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巯嘌呤甲基转移酶活性对硫唑嘌呤中间代谢物6-巯基嘌呤药动学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张波 徐小薇 +1 位作者 曾学军 李大魁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4期1093-1096,共4页
目的通过对硫唑嘌呤中间代谢物6-巯基嘌呤(6-mercaptopurine,6-MP)药动学的研究,初步探讨巯嘌呤甲基转移酶(thiopurine methyltransferase,TPMT)活性对6-MP药动学的影响。方法根据红细胞中TPMT活性,受试者分成高酶活性组[(14.52±2.... 目的通过对硫唑嘌呤中间代谢物6-巯基嘌呤(6-mercaptopurine,6-MP)药动学的研究,初步探讨巯嘌呤甲基转移酶(thiopurine methyltransferase,TPMT)活性对6-MP药动学的影响。方法根据红细胞中TPMT活性,受试者分成高酶活性组[(14.52±2.10)μmol.h-1.L-1RBCs,n=16]和低酶活性组[(7.02±2.44)μmol.h-1.L-1RBCs,n=4]。受试者早晨空腹口服硫唑嘌呤100 mg,8 h动态采集静脉血,HPLC测定血浆中6-MP浓度,采用WinNonlin程序进行房室模型拟合及药动学参数计算。结果:6-MP药动学符合一室模型特点,6-MP血浆浓度较低,高酶活性组和低酶活性组ρmax分别是(0.048 3±0.024 3)和(0.039 1±0.010 8)mg.L-1;两组AUC分别是(0.132 0±0.047 2)和(0.093 2±0.012 5)mg.h.L-1;6-MP半衰期短,分别是(1.09±0.65)和(1.25±1.05)h;6-MP表观分布容积大,两组Vd/F分别是(625.63±258.82)和(949.83±670.27)L。高酶活性组和低酶活性组在tmax和tlag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Ka,ρmax,AUC,Ke,t1/2,Vd/F,CL/F等药动学参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由于6-MP代谢的复杂性及独特的组织分布特性,使得TPMT活性对6-MP药动学的影响变得不明显,目前还不能借助6-MP药动学来推测硫唑嘌呤的治疗效果和毒性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巯嘌呤甲基转移酶 6-巯基嘌呤 硫唑嘌呤 药动学
下载PDF
人甲状旁腺激素片断1-34对去卵巢大鼠骨量和骨生物力学特性的作用 被引量:6
2
作者 矫杰 李梅 +7 位作者 孟迅吾 周学瀛 邢小平 夏维波 王鸥 刘怀成 胡莹莹 姜艳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3期1794-1797,共4页
目的探讨人甲状旁腺激素1-34[human parathyroid hormone(1-34),hPTH1-34]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方法 分别予去卵巢6周的Wister大鼠hPTH1-34(40μg·kg-1·d-1,sc每周5次)或生理盐水干预8周,假手术大鼠不予治疗。... 目的探讨人甲状旁腺激素1-34[human parathyroid hormone(1-34),hPTH1-34]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方法 分别予去卵巢6周的Wister大鼠hPTH1-34(40μg·kg-1·d-1,sc每周5次)或生理盐水干预8周,假手术大鼠不予治疗。留取 腰椎1-6(L1-6)、右侧股骨及血、尿标本分别进行骨密度、骨生物力学和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 hPTH1-34组L1-6、股骨远端和股 骨干骨密度值明显高于去卵巢对照组,且L1-6和股骨干的骨密度值与假手术组无差异;凹入试验中hPTH1-34组Can.Load和 Can.Stiff明显高于去卵巢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无差异;三点弯曲实验中hPTH1-34组E.Modulus值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hPTH1-34 组血ALP和UDpd/Cr水平低于去卵巢对照组,但高于假手术组。结论 hPTH1-34可以明显增加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的骨量和 骨生物力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甲状旁腺激素1-34 骨质疏松症 去卵巢大鼠
下载PDF
经鼻-蝶窦入路至鞍区内镜解剖与显微解剖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康军 魏宇魁 +9 位作者 张子衡 姚勇 赵兵 柳夫义 冯铭 魏俊吉 李照建 马文斌 杨义 王任直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为比较内镜下与显微镜下经鼻-蝶窦入路的解剖标志和显露范围差异。方法对9例汉族成人灌注尸头采用经鼻-蝶窦入路进行解剖,其中4例行显微解剖,5例采用内镜下解剖,在内镜与显微镜下分别对入路的解剖标志和显露范围进行比较。结果在蝶... 目的为比较内镜下与显微镜下经鼻-蝶窦入路的解剖标志和显露范围差异。方法对9例汉族成人灌注尸头采用经鼻-蝶窦入路进行解剖,其中4例行显微解剖,5例采用内镜下解剖,在内镜与显微镜下分别对入路的解剖标志和显露范围进行比较。结果在蝶窦内,内镜下可以观察到更多的解剖标志以确定鞍底、海绵窦等重要结构的位置;内镜经鼻-蝶窦入路更易于向颅前窝底、鞍旁海绵窦和斜坡方向扩展。内镜与显微镜下的操作存在较大差异。结论内镜经鼻-蝶窦入路鞍区及其周围的显露范围较显微镜下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蝶窦入路 神经内镜 显微外科手术 解剖学 比较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川芎哚血药浓度 被引量:7
4
作者 唐刚华 姜国辉 +1 位作者 王世真 郑连芳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47-149,共3页
目的 :建立测定大鼠血浆样品中川芎哚浓度的气相色谱 -质谱 (GC -MS)定量分析方法。方法 :血浆样品经乙醚 -异丙醇 (10∶1)提取、硅烷化处理后 ,选择GC -MS选择性离子和辅助定量离子监测。结果 :本法线性范围为 2~ 6 0ng·mL-1,灵... 目的 :建立测定大鼠血浆样品中川芎哚浓度的气相色谱 -质谱 (GC -MS)定量分析方法。方法 :血浆样品经乙醚 -异丙醇 (10∶1)提取、硅烷化处理后 ,选择GC -MS选择性离子和辅助定量离子监测。结果 :本法线性范围为 2~ 6 0ng·mL-1,灵敏度为 1ng·mL-1,回收率达 82 % ,日内日间RSD均小于 9 0 %。结论 :本法为川芎哚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了准确、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哚 药物动力学 气相色谱-质谱 血药浓度
下载PDF
北京地区汉族人巯嘌呤甲基转移酶活性分布状况和基因型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波 徐小薇 +1 位作者 曾学军 李大魁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2期1730-1733,共4页
目的初步考察北京地区汉族健康人和我院自身免疫病患者巯嘌呤甲基转移酶(thipurinemethyltransferase,TPMT)的遗传多态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红细胞中TPMT活性;采用特异引物序列-多聚酶链反应(SSP-PCR)及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 目的初步考察北京地区汉族健康人和我院自身免疫病患者巯嘌呤甲基转移酶(thipurinemethyltransferase,TPMT)的遗传多态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红细胞中TPMT活性;采用特异引物序列-多聚酶链反应(SSP-PCR)及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多态分析(PCR-RFLP)检测TPMT突变等位基因。结果269名汉族健康人TPMT活性呈正态分布,活性在7.23-21.40μmol·h-1·L-1RBCs之间,平均活性是(13.27±2.19)μmol·h-1·L-1RBCs。高酶活性者和低酶活性者的分界点是10.48μmol·h-1·L-1RBCs,低酶活性者17名,占总人数的6.3%,高酶活性者252名,占总人数的93.7%,未发现TPMT活性缺陷者。男性TPMT平均活性比女性略高(P<0.05);95名自身免疫病患者TPMT活性在3.50-40.12μmol·h-1·L-1RBCs之间,平均活性是(15.72±4.99)μmol·h-1·L-1RBCs,高于健康人,但两者无显著性差异。14名高酶活性者均无突变等位基因;10名低酶活性者中,有5名存在TPMT突变等位基因,其中TPMT*2突变等位基因1名,TPMT*3C等位突变基因5名;TPMT活性和基因型呈显著性相关(Kendall’s_b=0.972,P<0.01)。结论北京地区汉族健康人TPMT活性呈正态分布,男性TPMT活性略高于女性(P<0.05);自身免疫病患者TPMT活性个体间差异比健康人大。提示在临床使用嘌呤类药物时,应考虑患者TPMT活性或基因型,提高治疗效果,避免严重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巯嘌呤甲基转移酶 遗传多态性 活性 基因型
下载PDF
[α-^(15)N]-dl-色氨酸的合成 被引量:1
6
作者 唐刚华 王世真 +1 位作者 吴淑琴 姜国辉 《核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04-306,共3页
以15N-甘氨酸为原料,用铝镍合金作还原剂,经多步反应合成[α-15N]-dl-色氨酸,总产率为46.9%,15N的丰度约为93%。终产物的理化性质与色氨酸标准品一致,并经元素分析、MS、UV和纸层析证实。
关键词 色氨酸 铝镍合金 合成 还原剂 氮15 标记物
下载PDF
人血浆中硫唑嘌呤中间代谢物6-巯嘌呤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波 徐小薇 李大魁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2-43,共2页
 目的:建立人血浆中硫唑嘌呤中间代谢物6 巯嘌呤(6 mercaptopurine,6 MP)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方法:取血浆 200μL,以6 硫鸟嘌呤(6 TG)为内标,用70%高氯酸沉淀蛋白,6mol·L-1氢氧化钠调节pH至中性后进样分析。色谱柱:Shim- packC...  目的:建立人血浆中硫唑嘌呤中间代谢物6 巯嘌呤(6 mercaptopurine,6 MP)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方法:取血浆 200μL,以6 硫鸟嘌呤(6 TG)为内标,用70%高氯酸沉淀蛋白,6mol·L-1氢氧化钠调节pH至中性后进样分析。色谱柱:Shim- packCLC-ODS(150mm×6mm,5μm)柱;流动相:乙腈 水 醋酸(10∶489∶1);检测波长为323nm。结果:本方法在2~200μg· 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5),RSD为6.79%(n=10);高、中、低3个浓度质控样本的批内及批间RSD在1.3%~ 6.3%之间,回收率在99.1%~101.5%之间(n=10)。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能够满足临床研究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巯嘌呤 硫唑嘌呤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胰高糖素样肽-1与2型糖尿病及中药干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孙连庆 梁晓春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4期1844-1847,共4页
目的综述胰高糖素样肽-1(GLP-1)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及中药干预作用的研究进展。方法依据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文献为基础,对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与结论GLP-1具有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分泌作用,同时还可以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在2型... 目的综述胰高糖素样肽-1(GLP-1)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及中药干预作用的研究进展。方法依据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文献为基础,对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与结论GLP-1具有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分泌作用,同时还可以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在2型糖尿病的发病及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许多中药可以通过调节GLP-1水平而改善糖代谢,达到治疗糖尿病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促胰岛素 胰高糖素样肽一1 糖尿病 中药
下载PDF
3种不同材质输液容器对15种药物的吸着性实验 被引量:36
9
作者 徐小薇 杜小莉 +2 位作者 李大魁 樊登峰 张伟琪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05-208,共4页
目的 考察含有 0 9%氯化钠和 5 %葡萄糖的 3种材质输液容器对 15种药物的吸着性。方法 将一定量的 15种药品分别加入含有 10 0mL或 2 5 0mL 0 9%氯化钠和 (或 ) 5 %葡萄糖的M312非PVC输液袋、玻璃输液瓶和PVC输液袋中 ,于混匀后的... 目的 考察含有 0 9%氯化钠和 5 %葡萄糖的 3种材质输液容器对 15种药物的吸着性。方法 将一定量的 15种药品分别加入含有 10 0mL或 2 5 0mL 0 9%氯化钠和 (或 ) 5 %葡萄糖的M312非PVC输液袋、玻璃输液瓶和PVC输液袋中 ,于混匀后的0 ,1,3,2 4及 4 8h取样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物浓度。结果  4 8h相对 0h的药物含量百分数 :①在PVC输液袋中 ,胰岛素、硝酸异山梨酯、硝酸甘油和地西泮在 13 2 8%~ 6 8 83%之间 ;②在玻璃输液瓶中 ,硝酸异山梨酯和硝酸甘油在 70 72 %~76 2 2 %之间 ,香丹注射液中的原儿茶醛下降百分数小于 12 % ;除水溶液中不稳定药物外 ,其他药物下降百分数小于 7% ;③在M312输液袋中 ,除水溶液中不稳定药物外 ,其他药物下降百分数小于 8%。结论 PVC输液袋及玻璃输液瓶对一些药物有吸着 ,临床使用这些药物时应避免选用该材质 ;若不能避免选用 ,应考虑适当增加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液容器 药物 吸着性实验 玻璃输液瓶 PVC输液袋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关注制剂中辅料的不良反应 被引量:143
10
作者 郑策 梅丹 +2 位作者 王兰 李大魁 汤光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644-649,共6页
目的综述制剂中各种辅料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查阅近年国内外文献,进行整理、分析、综述。结果制剂中的某些辅料存在不良反应。结论临床用药时应注意辅料的不良反应,正确制定给药方案。
关键词 辅料 不良反应
下载PDF
新型抗肿瘤药物——吉非替尼 被引量:16
11
作者 常涛 梅丹 +1 位作者 张力 李大魁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958-959,共2页
关键词 吉非替尼 抗肿瘤药物 非小细胞性肺癌 阿斯利康公司 获FDA批准 喹唑啉 甲氧基 商品名 化合物 化学名
下载PDF
高热量饲料诱发胰岛素抵抗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8
12
作者 田爱平 郭赛珊 +1 位作者 陈跃腾 申竹芳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827-831,共5页
目的研究高热量饲料诱发胰岛素抵抗(IR)动物模型的特征以及影响因素。方法两种性别的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由高蔗糖、高脂肪组成的高热量饲料喂养的模型组,模型组大鼠于高热量饲料喂养前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霉素。用胰岛素耐量、糖耐... 目的研究高热量饲料诱发胰岛素抵抗(IR)动物模型的特征以及影响因素。方法两种性别的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由高蔗糖、高脂肪组成的高热量饲料喂养的模型组,模型组大鼠于高热量饲料喂养前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霉素。用胰岛素耐量、糖耐量及糖异生等试验评估模型动物的胰岛素敏感性。结果给予高热量饲料6周可诱发实验动物产生以腹型肥胖、糖耐量异常、胰岛素耐量异常、糖异生能力增强、肝脏脂质沉积等为特征的IR动物模型。高热量饲料的加工方式以及实验动物的性别影响IR动物模型的形成。结论高热量饲料可诱发IR动物模型,但受饲料的加工方式及动物性别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热量饲料 糖尿病 糖耐量减低 胰岛素抵抗
下载PDF
棘白素类抗真菌药物——卡泊芬净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凡 梅丹 +1 位作者 刘正印 李大魁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5期1196-1198,共3页
关键词 醋酸卡泊芬净 抗真菌药物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ACETATE 侵袭性曲霉菌病 FDA批准 相对分子质量 默沙东公司 真菌感染 商品名
下载PDF
HPLC测定还原型谷胱甘肽的血浆浓度 被引量:13
14
作者 杜小莉 朱珠 +1 位作者 傅强 李大魁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54-457,共4页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浓度的HPLC方法。方法采集血样,立即注入预加衍生化试剂DTNB 的真空采血管中,25 min内分离血浆。以青霉胺为内标,10%高氯酸沉淀蛋白,上清液进样20μL。色谱柱为SUPELCOSILTM LC- 18(150 mm ...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浓度的HPLC方法。方法采集血样,立即注入预加衍生化试剂DTNB 的真空采血管中,25 min内分离血浆。以青霉胺为内标,10%高氯酸沉淀蛋白,上清液进样20μL。色谱柱为SUPELCOSILTM LC- 18(150 mm ×4.6 mm,5μm) 流动相为0.05 mol·L-1醋酸钠缓冲液(pH 5.6)-甲醇(100:8),流速1 mL·min-1 检测波长320 nm 结果在2~200 μmol·l 1内,标准曲线线性良好,r=0.999 7(n=6)。检测限为1 μmol·L-1。日内误差和日间误差均在10% 以内低、中、高3个浓度的质控样品回收率均在95%~105%之间。结论该方法准确、快速、精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胱甘肽 血浆 浓度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紫杉醇用于卵巢癌化疗的临床药效学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叶敏 朱珠 +2 位作者 傅强 沈铿 李大魁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13-316,共4页
目的:寻找紫杉醇药代动力学参数与疗效和毒性的关系。方法:10名卵巢癌化疗患者单独使用紫杉醇治疗,用药剂量为175mg·m-2和235mg·m-2。动态采集血样本,利用HPLC方法测定,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记录... 目的:寻找紫杉醇药代动力学参数与疗效和毒性的关系。方法:10名卵巢癌化疗患者单独使用紫杉醇治疗,用药剂量为175mg·m-2和235mg·m-2。动态采集血样本,利用HPLC方法测定,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记录用药过程中CA125改变和毒副作用。采用统计学方法和药代动力学模型进行分析。结果:cmax,AUC,AUMC和Cl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无关。而血浆浓度在0.1μmol·L-1或0.05μmol·L-1以上持续的时间与WBC减少百分数符合SigmoidEmax模型。结论:在对此药的群体药代动力学特性深入研究后,监测给药后24h的血药浓度对临床合理用药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药效学 卵巢肿瘤 药物疗法
下载PDF
人血浆中吡柔比星HPLC测定方法及其在药动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叶敏 朱珠 +1 位作者 付强 徐啸晨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773-776,共4页
目的建立人血浆中吡柔比星的HPLC测定方法,并用于吡柔比星化疗病人的药动学研究。方法取血浆300μL,以柔红霉素为内标,采用甲醇-氯仿(1∶3)作为提取溶剂提取,有机相氮气吹干,残渣溶于60μL流动相进样分析。色谱柱:Shim-packCLC-ODS柱(6m... 目的建立人血浆中吡柔比星的HPLC测定方法,并用于吡柔比星化疗病人的药动学研究。方法取血浆300μL,以柔红霉素为内标,采用甲醇-氯仿(1∶3)作为提取溶剂提取,有机相氮气吹干,残渣溶于60μL流动相进样分析。色谱柱:Shim-packCLC-ODS柱(6mm×15cm,5μm);流动相:乙腈-磷酸盐-冰醋酸(35∶65∶0.5);流速1mL.min-1;荧光检测,激发波长480nm,发射波长560nm。乳腺癌化疗病人15min内静注吡柔比星60mg.m-2,在注射开始0,5,10min、注射结束时、结束后5,10,30min,1,2,4,8,12,24,48h取血测定浓度,使用WinNonlin软件拟合,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本方法在5~500μg.L-1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0.9994(n=6)。高、中、低3个质量浓度质控样品批内误差的RSD为3.01%~4.87%,批间RSD为1.49%~4.39%,最低定量限为5μg.L-1;药物代谢为三室模型,半衰期分别为(0.034±0.01),(0.858±0.416)和(18.81±4.47)h。结论本方法采样量小,操作简便,为药动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提供了方法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柔比星 高效液相色谱法 血浆药物浓度 药动学
下载PDF
替加氟乳腺组织穿透及向氟尿嘧啶转化的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叶敏 朱珠 +2 位作者 付强 孙强 茅枫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8-52,共5页
目的描述替加氟在血浆、乳腺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中向氟尿嘧啶(5-FU)转化的药动学过程。方法39名乳腺癌化疗病人po替加氟200 mg,同步采集血浆、肿瘤组织和相邻正常组织样品,并用HPLC测定替加氟和5-FU的浓度。使用自建的药动学模型拟合替... 目的描述替加氟在血浆、乳腺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中向氟尿嘧啶(5-FU)转化的药动学过程。方法39名乳腺癌化疗病人po替加氟200 mg,同步采集血浆、肿瘤组织和相邻正常组织样品,并用HPLC测定替加氟和5-FU的浓度。使用自建的药动学模型拟合替加氟和5-FU的药-时曲线,并利用拟合参数计算血浆和乳腺组织中替加氟和5-FU的组织分布因子,以及替加氟向5-FU的转化率。结果替加氟在肿瘤、邻近正常组织和血浆中的AUC分别为51.20,59.28μg.h.g-1和156.44μg.h.g-1;半衰期分别为11.22,11.30和11.92 h。5-FU在肿瘤、邻近正常组织和血浆中的AUC分别为4.25,2.87μg.h.g-1和1.68 mg.h.L-1。替加氟在正常组织中的组织分布因子(AUCTum or/AUCp lasm a)为0.33,肿瘤组织中的组织分布因子(AUCH-tissue/AUCp lasm a)为0.38;5-FU在乳腺肿瘤的组织分布因子AUCTum or/AUCp lasm a为2.53,正常组织的组织分布因子AUCH-tissue/AUCp lasm a为1.71。结论血浆、乳腺肿瘤组织和相邻正常组织的药-时曲线拟合对替加氟转化为5-FU及5-FU消除过程进行了较好的描述。替加氟在乳腺肿瘤组织和相邻正常组织中的分布较为接近,其活性代谢产物5-FU在肿瘤组织中分布为血浆的2.53倍,为正常组织的1.71倍。替加氟在肿瘤组织中向5-FU的转化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加氟 药动学 氟尿嘧啶 组织分布因子
下载PDF
颅内压监测技术的进展 被引量:39
18
作者 杨勇 杨义 王任直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284-286,共3页
颅内压增高是导致病情恶化,预后不良的常见原因之一。颅内压监测是观察病情、指导治疗、评估和改善预后的重要方法。其监测方法分为创伤性和无创性两种。本文就颅内压监测技术的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颅内压 监测 创伤性 无创性
下载PDF
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1B1遗传多态性对普伐他汀药动学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温爱萍 徐小薇 严晓伟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1735-1739,共5页
目的初步考察汉族人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1B1(OATP1B1)的遗传多态性及其对普伐他汀药动学的影响。方法考察180名汉族健康受试者SLCO1B1(OATP1B1的编码基因)的常见单体型(SLCO1B1*1a,SLCO1B1*1b,SLCO1B1*5及SLCO1B1*15),从中选择18名自愿... 目的初步考察汉族人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1B1(OATP1B1)的遗传多态性及其对普伐他汀药动学的影响。方法考察180名汉族健康受试者SLCO1B1(OATP1B1的编码基因)的常见单体型(SLCO1B1*1a,SLCO1B1*1b,SLCO1B1*5及SLCO1B1*15),从中选择18名自愿参加且基因型为SLCO1B1*1b/*1b,SLCO1B1*1a/*15,SLCO1B1*1b/*15或SLCO1B1*15/*15的受试者入组药动学研究。分别在给药前及给予40 mg普伐他汀后0.33,0.67,1,1.5,2,3,4,5,6,8 h采集受试者血样至肝素抗凝管中。血浆普伐他汀浓度采用HPLC-UV测定。药动学参数应用WinNonlin 1.5软件中的非房室模型计算。SLCO1B1*1b纯合子组受试者(n=9)和SLCO1B1*15杂合子组受试者(n=8)药动学参数的统计学差异应用SPSS 10.0软件中的Mann-Whitney U检验评价。结果180名汉族人单体型SLCO1B1*1a,SLCO1B1*1b和SLCO1B1*15的发生频率分别为0.294,0.614和0.092,未发现单体型SLCO1B1*5;基因型SLCO1B1*1a/*1a,SLCO1B1*1a/*1b,SLCO1B1*1b/*1b,SLCO1B1*1a/*15,SLCO1B1*1b/*15及SLCO1B1*15/*15的发生频率分别为0.078,0.372,0.372,0.061,0.111及0.006。SLCO1B1*1b纯合子组受试者(n=9)和SLCO1B1*15杂合子组受试者(n=8)的ρmax分别为(116.06±46.22)和(173.36±36.23)μg·L-1,二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1<0.05)。2组受试者的其他药动学参数,如AUC0-8 h(P=0.093>0.05),tmax(P=0.139>0.05),t1/2(P=0.093>0.05)及CL/F(P=0.114>0.05)无统计学差异。值得注意的是,SLCO1B1*15纯合子(n=1)的ρmax和AUC0-8 h在所有受试者中最高,分别为401.76μg·L-1和660.05μg·h·L-1;CL/F最低,为59.60 L·h-1。结论180名汉族人OATP1B1存在遗传多态性,最常见的单体型为SLCO1B1*1b。OATP1B1遗传多态性会对普伐他汀药动学产生影响。服用普伐他汀后,携带SLCO1B1*15的受试者,尤其是SLCO1B1*15纯合子受试者的血药浓度显著高于其他受试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伐他汀 OATP1B1 遗传多态性 药动学
下载PDF
稳定同位素法研究川芎哚体内代谢 被引量:4
20
作者 唐刚华 姜国辉 +1 位作者 王世真 郑连芳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753-756,共4页
分别灌胃给予川芎哚和[2-15N]川哚后,尿样经酶水解、碱化、有机溶剂提取。有机相(碱性和中性部分)经浓缩并硅烷化;水相经酸化、吹干提取(提取物为酸性水溶部分)并硅烷化。用GC-MS测定。在碱性和中性提取物中,检出原... 分别灌胃给予川芎哚和[2-15N]川哚后,尿样经酶水解、碱化、有机溶剂提取。有机相(碱性和中性部分)经浓缩并硅烷化;水相经酸化、吹干提取(提取物为酸性水溶部分)并硅烷化。用GC-MS测定。在碱性和中性提取物中,检出原型川穹哚及其一种代谢物;在酸性水溶性提取物中,检出川芎哚的另两种代谢物。结果表明,川芎哚体内代谢途径可能是川芎哚羟基化和川芎哚羟甲基的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哚 代谢 中药 GC-MS 稳定同位素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