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性病门诊患者使用CC法和QV法检测衣原体的结果比较分析
1
作者 沙仲 朱晓丹 《皮肤病与性病》 2002年第1期60-61,共2页
关键词 性病 STD 门诊患者 CC法 QV法 衣原体检测 对比分析
下载PDF
抗磷脂综合征的皮肤表现 被引量:2
2
作者 赵玉磊 苏晓红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4年第3期207-209,213,共4页
抗磷脂综合征是一种以反复动静脉形成、流产、血小板减少及血抗磷脂抗体持续阳性为特征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综合征可以累及包括皮肤在内的全身任何器官。临床上皮肤表现可作为其首要症状,多见于网状青斑、Sneddon综合征、白色萎... 抗磷脂综合征是一种以反复动静脉形成、流产、血小板减少及血抗磷脂抗体持续阳性为特征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综合征可以累及包括皮肤在内的全身任何器官。临床上皮肤表现可作为其首要症状,多见于网状青斑、Sneddon综合征、白色萎缩、皮肤溃疡坏死、斑状萎缩和Degos病等。掌握抗磷脂综合征的皮肤表现对其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极为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磷脂综合征 皮肤表现
下载PDF
淋病奈瑟菌头孢曲松敏感株和耐药株双向凝胶电泳试验 被引量:1
3
作者 陶小华 王千秋 +2 位作者 张津萍 洪福昌 冯铁建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097-1099,1110,共4页
目的应用双向凝胶电泳试验初步分离淋病奈瑟菌头孢曲松临床敏感株和诱导耐药株的差异蛋白质。方法分别提取两种细菌的总蛋白,进行等电点聚焦和SDS-聚丙烯胺凝胶电泳,对所得胶图利用Im-ageMaster5.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得到了分辨率和重... 目的应用双向凝胶电泳试验初步分离淋病奈瑟菌头孢曲松临床敏感株和诱导耐药株的差异蛋白质。方法分别提取两种细菌的总蛋白,进行等电点聚焦和SDS-聚丙烯胺凝胶电泳,对所得胶图利用Im-ageMaster5.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得到了分辨率和重复性均好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通过分析得到1.3倍差异点24个。结论通过双向凝胶电泳试验,分离出淋病奈瑟菌头孢曲松临床敏感株和诱导耐药株之间的差异表达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奈瑟菌 淋病 头孢曲松 耐药 双向凝胶电泳
下载PDF
淋病奈瑟菌药物敏感性测定及头孢曲松耐药株的建立 被引量:1
4
作者 陶小华 洪福昌 +2 位作者 冯铁建 王千秋 龚匡隆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0年第8期946-948,共3页
目的应用琼脂糖稀释法测定奈瑟淋球菌(NG)药物敏感性,并建立体外NG头孢曲松耐药株。方法配置含有不同浓度的四环素、环丙沙星、壮观霉素、头孢曲松培养基并接种一定量的NG菌悬液,培养24h后观察药敏试验结果。采用头孢曲松次抑菌浓度对N... 目的应用琼脂糖稀释法测定奈瑟淋球菌(NG)药物敏感性,并建立体外NG头孢曲松耐药株。方法配置含有不同浓度的四环素、环丙沙星、壮观霉素、头孢曲松培养基并接种一定量的NG菌悬液,培养24h后观察药敏试验结果。采用头孢曲松次抑菌浓度对NG敏感株体外反复诱导。结果 NG诱导前四环素、环丙沙星、壮观霉素、头孢曲松最小抑菌浓度(MIC)值分别为16μg/ml、16μg/ml、16μg/ml、0.016μg/ml。经过连续120次诱导传代,NG对四环素、环丙沙星、壮观霉素、头孢曲松MIC值分别为32μg/ml、16μg/ml、16μg/ml、1.00μg/ml,耐药子代经过30d的无药传代后,MIC值无明显变化。结论琼脂糖稀释法是测定奈NG药物敏感性的有效、实用的方法 ;通过体外人工诱导可获得稳定性好的NG耐头孢曲松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病 奈瑟菌 耐药性 头孢曲松 琼脂糖稀释法
原文传递
HPV和HSV-2混合感染在宫颈癌中的作用 被引量:6
5
作者 曹玉萍 齐淑贞 苏晓红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3年第6期278-280,共3页
宫颈癌发病率居女性癌症第三位,约有六分之一的患癌女性因宫颈癌而死[1-3]。作为一种与性传播紧密相关的疾病,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除了包括过早性交、多性伴、性滥交以外[3],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RPV) 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 宫颈癌
原文传递
缅甸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的二重感染
6
作者 李晓杰 夏雪山 +2 位作者 王千秋 武部莹 草川茂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39-241,共3页
目的了解缅甸高危人群HIV-1二重感染的发生情况与特征。方法收集缅甸HIV-1阳性血浆46份,通过不同PCR测序引物得到不同测序结果或直接测序时碱基模糊,从而确定可能为二重感染病例,然后采用TA克隆的方法对单个PCR克隆进行测序,找到血... 目的了解缅甸高危人群HIV-1二重感染的发生情况与特征。方法收集缅甸HIV-1阳性血浆46份,通过不同PCR测序引物得到不同测序结果或直接测序时碱基模糊,从而确定可能为二重感染病例,然后采用TA克隆的方法对单个PCR克隆进行测序,找到血浆标本中的HIV-1准种,并分析其系统发生和重组结构。结果46例HIV-1阳性患者中,3例为HIV-1二重感染,发生率为6.5%。此3例患者均通过异性性接触感染,均为CRF01-AE和B’以及两者的重组病毒准种构成的混合感染。结论缅甸高危人群HIV-1的二重感染较为常见,为快速产生新的重组病毒株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 重叠感染 HIV感染 基因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