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维生素D状态与心血管危险 被引量:22
1
作者 吉薇 蒋雄京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0年第3期327-331,共5页
已知维生素D最重要的功能是维持人体钙离子代谢的平衡。近些年来的研究发现维生素D受体广泛存在于人体的多种组织细胞中,因此维生素D是否还具有其他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成为研究热点,其中维生素D缺乏与心血管风险的关系颇为引人注目。一些... 已知维生素D最重要的功能是维持人体钙离子代谢的平衡。近些年来的研究发现维生素D受体广泛存在于人体的多种组织细胞中,因此维生素D是否还具有其他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成为研究热点,其中维生素D缺乏与心血管风险的关系颇为引人注目。一些研究提示维生素D缺乏可能增加心血管风险,包括高血压、心力衰竭和缺血性心脏病等。但其致病机制和影响程度尚不十分明确。现综述了目前有关维生素D状态与心血管危险间关系的假设机制,并探讨为验证有关假设已进行的一些重要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心血管危险
下载PDF
心血管疾病与细胞凋亡 被引量:9
2
作者 张旭晨 《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 1998年第4期335-337,共3页
细胞凋亡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是细胞在自身基因调控下进行的一种主动死亡,具有独特的形态结构和生物化学特征。研究显示,细胞凋亡与原发性高血压、心肌缺血和再灌注损伤、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心律失常,心肌病和心肌炎、心力衰竭、... 细胞凋亡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是细胞在自身基因调控下进行的一种主动死亡,具有独特的形态结构和生物化学特征。研究显示,细胞凋亡与原发性高血压、心肌缺血和再灌注损伤、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心律失常,心肌病和心肌炎、心力衰竭、动脉粥样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心血管疾病 病理学
下载PDF
6年降压治疗对脑血管病患者脑卒中再发事件的预防效果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文 邓卿 +29 位作者 王宪衍 马丽媛 路方红 崔家玉 张放 周宏研 张鹏强 张亮清 王守富 张路毅 林金秀 郑志荣 黄萍 金翠燕 施东伟 王剑英 李丽 郄曙光 舒聃 龚辉 吕家珍 张华茹 饶萍 袁光雷 王卫国 曹东平 方渭清 龚兰生 刘力生 降压治疗预防脑卒中研究协作组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81-284,共4页
目的研究长期降压治疗对脑血管病患者脑卒中再发事件的影响。方法入选标准:有脑血管病病史;患者能到门诊随访;知情同意;无研究药物治疗的明确适应症及禁忌症。用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方法,患者被随机分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吲... 目的研究长期降压治疗对脑血管病患者脑卒中再发事件的影响。方法入选标准:有脑血管病病史;患者能到门诊随访;知情同意;无研究药物治疗的明确适应症及禁忌症。用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方法,患者被随机分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吲哒帕胺治疗组和相匹配的安慰剂对照组,双盲治疗4年,开盲后开放治疗2年,共随访6年。研究主要终点是脑卒中。终点委员会专家独立评估可疑脑卒中等事件。结果患者1399例进入随机双盲研究,治疗组702例,对照组697例。患者基线特征治疗组与对照组相似,平均年龄为64岁;男性占70%;有脑出血史为18%;脑梗死史为76%;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IA)史为9%;冠心病史为21%;糖尿病为11%。两组平均血压分别为(145.9±20.4)/(87.1±11.1)mmHg与(145.6±20.4)/(87.8±11.6)mmHg。双盲治疗4年治疗组较对照组血压净下降12.5/5.3mmHg,开放治疗2年净下降9.2/4.7mmHg,随访6年血压平均净下降10.5/5.0mmHg。双盲治疗4年治疗组脑卒中发生(9.5%)较对照组(20.2%)危险下降53%(P<0.01);开放2年脑卒中危险下降25%(P=0.19);随访6年脑卒中危险下降46%(P<0.01)。结论长期降压治疗对脑血管病患者是有益的,可减少脑卒中再发的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 降压治疗 脑卒中 预防
下载PDF
移植心脏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的诊断现状
4
作者 韩春勇 宋云虎 李建强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2年第5期585-588,共4页
移植心脏血管病变(CAV)是一种相当复杂的心脏移植后冠状血管病变,是在心脏移植术后患者发病或死亡的首要原因,CAV患者通常无症状,因此CAV的早期筛查诊断是非常重要。大部分心脏中心每年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筛查CAV,而冠状动脉造影敏感性... 移植心脏血管病变(CAV)是一种相当复杂的心脏移植后冠状血管病变,是在心脏移植术后患者发病或死亡的首要原因,CAV患者通常无症状,因此CAV的早期筛查诊断是非常重要。大部分心脏中心每年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筛查CAV,而冠状动脉造影敏感性欠佳。血管内超声被认为是最敏感的早期筛查诊断CAV的方法,因为它可以直接准确测定内膜增厚程度、管壁形态。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CT和心脏磁共振成像是较新的CAV诊断方法,但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移植 移植心脏血管病变 冠状动脉造影 血管内超声
下载PDF
几种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对大鼠外周血内皮前体细胞作用的研究
5
作者 李琳 高润霖 +2 位作者 叶绍东 邱洪 赵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08-311,共4页
目的:观察正常大鼠应用临床推荐剂量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后,外周血内皮前体细胞(EPCs)克隆数量、分泌一氧化氮能力、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蛋白水平。方法:48只雄... 目的:观察正常大鼠应用临床推荐剂量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后,外周血内皮前体细胞(EPCs)克隆数量、分泌一氧化氮能力、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蛋白水平。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6组(每组8只),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余5组每日灌胃给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培哚普利组给予培哚普利1.33 mg/(kg·d)、雷米普利组给予雷米普利1.67 mg/(kg·d)、福辛普利组给予福辛普利6.67 mg/(kg·d)、卡托普利组给予卡托普利25 mg/(kg·d),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替米沙坦组给予替米沙坦13.33 mg/(kg·d),共2周。2周后取外周血体外培养EPCs。免疫荧光染色及实时聚合酶链反应鉴定细胞表面标志。计数细胞克隆,检测细胞培养液上清一氧化氮含量,免疫印迹杂交方法分析细胞eNOS及Caspase-3表达。结果:各组细胞培养至10~14天形成"铺路石"样克隆,经鉴定符合晚期:EPCs特点。各药物组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克隆数均有增多趋势,但只有卡托普利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药物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雷米普利组、福辛普利组及替米沙坦组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一氧化氮含量亦有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药物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免疫印迹杂交方法分析,与对照组相比,雷米普利组、福辛普利组、卡托普利组、替米沙坦组eNOS升高及Caspase-3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用药组间对比显示,培哚普利组eNOS升高及Caspase-3降低相对较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分离培养可从正常大鼠外周血获得晚期EPCs,给予临床推荐剂量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可以增加其克隆数量、提高细胞分泌一氧化氮能力、增加eNOS及降低Caspase-3蛋白水平,各种试验药物间作用强弱略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内皮前体细胞
下载PDF
降压治疗对中国脑血管病患者脑卒中再发预防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临床研究 被引量:48
6
作者 刘力生 龚兰生 +1 位作者 王文 降压治疗预防卒中再发研究协作组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13-617,共5页
目的评估降压治疗对脑血管病患者脑卒中再发的影响。方法入选近5年内有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的患者,且无研究药物适应证或禁忌证,无血压入选标准。研究为大样本、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导入期4周后,1520例患者被随... 目的评估降压治疗对脑血管病患者脑卒中再发的影响。方法入选近5年内有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的患者,且无研究药物适应证或禁忌证,无血压入选标准。研究为大样本、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导入期4周后,1520例患者被随机分为培哚普利(或加吲哒帕胺)治疗组或安慰剂对照组,随访治疗4年。主要终点是脑卒中事件,次要终点包括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全因死亡等。结果762例被分为治疗组,758例为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基础临床特征相似。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男性分别为70·8%和70·5%;脑卒中史占93·8%和93·4%;基础血压为(145·3±20·2)/(86·8±11·1)mmHg(1mmHg=0·133kPa)和(145·3±20·3)/(87·2±10·8)mmHg;平均年龄为(63·9±7·5)岁和(63·8±7·7)岁。随访4年,治疗组较对照组血压平均下降14/6mmHg,治疗组脑卒中再发率(8·8%)较对照组(19·4%)明显减少,相对危险下降55%(P<0·001);心肌梗死发生(1·4%比2·8%)危险下降48%(P=0·070);心血管死亡(3·6%比6·6%)危险减少45%(P=0·010);总死亡(6·3%比9·8%)危险减少36%(P=0·010)。降压治疗对男性或女性、中年或老年、有或无高血压史、脑梗死史或脑出血史患者均有益。结论降压治疗对脑血管病患者的脑卒中再发的预防是有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药物疗法 综合预防 双盲对照临床研究 脑血管病患者 脑卒中史 再发预防 降压治疗 随机 多中心
原文传递
中国人群血压分类与高血压患病率研究-1991年血压抽样调查资料的进一步分析 被引量:67
7
作者 段秀芳 吴锡桂 +2 位作者 顾东风 方渭清 黄广勇 《高血压杂志》 CSCD 2002年第3期271-273,共3页
目的 进一步分析我国人群血压水平分类、高血压患病率和正常高值的比例 ,为进一步调查提供可比性资料。方法 使用 1991年高血压抽样调查资料 ,依照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 /国际高血压联盟对血压水平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资料中组间率的... 目的 进一步分析我国人群血压水平分类、高血压患病率和正常高值的比例 ,为进一步调查提供可比性资料。方法 使用 1991年高血压抽样调查资料 ,依照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 /国际高血压联盟对血压水平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资料中组间率的检验使用 χ2检验。 结果  1991年调查正常血压者 (包括理想血压 )在 15岁及以上人群中占 77.2 1% ,其中理想血压在正常血压中占 75 .0 7%和在人群中占 5 7.96 %。血压在正常高值的人数占 9.5 9%。 1级 (轻度 )、2级 (中度 )和 3级 (重度 )高血压总患病率是 13.19% ,其中 1级是 8.4 7%、2级和 3级分别是 3.1%和 1.6 2 %。 1级高血压中亚组患病率是 7.4 8% ,其占 1级高血压患者的 88.32 %。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 (ISH)的患病率是 5 .17% ,其中亚组占 5 2 .0 3%。 1级高血压和 2级高血压合计患病率是 11.5 7% ,占高血压总患病率的 87.7%。女性正常血压所占百分率高于男性 (P <0 0 1) ,而正常高值和 1级高血压百分率则低于男性 (P <0 0 1)。人群中女性ISH的患病率也较男性偏高 (P <0 0 1)。结论 在我国高血压患者中轻、中度高血压最常见 ,占高血压患者的 87.7%。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轻、中度高血压是卫生健康事业所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群 血压分类 高血压 患病率 血压抽样调查资料 流行病学
下载PDF
心血管ICU护士对危急值掌握情况的调查 被引量:12
8
作者 李庆印 朱志鸿 +1 位作者 韩璐 王改芳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1年第33期4001-4003,共3页
目的了解目前心血管专科ICU各层次护理人员对危急值临床意义、范围及报告流程的认知情况,探讨如何提高护理人员对危急值的认识水平。方法采用白拟的问卷调查表,对心血管ICU护士进行有关危急值临床意义及相关知识的调查,并对结果进行... 目的了解目前心血管专科ICU各层次护理人员对危急值临床意义、范围及报告流程的认知情况,探讨如何提高护理人员对危急值的认识水平。方法采用白拟的问卷调查表,对心血管ICU护士进行有关危急值临床意义及相关知识的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00%的心血管ICU护士都认同危急值的重要意义。52.63%的心血管ICU护士能够掌握危急值的范围,其中,中专和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护士对危急值的掌握比率分别为69.7%和49.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873,P〈0.01)。92.1%的心血管ICU护士能够掌握危急值报告流程。护龄〈5年和t〉5年的护士对危急值的掌握比率为88.9%和9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07,P〈0.05)。同时还发现血钾、血糖、血钠、自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是心血管ICU护士工作中最常见的5项危急值,内、外科室间虽然略有差别,但内容相同。结论通过此次调查可以看出,目前心血管ICU护士对危急值掌握情况还不能完全满足临床需要,不同层次护士的掌握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应该有针对性地加强相关教育与培训。同时,也提醒心血管领域的同仁们,在临床工作中加强对血钾、血糖、血钠、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5项检测指标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重症监护病房 心血管 危急值
原文传递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临床应用现状 被引量:3
9
作者 陶萍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4期251-252,共2页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临床应用现状陶萍(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北京100037)目前用于抗高血压的药约有五大类: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Ⅰ)、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及α受体...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临床应用现状陶萍(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北京100037)目前用于抗高血压的药约有五大类: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Ⅰ)、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及α受体阻滞剂,各大类中又包括不少品种。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E-I 血管紧张素 转换酶抑制剂 临床应用 药理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继发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肺活检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黄景彬 梁健 +3 位作者 赵晓芳 杜茗 朱耀斌 刘迎龙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6期4854-4856,共3页
目的研究先天性心脏病继发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小动脉病变的性质。方法先天性心脏病继发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均通过诊断性治疗选择后行根治性手术(n=49)。在心脏手术中取肺组织活检,用Heath-Edwards(H-E)法分级,进行量化分析,计算肺小... 目的研究先天性心脏病继发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小动脉病变的性质。方法先天性心脏病继发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均通过诊断性治疗选择后行根治性手术(n=49)。在心脏手术中取肺组织活检,用Heath-Edwards(H-E)法分级,进行量化分析,计算肺小动脉中膜面积百分比,中膜厚度百分比和肺小动脉密度。结果诊断性治疗后患者经皮血氧饱和度明显提高(P<0.01),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平均肺动脉压和肺血管阻力明显下降(P<0.01)。38例(77.6%)为H-EⅠ级,5例(10.2%)H-EⅡ级,4例(8.2%)H-EⅢ级,2例(4%)H-EⅣ级伴丛样病变。随访结果表明H-EⅣ级伴丛样病变患者肺血管病仍可逆。结论通过诊断性治疗选择先天性心脏病继发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肺血管病通常是可逆的,仍可行根治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先天性心脏病 肺血管病 可逆性 先进肺动脉高压治疗
下载PDF
葛根素(普乐林)对SHRsp脑卒中预防和治疗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4
11
作者 王文 张会东 +5 位作者 褚洁 王佩合 孙瑞成 邓卿 马丽媛 刘力生 《高血压杂志》 CSCD 2000年第1期58-61,共4页
目的:研究普乐林注射液对卒中型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sp)脑卒中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材料和方法:将80只8周龄(雌雄各半)SHRsp随机分为普乐林 200 mg/kg,100mg/kg及对照组,饮 1. 0%~1. 5% ... 目的:研究普乐林注射液对卒中型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sp)脑卒中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材料和方法:将80只8周龄(雌雄各半)SHRsp随机分为普乐林 200 mg/kg,100mg/kg及对照组,饮 1. 0%~1. 5% NaCl盐水。实验一:在高盐负荷开始即灌胃治疗,8周后断头处死,取颈动脉及脑组织做电镜检查。取脑组织光镜下检查脑卒中发生率。实验二:脑卒中发生后开始灌胃治疗,连续10天。记录大鼠脑卒中临床表现分数及存活天数。结果:实验一:治疗后普乐林 200 mg/kg, 100 mg/kg组颈动脉电镜扫描和脑组织电镜透射观察组织病理结果均好于对照组;光镜下脑卒中检出率(41.7%,50.0%)也低于对照组(76.9%)。实验二:治疗前脑卒中临床表现分数三组间相似,治疗后普乐林 200 mg/kg, 100 mg/kg组分数(0. 95±1. 39,2.41±1.6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77±0.27)(P<0.01~0. 001)。治疗期存活天数普乐林 200 ms/kg组(9. 73±1.03)及100 mg/kg组(7.93±2.64)均长于对照组(5.36±4.45)(P<0. 05, P>0. 05)。脑与心脏重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乐林 高血压 脑卒中 防治作用
下载PDF
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的运用 被引量:9
12
作者 付鹏钰 胡东生 顾东风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99-300,共2页
关键词 整群随机抽样方法 流行病学抽样调查 医学科研工作 可信程度 分层抽样 整群抽样 联合使用
下载PDF
专科医院科研平台的建设与管理 被引量:6
13
作者 孟宪敏 时娜 +2 位作者 刘冬青 王来元 曹也丁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2006年第12期20-23,共4页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身的心血管病专科医院。根据院所发展目标和科研体制改革方案,本着安全、科学、规范、和谐的原则组建了我院的科研平台-中心实验室。在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下,探索合理的管理...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身的心血管病专科医院。根据院所发展目标和科研体制改革方案,本着安全、科学、规范、和谐的原则组建了我院的科研平台-中心实验室。在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下,探索合理的管理模式,使中心实验室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中发挥双重作用,成为连接临床与基础的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实验室 科研平台 管理模式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晚期缺血性心脏病临床研究的早期结果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盛 胡盛寿 +9 位作者 宋云虎 王巍 郑哲 杨克明 张浩 段福建 陆敏杰 沈锐 魏英杰 张晓玲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00-303,共4页
目的:评价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对晚期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改善的早期影响。方法:前瞻性设计入组需要外科治疗的晚期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20例。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同期,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方法经冠状动脉桥... 目的:评价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对晚期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改善的早期影响。方法:前瞻性设计入组需要外科治疗的晚期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20例。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同期,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方法经冠状动脉桥血管移植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患者随机分为干细胞治疗组与对照组。应用磁共振成像评价治疗前后心功能的变化,同时评价不良事件的发生。结果:试验揭盲后干细胞治疗组9例,对照组11例。手术早期结果无死亡。随访6个月,患者均存活,随访期间无不良事件发生。磁共振成像检查,手术后2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而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后节段左心室壁增厚率干细胞治疗组大于对照组(P=0.044)。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经桥血管心肌内移植是安全的,治疗早期无不良反应。早期结果显示:节段左心室壁增厚率的变化干细胞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细胞移植 心力衰竭
下载PDF
肺动脉高压患者心率校正QT间期和QT离散度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洪亮 王勇 +5 位作者 罗勤 柳志红 赵智慧 熊长明 倪新海 何建国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91-94,共4页
目的:检测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患者的心率校正的QT间期(heartrate-corrected QT interval,QTc)和QTc离散度(QTc dispersion,QTcd),并评价其与肺动脉压力的关系。方法:入选2003年12月至2008年7月因初步诊断为PH而进行... 目的:检测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患者的心率校正的QT间期(heartrate-corrected QT interval,QTc)和QTc离散度(QTc dispersion,QTcd),并评价其与肺动脉压力的关系。方法:入选2003年12月至2008年7月因初步诊断为PH而进行右心导管术的患者。记录静息12导联心电图,手工测量QT间期并用Bazett公式进行校正。根据平均肺动脉压,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轻-中度PH组和重度PH组。结果:共入选201例患者。男性患者的QTc和QTcd在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女性患者中,重度PH组的QTc比对照组高〔(436.1±39.4)msvs.(407.6±24.8)ms,P=0.037〕,重度PH组的QTcd(68.5±20.9)ms高于对照组(45.1±12.6)ms和轻-中度组(58.6±14.7)ms(P=0.002;P=0.003)。此外,女性患者的QTc和QTcd与平均肺动脉压正相关(r=0.207,P=0.03;r=0.236,P=0.012)。结论:本组资料中女性PH患者的QTc和QTcd与平均肺动脉压正相关,且在重度PH患者中显著增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QT间期 QT离散度 心电图 右心导管
下载PDF
肥胖高血压发病机制研究现状 被引量:49
16
作者 杨丽睿 张慧敏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3年第2期182-185,共4页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肥胖人群日益增多。目前,肥胖已成为全世界包括我国在内的重要社会和健康问题。许多研究表明,肥胖与高血压密切相关,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肥胖高血压人群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对其...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肥胖人群日益增多。目前,肥胖已成为全世界包括我国在内的重要社会和健康问题。许多研究表明,肥胖与高血压密切相关,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肥胖高血压人群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对其肥胖及血压的干预可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对肥胖高血压发病机制的研究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措施,达到控制肥胖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高血压 发病机制
下载PDF
体外循环前后血清的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
17
作者 吴益和 刘建新 +1 位作者 李萃 金龙玉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131-135,共5页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CPB)相关病理状态的分子机制,筛选出心脏手术患者CPB前后血清中的差异表达蛋白质。方法采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two-di 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2-DE),分别分离16例心脏手术患者CPB开始前30 min、CPB结束后1 h和2...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CPB)相关病理状态的分子机制,筛选出心脏手术患者CPB前后血清中的差异表达蛋白质。方法采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two-di 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2-DE),分别分离16例心脏手术患者CPB开始前30 min、CPB结束后1 h和24 h的血清蛋白质,PDQuest识别差异蛋白质点,再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进行分析,数据库查询后对差异蛋白质点进行鉴定,然后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i 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差异表达蛋白质——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amyloid A protein,SAA)在健康人、心脏手术患者CPB前后血清中的表达情况。结果采用2-DE联合质谱技术最终成功鉴定了7种差异蛋白质,即SAA、触珠蛋白(Haptoglobin,HPT)、富亮氨酸α-2糖蛋白(Leucine-rich alpha-2-glycoprotein,A2GL)、血红蛋白β亚基(Hemoglobin subunit beta,HBB)、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酶2A调节亚基-β亚基-γ(Serine/threonine-proteinphosphatase 2Aregulatory subunit B″subunit gamma,P2R3C)、转甲状腺素蛋白(Transthyretin,TTHY)、T-合成蛋白11-类蛋白2(T-complex protein 11-like protein 2,T11L2)。ELISA分析结果显示:心脏手术患者与健康人CPB前30 min血清中SAA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55,P=0.056),心脏手术患者血清中SAA表达水平由CPB开始前30 min的54.47±48.32μg/ml上升到CPB结束后24 h时的1 017.78±189.92μg/ml。结论SAA、HPT、A2GL、HBB、P2R3C、TTHY、T11L2可能是CPB相关病理状态的分子标记物;机体在CPB后会发生强烈的急性期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心脏外科手术 蛋白质组学 血清 血清淀粉样蛋白A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与基因的关联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齐建华 张宇清 刘国仗 《高血压杂志》 CSCD 1997年第3期243-245,共3页
原发性高血压与基因的关联性研究进展齐建华*张宇清刘国仗(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高血压研究室,北京100037)AdvancesofAssociationofGeneswithEssentialH... 原发性高血压与基因的关联性研究进展齐建华*张宇清刘国仗(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高血压研究室,北京100037)AdvancesofAssociationofGeneswithEssentialHypertensionQiJi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基因 遗传 血管紧张素
下载PDF
48例Ebstein畸形患者手术的麻醉处理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芳 于钦军 +1 位作者 常勇男 李立环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83-386,共4页
目的:探讨埃博斯坦(Ebstein)畸形患者手术治疗的麻醉处理方法。方法:对1999-01至2008-05在我院手术治疗的Ebstein畸形患者共48例进行了总结。全部病例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术中除常规监测外,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是围术期必要的监测手段... 目的:探讨埃博斯坦(Ebstein)畸形患者手术治疗的麻醉处理方法。方法:对1999-01至2008-05在我院手术治疗的Ebstein畸形患者共48例进行了总结。全部病例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术中除常规监测外,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是围术期必要的监测手段。麻醉维持以中、大剂量芬太尼为主,辅以静脉泵入异丙酚和吸入低浓度的异氟醚或七氟醚。术中控制适当容量,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调整内环境至稳定,避免肺血管阻力增加,避免心律失常。结果:全组患者35例治愈,9例好转,4例死亡。出院患者症状均有明显改善,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基本平稳。结论:术前正确评估患者病情,选择正确麻醉方式,术中维护心血管功能稳定和维持低状态肺血管阻力,避免心律失常是患者安全渡过围术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stein’s畸形 麻醉
下载PDF
无症状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研究现状 被引量:1
20
作者 何喆 吴永健 《中国医刊》 CAS 2015年第1期1-8,120,共8页
瓣膜病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瓣膜病的患病率预计将在未来20年翻倍[1]。主动脉瓣狭窄( aortic stenosis,AS)是最常见的瓣膜病。在75岁以上人群中,中、重度AS患病率约2.8%,而在大于85岁患者中患病率接近8%[2,3... 瓣膜病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瓣膜病的患病率预计将在未来20年翻倍[1]。主动脉瓣狭窄( aortic stenosis,AS)是最常见的瓣膜病。在75岁以上人群中,中、重度AS患病率约2.8%,而在大于85岁患者中患病率接近8%[2,3]。重度AS患者出现症状后死亡率显著上升,平均存活时间仅为2-3年,且其中15%-20%发生心源性猝死[4],由于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此类患者首选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AVR)治疗。而另外约有1/3-1/2的重度AS患者没有症状[5],预后较好,猝死风险低,对这类患者的治疗尚存争议。根据美国心脏学会/美国心脏病协会(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CC/AHA )2014及欧洲心脏病协会(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2012指南[6,7],对心功能尚可的无症状重度AS 患者推荐的治疗策略是基于密切观察上的等待,但由此可能出现由于症状不明确或回报不及时而使患者处于高猝死风险状态的情况,以及没有考虑进展性心肌损伤对手术结局及远期预后产生不利影响的情况。早期手术治疗可避免以上顾虑,但需要面对手术本身风险及并发症。通过危险评估筛选高风险患者进行早期手术干预,一定程度上平衡了以上两种策略的优劣,即避免观察性等待对高风险患者的姑息以及早期手术对低风险患者的过度干预。但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系统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狭窄 无症状 早期手术治疗 European AORTIC 心源性猝死 主动脉瓣置换术 美国心脏病协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