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光敏剂光动力治疗耐药胃癌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陈靖京 洪阁 +1 位作者 刘姝萍 刘天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61-667,共7页
目的研究新型光敏剂DTP介导的光动力学治疗(PDT)对人长春新碱(vincristine,VCR)耐药胃癌细胞SGC7901/VCR的治疗作用,并揭示DTP-PDT与P-gp之间的关系及相关机制。方法 MTT法评价DTP-PDT对SGC7901/VCR细胞的杀伤作用及联合治疗作用;建立... 目的研究新型光敏剂DTP介导的光动力学治疗(PDT)对人长春新碱(vincristine,VCR)耐药胃癌细胞SGC7901/VCR的治疗作用,并揭示DTP-PDT与P-gp之间的关系及相关机制。方法 MTT法评价DTP-PDT对SGC7901/VCR细胞的杀伤作用及联合治疗作用;建立耐药细胞裸鼠模型,计算瘤体积,观察治疗效果;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坏死情况;检测DTP-PDT后,细胞内单线态氧(~1O_2)产率;流式细胞术和qPCR技术分别检测MDR1 mRNA和P-gp表达。结果 DTP-PDT对SGC7901/VCR细胞及其裸鼠移植瘤均有明显杀伤作用,细胞死亡方式为凋亡;DTP-PDT后,细胞内~1O_2水平增加;DTP-PDT能够抑制耐药细胞MDR1 mRNA转录和P-gp表达,生育酚(α-tocopherol)可以减弱这种抑制;DTP-PDT与VCR合用对耐药细胞有协同治疗作用,生育酚可以减弱这种协同。结论 DTP-PDT产生的~1O_2可以抑制SGC7901/VCR生长,诱发细胞凋亡,而且能够抑制细胞表面P-gp的过表达,减少化疗药物外排,使DTP-PDT与VCR有协同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春新碱耐药胃癌 多药耐药 新型光敏剂 光动力学治疗 单线态氧 P糖蛋白 联合治疗
下载PDF
新型光敏药物对胃癌MGC803细胞的光动力学治疗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陈靖京 魏武 +1 位作者 纪爱芳 刘天军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12期1291-1295,共5页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光敏药物对人胃癌细胞MGC803的光动力学治疗(PDT)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bleaching光漂白法评价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纳米与分子设计实验室合成的新型光敏药物(药物A)的光稳定性:MTT法检测药物A对MGC...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光敏药物对人胃癌细胞MGC803的光动力学治疗(PDT)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bleaching光漂白法评价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纳米与分子设计实验室合成的新型光敏药物(药物A)的光稳定性:MTT法检测药物A对MGC803细胞的杀伤作用;共聚焦激光显微镜(LSCM)观察药物在MGC803细胞内定位情况:Hoechst染色和流式细胞术(Annexin Ⅴ/PI双染)检测PDT后细胞死亡方式。结果光照实验表明,药物A对光比较稳定:MTT结果显示,药物A自身对MGC803细胞无暗毒性作用(P〉0.05),单纯光照本身对细胞生长亦无任何影响(P〉0.05),但光照后药物A对MGC803细胞有强烈杀伤作用(P〈0.05),半数致死剂量LD加值为1.74μmol/L,当药物A浓度为3.12μmol/L时,细胞存活率为(17.3±1.8)%,浓度继续增加药效不再增加:LSCM观察显示,药物定位于MGC803细胞溶酶体内;Hoechst染色和AnnexinⅤ/PI双染表明.细胞死亡方式主要为坏死。结论药物A是一种能够有效杀伤胃癌MGC803细胞的新型光敏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光动力学治疗 新型光敏药物 MGC803细胞
原文传递
光动力疗法的抗菌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杨澍 刘天军 洪阁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2-145,共4页
光动力疗法是利用光和光敏剂产生的光动力效应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一种技术。近年发现,对皮肤局部微生物感染疗效显著,称为光动力抗微生物化学疗法(photodynamic antimicrobial chemotherapy,PACT),针对的病原菌包括金黄色葡萄... 光动力疗法是利用光和光敏剂产生的光动力效应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一种技术。近年发现,对皮肤局部微生物感染疗效显著,称为光动力抗微生物化学疗法(photodynamic antimicrobial chemotherapy,PACT),针对的病原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杆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及多重耐药菌等。在光动力治疗中,光敏剂的选择对抗菌疗效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疗法 抗菌作用 CHEMOTHERAPY 金黄色葡萄球菌 牙龈卟啉单胞菌 光动力治疗 生物化学疗法 铜绿假单胞菌
原文传递
微小RNA-83a靶向作用对体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
4
作者 刘建坤 王强松 +2 位作者 邓树才 孙桂明 赵合元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181-1184,共4页
目的观察微小RNA(miRNA,miR)-83a表达对体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的诱导分化和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分为3组:A组:PEF-miR-83a和PSV2neo共转染组;B组:未转染组;C组:PEF和PSV2neo共转染组。A组为实验组,B、C两组为... 目的观察微小RNA(miRNA,miR)-83a表达对体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的诱导分化和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分为3组:A组:PEF-miR-83a和PSV2neo共转染组;B组:未转染组;C组:PEF和PSV2neo共转染组。A组为实验组,B、C两组为对照组。按照说明书进行转染,加入400 μg PmlG419筛选,经3周后形成阳性克隆,扩增培养,应用基因转录方法检测miR-83a表达对体外BMSC的抗分化作用和生物学功能的影响;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技术检测miR-83a在细胞中的表达,Real-time PCR测定转染后A549细胞中Ras、Raf、蛋白激酶B(Akt)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 mRNA水平表达变化,并通过噻唑蓝(MTT)法、划痕实验、苏木素-伊红(HE)染色、显微镜等观察比较转染miR-83a的细胞的的迁移能力,诱导分化和形态学改变。结果Real-time 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证实转染后细胞中miR-83a稳定表达;阿辛兰染色结果:培养第7天,诱导分化组细胞内充满了大量的棕色特异性染色颗粒,未诱导分化组未见特异性染色颗粒。Real-time PCR结果:A组细胞Ras、Raf、Akt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97±0.27、0.54±0.18和0.99±0.31, B组细胞为1.79±0.36、1.70±0.33和2.06±0.42,C组细胞为1.68±0.30、1.58±0.25和1.89±0.31。和B、C组比较,A组细胞中Ras、Raf和Akt mRNA水平显著降低(t=1.531、1.838,P=0.016、0.011) 。MTT结果表明随着miR-83a与细胞效靶作用时间延长,抑制率明显增强,作用24、48、72 h后,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23.49±4.64)%、(45.73±8.72)%和(59.25±13.16)%,不同作用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03、2.146,P=0.013、0.045)。划痕实验结果显示:miR-83a转染的细胞迁移能力低于正常细胞。miR-83a作用于细胞24 h后,形态学观察细胞发生凋亡或坏死。结论miR-83a转染对体外BMSC具有抑制分化和促进凋亡作用,它可能是通过抑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EGFRvⅢ信号传导通路中的RAS-RAF-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和磷酸肌醇3激酶(PI3K)-Akt两条重要信号通路分子的活性来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83a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增殖 脱噬作用 生物学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