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是上、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处的压力,可通过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直接测量[1]。1959年,Hughes和Magov-em[2]在开胸术后患者监测右心房压的研究中发现失血会引起CVP下降,首次描述了CVP和容量的关系。1...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是上、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处的压力,可通过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直接测量[1]。1959年,Hughes和Magov-em[2]在开胸术后患者监测右心房压的研究中发现失血会引起CVP下降,首次描述了CVP和容量的关系。1968年,English等⑴第一次全面阐述了CVP监测在心血管手术、低血容量性休克、心力衰竭和心脏骤停中应用的重要性。CVP的正常值范围于20世纪60年代末达成共识[4-6],为5~10 cm H20,早先主要被当作是评估心脏前负荷的指标,常用于临床上指导液体治疗的补液速度和补液量,CVP<5 cm H20表示血容量不足;>15 cm H20提示心功能不全、静脉血管床过度收缩或肺循环阻力增高;若CVP超过20 cm H20时,则表示存在充血性心力衰竭[7]。见表1。展开更多
脓毒症是目前医学界面临的重大难题与挑战,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进步,各个领域对脓毒症的研究探索越来越深入,尽管多年来国际.上对脓毒症采用积极的“拯救”措施,但是脓毒症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仍然居高不下。根据目前国际指南对脓毒症...脓毒症是目前医学界面临的重大难题与挑战,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进步,各个领域对脓毒症的研究探索越来越深入,尽管多年来国际.上对脓毒症采用积极的“拯救”措施,但是脓毒症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仍然居高不下。根据目前国际指南对脓毒症定义的更新,脓毒症被定义为感染引起的宿主反应失调,进而导致循环功能障碍及器官功能损害。感染是引发脓毒症的最初源头,而从感染发展到脓毒症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其中包括病原体的侵入、细胞因子的释放、毛细血管渗漏、微循环功能障碍等,最终导致器官代谢紊乱和功能衰竭。在目前国际采用的脓毒症3.0的指南推荐中,以感染+SOFA评分≥2分为脓毒症诊断标准,而应对脓毒症则更多侧重在器官功能的“拯救”治疗上。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拯救脓毒症运动"并未得到令人满意的效果。急诊医学作为急重症的前沿学科,能够最早收治急性感染患者。如果能够在感染早期从人群特点、感染病原体和部位、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来预测脓毒症发生的可能性,通过细胞因子检测及时发现炎症风暴,利用有效的临床评分系统对患者进行评估,对脓毒症高危患者采取更为积极有效的治疗手段,防止和阻断感染向脓毒症发展的进程,将有可能大大降低急性感染患者的脓毒症发病率和病死率。基于此,中国急诊医学专家提出“预防与阻断”脓毒症的概念,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中国预防脓毒症行动(preventing sepsis campaign in China,PSCC)",提出在“脓毒症前期”及“围脓毒症期”开展针对性的诊断、检查和处理,实现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降低脓毒症的发病率和病死率的“三早两降”,为急性重症感染患者的诊治提出一个新的思路。本共识由急诊医学领域的四个学(协)会以及五个相关杂志出版机构共同倡导、探讨、撰写,由来自急诊医学、重症医学、感染病学、药学及检验医学等专业学科的40余名专家多次讨论形成。共识内容包括急性感染患者的确定识别、抗感染治疗、脓毒症高危患者的排查筛查、炎症风暴的发现和应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和凝血功能的调控、液体支持方案及器官功能保护策略等,不仅总结归纳了临床常用的西医诊断治疗措施,也将祖国医学在脓毒症防治中的优势融入共识,期望能给为临床医生提供一个全面的诊疗参考,为降低感染患者发展为脓毒症提供可靠的诊疗依据。展开更多
犬咬伤是指犬齿咬合、切割人体组织导致的皮肤破损、组织撕裂、出血和感染等损伤,除一般化脓性感染外,还可引起狂犬病、破伤风、气性坏疽等特殊感染。全世界每年有近亿人被犬咬伤,我国是世界上犬只数量最多的国家,2012年达到1.3亿只,每...犬咬伤是指犬齿咬合、切割人体组织导致的皮肤破损、组织撕裂、出血和感染等损伤,除一般化脓性感染外,还可引起狂犬病、破伤风、气性坏疽等特殊感染。全世界每年有近亿人被犬咬伤,我国是世界上犬只数量最多的国家,2012年达到1.3亿只,每年咬伤人数超过1200万。犬咬伤是狂犬病病毒最主要的传播方式,狂犬病的病死率几乎为100%;从世界范围看,每年因狂犬病导致的死亡人数约5.9万;99%的人狂犬病通过犬传播,小部分通过野生动物传播,如狐狸、狼、豺狼、蝙蝠、浣熊、臭鼬或猫鼬等。近年来,我国人狂犬病病例逐年减少,但仍是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认定的狂犬病高风险国家之一[1]。近几年我国狂犬病报告死亡数一直位居37种法定报告传染病前列,给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安定带来危害。展开更多
文摘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是上、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处的压力,可通过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直接测量[1]。1959年,Hughes和Magov-em[2]在开胸术后患者监测右心房压的研究中发现失血会引起CVP下降,首次描述了CVP和容量的关系。1968年,English等⑴第一次全面阐述了CVP监测在心血管手术、低血容量性休克、心力衰竭和心脏骤停中应用的重要性。CVP的正常值范围于20世纪60年代末达成共识[4-6],为5~10 cm H20,早先主要被当作是评估心脏前负荷的指标,常用于临床上指导液体治疗的补液速度和补液量,CVP<5 cm H20表示血容量不足;>15 cm H20提示心功能不全、静脉血管床过度收缩或肺循环阻力增高;若CVP超过20 cm H20时,则表示存在充血性心力衰竭[7]。见表1。
文摘脓毒症是目前医学界面临的重大难题与挑战,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进步,各个领域对脓毒症的研究探索越来越深入,尽管多年来国际.上对脓毒症采用积极的“拯救”措施,但是脓毒症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仍然居高不下。根据目前国际指南对脓毒症定义的更新,脓毒症被定义为感染引起的宿主反应失调,进而导致循环功能障碍及器官功能损害。感染是引发脓毒症的最初源头,而从感染发展到脓毒症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其中包括病原体的侵入、细胞因子的释放、毛细血管渗漏、微循环功能障碍等,最终导致器官代谢紊乱和功能衰竭。在目前国际采用的脓毒症3.0的指南推荐中,以感染+SOFA评分≥2分为脓毒症诊断标准,而应对脓毒症则更多侧重在器官功能的“拯救”治疗上。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拯救脓毒症运动"并未得到令人满意的效果。急诊医学作为急重症的前沿学科,能够最早收治急性感染患者。如果能够在感染早期从人群特点、感染病原体和部位、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来预测脓毒症发生的可能性,通过细胞因子检测及时发现炎症风暴,利用有效的临床评分系统对患者进行评估,对脓毒症高危患者采取更为积极有效的治疗手段,防止和阻断感染向脓毒症发展的进程,将有可能大大降低急性感染患者的脓毒症发病率和病死率。基于此,中国急诊医学专家提出“预防与阻断”脓毒症的概念,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中国预防脓毒症行动(preventing sepsis campaign in China,PSCC)",提出在“脓毒症前期”及“围脓毒症期”开展针对性的诊断、检查和处理,实现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降低脓毒症的发病率和病死率的“三早两降”,为急性重症感染患者的诊治提出一个新的思路。本共识由急诊医学领域的四个学(协)会以及五个相关杂志出版机构共同倡导、探讨、撰写,由来自急诊医学、重症医学、感染病学、药学及检验医学等专业学科的40余名专家多次讨论形成。共识内容包括急性感染患者的确定识别、抗感染治疗、脓毒症高危患者的排查筛查、炎症风暴的发现和应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和凝血功能的调控、液体支持方案及器官功能保护策略等,不仅总结归纳了临床常用的西医诊断治疗措施,也将祖国医学在脓毒症防治中的优势融入共识,期望能给为临床医生提供一个全面的诊疗参考,为降低感染患者发展为脓毒症提供可靠的诊疗依据。
文摘犬咬伤是指犬齿咬合、切割人体组织导致的皮肤破损、组织撕裂、出血和感染等损伤,除一般化脓性感染外,还可引起狂犬病、破伤风、气性坏疽等特殊感染。全世界每年有近亿人被犬咬伤,我国是世界上犬只数量最多的国家,2012年达到1.3亿只,每年咬伤人数超过1200万。犬咬伤是狂犬病病毒最主要的传播方式,狂犬病的病死率几乎为100%;从世界范围看,每年因狂犬病导致的死亡人数约5.9万;99%的人狂犬病通过犬传播,小部分通过野生动物传播,如狐狸、狼、豺狼、蝙蝠、浣熊、臭鼬或猫鼬等。近年来,我国人狂犬病病例逐年减少,但仍是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认定的狂犬病高风险国家之一[1]。近几年我国狂犬病报告死亡数一直位居37种法定报告传染病前列,给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安定带来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