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液病患者PICC穿刺点渗血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1
作者 张建 张慧敏 +5 位作者 段艳艳 杨苗苗 孙川茗 代伟英 徐丽 庄淑梅 《护士进修杂志》 2024年第5期449-452,471,共5页
目的构建血液病患者PICC穿刺点渗血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方法采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和文献研究法,确定PICC穿刺点渗血风险因素并对其进行划分,构建PICC穿刺点渗血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及各指标权重。结果2轮专家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 目的构建血液病患者PICC穿刺点渗血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方法采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和文献研究法,确定PICC穿刺点渗血风险因素并对其进行划分,构建PICC穿刺点渗血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及各指标权重。结果2轮专家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均为0.917,专家熟悉程度为0.852,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250。最终构建的血液病患者PICC穿刺点渗血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14个、三级指标33个。结论本研究构建的血液病患者PICC穿刺点渗血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评估内容较为全面,可提高临床医护人员对患者PICC穿刺点渗血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穿刺点渗血 德尔菲专家函询法 护理
下载PDF
血液病病人PICC置管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建 张慧敏 +3 位作者 洪键雄 黄雪丽 闫泷泽 杨苗苗 《全科护理》 2023年第17期2406-2408,共3页
目的:调查20所医院50个血液科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现状,为血液病病人PICC置管专业化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2年9月15日—2022年9月20日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中国血液病专科联盟中20所医院50个血液... 目的:调查20所医院50个血液科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现状,为血液病病人PICC置管专业化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2年9月15日—2022年9月20日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中国血液病专科联盟中20所医院50个血液科2516例病人PICC置管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共发放问卷50份,回收有效问卷50份。调查中使用中心静脉通路1406例,其中使用PICC导管1203例,占使用中心静脉通路病人的85.6%;80%的PICC置管护士具有静脉治疗专科护士资质,38%的科室采取院内置管室集中置管,56%的科室采取科室置管室独立置管,6%的科室采取床旁置管;置管前100%的科室检测评估病人的血常规,凝血功能,100%的科室评估病人置管既往史;置管中98%的科室使用超声引导下赛丁格技术,86%的科室应用区域置管法,62%的科室尖端定位应用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66%的科室置管扩皮方式为钝性分离;置管后62%的科室使用藻酸盐敷料预防置管后出血,52%的科室使用纱布块加压止血。结论:调查中发现PICC成为血液病病人主要的中心静脉血管通路,PICC置管护士资质、置管环境、置管技术等仍有待提高;血液病病人PICC置管前评估较为完善,但对血液病病人PICC置管时血小板及凝血功能指标无统一要求;止血加压敷料在预防血液病病人PICC置管后出血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PICC 调查研究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耐药机制和分子靶向治疗新进展——第20届国际骨髓瘤学会年会研究热点报道
3
作者 马静远 郝牧 《转化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292-295,共4页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血液恶性肿瘤,其特征为恶性浆细胞的克隆性增殖。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调节药物以及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明显改善了MM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状况,然而几乎所有患者都将产生耐药导致疾病复发难治,预后较差。因此...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血液恶性肿瘤,其特征为恶性浆细胞的克隆性增殖。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调节药物以及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明显改善了MM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状况,然而几乎所有患者都将产生耐药导致疾病复发难治,预后较差。因此,探究MM患者耐药性产生的分子机制,寻找新的治疗靶点并开发新的靶向治疗策略尤为重要。现对MM耐药机制和分子靶向治疗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抗药性 肿瘤 分子靶向治疗 综述 蛋白酶体抑制剂 免疫调节药物 维奈克拉 嵌合抗原受体
下载PDF
大数据时代高校科研技术平台网络化管理研究
4
作者 任怡然 祁晓飞 周圆 《实验室科学》 2023年第5期149-152,共4页
分析了大数据时代高校科研技术平台网络化管理的意义,结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重点实验室科研技术平台信息化管理的实践,总结了科研技术平台网络化管理的建设路径,从完善管理制度,加强资源整合、提升... 分析了大数据时代高校科研技术平台网络化管理的意义,结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重点实验室科研技术平台信息化管理的实践,总结了科研技术平台网络化管理的建设路径,从完善管理制度,加强资源整合、提升共享效率,建立合理收费及维修经费保障制度,实验技能培养几个方面,探讨了如何优化科研技术平台的管理。旨在为提高高校科研技术平台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网络化 管理
下载PDF
凋亡抑制蛋白XIAP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战梅 杨仁池 《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 2004年第1期5-7,共3页
IAP(InhibitorofApoptosis)是内源性凋亡抑制蛋白家族 ,最初在杆状病毒中发现。人类IAP家族分子之一XIAP (X linkedIAP)涉及多种细胞功能。BIR结构域和RING锌指结构域是其分了结构中两个特征性的结构域 ,XIAP抑制凋亡的机制主要是抑制ca... IAP(InhibitorofApoptosis)是内源性凋亡抑制蛋白家族 ,最初在杆状病毒中发现。人类IAP家族分子之一XIAP (X linkedIAP)涉及多种细胞功能。BIR结构域和RING锌指结构域是其分了结构中两个特征性的结构域 ,XIAP抑制凋亡的机制主要是抑制caspase活性 ,参与核因子NF κB调节 ,参与信号转导途径三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IAP 凋亡 BIR结构域 RING锌指结构域
下载PDF
1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PICC淋巴液渗漏的护理 被引量:2
6
作者 王俐 李昕砾 绳建丽 《全科护理》 2023年第7期1005-1007,共3页
目的:探讨应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淋巴液渗漏的护理方法,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分析1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PICC置管后并发淋巴液渗漏的临床资料。结果:换药维护过程中充分利用了3种敷料(藻酸盐敷料、硅酮粘胶泡... 目的:探讨应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淋巴液渗漏的护理方法,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分析1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PICC置管后并发淋巴液渗漏的临床资料。结果:换药维护过程中充分利用了3种敷料(藻酸盐敷料、硅酮粘胶泡沫敷料、IV3000透明敷料)的性质进行巧妙叠加和开窗,57 d后该病人PICC淋巴液渗漏停止,且未发生其他PICC相关并发症,如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导管异位、血栓等,顺利完成各项治疗。结论:新型敷料的叠加和开窗换药方法对处理PICC淋巴液渗漏有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淋巴液渗漏 敷料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护理
下载PDF
人类β-疱疹病毒感染的促癌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吴克复 郑国光 +1 位作者 马小彤 宋玉华 《医学研究杂志》 2023年第2期1-6,共6页
人类疱疹病毒(human herpesvirus,HHV)分为α、β和γ3大类,在人群中广泛传播,可以终生隐性感染,能够引起多种疾患。γ-HHV的致癌作用已经证实,与其进化关系密切的β-HHV的促癌性引起关注。其中研究时间最久、资料最多的是人类巨细胞病... 人类疱疹病毒(human herpesvirus,HHV)分为α、β和γ3大类,在人群中广泛传播,可以终生隐性感染,能够引起多种疾患。γ-HHV的致癌作用已经证实,与其进化关系密切的β-HHV的促癌性引起关注。其中研究时间最久、资料最多的是人类巨细胞病毒,它存在于多种肿瘤中,通过多种病毒产物和不同机制致癌,有些研究者认为它属于肿瘤病毒。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包括HHV-6A和HHV-6B两种,并有遗传性染色体整合型HHV-6(iciHHV-6),与肿瘤的关系更为复杂,值得深入研究。揭示β-HHV与肿瘤的关系不仅为阐明内源性肿瘤病毒的起源提供新线索,而且为肿瘤防治提供新思路。本文综述其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疱疹病毒 人类β-疱疹病毒 肿瘤 人类巨细胞病毒 人类疱疹病毒6型
下载PDF
1例血友病甲伴抑制物患儿应用无痛技术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术的护理体会
8
作者 宋兰娜 王媛 +2 位作者 王文萱 王钰 张娜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3年第6期213-217,共5页
本文总结1例血友病甲伴抑制物的低龄患儿应用无痛技术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的护理体会。血友病患儿置入PICC术前需综合评估患儿病情、年龄、配合程度等方面,对患儿进行科学合理的疼痛干预,选择最优的麻醉方案;置入的... 本文总结1例血友病甲伴抑制物的低龄患儿应用无痛技术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的护理体会。血友病患儿置入PICC术前需综合评估患儿病情、年龄、配合程度等方面,对患儿进行科学合理的疼痛干预,选择最优的麻醉方案;置入的静脉导管应选择满足治疗方案的最小规格导管;手术或有创治疗前需检验凝血因子水平,根据检测结果行替代治疗;采用钝性分离方式送入导管替代传统扩皮方式,有助于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出血量,提高患儿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友病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 预防出血 无痛技术 凝血因子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免疫治疗及免疫微环境研究进展
9
作者 孙洗月 郝牧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24年第4期199-202,共4页
国际骨髓瘤学会(IMS)年会是国际骨髓瘤领域顶级学术交流会,会议报道内容体现骨髓瘤最前沿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2023年第20届IMS年会报道了骨髓瘤微环境改变、免疫治疗以及新治疗靶点的发掘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促进了多发性骨髓瘤及... 国际骨髓瘤学会(IMS)年会是国际骨髓瘤领域顶级学术交流会,会议报道内容体现骨髓瘤最前沿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2023年第20届IMS年会报道了骨髓瘤微环境改变、免疫治疗以及新治疗靶点的发掘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促进了多发性骨髓瘤及浆细胞疾病的学科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免疫疗法 免疫微环境 国际骨髓瘤学会
原文传递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研究进展
10
作者 马静远 郝牧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24年第5期265-269,共5页
多发性骨髓瘤(MM)是第二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近年来,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调节药物等新一代药物显著改善了MM患者的预后,中位生存期延长至3~6年。同时,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免疫疗法在治疗复发难治MM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但高... 多发性骨髓瘤(MM)是第二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近年来,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调节药物等新一代药物显著改善了MM患者的预后,中位生存期延长至3~6年。同时,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免疫疗法在治疗复发难治MM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但高复发率和较短的缓解时间仍然是CAR-T治疗亟待解决的问题。需探究影响CAR-T疗效和安全性的因素,优化CAR-T治疗策略。文章对2023年第65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报道的关于CAR-T治疗MM的前沿进展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分子靶向治疗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套细胞淋巴瘤预后因素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王轶 邱录贵 易树华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24年第4期249-253,共5页
套细胞淋巴瘤(MCL)是一类少见的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尽管一线诊疗采用包含阿糖胞苷的增强免疫化疗及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生存,目前MCL仍无标准或治愈性治疗方案,高危MCL患者生存时间极短。文章归纳了MCL预后因素研究进... 套细胞淋巴瘤(MCL)是一类少见的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尽管一线诊疗采用包含阿糖胞苷的增强免疫化疗及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生存,目前MCL仍无标准或治愈性治疗方案,高危MCL患者生存时间极短。文章归纳了MCL预后因素研究进展,以期能够尽早识别高危MCL患者,并为优化MCL诊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套细胞 预后 临床和生物学特征 治疗反应
原文传递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儿童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汪星辰 杨文钰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24年第8期548-552,共5页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的应用改变了儿童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的治疗模式,显著改善了患儿预后。然而,长期使用TKI治疗CML患儿可能伴随的潜在不良反应值得关注,目前国内外均有研...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的应用改变了儿童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的治疗模式,显著改善了患儿预后。然而,长期使用TKI治疗CML患儿可能伴随的潜在不良反应值得关注,目前国内外均有研究发现应用TKI会使CML患儿的生长发育减速。该文对TKI导致CML患儿生长障碍的机制、临床研究结果、改善方法以及治疗过程中监测指标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生长发育
原文传递
泛T淋巴细胞结合照射诱导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模型的优化 被引量:2
13
作者 卞育婕 李伟望 +5 位作者 李孟柯 汪碧忱 石得阳 施均 袁卫平 初雅婧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57-566,共10页
目的:建立适用于研究T淋巴细胞功能的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acquired aplastic anemia,AA)动物模型以及应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的动物模型。方法:对X射线联合淋巴细胞注射诱导的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模型进行优化... 目的:建立适用于研究T淋巴细胞功能的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acquired aplastic anemia,AA)动物模型以及应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的动物模型。方法:对X射线联合淋巴细胞注射诱导的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模型进行优化。AA组:富集C57BL/6J小鼠的脾脏泛T细胞,按细胞数5×10^(6)/只经尾静脉注射至分别经3、4和5 Gy X射线照射的CB6F1小鼠体内;单纯照射组(total body irradiation,TBI):经尾静脉注射与AA组相同体积的PBS至分别经3、4和5 Gy X射线照射的CB6F1小鼠体内;对照组:经尾静脉注射与AA组相同体积的PBS至CB6F1小鼠体内;检测外周血血常规,计数骨髓有核细胞数,骨髓病理切片检测骨髓造血,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T细胞分布比例、骨髓细胞凋亡和脾脏T细胞的分化程度。结果:相较于4、5 Gy照射的AA组,3 Gy照射的AA组生存期明显延长;经3、4、5 Gy X射线照射联合泛T淋巴细胞注射均可成功诱导受体鼠外周血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数严重减少,骨髓有核细胞严重减少,骨髓造血衰竭,骨髓中T淋巴细胞占比明显增加,CD4^(+)T和CD8^(+)T细胞均增加但以CD8^(+)T细胞为主,并促进T细胞从初始T细胞向效应记忆T细胞分化。结论:3、4和5 Gy X射线的照射联合5×10^(6)泛T细胞注射均可通过引起T淋巴细胞功能亢进,成功构建AA动物模型;较4、5 Gy照射剂量,3 Gy照射组生存期明显延长,外周血血象与AA临床患者表现更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免疫诱导 照射剂量 小鼠模型
下载PDF
血友病患儿监护人自我管理量表的研制和评价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雪丽 陈玲玲 +3 位作者 毕婷婷 邵帅 杨仁池 马新娟 《医学研究杂志》 2021年第7期77-82,共6页
目的采用德尔菲法研制适用于我国血友病患儿监护人的自我管理评价量表。方法经查阅文献、患儿监护人访谈和专家访谈,制定血友病患儿监护人自我管理评价量表草案。选择18名国内血友病管理和慢病管理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进行德尔菲专家函... 目的采用德尔菲法研制适用于我国血友病患儿监护人的自我管理评价量表。方法经查阅文献、患儿监护人访谈和专家访谈,制定血友病患儿监护人自我管理评价量表草案。选择18名国内血友病管理和慢病管理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进行德尔菲专家函询。分析函询专家的积极性、权威程度和意见协调程度,采用界值法筛选量表条目。对血友病患儿监护人进行问卷调查,评价量表的文化适应性和信效度。结果共进行两轮德尔菲专家函询,专家积极系数均为94.44%,专家权威程度分别为0.86±0.05,专家协调系数为0.11(χ^(2)=153.10,P<0.05)。制定的监护人自我管理评价量表包含知识、态度和行为3个维度,共53个条目。被调查患儿监护人均表示可读懂条目内容,完成量表需要时间为19.70±8.35min。量表总体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 alpha)系数为0.893,内容效度为0.996,知识维度区分度为0.34,态度维度和行为维度的结构较好。结论本研究选择的函询专家积极系数、权威程度、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和协调系数均达到科学要求,研制的血友病患儿监护人自我管理评价量表信效度较好,且具有我国血友病患儿监护人社会文化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友病 德尔菲法 自我管理 儿童 量表
下载PDF
他米巴罗汀片在复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15
作者 孙明媛 宫本法 +2 位作者 秘营昌 王建祥 向瑾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581-1585,共5页
目的探索他米巴罗汀片在中国复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按开放、多中心非随机试验设计。10例患者给予他米巴罗汀(6 mg·m^(-2)·d^(-1))分2次于每日早、晚餐后1 h内口服,服药间隔为12 h,第2... 目的探索他米巴罗汀片在中国复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按开放、多中心非随机试验设计。10例患者给予他米巴罗汀(6 mg·m^(-2)·d^(-1))分2次于每日早、晚餐后1 h内口服,服药间隔为12 h,第2天开始联合三氧化二砷静脉滴注治疗,其中第1,14天他米巴罗汀仅于早餐后口服。用HPLC-MS/MS法测定血药浓度,用PhoenixTMWin Nonlin?6.1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单次及多次给药后,他米巴罗汀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分别为(62.44±22.22)和(56.87±17.72)ng·m L^(-1),AUC0-t分别为(341.51±149.16)和(286.27±112.68)ng·m L^(-1)·h,t1/2分别为(3.65±1.62)和(4.82±2.66)h。结论10例APL受试者单次和多次口服他米巴罗汀后的体内变化规律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米巴罗汀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药代动力学
原文传递
人类肿瘤病毒致癌机制的多样性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克复 马小彤 +1 位作者 郑国光 宋玉华 《医学研究杂志》 2022年第5期1-6,共6页
人类肿瘤病毒源自不同进化阶段的原始生物,适应人类机体微环境,能够诱导人体形成肿瘤,至今确认的人类肿瘤病毒有7种,分属于6个病毒科。不同的人类肿瘤病毒有不同的致癌蛋白、致癌机制及作用层面。本文以EB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 人类肿瘤病毒源自不同进化阶段的原始生物,适应人类机体微环境,能够诱导人体形成肿瘤,至今确认的人类肿瘤病毒有7种,分属于6个病毒科。不同的人类肿瘤病毒有不同的致癌蛋白、致癌机制及作用层面。本文以EB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以及人乳头瘤病毒为例概述其致癌机制的多样性。为防治病毒相关肿瘤寻找新的途径,给纳米生物学的理论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病毒 纳米生物 肿瘤 致癌机制
下载PDF
双特异性抗体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灵纳 安刚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23年第4期199-202,共4页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尽管随着免疫调节剂、蛋白酶体抑制剂等靶向新药及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疗法的广泛应用,MM患者的预后明显改善,但疾病仍会复发进展。近年来免疫治疗在MM治疗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嵌合抗原受...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尽管随着免疫调节剂、蛋白酶体抑制剂等靶向新药及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疗法的广泛应用,MM患者的预后明显改善,但疾病仍会复发进展。近年来免疫治疗在MM治疗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抗体偶联药物及双特异性抗体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均展现了显著的有效性和良好的安全性。双特异性抗体能同时结合T细胞上的CD3和恶性浆细胞表面的靶分子,是复发难治MM患者有效的免疫治疗药物。文章结合第64届美国血液学会年会报道对双特异性抗体治疗MM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免疫治疗 双特异性抗体
原文传递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昀彤 安刚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23年第5期270-273,共4页
靶向B细胞成熟抗原(BCMA)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免疫疗法已经在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中显示出显著疗效。随着CAR-T疗法的快速发展,靶向BCMA的CAR-T疗法不断优化,新靶点、双靶点和通用型CAR-T等新产品相继出现,第64届美国血液学会... 靶向B细胞成熟抗原(BCMA)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免疫疗法已经在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中显示出显著疗效。随着CAR-T疗法的快速发展,靶向BCMA的CAR-T疗法不断优化,新靶点、双靶点和通用型CAR-T等新产品相继出现,第64届美国血液学会年会上更新了多项相关临床研究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免疫疗法
原文传递
微小残留病监测在成年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杨志寰 王迎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23年第5期310-313,共4页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起源于B系和(或)T系淋巴祖细胞的恶性肿瘤,随着新药以及治疗方案的不断发展,成年人ALL的完全缓解率得到改善,总生存率得到提升,但复发后患者的生存率仍然较低。而完全缓解后微小残留病阳性是复发的重要原因。...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起源于B系和(或)T系淋巴祖细胞的恶性肿瘤,随着新药以及治疗方案的不断发展,成年人ALL的完全缓解率得到改善,总生存率得到提升,但复发后患者的生存率仍然较低。而完全缓解后微小残留病阳性是复发的重要原因。尽管近年来发现微小残留病监测在预测患者预后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在成年人ALL的实践中仍未形成统一的分层诊疗方案。现就不同时间节点监测微小残留病水平对于预后的意义以及微小残留病清除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淋巴细胞 急性 微小残留病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贝林妥欧单抗 治疗
原文传递
微小残留病监测在B细胞淋巴瘤中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黄燕姗 邱录贵 易树华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23年第6期373-377,共5页
B细胞淋巴瘤是一组起源于B细胞的具有异质性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分为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和惰性B细胞淋巴瘤。虽然疾病缓解率很高, 但部分患者仍会复发进展, 因此治疗后定期监测及早期识别肿瘤复发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的诊疗中, 淋巴瘤的... B细胞淋巴瘤是一组起源于B细胞的具有异质性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分为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和惰性B细胞淋巴瘤。虽然疾病缓解率很高, 但部分患者仍会复发进展, 因此治疗后定期监测及早期识别肿瘤复发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的诊疗中, 淋巴瘤的复发主要依靠影像学和临床评估, 而部分研究显示基于流式细胞术或二代测序等手段的微小残留病(MRD)检测可以更加准确评估疾病缓解深度及判断预后, 同时早期识别疾病复发。文章围绕MRD监测在惰性淋巴瘤和侵袭性淋巴瘤中的应用现状展开综述, 主要包括MRD的检测方法及其在不同淋巴瘤中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B细胞 微小残留病 血液系统疾病 分子靶向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