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年份

学科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血糖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喜梅 吴永健 杨跃进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1年第6期775-777,共3页
低血糖和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低血糖事件增加有无潜在心脏病患者的心血管死亡及全因死亡的发生风险,低血糖的危害在临床上不容忽视,然而有关低血糖和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资料不多。现将从低血糖的发生原因、临床意义、其... 低血糖和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低血糖事件增加有无潜在心脏病患者的心血管死亡及全因死亡的发生风险,低血糖的危害在临床上不容忽视,然而有关低血糖和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资料不多。现将从低血糖的发生原因、临床意义、其诱发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等相关进展进行综述。在临床上提高对低血糖的认知,同时积极探索心血管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的具体病理生理机制及相关的防治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血糖 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应激性高血糖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对近期预后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4
2
作者 赵振燕 刘冰 +6 位作者 吴永健 宋光远 裴汉军 王喜梅 徐波 杨跃进 高润霖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70-173,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应激性高血糖的相关危险因素,并评估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和意义。方法:对我院2005-08至2009-04初次发生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且在12h内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329例非...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应激性高血糖的相关危险因素,并评估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和意义。方法:对我院2005-08至2009-04初次发生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且在12h内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329例非糖尿病住院患者进行分析,以空腹血糖≥7.0mmol/L划分为有应激性高血糖组(n=121)和<7.0mmol/L为无应激性高血糖组(n=208)两组,随访50天,进行应激性高血糖发生危险因素的logistics回归分析及死亡发生风险的Cox分析。结果:应激性高血糖发生率是36.8%(121/329),50天内总病死率是8.5%(28/329)。与无应激性高血糖组患者相比,有应激性高血糖组患者的年龄偏大[(64±12)岁vs(58±12)岁,P<0.001]、女性患者较多(33.1%vs13.9%,P<0.001)、心功能Killip分级≥Ⅱ级者较多(52.9%vs15.9%,P<0.001),血糖浓度较高[(9.1±3.3)mmol/Lvs(5.4±0.4)mmol/L,P<0.001],病死率较高(16.5%vs3.8%,P<0.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提示高龄[比值比(OR)1.024,95%可信区间(CI)1.001to1.047,P=0.043],女性[OR3.013,95%CI1.617to5.616,P=0.001]和心功能Killip分级愈高[OR2.161,95%CI1.532to3.048,P<0.001]是应激性高血糖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对两组患者50天内发生的死亡进行分析,提示应激性高血糖是死亡[OR2.459,95%CI1.022to5.921,P=0.045]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高龄、女性、心功能Killip分级愈高是应激性高血糖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提示老年女性心功能愈差愈容易发生应激性高血糖。应激性高血糖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子和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高血糖 应激 病死率
下载PDF
慢性肾功能不全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王喜梅 吴永健 杨跃进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2年第1期21-23,共3页
大量的研究证实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合并肾功能异常较为常见,肾功能不全是ACS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然而其具体的机制目前还不是很清楚。肾功能状态影响着ACS患者的治疗策略,包括介入、抗栓及抗凝药物的使用等。现对肾功... 大量的研究证实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合并肾功能异常较为常见,肾功能不全是ACS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然而其具体的机制目前还不是很清楚。肾功能状态影响着ACS患者的治疗策略,包括介入、抗栓及抗凝药物的使用等。现对肾功能不全造成不良预后的相关病理生理机制及ACS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治疗现状做一综述,重视ACS患者的肾功能评估,以其更好地指导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功能不全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下载PDF
微囊泡在组织再生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喜梅 杨跃进 吴永健 《医学综述》 2012年第13期1993-1995,共3页
微囊泡作为新发现的细胞间信号传递分子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它来源于细胞膜,含有与母细胞膜相似的脂类和蛋白质。通过介导配体-受体反应或传递胞质成分及细胞器等方式使母细胞与靶细胞发生联系。近年来研究发现微囊泡在组织再生中发挥... 微囊泡作为新发现的细胞间信号传递分子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它来源于细胞膜,含有与母细胞膜相似的脂类和蛋白质。通过介导配体-受体反应或传递胞质成分及细胞器等方式使母细胞与靶细胞发生联系。近年来研究发现微囊泡在组织再生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物学作用。现就微囊泡的生物学特性、与靶细胞的作用方式及在组织再生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泡 组织再生 干细胞
下载PDF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喜梅 吴永健 杨跃进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2年第3期297-299,共3页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是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的一个理想指标,同时也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诸多病理生理过程。近年来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是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的一个理想指标,同时也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诸多病理生理过程。近年来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研究资料不多,有关两者的关系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以明确其作用的具体机制。现将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下载PDF
雷帕霉素和紫杉醇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心病复杂病变的临床近远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11
6
作者 陈纪林 高润霖 +11 位作者 杨跃进 乔树宾 秦学文 姚民 刘海波 徐波 吴永健 袁晋青 陈珏 戴军 尤士杰 马卫华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1期2183-2186,共4页
目的比较雷帕霉素(CYPHER)和紫杉醇(TAXUS)药物洗脱支架(DES)在冠心病复杂病变中的临床近、远期疗效。方法本研究选自2002年4月至2004年6月接受雷帕霉素和紫杉醇DES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分别611例(642处病变,共置入698个雷帕霉素支架)和450... 目的比较雷帕霉素(CYPHER)和紫杉醇(TAXUS)药物洗脱支架(DES)在冠心病复杂病变中的临床近、远期疗效。方法本研究选自2002年4月至2004年6月接受雷帕霉素和紫杉醇DES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分别611例(642处病变,共置入698个雷帕霉素支架)和450例(534处病变,共置入600个紫杉醇支架),复杂病变的种类包括长段弥漫性狭窄、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分叉病变、支架内再狭窄,以及冠状动脉开口病变和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结果雷帕霉素和紫杉醇DES置入成功率分别为99.2%(606/611)和98.8%(445/450),住院期间心脏事件[死亡、急性心肌梗死、靶病变血管重建,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分别为0.65%和1.30%(P>0.05),6~8个月随访率分别为97.5%(596/611)和96.2%(433/450),随访期间MACE发生率分别为2.3%和3.2%(P>0.05),再狭窄发生率分别为7.3%和14.0%(P>0.05),血栓形成发生率分别为0.49%和0.89%(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复杂性病变,雷帕霉素和紫杉醇DES均有良好的临床近、远期疗效,在再狭窄发生率方面雷帕霉素支架优于紫杉醇支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帕霉素 紫杉醇 药物洗脱支架 治疗 冠心病 疗效比较
原文传递
糖尿病在糖尿病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形成中的效应 被引量:9
7
作者 裴汉军 宋光远 +2 位作者 吴永健 惠汝太 王晓建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51-1058,共8页
目的:评估糖尿病在链脲霉素(STZ)诱导的血糖不加控制的糖尿病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力衰竭(HF)形成中的效应。方法:所有SD大鼠随机分组,糖尿病组经腹腔内注射STZ(65mg/kg)诱导糖尿病,70d后所有AMI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AMI模... 目的:评估糖尿病在链脲霉素(STZ)诱导的血糖不加控制的糖尿病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力衰竭(HF)形成中的效应。方法:所有SD大鼠随机分组,糖尿病组经腹腔内注射STZ(65mg/kg)诱导糖尿病,70d后所有AMI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AMI模型。确定AMI前后各时点观察大鼠的生存率,心肌超微结构的变化,进行血流动力学分析、心肌纤维化测定及左心肥厚的评估。结果: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后,糖尿病大鼠的左心功能恶化及左室重构的速度均较非糖尿病大鼠显著。在早期阶段,糖尿病与非糖尿病大鼠心肌纤维化相似,而1月后却出现显著差别。结论:糖尿病大鼠AMI后心力衰竭进展明显加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脲霉素 糖尿病 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下载PDF
用结扎法建立小型猪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被引量:15
8
作者 李崇剑 高润霖 +6 位作者 宋来凤 阮英茆 唐跃 孟亮 杨跃进 陈纪林 乔树宾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30-32,F0003,共4页
目的用结扎法建立小型猪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为研究干细胞移植对小型猪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治疗作用提供基础。方法选用中国小型猪25头,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中远1/3处,90 min后松开。在结扎前后及松开时分别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 目的用结扎法建立小型猪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为研究干细胞移植对小型猪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治疗作用提供基础。方法选用中国小型猪25头,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中远1/3处,90 min后松开。在结扎前后及松开时分别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描记心电图,4周后处死, 进行心肌TTC染色、HE染色和PTAH染色。结果造模成功率为92%(23/25),结扎法阻断冠状动脉血流及重新开放血流血管再通的成功率均为100%。模型猪心肌经病理显微镜检查有坏死心肌。结论结扎法阻断冠状动脉血流及血管再通的成功率均为100%,此法是建立小型猪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扎 再灌注损伤 模型
下载PDF
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高血糖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赵振燕 王喜梅 +3 位作者 宋光远 裴汉军 郑磊 吴永健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317-320,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早期出现空腹高血糖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早期识别高危患者,改善其预后。方法分析阜外医院2005年8月至2007年8月收治的初次发生ST段抬高AMI且在12h内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早期出现空腹高血糖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早期识别高危患者,改善其预后。方法分析阜外医院2005年8月至2007年8月收治的初次发生ST段抬高AMI且在12h内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连续276例住院患者,以空腹血糖1 1.1 mmol/L(200 mg/d1)为标准划分为高血糖组和普通血糖组,分析空腹高血糖发生的危险因素及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结果全组共53例发生高血糖(53/276,19.2%)。与普通血糖组相比,高血糖组患者的年龄偏大[(70±14)岁vs(59±11)岁,P=0.039]、女性患者较多(38%vs 26%,P=0.001)、糖尿病患者较多(45%vs17%,P<0.001)、心功能Killip分级≥Ⅱ级者较多(72%vs 16%,P<0.001)、血糖值偏高[(14.3±2.3)mmol/L vs(6.6±1.4)mmol/L,P<0.001],心力衰竭(5%vs 1%,P=0.008)和MACE发生率增高(26%vs 7%,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提示高龄[OR 1.048,95%CI 1.014 to 1.085,P=0.006],女性[OR 2.528,95%CI 1.036 to 6.159,P=0.042],心功能Killip分级≥Ⅱ[OR 11.412,95%CI 5.144 to 25.338,P<0.001]合并糖尿病[OR 1.024,95%CI 1.089 to 1.467,P<0.001]是空腹高血糖发生的危险因素。276例患者中院内总病死率3.6%(10/276);与普通血糖组相比,空腹高血糖组患者死亡率增高3.5倍(9%vs 2%,P=0.025),MACE发生率增高2.7倍(26%vs 7%,P<0.01)。结论高龄、女性、糖尿病史、心功能≥Ⅱ级(Killip分级)是空腹高血糖发生的危险因素,入院早期高血糖提示AMI患者住院期间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高血糖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急性高血糖:造影剂肾病的一个新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喜梅 吴永健 杨跃进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2年第4期472-474,共3页
急性高血糖已成为反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近年来有关急性高血糖与造影剂肾病的研究受到很大的关注。现将从急性高血糖的诊断标准、产生原因、急性高血糖与造影剂肾病相关的临床试验及病理生理机制进行... 急性高血糖已成为反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近年来有关急性高血糖与造影剂肾病的研究受到很大的关注。现将从急性高血糖的诊断标准、产生原因、急性高血糖与造影剂肾病相关的临床试验及病理生理机制进行综述。急性高血糖作为造影剂肾病发生的一个新的危险因素,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尤其那些既往无糖尿病史而发生急性高血糖的患者应被视为发生造影剂肾病的高危群体,密切关注患者术后肾功能变化,并考虑给予相应的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糖 造影剂肾病
下载PDF
非糖尿病患者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胰岛素抵抗与临床预后关系
11
作者 赵振燕 吴永健 +6 位作者 吴元 徐波 宋光远 裴汉军 王喜梅 唐熠达 杨跃进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1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时胰岛素抵抗的相关危险因素,并评估胰岛素抵抗对ST段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预后的影响和意义。方法从2008年10月到2009年9月,连续入选初次发生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且在发病24小时内接受急诊经皮...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时胰岛素抵抗的相关危险因素,并评估胰岛素抵抗对ST段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预后的影响和意义。方法从2008年10月到2009年9月,连续入选初次发生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且在发病24小时内接受急诊经皮冠状介入治疗的患者,在入院第二天清晨测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浓度,出院前均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最后纳入非糖尿病患者124例,以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即HOMA-IR≥2.5认为存在胰岛素抵抗,评价胰岛素抵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124例患者中,存在胰岛素抵抗的患者占49.2%(61/124),病死率占12.1%(15/124)。胰岛素抵抗组较对照组有较高的入院血糖[(7.88±2.83)mmol/L比(6.93±1.60)mmol/L,P=0.025]、空腹血糖[(7.36±2.33)mmol/L比(6.43±1.81)mmol/L,P=0.014]和胰岛素浓度[(16.68±6.98)mU/L比(6.32±2.32)mU/L,P=0.0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元逐步回归方程提示,体重指数[标准化回归系数(β)=0.244,P=0.021]和空腹血糖(β=0.451,P=0.000)是影响HOMA-IR严重程度的主要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提示,在调整其他因素后,胰岛素抵抗[OR=1.506,95%CI(1.062~2.134),P=0.021]、Killip分级≥Ⅱ[OR=3.007,95%CI(1.165~7.779),P=0.023]和心肌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OR=1.004,95%CI(1.000~1.008),P=0.036]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心肌梗死急性期胰岛素抵抗现象普遍存在,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体重指数和第二天空腹血糖水平是影响胰岛素抵抗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胰岛素抵抗 HOMA-IR 预后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破裂的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分析 被引量:22
12
作者 郭远林 姚民 +2 位作者 陈纪林 吴元 邱洪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708-712,共5页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破裂的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为该并发症的防治提供证据.方法对46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破裂患者的临床特征、冠状动脉造影特点、保守或外科手术疗效与生存率等数据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PSS...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破裂的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为该并发症的防治提供证据.方法对46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破裂患者的临床特征、冠状动脉造影特点、保守或外科手术疗效与生存率等数据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PSS 11.0软件统计.结果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破裂的发病率约为1.88%;好发因素有:高龄(61~70岁),未行再灌注治疗,无既往心绞痛/心肌梗死史,伴随高血压及高血脂等;易于发生室间隔破裂的最常见梗死部位为同时累及前壁和下壁的大面积梗死;大多数患者中性粒细胞比例、C反应蛋白及红细胞沉降率升高.胸片肺水肿者约30%,约半数患者入院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心功能Killip分级Ⅲ-Ⅳ级).累及前壁梗死者其破裂部位多为前间隔远段,下壁+后壁/右心室梗死者破裂部位多为后间隔基底段.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室间隔破裂者多为前降支单支或三支病变,侧支循环少见.罪犯血管以前降支最为多见,其中又以前降支中段居多.保守治疗的住院死亡率高达65%,外科手术治疗的住院死亡率仅3.85%.结论尽早、成功的再灌注治疗是预防其发生的关键,心脏超声是敏感且简便易行的确诊手段,外科手术治疗明显提高生存率,早期外科手术(梗死后1个月左右)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室间隔破裂 冠状血管造影术 冠状动脉造影特点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特征 并发症 外科手术治疗 KILLIP分级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原文传递
肥厚梗阻型心肌病化学消融术后的心肌灌注与代谢同时显像 被引量:1
13
作者 袁建松 乔树宾 +6 位作者 田月琴 韩萍萍 张万春 杨伟宪 高润霖 陈纪林 杨跃进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76-179,共4页
目的 了解肥厚梗阻型心肌病(HOCM)患者行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TSMA)前后心肌灌注和代谢的变化.方法 对31例HOCM患者在PTSMA前进行了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灌注显像和18F-脱氧葡萄糖(FDG)代谢显像,其中15例进行术... 目的 了解肥厚梗阻型心肌病(HOCM)患者行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TSMA)前后心肌灌注和代谢的变化.方法 对31例HOCM患者在PTSMA前进行了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灌注显像和18F-脱氧葡萄糖(FDG)代谢显像,其中15例进行术后急性期(3~7d)99Tcm-MIBI灌注显像和18F-FDG代谢显像复查,以半定量记分法评价各室壁节段灌注和代谢变化情况.结果 99Tcm-MIBI灌注显像:90.3%(28/31)的HOCM患者PTSMA术前室间隔放射性浓聚,PTSMA术后80.0%(12/15)的HOCM患者室间隔灌注有不同程度的减低 18F-FDG代谢显像在PTSMA术前54.8%(17/31)的患者表现为代谢异常,术后33.3%(5/15)的患者代谢异常降低,以间隔后段最为明显.结论 99Tcm-MIBI SPECT灌注显像可作为评价PTSMA术后效果的重要手段.18F-FDG代谢显像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肥大性 导管消融术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MIBI 脱氧葡萄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