文摘
对10例双向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BCPA)的麻醉处理进行了分析。患儿均为紫绀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麻醉选择以大剂量芬太尼为主,复合吸入低浓度安氟醚,根据不同情况采用深低温低流量、深低温停循环或并行循环等体外循环方法,术中加强麻醉监测和管理。结果全组病人麻醉平稳,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死亡1例,9例存活者无任何麻醉并发症。体会:要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需要包括外科、麻醉、灌注等各方面整体水平的提高,才能减少并发症和提高存活率。
关键词
双向腔静脉
肺动脉吻合术
体外循环
吸入麻醉
Keywords
Bidirectional cavopulmonary anastomosis
Anesthesia
Cardiopulmonary bypass
分类号
R655.305 [医药卫生—外科学]
R614.21 [医药卫生—麻醉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超快通道麻醉对小儿心脏手术后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的影响
张全意
丁洁
罗启鹏
张浩
晏馥霞
李立环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外科老年患者围术期跌倒风险评估的研究
王晓杰
张雅琴
郭淑丽
邓海波
高娜
马玉芬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5
3
原文传递
3
双向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的麻醉处理
于钦军
刘进
闫军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