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行性出血热传染源研究进展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续) 被引量:3
1
作者 陈化新 李燕婷 +1 位作者 董必军 黄春发 《中国公共卫生学报》 1983年第1期56-60,共5页
二、常用试剂配制方法(一)缓冲液配制:1.0.2M 磷酸盐缓冲液:(P.B)A 液:0.2M NaH2PO4 (PH4.1—4.3)NaH2PO4·2H2O 31.20克加蒸馏水至1000毫升。
关键词 常用试剂 双份血清 抗原抗体 磷酸盐缓冲液 病人血清 抗原片 恢复期血清 病毒抗原 特异性 冷冻切片
下载PDF
流行性出血热传染源研究进展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化新 李燕婷 +1 位作者 董必军 黄春发 《中国公共卫生学报》 1982年第1期56-57,共2页
Ⅰ.流行性出血热传染源是啮齿动物啮齿类(Rodentia)中的一些种类,是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aemo-rrhagic Fever)的传染源。世界上现存啮齿类约2,800种,可归纳为33科。
关键词 朝鲜出血热 流行病学调查 带毒率 自然疫源地 非流行区 FEVER 啮齿动物 携带者 东方田鼠 病毒抗原
下载PDF
我国医学灭鼠的进展
3
作者 汪诚信 《中国公共卫生学报》 1982年第1期50-52,共3页
在人类能够感染的疾病之中,与鼠类有直接或间接关系者在五十种以上,而各种啮齿动物的流行病学重要性,则往往与其数量密切相关.除了其它一些条件,如对病原体的敏感性等等以外,通常,只有分布区较大、密度较高的种类,才可能对疾病的保存或... 在人类能够感染的疾病之中,与鼠类有直接或间接关系者在五十种以上,而各种啮齿动物的流行病学重要性,则往往与其数量密切相关.除了其它一些条件,如对病原体的敏感性等等以外,通常,只有分布区较大、密度较高的种类,才可能对疾病的保存或传播起重要作用。所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灭鼠 鼠密度 啮齿动物 间接关系 非靶动物 达乌尔黄鼠 毒鼠磷 鼠种 慢性灭鼠剂 鼠得克
下载PDF
我国流行性出血热主要疫区病人血清抗体调查
4
作者 严玉辰 刘学礼 陈华新 《中国公共卫生学报》 1983年第2期12-15,共4页
南朝鲜李氏等应用间接免疫荧光(IFA)发现黑线姬鼠肺中的朝鲜出血热病原体,用 EHF 病毒感染的野鼠肺切片,证明了肾综合征出血热恢复期病人血清和朝鲜出血热病原相同。
关键词 朝鲜出血热 血清抗体 肾综合征出血热 病人血清 间接免疫荧光 双份血清 恢复期血清 病毒感染 宿主动物 抗体滴度
下载PDF
鼠疫菌耐热抗原用于血凝试验的研究
5
作者 张洪翊 孙心华 《中国地方病防治》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344-346,334,共4页
鼠疫被动血凝试验(简称血凝试验)已被国内外广泛应用。Amies曾用乙醇沉淀获得鼠疫菌荚膜抗原,Baker用饱和硫酸铵分段盐析获得特异性水溶性抗原。目前,国内外多用水溶性抗原进行鼠疫血凝试验。
关键词 鼠疫 血凝试验 鼠疫菌 抗原
下载PDF
重视人兽共患疾病的研究——简介《由动物传给人的疾病》一书
6
作者 范明远 《中国公共卫生学报》 1982年第1期36-37,共2页
人兽共患疾病,主要是指能从动物自然传播到人类的疾病或感染,即通称的'有动物贮存宿主的疾病'。这类疾病是由广泛存在着的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支原体、细菌、螺旋体、真菌、原虫及蠕虫等病原体所引起。
关键词 真菌感染 衣原体病 病毒感染 贮存宿主 吸虫病 类鼻疽 球袍子菌 土拉菌病 棒状杆菌 组织胞浆菌病
下载PDF
用体重和体长鉴定黑线姬鼠年龄方法的商榷 被引量:28
7
作者 王岐山 叶文虎 +2 位作者 谭明文 陈家贤 张大荣 《兽类学报》 CAS 1984年第2期117-126,共10页
在黑线姬鼠种群数量变动的研究中,年龄鉴定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分析种群的年龄组成,有助于了解种群的繁殖、生长、死亡和数量发展的趋势。计算不同年龄组所占的比例,更有助于判断某些自然疫源性疾病的流行动态。因此,探讨黑线姬鼠年龄鉴... 在黑线姬鼠种群数量变动的研究中,年龄鉴定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分析种群的年龄组成,有助于了解种群的繁殖、生长、死亡和数量发展的趋势。计算不同年龄组所占的比例,更有助于判断某些自然疫源性疾病的流行动态。因此,探讨黑线姬鼠年龄鉴定的方法,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关于黑线姬鼠年龄鉴定的方法,曾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黑线姬鼠的寿命较短,而且终生能不停地生长,可用体重来分析种群的年龄组成(诸葛阳等,19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线姬鼠 田姬鼠 体长 种群年龄组成
下载PDF
祝贺与希望
8
作者 魏曦 《中国公共卫生学报》 1982年第1期4-6,共3页
值此《公共卫生与疾病控制杂志》创刊之际,我作为一个预防医学工作者,表示衷心地热烈地祝贺.这个杂志的创刊,在宣传'预防为主'方针,探讨预防医学体制,总结交流疾病的检验、检疫、预防和监测,还将交流生物制品和计划免疫、
关键词 疾病控制杂志 公共卫生 悉生生物学 正常微生物群 预防为主 无特定病原体 微生物学通报 中国微生物学会 国家科委 厌氧菌培养
下载PDF
淋巴细胞膜
9
作者 姚楚铮 《北京医学》 CAS 1979年第4期237-240,共4页
在免疫反应中,淋巴细胞是起主导作用的细胞成分。它的质膜在整个细胞的功能中起重要作用。细胞膜上有各种受体存在,例如抗原受体、FC受体和C3受体等。抗原的识别、抗原-受体相互作用导致细胞的激化,最初都是在细胞膜上进行的。其次。
关键词 刀豆球蛋白 小鼠 免疫球蛋白 小家鼠 抗原受体 细胞表面 表面抗原 抗免疫球蛋白血清 分泌型 微丝 脱氧胆酸钠 去氧胆酸钠
下载PDF
新杀鼠剂“沒鼠命”的毒性和灭鼠效果 被引量:5
10
作者 汪誠信 陈泰君 +1 位作者 王美秀 刘玉書 《植物保护学报》 CAS 1964年第2期181-188,共8页
1959—1961年,对新杀鼠剂“没鼠命”进行試驗研究。实驗室內的試驗証明,它的毒力超过了目前常用的任何杀鼠剂。对小白鼠和达烏利黄鼠(Citellus dauricus)經口給药致死中量,分别为0.1951±0.0446和0.2505±0.09445毫克/公斤(P=0.... 1959—1961年,对新杀鼠剂“没鼠命”进行試驗研究。实驗室內的試驗証明,它的毒力超过了目前常用的任何杀鼠剂。对小白鼠和达烏利黄鼠(Citellus dauricus)經口給药致死中量,分别为0.1951±0.0446和0.2505±0.09445毫克/公斤(P=0.95)。不同性别鼠的敏感性相近。鼠食入致死量的“没鼠命”后,最快在10分钟内卽可死亡,典型的中毒症状为陣发性或持續性痙攣。在初步試驗中証明鼠对該药不能产生显著的耐药性,也不会积蓄中毒。用家兔試驗,該药很难透过健康的皮肤而引起中毒。用小白鼠进行的解毒試驗表明,苯巴比妥鈉在“没鼠命”毒性作用发揮以前,按50毫克/公斤的剂量腹腔注射,不仅能延长死亡时間,而且能降低死亡率。由此証明,“没鼠命”是作用于中枢神經系統的兴奋剂。小白鼠、达烏利黄鼠和黑綫姬鼠(Apodemus agrarius)对含0.1%“没鼠命”毒餌的摄食量,和同时所投予的无毒食物相近,无拒食现象。現場試驗証明:含該药0.1%的毒餌,消灭达烏利黄鼠的灭洞率为95%;在相同条件下,10%磷化鋅毒餌为78%。同样,在消灭黑綫姬鼠时,以上两种毒餌的灭鼠率分别为88%和75%。以上試驗说明,“没鼠命”灭鼠效果較好,但由于毒力过強,以在荒漠、草原和下水道中使用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没鼠命 灭鼠效果 小白鼠 毒力测定 毒性测定 磷化锌 杀鼠剂 致死量 毒性 毒力 苯巴比妥钠 鲁米那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