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芎芍胶囊对猪冠状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重塑的影响 被引量:39
1
作者 徐浩 史大卓 +4 位作者 陈可冀 马晓昌 李永利 孟亮 袁卫民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591-594,共4页
目的 :探讨芎芍胶囊对猪冠状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重塑的影响。方法 :球囊扩张损伤猪冠状动脉左前降支 (LAD)中段内膜的方法建立再狭窄 (RS)模型。采用计量组织学方法 ,结合病理形态学分析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研究药物对后期管腔丧失及... 目的 :探讨芎芍胶囊对猪冠状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重塑的影响。方法 :球囊扩张损伤猪冠状动脉左前降支 (LAD)中段内膜的方法建立再狭窄 (RS)模型。采用计量组织学方法 ,结合病理形态学分析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研究药物对后期管腔丧失及血管重塑的影响。结果 :血管重塑可解释 (59± 2 0 ) %的后期管腔丧失。各药物组在减少后期管腔丧失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P <0 0 1)。在减少由血管重塑造成的后期管腔丧失方面 ,芎芍小、大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P <0 0 1)。结论 :血管重塑对于猪冠状动脉球囊损伤后期的管腔狭窄具有重要作用。芎芍胶囊可明显抑制猪冠状动脉球囊损伤后的病理性血管重塑 ,从而减少术后管腔丧失 ,预防再狭窄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芎芍胶囊 血管成形术 再狭窄 血管重塑 实验研究
下载PDF
XS0601对猪冠脉球囊损伤后内膜细胞凋亡及bcl-2、p53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5
2
作者 徐浩 史大卓 +4 位作者 陈可冀 马晓昌 李永利 孟亮 袁卫民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1年第3期152-154,共3页
目的 观察XS0 6 0 1(由川芎和赤芍的有效部位组成 )对猪冠状动脉球囊损伤后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bcl 2、野生型p5 3表达的影响。方法 球囊扩张损伤猪冠状动脉左前降支 (LAD)中段内膜的方法建立再狭窄 (RS)模型。其中对照组不给予特殊药... 目的 观察XS0 6 0 1(由川芎和赤芍的有效部位组成 )对猪冠状动脉球囊损伤后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bcl 2、野生型p5 3表达的影响。方法 球囊扩张损伤猪冠状动脉左前降支 (LAD)中段内膜的方法建立再狭窄 (RS)模型。其中对照组不给予特殊药物治疗 ,各药物组于术前 2天开始给药 ,持续至术后 4周处死。原位杂交方法观察球囊损伤后内膜中bcl 2、p5 3mRNA表达 ,原位末端标记法(ISEL)检测内膜中的凋亡细胞 ,并研究药物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损伤后 4周动脉在内弹力板(IEL)断裂情况下 ,形成了明显的新生内膜。小剂量和大剂量XS0 6 0 1均可增加内膜中的凋亡细胞 ,其凋亡细胞阳性表达面积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和P <0 0 5 ) ;并能减少内膜中的bcl 2阳性杂交颗粒 ,增加p5 3阳性杂交颗粒。结论 猪冠状动脉球囊损伤后新生内膜中的细胞凋亡水平较低 ,凋亡抑制基因bcl 2的表达增加。XS0 6 0 1可通过减少凋亡抑制基因bcl 2的表达 ,上调凋亡促进基因p5 3的表达 ,从而对猪冠状动脉球囊损伤后SMC增殖过程中较低的凋亡水平进行调控 ,诱导新生内膜中的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平滑肌细胞 血管成形术 再狭窄 P53 BCL-2
下载PDF
聚乙二醇-牛血红蛋白在体外循环中对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高国栋 龙村 +6 位作者 刘晋萍 贺学英 张晓伟 管博 王蕊 唐越 刘谦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33-35,共3页
目的采用颈静脉-股动脉部分转流的体外循环(CPB)模式,观察以聚乙二醇-牛血红蛋白(PEG-bHb)代替预充液中的胶体溶液预充进行的体外循环中炎性因子的变化。方法选取13只小尾寒羊,根据CPB预充液成分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P组,n=7)在... 目的采用颈静脉-股动脉部分转流的体外循环(CPB)模式,观察以聚乙二醇-牛血红蛋白(PEG-bHb)代替预充液中的胶体溶液预充进行的体外循环中炎性因子的变化。方法选取13只小尾寒羊,根据CPB预充液成分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P组,n=7)在体外循环前经颈静脉放自体血(15%)后,在体外循环晶体预充液中加入等量PEG-bHb,在CPB转流结束后,将保存的羊自体血输入体内;对照组(C组,n=6)应用常规体外循环预充(706羟乙基淀粉和乳酸林格氏液)方案。分别在CPB前(T1)、CPB开始30min(T2)、CPB结束后1h(T3)、4h(T4)、8h(T5)、24(T6)、48h(T7)各时点抽取动脉血样本。ELISA法检测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浕)浓度。结果组内与术前相比,所有细胞因子均呈现上升趋势;组间比较,两组各时点炎性因子浓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PEG-bHb作为一种有效的血液替代品,不会增加体外循环炎性因子的产生,可安全应用于体外循环预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炎性因子 PEG-bHb 牛血红蛋白 聚乙二醇 预充液 羟乙基淀粉 细胞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 血液替代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