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洁而灭和二硝基氯苯多次刺激皮肤后郎格罕细胞形态变化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3
1
作者 方家麟 刘季和 +3 位作者 孙慧珍 刘景忠 郭宏志 顾克显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425-428,共4页
本文应用 ATP 酶细胞化学技术,观察豚鼠皮肤连续涂抹不同浓度原发刺激物新洁而灭(BB)或低浓度致敏原二硝基氯苯(DNCB)后表皮中郎格罕细胞(LC)的动态变化。发现两种刺激物所致的 LC 的密度和形态变化有明显的差异。5%BB 引起可逆性的 LC... 本文应用 ATP 酶细胞化学技术,观察豚鼠皮肤连续涂抹不同浓度原发刺激物新洁而灭(BB)或低浓度致敏原二硝基氯苯(DNCB)后表皮中郎格罕细胞(LC)的动态变化。发现两种刺激物所致的 LC 的密度和形态变化有明显的差异。5%BB 引起可逆性的 LC 密度下降和细胞形态改变。0.05%DNCB 则在涂抹后期引起 LC 的减少和 ATP 酶活性的减弱。本文进一步讨论了以表皮 LC 形态和密度的变化为指标,在评价化妆品安全检测中弱致敏原或弱原发刺激物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洁而灭 二硝基氯苯 即格罕细胞
下载PDF
肢端黑素瘤和黑素痣的AgNOR
2
作者 曾学思 刘季和 +1 位作者 李阿梅 高新元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77-78,共2页
应用银胶染色技术,对19例良性黑素痣和16例肢端黑素瘤的核仁组成区蛋白(AgNOR)进行观察分析,采用两种方法计数细胞核内的银染颗粒,发现在良性黑素痣和肢端黑素瘤之间,每种方法AgNOR均值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应用银胶染色技术,对19例良性黑素痣和16例肢端黑素瘤的核仁组成区蛋白(AgNOR)进行观察分析,采用两种方法计数细胞核内的银染颗粒,发现在良性黑素痣和肢端黑素瘤之间,每种方法AgNOR均值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因此,AgNOR染色技术的应用有助于黑素痣和肢端黑素瘤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端黑素瘤 黑素痣 AGNOR染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