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子束CT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在主动脉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1
1
作者 吕滨 戴汝平 +5 位作者 张少雄 白桦 何沙 荆宝莲 曹程 任力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95-99,共5页
目的建立电子束CT血管造影(EBCT-Angiography)常规扫描及三维重建方法,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了自1995年7月至1996年12月经EBCT诊断的各种主动脉病变共189例,男152例,女... 目的建立电子束CT血管造影(EBCT-Angiography)常规扫描及三维重建方法,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了自1995年7月至1996年12月经EBCT诊断的各种主动脉病变共189例,男152例,女37例,其中68例与手术结果作了对照。胸主动脉扫描采用单层增强扫描方法(SSM),心电门控采像;腹主动脉扫描采用连续容积扫描方法(CVS),无心电门控。三维重建方法采用表面阴影显示法(SSD)、多层面或曲面重建法(MPR/CPR)及最大密度投影法(MIP)。结果189例主动脉病变包括各型夹层动脉瘤97例,真性动脉瘤26例,假性动脉瘤8例,马凡综合征39例,大动脉炎5例,各种先天性主动脉发育异常14例。68例与手术对照,EBCT诊断符合率为97%。结论EBCT血管造影图像时间分辨率高,消除了呼吸及运动伪影,可以明确诊断各种主动脉病变;三维重建图像利于整体直观地显示病变,帮助明确诊断并指导手术;在主动脉病变的诊断方面,可望取代有创的常规血管造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病变 血管造影术 CT 电子束CT 诊断
原文传递
电子束CT在肺静脉异常连接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68
2
作者 杨有优 戴汝平 +3 位作者 孟悛非 荆宝莲 何沙 白桦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49-353,共5页
目的 探讨电子束CT(EBCT)在肺静脉异常连接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 EBCT诊断肺静脉异常连接患者 2 1例 ,其中男 13例 ,女 8例。年龄 3~ 63岁 ,平均 15 .6岁。 17例行增强单层容积扫描 ,4例行增强连续容积扫描。全部病例均行表... 目的 探讨电子束CT(EBCT)在肺静脉异常连接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 EBCT诊断肺静脉异常连接患者 2 1例 ,其中男 13例 ,女 8例。年龄 3~ 63岁 ,平均 15 .6岁。 17例行增强单层容积扫描 ,4例行增强连续容积扫描。全部病例均行表面阴影显示法三维重建。 17例有心血管造影或手术结果 ,其中 9例单纯行造影 ,4例单纯行手术 ,4例造影后手术。结果  2 0例术前资料 ,EBCT诊断为完全型肺静脉异常连接 12例 ,部分型肺静脉异常连接 8例。前者包括心上型 3例 ,心脏型 8例和混合型 1例。EBCT均清晰显示异常连接肺静脉的数目、分布和位置。 1例术后复查病例 ,EBCT示吻合口狭窄。 7例完全型肺静脉异常连接者 ,EBCT提示合并内脏心房异位综合征。 8例有手术对照者 ,EBCT对肺静脉异常连接的定性、定位诊断全部正确。结论 EBCT及其三维重建可准确显示异常连接肺静脉的位置、数目和术后狭窄 ,对明确胸腹并发畸形有明显优势 ,是一种重要的无创性诊断肺静脉异常连接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缺损 电子束CT 肺静脉异常连接 诊断
下载PDF
心脏憩室的电子束CT诊断 被引量:2
3
作者 杨有优 郑丽丽 +4 位作者 戴汝平 李向民 周旭辉 彭谦 孟悛非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278-1280,共3页
目的探讨电子束CT(EBCT)在心脏憩室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搜集EBCT诊断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心脏憩室患者资料6例,男女各3例,年龄1.5—24岁。采用美国Imatron-C150型扫描机行连续容积增强扫描3例,单层容积增强扫描2例,单层增强... 目的探讨电子束CT(EBCT)在心脏憩室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搜集EBCT诊断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心脏憩室患者资料6例,男女各3例,年龄1.5—24岁。采用美国Imatron-C150型扫描机行连续容积增强扫描3例,单层容积增强扫描2例,单层增强扫描与横断电影1例。结果心室憩室1例、心房憩室3例和心内向隔憩室2例。EBCT扫描能准确显示憩室来源、大小、形态与对邻近结构的压迫推挤,而且对其他并发异常,如心内间隔缺损和主动脉缩窄等,可明确提示。电影序列尚可提供心功能方面资料。结论EBCT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无创性诊断心脏憩室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老年及老年前期房间隔缺损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振文 张戈军 +5 位作者 戴汝平 凌坚 徐仲英 蒋世良 赵世华 黄连军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05年第6期321-322,共2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 房间隔缺损 老年前期 成年患者 造影分析 AMPLATZER 文献报道 临床资料 冠脉造影 ASD
下载PDF
经导管小剂量溶栓治疗动脉闭塞性疾患 被引量:42
5
作者 赵世华 蒋世良 +5 位作者 戴汝平 黄连军 曾筝 金敬林 徐仲英 刘少忠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77-180,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溶栓治疗急慢性动脉阻塞的疗效和价值。方法23例患者中,男20例,女3例;年龄4~65岁。血管造影证实为动脉阻塞(髂、股等)后,经导管借助微量泵输入国产尿激酶(10万单位/小时)。结果急性阻塞患者6例,病... 目的探讨血管内溶栓治疗急慢性动脉阻塞的疗效和价值。方法23例患者中,男20例,女3例;年龄4~65岁。血管造影证实为动脉阻塞(髂、股等)后,经导管借助微量泵输入国产尿激酶(10万单位/小时)。结果急性阻塞患者6例,病程0.5小时至3天,血管全部再通,尿激酶用量人平均为60万单位。慢性病程血管总再通率65%(11/17),其中长期缺血、病程在2年内者12例,再通率92%(11/12),尿激酶用量人均为102万单位;病程在7年以上者5例,溶栓后无明显改善。结论溶栓是治疗外周血管闭塞性疾患优先选择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阻塞性疾病 尿激酶 溶栓疗法 血管造影
原文传递
内脏心房异位综合征的电子束CT诊断 被引量:8
6
作者 杨有优 戴汝平 +6 位作者 荆宝莲 何沙 白桦 李向民 周旭辉 彭谦 孟悛非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23-226,共4页
目的 探讨电子束CT(EBCT)在内脏心房异位综合征系统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10例内脏心房异位综合征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年龄从 7个月至 17岁不等 ,平均 9.5岁。EBCT增强单层和连续容积扫描各 5例。范围自胸廓入口至中上腹。所... 目的 探讨电子束CT(EBCT)在内脏心房异位综合征系统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10例内脏心房异位综合征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年龄从 7个月至 17岁不等 ,平均 9.5岁。EBCT增强单层和连续容积扫描各 5例。范围自胸廓入口至中上腹。所有病例均行超声心动图和心血管造影 ,6例行手术。结果  (1)EBCT诊断右房异构 8例 ,双侧形态学右房耳、右叶性对称肝、双侧动脉上支气管、双右肺及完全性肺静脉异常连接均清晰显示 ,其中 7例提示心内膜垫缺损、肺动脉狭窄并主动脉右弓右降 ,6例见右室双出口 ,2例见左侧膈疝。上腹均未见脾。 (2 )EBCT诊断左房异构 2例 ,均见双侧形态学左房耳、左叶性对称肝、双侧动脉下支气管、双左肺、右室双出口、肺动脉狭窄、下腔静脉肝段缺如及主动脉右弓右降 ,1例见心内膜垫缺损。 2例右上腹均见多个脾块。 (3)EBCT检出异常数为 116个 ,而心血管造影和超声分别为 6 5和 43个。 6例手术所见与EBCT一致。结论 EBCT能够良好显示心脏大血管各节段的形态和连接 ,在对内脏心房异位综合征诊断治疗密切相关的心房形态、肺静脉异常连接的部位、肺动脉发育情况以及其他胸腹脏器异常的检出方面 ,具有明显优势 ,是 1种重要的系统性诊断内脏心房异位综合征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脏心房异位综合征 电子束CT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原文传递
电子束CT在心脏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2
7
作者 杨有优 戴汝平 +7 位作者 荆宝莲 张少雄 曹程 吕凤英 白桦 何沙 陈瑶 任力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26-130,共5页
目的 研究电子束CT(EBCT)在心脏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自 1995年 7月至1999年 2月 ,行EBCT检查 12 0 2 4例 ,共诊断心脏肿瘤 40例 (占 0 33% )。本研究重点对有手术、尸检和临床随访结果的 2 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 13例 ,... 目的 研究电子束CT(EBCT)在心脏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自 1995年 7月至1999年 2月 ,行EBCT检查 12 0 2 4例 ,共诊断心脏肿瘤 40例 (占 0 33% )。本研究重点对有手术、尸检和临床随访结果的 2 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 13例 ,女 9例 ;年龄从 5个月至 72岁 ,平均 41 9岁。 17例同时行单层增强和电影序列 ,3例单纯行单层增强 ,1例电影序列 ,1例单层平扫。结果  2 2个病例 ,EBCT均做出准确定量和定位诊断 ,10例黏液瘤病例 ,全部做出正确的组织病理学定性诊断 ;7例非黏液性良性肿瘤中 6例具特征性征象而提示正确的组织病理学诊断 ;5例恶性肿瘤中 4例做出正确组织学诊断 ,并显示了邻近脏器受累情况。结论 EBCT具有优良的时间、空间和密度分辨率 ,除对心脏黏液瘤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外 ,在对超声心动图难以准确定性的非黏液瘤性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中尚具优势 ,同时可显示邻近脏器受累情况。对缺乏特异性的心脏肿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肿瘤 CT 诊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