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唇部软组织创伤的整形修复192例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新刚 吴镝 +2 位作者 于国霞 朱红 赵振民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0年第6期845-847,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唇部软组织创伤的特点及利用整形外科技术对软组织创伤急症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92例儿童唇部软组织创伤进行总结,以微创为原则,修整伤口,精细缝合,并根据软组织损伤的情况,采用适当的修复方法。结果:受伤儿童主要为5... 目的:探讨儿童唇部软组织创伤的特点及利用整形外科技术对软组织创伤急症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92例儿童唇部软组织创伤进行总结,以微创为原则,修整伤口,精细缝合,并根据软组织损伤的情况,采用适当的修复方法。结果:受伤儿童主要为5岁以下,其中1~3岁为高危人群。男性患儿明显高于女性患儿,比例为2.10:1。192例患儿术后伤口愈合好,表面平整,无明显的瘢痕增生,无需II期修复。结论:应用整形外科技术修复儿童唇部软组织外伤急症,是修复面部软组织外伤急症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形外科技术 面部外伤急症 软组织创伤
下载PDF
地震后颌面部创伤的整形外科处置 被引量:2
2
作者 尹宁北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534-536,共3页
地震灾害中最为常见的损伤为脏器及软组织挤压伤、颅脑外伤、骨折,其中发生于颌面部的软组织外伤占一定比例。此类损伤除可能导致严重出血、感染、窒息等并发症外,常常在治疗后期遗留明显的功能障碍和形态畸形。颌面部是人们对外观形... 地震灾害中最为常见的损伤为脏器及软组织挤压伤、颅脑外伤、骨折,其中发生于颌面部的软组织外伤占一定比例。此类损伤除可能导致严重出血、感染、窒息等并发症外,常常在治疗后期遗留明显的功能障碍和形态畸形。颌面部是人们对外观形态要求最高的解剖区域,所遗留的功能障碍和畸形将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而且后期整形的医疗费用昂贵。因此,早期急救中应掌握一定的整形外科原则,在抢救伤员生命的前提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部创伤 整形外科 地震灾害 软组织挤压伤 功能障碍 外观形态 软组织外伤 颅脑外伤
原文传递
上颌骨内置式持续等张缝牵引成骨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李艳 施泽宏 +5 位作者 尹宁北 杜明娟 房林 石兵兵 张磊 赵振民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0年第6期852-856,共5页
目的:通过对山羊颧上颌缝持续等张缝牵引成骨来延长上颌骨复合体,探讨缝牵引成骨的机制。方法:在山羊两侧颧上颌缝安置自主设计制作的内置式微型自动持续等张缝牵引器,缝两侧钛钉标记,术后定期拍摄X线片,并在4、6、8周切取牵引和未牵引... 目的:通过对山羊颧上颌缝持续等张缝牵引成骨来延长上颌骨复合体,探讨缝牵引成骨的机制。方法:在山羊两侧颧上颌缝安置自主设计制作的内置式微型自动持续等张缝牵引器,缝两侧钛钉标记,术后定期拍摄X线片,并在4、6、8周切取牵引和未牵引的颧上颌缝及新生骨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研究标本中bFGF、TGF-β1、VEGF的表达和变化。结果:在牵引力的作用下,所有山羊上颌骨复合体均成功前徙。在牵引6周时出现软骨细胞团,细胞团之间有新生骨小梁形成。间充质细胞、成骨细胞及骨细胞中bFGF、TGF-β1、VEGF均有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或阳性表达增加,呈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结论:经缝牵引成骨的成骨机制以膜内成骨为主,但也有软骨成骨;bFGF、TGF-β1、VEGF以及3种胶原均参与了缝牵引成骨的成骨过程,促进了间充质细胞向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及新骨的改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牵引成骨 上颌骨复合体 软骨成骨 膜内成骨 生长因子
下载PDF
血清微环境对小鼠T细胞衰老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石兵兵 颜薇 +6 位作者 张磊 周碧玉 曹艺美 高峰 尹宁北 严笠 赵振民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1年第6期946-948,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微环境对小鼠T细胞衰老的调节作用。方法:分别取年老(12~14月龄)及年轻(1.5~2月龄)小鼠各10只,提取其脾脏淋巴细胞及血清,实验分4组。组I为年老鼠T淋巴细胞+10%年轻鼠血清;组II为年老鼠T淋巴细胞+10%年老鼠血清;组III为... 目的:探讨血清微环境对小鼠T细胞衰老的调节作用。方法:分别取年老(12~14月龄)及年轻(1.5~2月龄)小鼠各10只,提取其脾脏淋巴细胞及血清,实验分4组。组I为年老鼠T淋巴细胞+10%年轻鼠血清;组II为年老鼠T淋巴细胞+10%年老鼠血清;组III为年轻鼠T淋巴细胞+10%年轻鼠血清;组IV为年轻鼠T淋巴细胞+10%年老鼠血清。培养48h后,经流式细胞术研究CD8+CD28+共表达率差异。结果:组I和组II T细胞表面的CD8+CD28+共表达率分别是(10.84±0.6841)%和(3.18±0.1789)%,组III和组IV T细胞表面的CD8+CD28+共表达分别是(12.5±0.9445)%和(8.36±0.2074)%。各组间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清微环境具有调节小鼠T细胞衰老的作用,年轻鼠血清能使年老鼠的T细胞表面的CD8+CD28+共表达率提高,年老鼠的血清能使年轻鼠的T细胞表面的CD8+CD28+共表达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微环境 T淋巴细胞 免疫衰老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自然衰老小鼠T细胞的调节作用研究
5
作者 张磊 石兵兵 +4 位作者 周碧玉 严笠 李艳 曹艺美 赵振民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1年第5期761-764,共4页
目的:研究探讨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自然衰老小鼠T细胞的节作用影响情况。方法:通过流式细胞术研究对比衰老小鼠和年轻小鼠T细胞培养48h后CD8+CD28+的共表达率差异,根据以上研究结果分别对比隔离共培养组、混合共培养组和对照组之间T... 目的:研究探讨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自然衰老小鼠T细胞的节作用影响情况。方法:通过流式细胞术研究对比衰老小鼠和年轻小鼠T细胞培养48h后CD8+CD28+的共表达率差异,根据以上研究结果分别对比隔离共培养组、混合共培养组和对照组之间T细胞上CD8+CD28+的共表达率差异。结果:实验一中衰老组培养48h后CD8+CD28+共表达率为(4.08±0.3493)%,年轻组培养48h后CD8+CD28+共表达率为(5.04±0.5741)%。两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二隔离共培养组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淋巴细胞以1:1在Transwell系统中共培养,48h后其对应的CD8+CD28+共表达率为(10.26±1.0784)%,混合共培养组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淋巴细胞以1:1比例在六孔板中共培养,48h后CD8+CD28+共表达率为(6.42±1.5680)%。对照组中淋巴细胞以106数量进行培养,48h后CD8+CD28+共表达率为(4.08±0.3493)%。两两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衰老小鼠和年轻小鼠的T细胞在CD8+CD28+的共表达比例上存在差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通过分泌的某些细胞因子使这种衰老的T细胞变得趋向于"年轻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T淋巴细胞 免疫衰老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猴腭咽闭合运动模式实验模型的建立
6
作者 陈织 尹宁北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0年第10期1485-1486,共2页
目的:本文鉴于目前缺乏腭咽闭合运动模式的动物模型,利用和人类腭咽结构相似的成年雄性猕猴建立人工电刺激诱导软腭肌肉发生腭咽闭合运动模式的实验模型,为临床优化治疗相关疾病提供依据。方法:对活体成年猕猴软腭部位肌肉的进行手术解... 目的:本文鉴于目前缺乏腭咽闭合运动模式的动物模型,利用和人类腭咽结构相似的成年雄性猕猴建立人工电刺激诱导软腭肌肉发生腭咽闭合运动模式的实验模型,为临床优化治疗相关疾病提供依据。方法:对活体成年猕猴软腭部位肌肉的进行手术解剖,准确定位腭帆提肌、腭帆张肌、咽腭肌、舌腭肌,埋植针式电极进行有效刺激,利用鼻咽纤维镜观察软腭肌肉的运动情况。结果:利用针电极刺激猕猴软腭肌肉能诱发有效的肌肉收缩,达到腭咽闭合状态,确定了有效的刺激参数。在刺激电压为3V时,软腭发生收缩;刺激电压为5V时,发生腭咽闭合。结论:针式电极刺激猕猴软腭肌肉能够发生有效收缩,利用猕猴建立的腭咽闭合动物模型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 腭咽闭合 实验动物模型
下载PDF
唇裂患者的鼻畸形矫正 被引量:5
7
作者 陈波 尹宁北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2年第3期525-527,共3页
唇裂患儿几乎都伴有鼻畸形,鼻畸形的矫正一直是唇腭裂序列治疗中最受人关注的难点与要点之一。本文就唇裂患者的鼻畸形矫正时机、修复要点及手术方法等综述如下。1唇裂鼻畸形的发病机制伞今对孵裂鼻畸形的形成机理尚不完全清楚,多数... 唇裂患儿几乎都伴有鼻畸形,鼻畸形的矫正一直是唇腭裂序列治疗中最受人关注的难点与要点之一。本文就唇裂患者的鼻畸形矫正时机、修复要点及手术方法等综述如下。1唇裂鼻畸形的发病机制伞今对孵裂鼻畸形的形成机理尚不完全清楚,多数学荇认为鼻软骨斛削片常、肌动力平衡失调、颌骨发育异常是其重要的致病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裂鼻畸形 唇裂患儿 畸形矫正 患者 唇腭裂序列治疗 颌骨发育异常 力平衡失调 矫正时机
下载PDF
不完全Tessier 3型面裂鼻眼畸形矫正3例报道 被引量:3
8
作者 唐欣 马婷婷 +3 位作者 王佳琦 尹宁北 熊斌 秦永平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9年第3期270-272,共3页
关键词 颅面骨畸形 鼻畸形 获得性 眼畸形 外科皮瓣
下载PDF
唇腭裂婴儿期术前正畸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马亚萍 吴镝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2年第8期48-53,共6页
唇腭裂是最常见的先天颅面部畸形,现已发展出成熟的序列治疗方案,婴幼儿Ⅰ期手术前的正畸治疗便是其中重要一环。现今常用的婴儿术前正畸装置种类繁多,可分为主动装置及被动装置。常用的主动装置有鼻齿槽嵴矫治器、Latham装置等。常用... 唇腭裂是最常见的先天颅面部畸形,现已发展出成熟的序列治疗方案,婴幼儿Ⅰ期手术前的正畸治疗便是其中重要一环。现今常用的婴儿术前正畸装置种类繁多,可分为主动装置及被动装置。常用的主动装置有鼻齿槽嵴矫治器、Latham装置等。常用的被动装置有Hotz板、Necil装置等。它们通常具有在Ⅰ期唇裂修复术前缩小牙槽裂隙、改善唇鼻畸形等作用。但同时具有影响面中部发育、花费较高等问题。本文将对唇腭裂术前正畸装置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术前正畸装置 唇腭裂 面部评估
下载PDF
肿胀麻醉抽吸法治疗注射美容术后面部畸形
10
作者 王永前 宋涛 +2 位作者 李海东 吴镝 尹宁北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3年第1期98-99,共2页
目的:探讨注射美容术后面部畸形的治疗方法。方法:对5例注射美容术后面部畸形的患者进行治疗,在畸形部位注入肿胀液,选择隐蔽切口进行负压吸引。结果:5例患者的畸形部位均可吸出注射物,术后面部形态改善。随访6个月以上,局部肿胀消失,... 目的:探讨注射美容术后面部畸形的治疗方法。方法:对5例注射美容术后面部畸形的患者进行治疗,在畸形部位注入肿胀液,选择隐蔽切口进行负压吸引。结果:5例患者的畸形部位均可吸出注射物,术后面部形态改善。随访6个月以上,局部肿胀消失,外形恢复正常。结论:注射美容术后面部畸形可以采用肿胀麻醉吸引法进行治疗,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胀麻醉 抽吸 注射美容
下载PDF
中国式功能性唇裂修复术——从解剖性复位到生物力学仿真 被引量:12
11
作者 尹宁北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12-217,共6页
如果不再纠结于肌肉大体解剖本身,而是将视线转向肌肉纤维层面,研究唇鼻肌肉纤维力线与唇鼻形态的生物力学关系,则可能产生对功能性唇裂修复技术不同的思路。近十年来,笔者围绕唇鼻部肌肉纤维的解剖、影像学和生物力学领域开展了一... 如果不再纠结于肌肉大体解剖本身,而是将视线转向肌肉纤维层面,研究唇鼻肌肉纤维力线与唇鼻形态的生物力学关系,则可能产生对功能性唇裂修复技术不同的思路。近十年来,笔者围绕唇鼻部肌肉纤维的解剖、影像学和生物力学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实现了唇鼻部细小肌肉纤维层面的三维可视化,建立了健康人和唇裂患者唇鼻部肌肉纤维的组态模型,并提出唇鼻肌肉张力线假说;根据唇鼻部肌肉、软骨、皮肤和皮下组织的生物力学参数,初步建立了唇鼻肌肉张力线与体表形态关系的生物力学模型;归纳出3组决定唇鼻轮廓的肌肉张力线组,从生物力学角度解释了先天性唇裂和各种唇鼻畸形的生物力学机制,同时在理论上实现了通过唇鼻肌肉张力线组重建技术自由改变唇鼻三维轮廓的可能性,初步建立了该理论的外科技术体系;通过在唇裂临床治疗中的临床验证,最终建立“唇鼻肌肉生物力学仿真”的技术体系。将肌肉解剖性复位转变为肌肉生物力学仿真,是功能性唇裂修复的另一个方向,是从理论上对传统技术进行变革的初步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裂 生物力学 肌肉 形态
原文传递
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的修复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杨斌 熊斌 +1 位作者 赵敏 张良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10年第4期233-236,共4页
目的 通过分析单侧唇裂鼻畸形成因、病理解剖改变,探索修复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有效可靠的方法.方法 57例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患者,采用颌骨裂隙植骨,鼻翼软骨两内侧脚间植入髂骨皮质骨片,依健侧鼻孔形态,选择鼻翼软骨截断部位和悬吊方式... 目的 通过分析单侧唇裂鼻畸形成因、病理解剖改变,探索修复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有效可靠的方法.方法 57例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患者,采用颌骨裂隙植骨,鼻翼软骨两内侧脚间植入髂骨皮质骨片,依健侧鼻孔形态,选择鼻翼软骨截断部位和悬吊方式,重建鼻翼软骨肌肉环,术后用管状支撑物插入鼻孔保持3个月.结果 术后将鼻翼塌陷、鼻尖、鼻孔、鼻小柱与术前对比评价,满意率为93%(53例).术后随访3~24个月,52例疗效稳定,5例出现轻度复发.结论 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成因复杂,通过颌骨、鼻翼软骨、鼻唇肌肉组织的综合矫治,可有效地改善畸形.并通过稳定牢固的悬吊和恢复肌力的平衡,增强疗效的稳定性,可有效地改善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唇裂 鼻畸形 鼻成形术
原文传递
髂骨片移植辅助鼻翼软骨悬吊矫正唇裂鼻畸形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斌 熊斌 张良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336-338,共3页
目的探讨一种矫正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的有效、可靠方法。方法对61例单侧唇裂鼻畸形患者,采用患侧鼻翼外侧脚基底部颌骨骨膜下皮质骨片贴敷移植,鼻翼软骨内侧脚间植入髂骨皮质骨片,依健侧鼻孔形态,选择鼻翼软骨截断部位和悬吊方式,... 目的探讨一种矫正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的有效、可靠方法。方法对61例单侧唇裂鼻畸形患者,采用患侧鼻翼外侧脚基底部颌骨骨膜下皮质骨片贴敷移植,鼻翼软骨内侧脚间植入髂骨皮质骨片,依健侧鼻孔形态,选择鼻翼软骨截断部位和悬吊方式,重建鼻翼软骨肌肉环,术后保持3个月。结果本组61例患者随访3~24个月,56例效果稳定,5例术后出现轻度复发。结论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成因复杂,通过颌骨、鼻翼软骨、鼻唇肌肉组织的综合矫治,可有效地改善畸形;稳定牢固地悬吊可增强疗效稳定性、减少畸形的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唇裂 鼻畸形 鼻成形术
原文传递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进皮肤创伤愈合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韩婷璐 赵振民 +3 位作者 张辰 刘磊 童海洲 李婉迪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7年第35期6964-6968,共5页
皮肤是人体面积最大的器官,不同来源的损伤可使皮肤正常结构遭到破坏,皮肤创面修复过程失衡,从而导致皮肤愈合缓慢或畸形愈合,损害皮肤正常功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因其易获取、体外培养技术简单、低免疫原性、旁分泌、高度自我复制能力... 皮肤是人体面积最大的器官,不同来源的损伤可使皮肤正常结构遭到破坏,皮肤创面修复过程失衡,从而导致皮肤愈合缓慢或畸形愈合,损害皮肤正常功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因其易获取、体外培养技术简单、低免疫原性、旁分泌、高度自我复制能力及多向分化潜能等特点而使其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已有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可通过多种复杂机制实现其促进皮肤创面愈合的作用,其趋化性可使BMSC向损伤部位迁移,并在局部分化为多种皮肤细胞、皮肤附属器细胞以及血管内皮细胞,促进皮肤的再生,通过抑制免疫细胞的生物学活性来发挥免疫调节作用。此外,BMSC可以分泌多种重要的生物活性因子,起到抗炎、促进新血管形成、抗纤维化及瘢痕形成、加快伤口愈合等作用。目前,BMSC已运用于多种类型皮肤损伤的临床治疗以及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中,且已取得了一定成果。本文主要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促进皮肤创伤愈合的作用机制及其临床应用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皮肤创面愈合 作用机制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唇裂继发鼻畸形的肌肉生物力学理解与生物力学仿生矫正 被引量:17
15
作者 尹宁北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193-196,共4页
由于特殊的畸形形成机制,唇裂鼻畸形被认为是鼻整形中一个比较特殊的领域。长期以来人们采用各种方法,通过普通鼻整形常用的软骨移植以及增减软组织量的手段矫正畸形,但术后常常感到很难达到满意的效果。近年来我们改变思路,换用肌肉纤... 由于特殊的畸形形成机制,唇裂鼻畸形被认为是鼻整形中一个比较特殊的领域。长期以来人们采用各种方法,通过普通鼻整形常用的软骨移植以及增减软组织量的手段矫正畸形,但术后常常感到很难达到满意的效果。近年来我们改变思路,换用肌肉纤维生物力学角度来看待唇裂鼻畸形,并建立了一个新的生物力学仿生修复理论,获得了新的治疗效果。笔者现拟从本理论的一个剖面入手,从一个侧面对其中与鼻形态相关的问题进行粗略的说明,希望能够对读者的理解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裂鼻畸形 生物力学 仿生矫正
原文传递
成人唇腭裂上颌后缩的分类和治疗方法 被引量:4
16
作者 郑益略 尹宁北 +5 位作者 赵振民 孙晓梅 姜婵媛 童海洲 麻恒源 宋涛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8,共6页
目的对需要正颌外科治疗的唇腭裂上颌后缩的患者进行分类,并提出相应的手术方法。方法2005年1月至2015年5月,共收治唇腭裂上颌后缩患者121例,并进行了唇腭裂正颌外科治疗。按照以下标准选择病例:①男性≥16岁,女性≥14岁;②不伴... 目的对需要正颌外科治疗的唇腭裂上颌后缩的患者进行分类,并提出相应的手术方法。方法2005年1月至2015年5月,共收治唇腭裂上颌后缩患者121例,并进行了唇腭裂正颌外科治疗。按照以下标准选择病例:①男性≥16岁,女性≥14岁;②不伴有全身系统性疾病及其他遗传性疾病,诊断为非综合征的唇腭裂患者;③除唇裂及腭裂修复术外未行其余手术,此次手术前未经正颌正畸治疗;④除唇腭裂区,颅面部无其他结构异常。记录患者上颌骨形态及修复方式。结果93例患者符合要求,根据牙列拥挤度分为Ⅰ和Ⅱ类。Ⅰ类:牙量与牙槽骨量相对协调,牙列拥挤度≤4mm(轻度拥挤),其中上颌骨所需前移距离≤6mm,为Ⅰa型(36例),上颌骨所需前移距离〉6mm,为Ⅰb型(28例)。Ⅱ类:牙量与骨量不协调,拥挤度〉4mm(中度或重度拥挤),模拟前份牵引成骨完成后,前牙反颌得到矫正,为Ⅱa型(23例),而前牙反颌未得到矫正,为Ⅱb型(6例)。Ⅰa型采用LeFoaⅠ型截骨前移术,Ⅰb型采用LeFoaⅠ型截骨牵引成骨术,Ⅱa型采用上颌骨前份截骨牵引成骨术,而Ⅱb型采用LeFortⅠ型截骨前移合并前份截骨牵引成骨术的方法进行治疗。术后所有患者面型均满意,咬合关系维持良好。结论对需要进行正颌外科治疗的唇腭裂上颌后缩患者,根据上述方法进行分类,并采取相应的手术方法,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裂 腭裂 截骨术 勒福 骨生成 牵张 分类
原文传递
Q开关钕:钇-铝石榴子石激光器治疗与强脉冲光治疗面部雀斑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9
17
作者 陈树秀 王永前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16年第4期225-227,共3页
目的比较Q开关Nd:YAG激光与强脉冲光治疗雀斑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雀斑患者完全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一组采用Q开关Nd:YAG倍频532nm激光治疗,治疗间隔8周。另一组采用570nm强脉冲光治疗,每次治疗间隔8周。应用Mann-Whitne... 目的比较Q开关Nd:YAG激光与强脉冲光治疗雀斑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雀斑患者完全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一组采用Q开关Nd:YAG倍频532nm激光治疗,治疗间隔8周。另一组采用570nm强脉冲光治疗,每次治疗间隔8周。应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激光治疗组和强脉冲组的疗效。结果激光治疗组疗效平均秩次(34.00)大于强脉冲光治疗组平均秩次(4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开关Nd:YAG倍频532nm激光治疗雀斑的疗效优于强脉冲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强脉冲光 雀斑
原文传递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及非唇腭裂上颌后缩的上颌骨特征 被引量:3
18
作者 郑益略 姜婵媛 +2 位作者 宋涛 秦邦国 尹宁北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16年第6期321-324,共4页
目的分析单侧完全性唇腭裂和非唇腭裂上颌后缩的上颌骨形态、位置、特征及上颌骨发育的差异。方法选取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手术后成年上颌后缩的唇腭裂组32例,上颌后缩的非唇腭裂组24例,对照组32例。拍摄CT片,用Mimics16.01软件分别测... 目的分析单侧完全性唇腭裂和非唇腭裂上颌后缩的上颌骨形态、位置、特征及上颌骨发育的差异。方法选取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手术后成年上颌后缩的唇腭裂组32例,上颌后缩的非唇腭裂组24例,对照组32例。拍摄CT片,用Mimics16.01软件分别测量牙齿标记点到矢状面、冠状面及水平面的距离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唇腭裂组上颌骨骨量VM以及上颌骨总体积Vτ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而上颌窦体积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上颌骨牙弓前段、后段以及全段长度在矢状向上投影(A1-P1M⊥CP、P3M-P6M⊥CP和A1-P5M⊥CP)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唇腭裂组与非唇腭裂组比较,上颌牙弓最突点A1到冠状面的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唇腭裂组P3M点、P6m点到冠状面的距离大于非唇腭裂组(均P〈0.05);唇腭裂组的上颌骨在牙弓水平的前段及全段长度在矢状向上投影(A1-P3M⊥CP和A1-P6m⊥CP)均明显小于非唇腭裂组(P〈0.05)。结论唇腭裂患者上颌骨矢状向的发育不足和位置后移均会导致上颌突度不足;而非唇腭裂上颌后缩患者上颌骨的位置较唇腭裂上颌后缩患者明显后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唇裂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 上颌后缩
原文传递
原子力显微镜检测兔面缝增龄性变化
19
作者 曹艺美 唐欣 +6 位作者 尹宁北 吴镝 李艳 王新刚 殷佳鹏 童海洲 赵振民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11期689-693,共5页
目的研究兔的前颌缝、鼻额缝、颧颞缝、腭横缝的交错性及纳米弹性性能,及其缝的生物力学特性的增龄性变化,为缝牵引成骨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3个月龄及6个月龄同种日本大耳白兔各8只,切取颧颞缝、鼻额缝、前颌缝及... 目的研究兔的前颌缝、鼻额缝、颧颞缝、腭横缝的交错性及纳米弹性性能,及其缝的生物力学特性的增龄性变化,为缝牵引成骨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3个月龄及6个月龄同种日本大耳白兔各8只,切取颧颞缝、鼻额缝、前颌缝及腭横缝组织,观察缝大体交错性,并应用原子力显微镜检测缝的微观形貌和生物力学特性,并比较不同年龄组动物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组动物的颧颞缝、鼻额缝、前颌缝及腭横缝组织及其相关矿化前缘具有明显不同的交错性、三维微观形貌和弹性材料性能。随年龄的增大、鼻额缝和前颌缝的交错性增加。6个月龄的兔颧颞缝、鼻额缝、前颌缝及腭横缝组织及其矿化前缘表面形貌较3个月龄平滑,而弹性模量则有所增加。结论面缝的微观形貌和弹性模量的增龄性变化提示,大龄上颌发育不全患者可以应用更大的力量进行缝牵引成骨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颅骨缝 微观形貌 原子力显微镜 弹性模量
原文传递
反复冻融-酶法制备脱细胞膀胱黏膜下基质
20
作者 王永前 李森恺 +3 位作者 李养群 李强 刘立强 徐家杰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184-186,共3页
目的探讨脱细胞膀胱黏膜下基质的制备方法。方法分别采用反复冻融一酶法和除垢剂一酶法制备脱细胞膀胱黏膜下基质。将原代培养的口腔黏膜细胞接种于两种方法制备的脱细胞膀胱黏膜下基质上,观察细胞生长情况,接种14d后,对基质进行病... 目的探讨脱细胞膀胱黏膜下基质的制备方法。方法分别采用反复冻融一酶法和除垢剂一酶法制备脱细胞膀胱黏膜下基质。将原代培养的口腔黏膜细胞接种于两种方法制备的脱细胞膀胱黏膜下基质上,观察细胞生长情况,接种14d后,对基质进行病理切片,皿染色观察。结果口腔黏膜细胞可在反复冻融一酶法制备的脱细胞膀胱黏膜下基质上生长,并形成连续单层细胞。除垢剂一酶法制备的脱细胞膀胱黏膜下基质上无细胞生长。结论反复冻融.酶法可制备适于细胞黏附生长的脱细胞膀胱黏膜下基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细胞膀胱黏膜下基质 反复冻融一酶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