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癌新辅助化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
作者 黄帅 袁兴华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11-215,共5页
胃癌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根治性切除是治愈患者的唯一希望。但是人们发现对于病期较晚的患者单纯通过外科手术难以达到根治的目的,也不能明显提高中位生存期。近年来兴起的术前化疗(新辅助化疗)可使无限生长的肿瘤... 胃癌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根治性切除是治愈患者的唯一希望。但是人们发现对于病期较晚的患者单纯通过外科手术难以达到根治的目的,也不能明显提高中位生存期。近年来兴起的术前化疗(新辅助化疗)可使无限生长的肿瘤有可能控制在手术可根治的范围之内,从而提高手术切除率,改善患者的预后,并作为临床进展期胃癌围手术期治疗的首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药物疗法 胃肿瘤/外科学 化学疗法 辅助 放射疗法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肿瘤相关血栓的防治 被引量:6
2
作者 李原 周健国 蔡建强 《中国医刊》 CAS 2013年第2期14-18,共5页
1865年Trousseau首次发现并提出静脉血栓形成是恶性肿瘤相关的并发症,并把两者同时出现的情况称为Trousseau综合征^[1]。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 thrombosis,DVT)和肺栓塞(pu... 1865年Trousseau首次发现并提出静脉血栓形成是恶性肿瘤相关的并发症,并把两者同时出现的情况称为Trousseau综合征^[1]。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 thrombosis,DVT)和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 恶性肿瘤 TROUSSEAU综合征 防治 静脉血栓栓塞 并发症 肺栓塞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制剂胃癌细胞抑制作用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谢玉权 郑朝旭 +3 位作者 冯强 袁兴华 赵玫 黄常志 《中外医疗》 2009年第3期32-33,共2页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制剂对胃腺癌高转移MKN45细胞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用流式细胞仪、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细胞侵袭实验分别检测铜绿假单胞菌制剂对胃腺癌MKN45细胞的作用,并分析其作用机制。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制剂可抑制MKN45细胞...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制剂对胃腺癌高转移MKN45细胞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用流式细胞仪、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细胞侵袭实验分别检测铜绿假单胞菌制剂对胃腺癌MKN45细胞的作用,并分析其作用机制。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制剂可抑制MKN45细胞的增殖,阻滞其G1期到S期的演进;并且可明显抑制该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降低其恶性程度,是腹腔免疫化疗胃癌腹水、腹腔脱落癌细胞及腹腔种植转移的较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制剂 胃肿瘤 MKN45
下载PDF
芳香化酶抑制剂手术前治疗绝经后乳腺癌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4
作者 张柏林 徐晓洲 +5 位作者 王翔 郑闪 吕宁 高继东 张保宁 杨迅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39-240,共2页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据1998年—2002年期间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统计,乳腺癌发病率已位居我国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自Beatson应用卵巢切除术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至今,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已有超过百年的历史。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内分泌治疗 临床缓解
下载PDF
影响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数目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郭春光 刘骞 +1 位作者 解亦斌 王翔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93-696,共4页
目的分析影响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数目的相关因素,探讨最佳的前哨淋巴结活检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1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病例578例。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前哨淋巴结数目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 目的分析影响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数目的相关因素,探讨最佳的前哨淋巴结活检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1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病例578例。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前哨淋巴结数目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全组女性,平均年龄49.9(21~90)岁。总共获得2 222枚前哨淋巴结,平均每例3.8枚(1~15)。淋巴结转移率17.8%(103/578),转移组和无转移组淋巴结数目无差异。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式、显像方法和体质指数影响前哨淋巴结数目(P<0.05)。多因素分析中,单纯乳房切除、联合显像、BMI≤30者前哨淋巴结较多(P<0.05)。前哨淋巴结限于5枚时,转移病例检出率100%。18.7%(108/578)病例不必继续送检淋巴结,298枚淋巴结免于切除。结论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数量受到显像方法、乳腺术式和体质指数的影响,5枚前哨淋巴结可能是一个比较合适的参考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前哨淋巴结活检 淋巴结数目 核医学
下载PDF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的形态学改变与鉴别诊断 被引量:1
6
作者 郑闪 张柏林 +6 位作者 邹霜梅 林冬梅 薛丽燕 罗巍 袁燕玲 刘秀云 吕宁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9年第4期255-257,共3页
目的总结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组织、癌旁乳腺组织及淋巴结的形态学改变,并提出相关鉴别诊断注意点。方法收集入组新辅助化疗病例119例,治疗前均行核芯针穿刺活检(CNB)。复习新辅助化疗后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切片,分别记录癌组织、癌旁... 目的总结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组织、癌旁乳腺组织及淋巴结的形态学改变,并提出相关鉴别诊断注意点。方法收集入组新辅助化疗病例119例,治疗前均行核芯针穿刺活检(CNB)。复习新辅助化疗后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切片,分别记录癌组织、癌旁乳腺组织及淋巴结的治疗后改变,并根据上述改变提出鉴别诊断的注意点。结果癌组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变及间质纤维化等多种反应,癌细胞的空泡变性、合体癌细胞等需与泡沫细胞、多核巨细胞等鉴别,免疫组化染色(AE1/AE3、CD68等)有助益。癌组织的间质反应可作为新辅助化疗后肿瘤完全消失的组织学线索。淋巴结存在与原发灶相似的治疗后改变,但出现比例较低。癌旁乳腺组织可出现导管上皮增生等改变,需与残存的导管内癌鉴别。结论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的形态学改变会造成诊断困难,复习治疗前CNB切片、充分及必要的取材、免疫组化染色(AE1/AE3、CD68等)有助于诊断及疗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诊断 核芯针穿刺活检 免疫组化
下载PDF
标准胃癌根治术(D2)及区域性淋巴结分组清扫临床价值 被引量:2
7
作者 郑朝旭 袁兴华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29-232,共4页
胃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迄今为止,主要采取以外科手术、放疗、化疗、免疫治疗等的综合治疗。对进展期胃癌,外科手术一直是其治疗的首选方法,也是唯一可能治愈的手段。自1881年Billroth完成了第1例胃癌手术至今的120... 胃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迄今为止,主要采取以外科手术、放疗、化疗、免疫治疗等的综合治疗。对进展期胃癌,外科手术一直是其治疗的首选方法,也是唯一可能治愈的手段。自1881年Billroth完成了第1例胃癌手术至今的120余年,胃癌手术方式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到超扩大,再回归缩小,逐步到当今的合理切除的演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外科学 综合疗法 淋巴结切除术
下载PDF
选择性血流阻断配合超声乳化吸引刀切除中央型肝肿瘤 被引量:3
8
作者 吴健雄 钟宇新 +6 位作者 荣维淇 崔修铮 王黎明 白晓枫 李智宇 吴凡 刘立国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907-910,共4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血流阻断配合超声乳化吸引刀切除中央型肝肿瘤的效果。方法选择性阻断肿瘤所在肝叶的进出血流,超声乳化吸引刀解剖,行中央区肝段切除。结果自2006年7月至2008年1月,采用这种外科技术治疗中央型肝肿瘤46例。本组患者术... 目的探讨选择性血流阻断配合超声乳化吸引刀切除中央型肝肿瘤的效果。方法选择性阻断肿瘤所在肝叶的进出血流,超声乳化吸引刀解剖,行中央区肝段切除。结果自2006年7月至2008年1月,采用这种外科技术治疗中央型肝肿瘤46例。本组患者术前肝功能Child 级43例,ChildB级3例。39例患者一次性肝区域性全血流阻断8~33min。术中出血量100—2400ml,平均490ml。43例术后在一周内肝功能恢复至A级;3例术后出现腹水,其中1例并发黄疸;2例发生胆瘘;1例胃瘫,1例术后第3天并发大面积心梗死亡。35例恶性肿瘤患者中位随访9个月,1例患者术后10个月因肿瘤腹腔及肝内转移死亡,34例患者至今无瘤生存。结论肝区域性进出血流阻断能有效控制切肝时的出血;应用超声乳化吸引刀切肝,解剖清晰,综合应用这两种技术,能较安全地切除肝脏任何部位的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切除术 肝区域性进出血流阻断 超声乳化吸引刀
原文传递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直肠类癌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25
9
作者 窦利州 张月明 +13 位作者 贺舜 邹霜梅 吕宁 赵东兵 秦秀敏 刘勇 赖少清 倪晓光 张蕾 于桂香 鞠凤环 荀华英 朱娜 王贵齐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13年第4期209-213,共5页
目的评估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直肠类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总结24例26处EMR治疗(EMR组)和19例20处ESD治疗(ESD组)的直肠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组在病灶大小、手术时间、病灶整... 目的评估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直肠类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总结24例26处EMR治疗(EMR组)和19例20处ESD治疗(ESD组)的直肠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组在病灶大小、手术时间、病灶整块切除率、组织病理学治愈性切除率、并发症及随访结果方面的差异。结果ESD组术前超声内镜测量的直径大小为(7.4±5.3)mm,明显大于EMR组的(5.6±2.1)mm(P〈0.05);ESD组手术时间为(32.6±10.5)min,明显长于EMR组的(8.9±6.3)min(P〈0.05);EMR组和ESD组病灶均一次性完整切除,整块切除率均为100.0%;EMR组的组织病理学治愈性切除率为100.0%(26/26),略高于ESD组的95.0%(19/20)(P〉0.05);EMR术后出血、穿孔并发症发生率为15.3%(4/26),明显高于ESD组的5.0%(1/20)(P〈0.05);两组在术后复查随访,均未发现局部复发。结论对于直径小于7mm的病灶应用EMR方法可以有效完整地切除病灶,并缩短手术时间;而对于直径大于7mm和经过多次活检或局部切除后内镜下注射抬举征阴性的病灶,采取ESD的手术方式,方能得到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 类癌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原文传递
annexinⅠ对胰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影响的体内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骞 胡海 +7 位作者 冉宇靓 王成锋 赵东兵 田艳涛 孙立新 谢亦斌 杨治华 赵平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897-900,共4页
目的探讨annexinⅠ在胰腺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RNA干扰技术,敲低annexinⅠ基因在mRNA水平的表达,并经Western blot检测证实。分别接种人胰腺癌Suit-Ⅱ细胞及转染annexinⅠ—siRNA2、annexinⅠ—siRNA3、annexinⅠ—siRNAN的Su... 目的探讨annexinⅠ在胰腺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RNA干扰技术,敲低annexinⅠ基因在mRNA水平的表达,并经Western blot检测证实。分别接种人胰腺癌Suit-Ⅱ细胞及转染annexinⅠ—siRNA2、annexinⅠ—siRNA3、annexinⅠ—siRNAN的Suit-Ⅱ细胞,建立裸鼠胰腺癌移植瘤模型,观察胰腺癌细胞的成瘤能力、肿瘤生长速度的变化,测定肿瘤体积和瘤重。结果(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转染pSilencer—annexinⅠ—siRNA1的Suit-Ⅱ细胞annexinⅠ表达显著降低,转染pSilencer—annexinⅠ—siRNA2和pSilencer—annexinⅠ—siRNA3的Suit—Ⅱ细胞annexinⅠ的表达几乎被完全抑制。(2)接种转染annexinⅠ—siRNA2、annexinⅠ-siRNA3细胞组的肿瘤生长速度较接种亲本Suit-Ⅱ细胞组明显减慢,肿瘤生长被抑制,抑制率分别达76.6%和68.4%。接种肿瘤细胞后44d,接种转染annexinⅠ-siRNA2细胞组、接种转染annexinⅠ-siRNA3细胞组的瘤重分别为0.8987和0.8992g,显著低于接种亲本Suit-Ⅱ细胞组和接种转染annexinⅠ—siRNAN细胞组(分别为2.5866和2.4070g,P〈0.001)。结论annexinⅠ基因在胰腺癌发生过程中起到了促进胰腺癌细胞生长增殖、增强胰腺癌细胞成瘤能力的重要作用,可作为基因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NEXIN 胰腺肿瘤 RNA干扰 肿瘤生长
原文传递
重视胃肠道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 被引量:10
11
作者 蔡建强 《中国综合临床》 2010年第4期337-338,共2页
胃肠道恶性肿瘤是临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胃癌居全球居癌症死因的第2位,占我国所有癌症死因的23.2%;结直肠癌为全球第3位高发肿瘤,我国第4位常见肿瘤。近年来,胃肠道恶性肿瘤的治疗已从单一的外科治疗为主转变为重视多种治疗方式... 胃肠道恶性肿瘤是临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胃癌居全球居癌症死因的第2位,占我国所有癌症死因的23.2%;结直肠癌为全球第3位高发肿瘤,我国第4位常见肿瘤。近年来,胃肠道恶性肿瘤的治疗已从单一的外科治疗为主转变为重视多种治疗方式联合的综合治疗模式。因此无论是肿瘤外科、肿瘤内科或是放射治疗科医师均应重视胃肠道肿瘤的综合治疗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结直肠癌 综合治疗
原文传递
胃肠道间质瘤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聪(综述) 蔡建强(审校) 《中国综合临床》 2010年第4期437-439,共3页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组织源性肿瘤。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在胃肠道肿瘤中只占少数,但却种类繁多,形态复杂。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数十年里,消化道的间质肿瘤概念和分类混乱,由...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组织源性肿瘤。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在胃肠道肿瘤中只占少数,但却种类繁多,形态复杂。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数十年里,消化道的间质肿瘤概念和分类混乱,由于病理学技术的限制,胃肠道许多混有平滑肌纤维或神经束的梭形细胞肿瘤,常被分类为平滑肌肿瘤或神经源性肿瘤,现就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外科手术 新辅助治疗
原文传递
控制手术相关危险因素后肝癌术后复发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13
作者 王黎明 吴凡 +5 位作者 吴健雄 荣维淇 余微波 安松林 刘发强 冯莉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29-634,共6页
目的探讨在控制手术相关危险因素后,肝细胞癌(HCC)患者术后复发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在肝区域血流选择性阻断下R0切除、失血量〈800ml、无围手术期输血的288例HC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复发123例,中位无复发时间为36... 目的探讨在控制手术相关危险因素后,肝细胞癌(HCC)患者术后复发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在肝区域血流选择性阻断下R0切除、失血量〈800ml、无围手术期输血的288例HC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复发123例,中位无复发时间为36个月,其1、3、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74.9%、49.3%和34.3%。单因素分析显示,血清丙氨酸转氨酶、甲胎蛋白水平、肿瘤直径、多发病灶、卫星结节、分化程度、脉管瘤栓、包膜侵犯、术后肝功能不全、术前介入治疗、术后介入治疗与HCC患者的术后复发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卫星结节、脉管瘤栓、分化程度和术后肝功能不全为影响HCC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因素。在至少具有一个高危复发因素的158例患者中,是否接受术前、术后介入治疗患者的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控制手术相关危险因素后,肿瘤特征是HCC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时间的主要影响因素;术前、术后介入治疗不能使完整切除肿瘤的患者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切除术 复发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大肠癌筛查现况与展望 被引量:30
14
作者 郭春光 刘骞 代敏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77-380,共4页
大肠癌已经成为我国第4大恶性肿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大肠腺瘤是大肠癌最主要的癌前疾病,通常需要数年时间发生恶性转变。积极开展无症状人群筛查,发现癌前病变及早期癌症患者,是降低大肠癌发病率,提高生存率的关键。当前,... 大肠癌已经成为我国第4大恶性肿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大肠腺瘤是大肠癌最主要的癌前疾病,通常需要数年时间发生恶性转变。积极开展无症状人群筛查,发现癌前病变及早期癌症患者,是降低大肠癌发病率,提高生存率的关键。当前,粪便隐血试验和乙状结肠镜检查是最常采用的大肠癌筛查手段,研究显示,两者都能够降低大肠癌死亡率。结肠镜的筛查价值尚待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我国大肠癌筛查工作始于20世纪70年代,获得了大量具有中国人群特点的大肠癌筛查经验。以此为基础,建立起中国大肠癌诊疗共识为规范性实施癌症筛查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乙状结肠镜检查 筛查 粪便隐血试验 结肠镜检查
原文传递
不同性别肝细胞癌术后患者的预后情况比较 被引量:8
15
作者 余微波 荣维淇 +6 位作者 王黎明 吴凡 徐泉 安松林 刘发强 冯莉 吴健雄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03-308,共6页
目的探讨男女性肝细胞癌患者围手术期转归、术后复发和生存情况的差异。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配对研究,按照年龄、慢性肝炎、肝功能分级、肿瘤直径、分化程度、卫星结节及切缘情况等配对条件,对40例女性术后肝癌患者与同期手术的男性肝... 目的探讨男女性肝细胞癌患者围手术期转归、术后复发和生存情况的差异。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配对研究,按照年龄、慢性肝炎、肝功能分级、肿瘤直径、分化程度、卫星结节及切缘情况等配对条件,对40例女性术后肝癌患者与同期手术的男性肝癌患者行1:1配对,比较男女性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8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男女性肝癌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血流阻断方法和输血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第3、7天男女性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肽酶和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第3天男女性患者的总胆红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女性患者的1、3、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76.7%、47.4%和29.7%,男性患者分别为63.8%、30.0%和25.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女性患者的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2.2%、81.5%和55.4%,男性患者分别为97.4%、55.2%和3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结论肝细胞癌术后患者的生存情况可能存在性别差异,女性对肝损害有较低的易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肝切除术 预后 性别因素
原文传递
符合米兰标准的早期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生存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刘立国 缪若羽 +11 位作者 卢欣 徐意瑶 杜顺达 徐海峰 迟天毅 杨华瑜 杨志英 毛一雷 桑新亭 钟守先 黄洁夫 赵海涛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6期3251-3254,共4页
目的 总结符合米兰标准的肝癌患者肝切除术经验,探讨影响术后生存和复发生存的临床及病理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3年4月至2009年6月期间收治的104例符合米兰标准并经手术切除的早期肝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 中位随... 目的 总结符合米兰标准的肝癌患者肝切除术经验,探讨影响术后生存和复发生存的临床及病理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3年4月至2009年6月期间收治的104例符合米兰标准并经手术切除的早期肝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24个月,54例复发,1、3、5年累积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63.0%,32.6%和22.4%,复发组与无复发组之间临床病理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未提示与复发显著相关的因素(P>0.05).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8.8%,68.1%和68.1%,单因素分析显示输血(P=0.000)、累及肝被膜(P=0.000)、术后介入治疗(P=0.049)与生存显著相关 多因素分析则显示输血(P=0.001)和累及肝被膜(P=0.000)是影响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对于符合米兰标准且肝功能处于代偿期的早期肝癌患者,在治疗策略上可以将肝切除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切除术 预后
原文传递
annexinⅠ基因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胰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骞 王成锋 +7 位作者 周转 胡海 赵东兵 倪小光 白晓枫 高纪东 田艳涛 赵平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738-741,共4页
目的探讨annexinⅠ基因在胰腺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方法确认annexinⅠ基因在胰腺癌组织中的高表达,合成annexinⅠ基因的小分子RNA干扰片断(siRNA)及无关序列,并构建RNA干扰片断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将重组真核载体稳定... 目的探讨annexinⅠ基因在胰腺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方法确认annexinⅠ基因在胰腺癌组织中的高表达,合成annexinⅠ基因的小分子RNA干扰片断(siRNA)及无关序列,并构建RNA干扰片断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将重组真核载体稳定转染胰腺癌细胞。通过RNA干扰(RNAi)的方法,敲低annexinⅠ基因在mRNA水平的表达。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免疫细胞化学、流式细胞技术和二苯基溴化四氮唑蓝(MTT)法,证实annexinⅠ基因的表达被敲低后,对胰腺癌细胞的生长速度、细胞形态、细胞周期、凋亡情况进行观察和检测。结果敲低annexinⅠ基因的表达后,胰腺癌细胞形态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呈多形性、空泡样变性以及脂滴形成等,G1期明显延长,出现了明显的凋亡,凋亡率分别为29.8%和18.8%,胰腺癌细胞的恶性表型被抑制。结论annexinⅠ基因在胰腺癌的发生过程中起到了调控肿瘤细胞周期、促进肿瘤细胞生长增殖和抑制凋亡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NEXIN 胰腺肿瘤 细胞生物学
原文传递
SNCG在结直肠癌肝转移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郭春光 孙力超 +2 位作者 刘骞 解亦斌 王翔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625-628,共4页
目的探讨SNCG在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999年1月至2003年12月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具有完整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的217例结直肠癌手术标本。其中113例伴肝转移,104例无肝转移。采用免疫组织化... 目的探讨SNCG在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999年1月至2003年12月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具有完整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的217例结直肠癌手术标本。其中113例伴肝转移,104例无肝转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SNCG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SNCG表达与结直肠癌肝转移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肝转移组和无肝转移组患者结直肠癌组织中SNCG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1%(77/113)和27.9%(29/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SNCG表达是判断结直肠癌是否伴有肝转移的独立因素(OR=8.29,95%CI:3.37~20.37,P〈0.01)。SNCG阳性表达与阴性表达的同时性肝转移患者术后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8.2个月和12.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SNCG表达是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RR:1.97.95%CI:1.10—3.53,P〈0.05)。结论SNCG在肝转移患者的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SNCG表达不仅可以作为结直肠癌肝转移预示因子,也是同时性肝转移的重要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肿瘤转移 基因 SNCG 预后
原文传递
CCL2表达与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郭春光 刘骞 +3 位作者 孙力超 赵东兵 陶金华 王杨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15年第3期254-259,共6页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原发瘤CCL2表达与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相关性。方法检索1999年1月至2003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结直肠癌病例,最终197例纳入研究。其中对照组104例,同时性肝转移组93例。对照病例定义为结...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原发瘤CCL2表达与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相关性。方法检索1999年1月至2003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结直肠癌病例,最终197例纳入研究。其中对照组104例,同时性肝转移组93例。对照病例定义为结直肠癌术后随访5年以上没有复发转移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直肠癌原发瘤CCL2表达,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CCL2和临床病理因素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相关性。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淋巴结分期、CEA和CCL2表达是预示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CCL2高表达者肝转移风险是低表达者的5.828倍(95%CI:2.212~15.355)。CCL2与其他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分析表明,CCL2表达仅与肝转移相关(P<0.05),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分期和CEA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与肿瘤大小、淋巴结分期、CEA和CCL2表达密切相关。结直肠癌肝转移中CCL2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常见临床病理因素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肿瘤转移 趋化因子CCL2 病理学 临床
原文传递
Ⅱ期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宏 张建伟 +3 位作者 毕新宇 蔡建强 崔修铮 赵东兵 《中国综合临床》 2010年第4期341-343,共3页
目的 探讨Ⅱ期结直肠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92例Ⅱ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复发转移相关因素.结果 本组患者行根治术后出现复发转移68例,其中肝转移19例,肺转移15例,多脏器转... 目的 探讨Ⅱ期结直肠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92例Ⅱ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复发转移相关因素.结果 本组患者行根治术后出现复发转移68例,其中肝转移19例,肺转移15例,多脏器转移9例,骨转移5例,腹腔转移5例,脑转移3例,肾转移1例,吻合口复发11例.术前癌胚抗原(CEA)水平、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清扫个数、有无脉管瘤栓是术后复发转移的主要影响因素(χ~2 值分别为8.566、7.602、6.505、11.892、6.995,P均〈0.05).logistic 回归分析表明术前CEA水平、肿瘤分化程度及淋巴结清扫个数为Ⅱ期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Ⅱ期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最常见部位为肝脏,提高淋巴结清扫个数有助于降低复发转移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复发 转移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