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间手术,离结直肠外科还远吗?
1
作者 高畅远 周海涛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3期291-297,共7页
日间手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手术模式,在很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结直肠外科领域中应用还较为有限。微创外科手术的推广应用和围手术期管理的发展,使结直肠外科术后同日出院逐渐成为可能。慎重选择合适的患者、采用先进医疗技术、注... 日间手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手术模式,在很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结直肠外科领域中应用还较为有限。微创外科手术的推广应用和围手术期管理的发展,使结直肠外科术后同日出院逐渐成为可能。慎重选择合适的患者、采用先进医疗技术、注重术后管理和康复指导给日间手术的实现提供了支持和保障。本文回顾了结直肠日间手术的研究历史,分析了日间手术在结直肠外科中的应用现状,并对日间手术在结直肠外科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间手术 结直肠外科 加速康复外科 微创手术
下载PDF
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的临床研究
2
作者 司宇光 吴国庆 裴炜 《临床外科杂志》 2023年第12期1167-1170,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中根据肠系膜下动脉不同分型精准保留左结肠动脉及根部淋巴结清扫的治疗效果。方法2019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直肠癌病人80例,按照信封随机分组法,将80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中根据肠系膜下动脉不同分型精准保留左结肠动脉及根部淋巴结清扫的治疗效果。方法2019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直肠癌病人80例,按照信封随机分组法,将80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根据病人肠系膜分型情况,精准开展低位结扎手术,对照组采取传统高位结扎手术。比较两组病人的围手术期指标、并发症、胃肠道功能、胃泌素以及胃动素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组病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以及淋巴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淋巴结清扫数量为(24.27±5.92)枚,对照组为(16.12±5.99)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排尿困难、吻合口出血及吻合口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的肠鸣音恢复时间以及开始进食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病人的胃泌素以及胃动素水平均显著下降,但观察组的胃泌素为(133.33±16.14)pg/ml,胃动素为(318.33±24.11)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14.78±15.97)pg/ml和(287.44±23.09)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中基于肠系膜下动脉分型的精准保留左结肠动脉及根部淋巴结清扫手术安全可行,病人淋巴结清扫数目显著提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直肠癌 保留左结肠动脉 根部淋巴结清扫
下载PDF
力尔宁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加速康复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苏昊 包满都拉 +4 位作者 王鹏 刘骞 王锡山 周志祥 周海涛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26-630,共5页
目的探讨醋酸奥曲肽(力尔宁)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加速康复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2014年10月至2016年9月期间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力尔宁组(103例)和对照组(51例)。两组术后均不留置鼻胃管,对照组采用加速康复常规... 目的探讨醋酸奥曲肽(力尔宁)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加速康复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2014年10月至2016年9月期间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力尔宁组(103例)和对照组(51例)。两组术后均不留置鼻胃管,对照组采用加速康复常规治疗,力尔宁组在加速康复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力尔宁0.2 mg皮下注射,每8 h 1次,治疗3 d。观察两组术后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再次置鼻胃管及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力尔宁组5例术后出现腹胀,8例术后出现恶心、呕吐等不适,对照组中9例出现腹胀,10例发生恶心、呕吐,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力尔宁组有5例、对照组有3例均出现鼻咽部不适,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力尔宁组有3例、对照组有3例因术后肠梗阻、腹胀恶心严重而再次置鼻胃管,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后肠梗阻、肺部感染、吻合口漏等并发症方面以及术后恢复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力尔宁可以有效减少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的腹胀及恶心呕吐,可在术后常规安全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醋酸奥曲肽 腹腔镜手术 加速康复
下载PDF
完全腹腔镜手术在结肠癌外科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9
4
作者 周海涛 徐正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1-5,共5页
随着微创理念的发展与外科器械的革新,完全腹腔镜手术无须过多分离肠管与系膜、取标本切口较小且位置隐蔽,在右半结肠、左半结肠与横结肠切除术中均展示出了较腹腔镜辅助手术有减少术后疼痛、促进术后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等优势。尽管... 随着微创理念的发展与外科器械的革新,完全腹腔镜手术无须过多分离肠管与系膜、取标本切口较小且位置隐蔽,在右半结肠、左半结肠与横结肠切除术中均展示出了较腹腔镜辅助手术有减少术后疼痛、促进术后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等优势。尽管需要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但完全腹腔镜手术已成为了结肠癌手术治疗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完全腹腔镜手术 腹腔镜辅助手术 加速康复外科
下载PDF
结肠直肠癌联合脏器切除若干问题思考 被引量:2
5
作者 王锡山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6年第6期461-463,共3页
结肠直肠癌是目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式。然而,5%~20%的病人表现为肿瘤穿透肠壁全层,并侵及邻近组织脏器。对于这类局部晚期肿瘤病人,手术难度大大增加。近年来,随着外科技术设备的更新、围手术期并发症处理... 结肠直肠癌是目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式。然而,5%~20%的病人表现为肿瘤穿透肠壁全层,并侵及邻近组织脏器。对于这类局部晚期肿瘤病人,手术难度大大增加。近年来,随着外科技术设备的更新、围手术期并发症处理经验的积累以及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的完善,对于局部晚期的结肠直肠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直肠癌 晚期 联合脏器切除
下载PDF
中国加速康复外科临床实践指南(2021)(五) 被引量:30
6
作者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 +13 位作者 赵玉沛 黄宇光 陈向东 杜晓辉 冯艺 刘骞 律峰 闵苏 孙晶 陶凯雄 王权 杨建军 姚宏伟 张卫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1年第5期658-665,共8页
结直肠手术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在结直肠外科领域的应用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来自丹麦哥本哈根的外科团队于1995年报道了ERAS在乙状结肠手术中的应用经验。随后,结直肠外科领域出现了越来越多应用E... 结直肠手术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在结直肠外科领域的应用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来自丹麦哥本哈根的外科团队于1995年报道了ERAS在乙状结肠手术中的应用经验。随后,结直肠外科领域出现了越来越多应用ERAS的经验报道,但具体措施仍存在一定的差异。近年来,随着对ERAS理念认识的逐步深入以及相关临床研究的规范化开展,使得ERAS在结直肠外科的应用有了较多的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因此,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与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在2018版指南的基础上,通过对近年文献的复习总结,结合循证医学证据、临床经验与国情修订本指南,以促进ERAS在我国结直肠外科的规范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加速康复外科 结直肠手术 临床实践指南
下载PDF
早期中上段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疗效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李宁 梁建伟 +11 位作者 金晶 周志祥 李晔雄 王鑫 任骅 房辉 王维虎 王淑莲 刘跃平 宋永文 刘新帆 余子豪 《中国医刊》 CAS 2017年第1期53-56,共4页
目的 pT1-2N0M0期中上段直肠癌复发风险低,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均高于90%。本研究回顾性分析pT1-2N0M0期中上段直肠癌根治术后病例的临床病理特征与远期疗效的关系。方法 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接受根治性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 目的 pT1-2N0M0期中上段直肠癌复发风险低,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均高于90%。本研究回顾性分析pT1-2N0M0期中上段直肠癌根治术后病例的临床病理特征与远期疗效的关系。方法 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接受根治性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并经病理学证实为T1-2N0中上段直肠腺癌患者共292例。对无局部复发生存、无远处转移生存、无瘤生存和总生存率进行了评价,并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的方法分析影响上述远期预后指标的临床病理因素。结果全组病例中位随访时间为54个月。5年的无局部复发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98.8%,90.4%,91.1%和94.2%。单因素分析显示,清扫小于13枚淋巴结是无远处转移生存和无瘤生存的影响因素(P=0.036,0.049)。结论中上段直肠癌TME术后Ⅰ期患者可以达到良好的长期结果。淋巴结清扫数目可作为判断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早期 预后 全系膜切除术
下载PDF
442例Ⅰ 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李宁 梁建伟 +11 位作者 金晶 周志祥 李晔雄 王鑫 任骅 房辉 王维虎 王淑莲 刘跃平 宋永文 刘新帆 余子豪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7年第6期29-33,共5页
目的探讨Ⅰ期直肠癌直肠全系膜切除术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与长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接受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并经病理学证实为p T1-2N0直肠腺癌患者共442例,对无局部复发生存、无远处转移生存、无病生存和总生存率进行分析,并应用单... 目的探讨Ⅰ期直肠癌直肠全系膜切除术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与长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接受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并经病理学证实为p T1-2N0直肠腺癌患者共442例,对无局部复发生存、无远处转移生存、无病生存和总生存率进行分析,并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的方法分析影响上述远期预后指标的临床病理因素。结果全组病例中位随访时间为58个月。5年的无局部复发生存、无远处转移生存、无病生存和总生存率分别为97.6%、90.3%、89.2%、92.7%。单因素分析显示,肛门5cm以内是术后局部复发的影响因素(P=0.003),清扫<17枚淋巴结是无远处转移生存和无病生存的影响因素(P=0.026、0.033)。Cox比例危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清扫<17枚淋巴结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直肠癌直肠全系膜切除术后Ⅰ期患者可以达到良好的长期预后。淋巴结清扫数目影响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早期 预后 全系膜切除术
下载PDF
直肠癌患者个体化治疗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
9
作者 周飞 陈庆民 +2 位作者 吕晓红 宁晓婷 王锡山 《医学综述》 2017年第6期1131-1134,1140,共5页
在全球的恶性肿瘤中,直肠癌具有发病率高、根治性差的特点。个体化治疗指根据每例患者的不同情况采用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个体化治疗有助于每例肿瘤患者根据具体实际,采用合适的治疗方案,从而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目前在我国个体化治... 在全球的恶性肿瘤中,直肠癌具有发病率高、根治性差的特点。个体化治疗指根据每例患者的不同情况采用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个体化治疗有助于每例肿瘤患者根据具体实际,采用合适的治疗方案,从而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目前在我国个体化治疗已经应用于不同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其中在直肠癌中的应用也较多。但是有些医师对于个体化治疗的概念以及应用的一些要求和做法尚不明确。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方式和手术方式,使治疗更加科学合理,是直肠癌患者未来治疗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个体化治疗 恶性肿瘤
下载PDF
中国结直肠癌骨转移多学科综合治疗专家共识(2020版) 被引量:10
10
作者 于胜吉 +7 位作者 王锡山 黄镜 武爱文 刘正 许宋锋 刘恩瑞 王鲁强 黄海洋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33-437,共5页
随着结直肠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延长,影像学技术的进步,结直肠癌骨转移的发生率逐渐上升。在控制原发灶的同时,骨转移的早期诊断与治疗不容忽视。目前,关于结直肠癌骨转移可供参考的证据非常有限,在此背景下,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 随着结直肠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延长,影像学技术的进步,结直肠癌骨转移的发生率逐渐上升。在控制原发灶的同时,骨转移的早期诊断与治疗不容忽视。目前,关于结直肠癌骨转移可供参考的证据非常有限,在此背景下,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针对结直肠癌骨转移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随访监测等方面的问题和争议,组织多学科专家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结合临床实践,经过讨论和投票,最终形成中国结直肠癌骨转移多学科综合治疗专家共识(2020版),旨在为临床医师处理结直肠癌骨转移提供更为详细的多学科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骨转移 共识 多学科
原文传递
中国结直肠癌骨转移多学科综合治疗专家共识(2020版)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正 +5 位作者 许宋锋 刘恩瑞 王鲁强 黄海洋 于胜吉 王锡山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20年第3期217-221,共5页
随着结直肠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延长,影像学技术的进步,结直肠癌骨转移的发生率逐渐上升。因此在控制原发灶的同时,骨转移的早期诊断与治疗不容忽视。目前,关于结直肠癌骨转移可供参考的证据非常有限。在此背景下,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 随着结直肠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延长,影像学技术的进步,结直肠癌骨转移的发生率逐渐上升。因此在控制原发灶的同时,骨转移的早期诊断与治疗不容忽视。目前,关于结直肠癌骨转移可供参考的证据非常有限。在此背景下,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针对结直肠癌骨转移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随访监测等方面的问题和争议,组织多学科专家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结合临床实践,经过讨论和投票,最终形成中国结直肠癌骨转移多学科综合治疗专家共识(2020版),旨在为临床医师处理结直肠癌骨转移提供更为详细的多学科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骨转移 共识 多学科
原文传递
p53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王鹏 王征 周志祥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468-472,共5页
p53作为目前广泛研究的肿瘤抑制基因,在调节细胞周期、修复损伤DNA、清除自由基、调控免疫反应等过程中均起重要作用。目前研究发现,p53突变与50%以上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等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鉴于目前的研究发... p53作为目前广泛研究的肿瘤抑制基因,在调节细胞周期、修复损伤DNA、清除自由基、调控免疫反应等过程中均起重要作用。目前研究发现,p53突变与50%以上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等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鉴于目前的研究发现,本文对p53的生物学特性、p53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关系及基因治疗进行综述,希望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诊治及预后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 突变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基因治疗
下载PDF
不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与术后并发症影响因素分析(附3418例报告) 被引量:11
13
作者 汤庆超 熊寰 +8 位作者 王玉柳明 胡汉卿 袁子茗 金英虎 郁雷 黄睿 刘明 王贵玉 王锡山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1-143,共13页
目的:探讨不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与术后并发症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7月至2020年9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3418例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2060例,女1358例;年龄为(61±11... 目的:探讨不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与术后并发症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7月至2020年9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3418例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2060例,女1358例;年龄为(61±11)岁。患者在符合根治性切除及手术适应证的条件下选择手术方式: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和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观察指标:(1)施行不同手术方式患者术中和术后情况。(2)施行不同手术方式患者术前临床特征比较。(3)施行不同手术方式患者术后组织病理学特征比较。(4)施行不同手术方式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情况。(5)影响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因素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比较;等级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1)施行不同手术方式患者术中和术后情况。3418例患者中,施行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1978例,施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1028例,施行NOSES 412例。施行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造瘘情况(永久性造口、预防性造口、未造瘘),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流质食物时间,术后转入重症监护室、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45(55~460)min,100(30~1000)mL,435、88、1455例,72(10~220)h,96(16~296)h,158例,10(6~60)d;施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175(80~450)min,50(10~800)mL,172、112、744例,48(14~120)h,72(38~140)h,17例,9(4~40)d;施行NOSES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180(80~400)min,30(5~500)mL,0、45、367例,48(14~144)h,72(15~148)h,1例,6(3~30)d;3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291.38、518.56,χ2=153.82,H=408.86、282.97,χ2=78.66,H=332.30,P<0.05)。(2)施行不同手术方式患者术前临床特征比较。施行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NOSES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贫血、低蛋白血症、肠梗阻、肿瘤位置、术前癌胚抗原、术前CA19-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施行不同手术方式患者术后组织病理学特征比较。施行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NOSES患者肿瘤组织学类型、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最大径、淋巴结检出数目、神经侵犯、血管侵犯、淋巴结侵犯、T分期、N分期、M分期、TNM分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施行不同手术方式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情况。施行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NOSES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漏、腹腔感染、肠梗阻、吻合口出血、切口并发症、肺部感染、其他并发症分别为52、21、309、8、130、51、59例,33、17、75、3、45、58、9例,13、4、8、0、11、10、15例,3者肠梗阻、切口并发症、肺部感染、其他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2.56,13.33,20.44,15.59,P<0.05);3者吻合口漏、腹腔感染、吻合口出血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96,2.21,3.08,P>0.05)。(5)影响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因素分析。①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发生肠梗阻的影响因素分析:年龄为20~39岁和40~59岁,手术方式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NOSES是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发生肠梗阻的独立保护因素(优势比=0.46,0.59,0.43,0.13,95%可信区间为0.21~1.00,0.36~0.96,0.33~0.56,0.06~0.27,P<0.05)。②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发生切口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分析:体质量指数为24.0~26.9 kg/m 2,手术方式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和NOSES是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发生切口并发症的独立保护因素(优势比=0.24,0.63,0.46,95%可信区间为0.11~0.51,0.44~0.89,0.24~0.87,P<0.05)。③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发生肺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手术方式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是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2.15,95%可信区间为1.46~3.18,P<0.05);TNM分期为0~Ⅰ期是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发生肺感染的独立保护因素(优势比=0.10,95%可信区间为0.01~0.88,P<0.05)。④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发生其他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分析:年龄(20~39岁、40~59岁、60~79岁),体质量指数(<18.5 kg/m 2、18.5~23.9 kg/m 2、24.0~26.9 kg/m 2、27.0~29.9 kg/m 2),手术方式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是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发生其他并发症的独立保护因素(优势比=0.10,0.29,0.37,0.08,0.22,0.35,0.32,0.29,95%可信区间为0.01~0.81,0.13~0.64,0.17~0.78,0.02~0.40,0.09~0.52,0.15~0.83,0.12~0.89,0.14~0.59,P<0.05)。结论: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手术适应证更广,手术时间更短,但围手术期治疗效果不及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和NOSES。具有手术适应证时,患者施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和NOSES可获得较好的手术效果以及更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直肠肿瘤 手术治疗 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 微创外科
原文传递
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中肠系膜下动脉及其主要属支处理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骞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12-1115,共4页
发生于结肠脾曲、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等部位的肿瘤切除手术均涉及肠系膜下动脉及其主要属支的处理,为清扫肠系膜根部淋巴结而一律切除肠系膜下动脉的做法常带来吻合口灌注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影响远近期预后;通过精细解剖、精准切除,... 发生于结肠脾曲、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等部位的肿瘤切除手术均涉及肠系膜下动脉及其主要属支的处理,为清扫肠系膜根部淋巴结而一律切除肠系膜下动脉的做法常带来吻合口灌注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影响远近期预后;通过精细解剖、精准切除,保留肠系膜下动脉及其主要属支,切除系膜根部淋巴结,保证手术根治性的同时避免了切除肠系膜下动脉带来的种种弊端,可望改善部分结直肠癌病人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腹腔镜 肠系膜下动脉 高位结扎 低位结扎
原文传递
预测性护理对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生活质量、情绪及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小娜 谭微 +1 位作者 李悦 姜文艳 《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6期525-529,共5页
目的分析预测性护理对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围手术期生活质量、情绪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于北京市怀柔区中医医院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106例,排除不愿参与研究者5例及资料不全者1例,最终纳入10... 目的分析预测性护理对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围手术期生活质量、情绪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于北京市怀柔区中医医院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106例,排除不愿参与研究者5例及资料不全者1例,最终纳入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字母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予以预测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基线资料;干预前后结直肠癌生活质量专用量表(EORTC QLQ-CR38)、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1周,两组患者的EORTC QLQ-CR38评分、HAMA和HAMD评分无显著差异;干预后1周,两组患者在健康状况、角色功能、躯体形象等领域的评分均上升,疼痛感评分、HAMA和HAMD评分均下降,且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围手术期出现切口感染、腹腔感染、腹痛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预测性护理干预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负性情绪、降低并发症风险、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根治术 预测性护理 负性情绪 生活质量 并发症
原文传递
腹腔镜低位直肠癌经括约肌间切除术后的长期生存结果及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邱文龙 刘军广 +2 位作者 胡刚 梅世文 汤坚强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23年第3期207-213,共7页
目的研究腹腔镜经括约肌间切除术(Ls-ISR)用于距离肛缘5 cm以内的低位直肠癌的极限保肛手术的长期预后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12年~2018年间接受Ls-ISR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及随访。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总生存期(OS)... 目的研究腹腔镜经括约肌间切除术(Ls-ISR)用于距离肛缘5 cm以内的低位直肠癌的极限保肛手术的长期预后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12年~2018年间接受Ls-ISR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及随访。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总生存期(OS)和无病生存期(DFS)的影响因素,并根据预后危险因素,采用Log-rank检验法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共177例患者纳入研究,中位随访时间60个月,累计局部复发6例,远处转移25例,死亡28例。1年、3年和5年的OS分别为96.0%、88.7%和85.2%,1年、3年和5年的DFS分别为94.4%、85.3%和80.0%,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CSS)达88.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脉管癌栓、神经侵犯、(y)pT3期和低分化是OS和DFS的共同危险因素,(y)pN+是DFS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中,年龄>60岁(HR=2.515,95%CI=1.121~5.642,P=0.025)、(y)pT3期(HR=2.591,95%CI=1.006~6.672,P=0.049)是OS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60岁(HR=1.758,95%CI=1.061~2.912,P=0.028)、(y)pT3期(HR=2.010,95%CI=1.090~3.710,P=0.025)、(y)pN+(HR=2.347,95%CI=1.397~3.945,P=0.001)是D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腹腔镜低位直肠癌ISR术后能获得令人满意的肿瘤学结果,年龄>60岁、(y)pT3分期、(y)pN+是影响长期生存的危险因素;术前应充分评估直肠癌的T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经括约肌间切除术 腹腔镜手术 预后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64例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外科治疗及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裴炜 周海涛 +1 位作者 陈佳楠 刘骞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305-1308,共4页
目的探讨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外科治疗方式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972年8月至2015年12月间收治的64例经外科手术治疗的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4例患者发病时已发现远处转移,其中3例... 目的探讨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外科治疗方式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972年8月至2015年12月间收治的64例经外科手术治疗的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4例患者发病时已发现远处转移,其中3例行姑息性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R),1例行局部扩大切除术(WLE);其余60例患者中,46例行APR术(其中1例加行右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14例行WLE术(其中1例加行右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结果全组64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24月(4~139月),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70.3%、35.3%和18.4%。行手术治疗的60例无远处转移患者中,行APR术和WLE术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9.6和24.3月,5年生存率分别为19.7%和2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4)。单因素预后分析显示,切缘阳性(P=0.024)、淋巴结转移(P=0.018)和临床分期(P=0.003)与预后相关。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仅淋巴结转移是独立预后因素(RR=16.614,95%CI:1.165~236.847,P=0.038)。结论直肠肛管恶性黑色素瘤预后差,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而手术方式(APR或WEE)对预后并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管直肠肿瘤 黑色素瘤 外科手术 预后
原文传递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淋巴结检出数目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刘昕 马洁 +1 位作者 刘骞 周志祥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915-919,共5页
目的分析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标本中淋巴结检出数目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并探讨术后淋巴结检出数目〈12枚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10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行根治性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的422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记录患者的... 目的分析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标本中淋巴结检出数目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并探讨术后淋巴结检出数目〈12枚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10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行根治性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的422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记录患者的淋巴结检出数目,统计分析各临床病理因素对淋巴结检出数目的影响。结果患者的年龄、切除标本长度、肿瘤大小以及术者与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淋巴结的检出数目有关(均P〈0.05)。351例未行新辅助治疗患者的总淋巴结检出数为8~49枚,平均22.5枚;淋巴结转移率为0~100%,平均淋巴结转移率为7.6%。71例行新辅助治疗患者的总淋巴结检出数为9~70枚,平均18.3枚;淋巴结转移率为0~73.0%,平均淋巴结转移率为7.6%。新辅助治疗可以明显减少直肠癌患者术后淋巴结的检出数目(P〈0.001),但并不减低淋巴结转移率(P=0.636)。全组淋巴结检出数目〈12枚19例,≥12枚403例。患者的性别、肿瘤大小以及是否行新辅助治疗是能否检出≥12枚淋巴结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患者的年龄、切除标本长度、肿瘤大小以及术者与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淋巴结的检出数目有关。新辅助治疗可以明显减少直肠癌患者术后淋巴结的检出数目,但并不减低淋巴结转移率。男性、肿瘤较小以及接受过新辅助治疗者术后检出淋巴结数目〈12枚的可能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淋巴结 腹腔镜手术 新辅助治疗
原文传递
直肠癌侧方淋巴结清扫手术指征和清扫范围 被引量:13
19
作者 刘骞 王锡山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11-315,共5页
侧方淋巴结转移是低位直肠癌的重要转移途径,放化疗对其疗效不佳,影响直肠癌病人预后。侧方淋巴结清扫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随着腹腔镜手术的普及和外科医生手术技巧的提高,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临床。但直肠癌侧方淋巴结清扫领域很... 侧方淋巴结转移是低位直肠癌的重要转移途径,放化疗对其疗效不佳,影响直肠癌病人预后。侧方淋巴结清扫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随着腹腔镜手术的普及和外科医生手术技巧的提高,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临床。但直肠癌侧方淋巴结清扫领域很多问题尚存争议,制约了该技术的推广和疗效评价,这其中以直肠癌侧方清扫手术指征的把握和清扫范围如何界定最为突出。中日两国学者针对上述问题开展了相关研究并得出了初步结论,但这些结论尚需更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侧方淋巴结清扫 淋巴结转移
原文传递
筋膜导向在低位直肠癌侧方淋巴结清扫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1
20
作者 刘骞 王锡山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32-435,共4页
侧方淋巴结转移是低位直肠癌的重要转移途径,也是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之一。众多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围手术期放化疗并不能彻底杀灭转移的侧方淋巴结;对放化疗后仍然残留的侧方转移淋巴结进行清除,可以显著减少局部复发,改善预后... 侧方淋巴结转移是低位直肠癌的重要转移途径,也是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之一。众多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围手术期放化疗并不能彻底杀灭转移的侧方淋巴结;对放化疗后仍然残留的侧方转移淋巴结进行清除,可以显著减少局部复发,改善预后,是这部分患者实现无瘤生存的唯一途径。然而,直肠侧方区域空间狭小,解剖结构复杂,血管神经密集,使侧方淋巴结清扫面临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标本难以整块切除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等问题,限制了侧方淋巴结清扫在临床的普及和推广。随着筋膜解剖研究的深入,直肠周围筋膜结构逐渐为临床医师所熟悉。对直肠侧方空间进行分区,以筋膜为导向行侧方淋巴结清扫,可以建立明确的手术操作平面和清扫范围边界,避免清扫范围的不足和过度,有助于将侧方淋巴结清扫这一术式标准化;沿筋膜结构进行游离,避免进入淋巴组织,可以预防转移癌细胞的扩散;同时也有助于减少渗出和出血,对盆腔自主神经予以更好的保护。筋膜导向的侧方清扫更加符合现代解剖学理念,有更好的肿瘤根治和功能保护效果,同时有助于侧方清扫手术的普及推广和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侧方淋巴结 筋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