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居家康复训练在脑瘫患儿中应用的范围综述 被引量:6
1
作者 张静 杨龙飞 +1 位作者 刘宇 高岩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1-75,共5页
目的 对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居家康复训练在脑瘫患儿中应用的研究进行范围审查,以全面了解其康复训练的优势与不足。方法 按照范围综述写作指南,在9个中英文数据库检索2021年8月31日以前发表的相关文献,对结果进行筛选、汇总和分析。结果... 目的 对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居家康复训练在脑瘫患儿中应用的研究进行范围审查,以全面了解其康复训练的优势与不足。方法 按照范围综述写作指南,在9个中英文数据库检索2021年8月31日以前发表的相关文献,对结果进行筛选、汇总和分析。结果 纳入30篇文献,对其发表时间、研究地点、研究类型、干预方法、干预时长及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结论 虚拟现实技术对患儿功能恢复有积极作用,建议未来开发更多个性化的康复项目,在治疗团队指导下制定合适的训练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脑瘫 康复训练 居家 范围综述
下载PDF
水中运动康复治疗在脑瘫患儿中的应用进展
2
作者 张静 高岩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3年第3期11-14,共4页
本文从水中运动和康复护理的发展与应用概况、水中运动治疗中的康复护理、水中运动治疗的优势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康复护理实践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促进康复护理实践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关键词 康复护理 脑瘫 儿童 水中运动
下载PDF
关节镜下经后中隔入路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效果的探讨 被引量:12
3
作者 周凤华 白伦浩 +1 位作者 张志强 张永强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9-170,共2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经后中隔入路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和重要性。方法:对31例应用关节镜下经膝关节后中隔入路重建后交叉韧带的患者术后进行系统康复治疗,随访分析术前术后关节活动度、关节稳定性和Lysholm评分。结果:...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经后中隔入路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和重要性。方法:对31例应用关节镜下经膝关节后中隔入路重建后交叉韧带的患者术后进行系统康复治疗,随访分析术前术后关节活动度、关节稳定性和Lysholm评分。结果:术后随访6~22个月,术前和术后6个月膝关节伸展受限角度分别是6.23°±3.25°和2.15°±2.18°(P<0.01);膝关节屈曲受限角度分别是34.16°±10.95°和15.03°±12.64°(P<0.01)。关节稳定性检查,术后6月患膝后抽屉和后Lanchman试验检查均阴性;患者手术前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分别为(43.65±12.21)分和(89.27±8.96)分(P<0.01)。结论:关节镜下经后中隔入路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治疗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它与手术有机结合,效果良好,可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后交叉韧带重建 康复
下载PDF
康复医学医疗援疆带教体会 被引量:1
4
作者 巴方 梁虎 张志强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2期334-337,共4页
医疗援疆作为中央治疆方案中重要的组成,为解决民生问题作出了贡献,围绕康复医学建设的人才要求,提出康复医师注重西医教育基础,注重专业化培训;要多途径引进人才;注重学科带头人培养;强调康复治疗师的资质教育和临床实践教育。
关键词 医疗援疆 康复科 教学培训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中的作用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孙丹丹 王淼 孙秀华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第7期109-111,共3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6月收治的15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8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康复锻炼和护理,治疗组在对...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6月收治的15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8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康复锻炼和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康复护理,2组患者进行为期1个月的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根据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表(FMA)评判脑卒中偏瘫患者治疗前后的肢体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9.74%(70/78),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4.36%(58/78),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FMA评分治疗前较治疗后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前后FMA评分升高更显著(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可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能够改善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对于脑卒中偏瘫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护理 脑卒中 偏瘫 肢体功能 中风
下载PDF
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孙爽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0年第13期111-113,共3页
目的分析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障碍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8月—2019年6月收治的108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借助等距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康复训练,研究组给予针灸联合康复训... 目的分析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障碍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8月—2019年6月收治的108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借助等距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康复训练,研究组给予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上下肢Fugl-meyer评分、BI评分、NISS评分及Berg评分等。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上下肢Fugl-meyer评分、FIM评分、NISS评分及Berg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Fugl-meyer评分、BI评分及Berg评分相较于对照组显著升高;研究组患者NISS评分相较于对照组显著下降;研究组的临床疗效(98.14%)相对比于对照组(83.33%)升高;P <0.05。结论脑梗死患者给予针灸联合康复训练优势显著,可明显提升其临床疗效,提高Fugl-meyer评分、BI评分及Berg评分,降低NISS评分,值得推广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康复训练 脑梗死 神经功能 运动障碍 中风
下载PDF
中药熏药护理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40例 被引量:4
7
作者 王淼 李知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第9期116-118,共3页
目的探讨中药熏药护理疗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熏药护理疗法进... 目的探讨中药熏药护理疗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熏药护理疗法进行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4周。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Ashworth评分、FMA评分及Barthel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0%(36/40),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0.00%(28/40),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Ashworth评分、FMA评分及Barthel评分改善更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中药熏蒸护理疗法联合康复训练的诊治方案可起到舒经通络、活血化瘀之功效,可以改善患肢肌肉紧张度、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致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熏药 护理 康复训练 脑卒中 肢体痉挛 中风 痉证
下载PDF
肌肉链理论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悦曦 解佳妮 +2 位作者 王晓溶 王新雨 王志强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21期128-132,共5页
肌肉链理论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的运用受到广泛关注,其对患者核心控制能力、上肢及下肢功能、姿势控制能力、疼痛、运动能力等方面的改善效果显著。本研究总结相关领域的国内外文献,介绍肌肉链理论对卒中患者核心控制、姿势控制、运... 肌肉链理论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的运用受到广泛关注,其对患者核心控制能力、上肢及下肢功能、姿势控制能力、疼痛、运动能力等方面的改善效果显著。本研究总结相关领域的国内外文献,介绍肌肉链理论对卒中患者核心控制、姿势控制、运动能力、疼痛的影响,串联了关节链、肌肉链、神经链的功能,提供了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链理论 脑卒中 核心控制能力 姿势控制能力 运动能力
下载PDF
早期康复路径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恢复进程和Harris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53
9
作者 张煜卓 王成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7期129-132,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路径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成功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5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骨科康复护理,研究组术后在常规康复护理基础上...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路径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成功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5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骨科康复护理,研究组术后在常规康复护理基础上开展早期康复路径功能训练.比较2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采用Harris评分评估2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个月髋关节畸形、疼痛、关节活动度、功能性活动各项目评分及Harris总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且研究组上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路径功能训练有助于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早日恢复,同时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加速髋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早期康复路径 功能训练 恢复进程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穴位按摩配合肌群拍打治疗脑卒中后痉挛偏瘫康复期临床观察 被引量:8
10
作者 陈艳萍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0年第12期106-108,共3页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痉挛偏瘫康复期行穴位按摩配合肌群拍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脑卒中后痉挛偏瘫康复期患者100例,以"入院顺序奇偶性"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50例采取传统康复方法,观察组50例采取穴位按摩...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痉挛偏瘫康复期行穴位按摩配合肌群拍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脑卒中后痉挛偏瘫康复期患者100例,以"入院顺序奇偶性"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50例采取传统康复方法,观察组50例采取穴位按摩+肌群拍打法,对比2组方法使用4周Ashworth评分、Fuel-Meyer评分、SS-QOL评分。结果观察组4周后Ashworth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观察组4周后Fuel-Meyer评分、SS-QOL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穴位按摩+肌群拍打应用于脑卒中后痉挛偏瘫康复期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痉挛症状,提高肢体功能以及生活质量,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痉挛 偏瘫 康复期 穴位按摩 肌群拍打 中风 痉证
下载PDF
中医手法按摩在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孙红言 朱莉 +2 位作者 汤蕙霞 孙兆青 张贺 《护理管理杂志》 CSCD 2023年第8期684-688,共5页
目的探讨中医手法按摩在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将352例患者分为中医手法按摩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护理,中医手法按摩组术前采用中医手法按摩,比较两组患者术... 目的探讨中医手法按摩在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将352例患者分为中医手法按摩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护理,中医手法按摩组术前采用中医手法按摩,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焦虑、血压、心率、生活质量及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中医手法按摩组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前焦虑明显缓解(P<0.01),血压、心率、生活质量无变化(P>0.05),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P<0.01)。结论中医手法按摩应用于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安全、有效,在维持患者血压、心率稳定,生活质量不降低的情况下,可缓解冠心病患者的术前焦虑,降低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中医手法按摩 经皮冠状动脉 介入治疗术
下载PDF
穴位电针联合肌内效贴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丽杰 郝娜 +3 位作者 崔倩 陈新意 金迪 赵冬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27期143-147,共5页
目的探讨穴位电针联合肌内效贴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2月至2022年9月辽宁省金秋医院收治的174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A(58例)、对照组B(58例)与观察组(58例)。对照组A采用肌... 目的探讨穴位电针联合肌内效贴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2月至2022年9月辽宁省金秋医院收治的174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A(58例)、对照组B(58例)与观察组(58例)。对照组A采用肌内效贴治疗,对照组B采用穴位电针治疗,观察组采用穴位电针联合肌内效贴治疗。三组患者均治疗3个疗程。比较三组症状评分、临床疗效、肩手肌群生物力学指标、治疗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三组中医证候评分、肩手综合征评估量表(S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Fugl-Meyer评估量表(FMA)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S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和对照组B,FMA评分高于照组A和对照组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A和对照组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肩外展肌、肩前屈肌、内旋肌、外旋肌峰力矩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A和对照组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A、对照组B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电针联合肌内效贴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症状和肩部肌群肌力,提高肢体运动功能,治疗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肩手综合征 肌内效贴 穴位电针 生物肌力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超短波对大鼠脊髓损伤后早期GFAP和ED-1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孙师 万峪岑 +6 位作者 赵利娜 尹艳梅 陆宇 冯智萍 周禹鑫 张志强 张立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78-683,共6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联合超短波治疗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4周功能恢复、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ED-1表达的影响。方法 3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对照组、超短波组、BMSCs组、超短波+BMSCs组,采用改良Allen...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联合超短波治疗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4周功能恢复、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ED-1表达的影响。方法 3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对照组、超短波组、BMSCs组、超短波+BMSCs组,采用改良Allen′s法制作大鼠SCI模型,术后1 d、1周、2周、3周、4周用BBB评分法评价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术后4周取材,行GFAP和ED-1免疫组化染色,测定其蛋白表达的积分光密度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后4周超短波组、超短波+BMSCs组的BBB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BMSCs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仅超短波+BMSCs组GFAP的阳性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短波组、BMSCs组、超短波+BMSCs组ED-1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单纯超短波治疗即可明显改善SCI后神经功能恢复;超短波及BMSCs移植治疗均可减轻炎症,以超短波作用最为显著,二者联合治疗在促进功能恢复上并未显现出协同作用,但是在减轻炎性反应和胶质瘢痕形成上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超短波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ED-1
下载PDF
弥散张量成像在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4
作者 谭晓琳 任艳 +5 位作者 李松柏 张志强 张洧蓝 李晓红 刘娜 娄凡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61-364,370,共5页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成像(DTI)在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诊断中的应用及VP患者下肢运动障碍的致病机制。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16例VP患者(VP组)及32例帕金森病患者(PD组),应用量表及DTI...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成像(DTI)在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诊断中的应用及VP患者下肢运动障碍的致病机制。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16例VP患者(VP组)及32例帕金森病患者(PD组),应用量表及DTI检查评价患者的双下肢运动功能。结果 VP组与PD组比较存在严重的双下肢运动障碍(冻结步态、起步困难等)。VP组患者双下肢运动障碍与双侧额叶纤维束相关(P=0.008)。PD组双下肢运动障碍与黑质纤维束相关(P=0.030)。2组在黑质、双侧额叶各项异性值,额叶、黑质致密部及网状部表观弥散系数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 VP患者较PD患者存在更为严重的下肢运动障碍;DTI为鉴别VP与PD提供了新的方法;VP患者双下肢运动障碍形成可能与额叶纤维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弥散张量成像 步态障碍 运动障碍
下载PDF
高压氧前处理脊髓损伤大鼠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凋亡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洪鹏 巴方 +1 位作者 白丹 高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2012年第2期295-298,共4页
背景:脊髓损伤后难以修复,损伤后保护残存的神经元是促进神经再生的关键。目的:验证高压氧预处理可以通过抑制早期的细胞凋亡来保护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方法:随机将26只雄性Wistar大鼠等分成模型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在给予高压氧5d后与... 背景:脊髓损伤后难以修复,损伤后保护残存的神经元是促进神经再生的关键。目的:验证高压氧预处理可以通过抑制早期的细胞凋亡来保护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方法:随机将26只雄性Wistar大鼠等分成模型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在给予高压氧5d后与模型组同时制作脊髓T9~10全横断模型。结果与结论:尼氏染色显示脊髓T9~T10全横断后8h及1d,脊髓前角的浓染的细胞多见,与模型组相比,实验组脊髓前角浓染的细胞较少。TUNEL染色也显示脊髓T9~T10全横断后脊髓损伤后8h^1d,2组大鼠脊髓前角内均可见大量的凋亡神经元,3d时凋亡神经元数量减少。相比于模型组,高压氧预处理8h,1d后大鼠脊髓前角凋亡神经元较少(P<0.05,P<0.01)。说明高压氧预处理能对脊髓损伤后前角运动神经元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预处理 脊髓损伤 前角运动神经元 凋亡 大鼠
下载PDF
高压氧预处理对脊髓损伤后后角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李洪鹏 巴方 +1 位作者 白丹 高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13,17,共4页
目的探讨高压氧预处理是否可以通过抑制早期的细胞凋亡来保护脊髓后角神经元。方法随机将24只雄性Wistar大鼠分成对照组与高压氧预处理组。高压氧预处理组在给予高压氧5d后与对照组同时制作脊髓(T8-T10)全横断模型。术后8h、1d和3d取... 目的探讨高压氧预处理是否可以通过抑制早期的细胞凋亡来保护脊髓后角神经元。方法随机将24只雄性Wistar大鼠分成对照组与高压氧预处理组。高压氧预处理组在给予高压氧5d后与对照组同时制作脊髓(T8-T10)全横断模型。术后8h、1d和3d取脊髓做冠状冰冻切片,行Nissl及TUNEL染色,光镜下观察。结果Nissl染色显示,术后8h及1d时脊髓后角内浓染的细胞多见,高压氧预处理组与对照组比较浓染的细胞较少,3d后两组无明显差异;TUNEL染色显示,术后8h及1d时阳性细胞多见,8h时两组差异明显(P〈0.05),1d时差异最显著(P〈0.01)。结论高压氧预处理对脊髓损伤后后角神经元起保护作用,术后1d内保护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预处理 脊髓损伤 前角运动神经元 凋亡
下载PDF
静脉应用双膦酸盐治疗原发骨质疏松痛 被引量:20
17
作者 丁远远 崔健君 周凤华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0年第2期109-110,共2页
目的观察静脉应用双膦酸盐治疗原发骨质疏松痛的疗效。方法原发骨质疏松症患者68例,根据骨密度(BMD)降低的情况(通常用T表示),将患者分为3组,依据T值及年龄,予以静脉因卡膦酸二钠,治疗期间所有组均同时口服钙尔奇D,使用数字模拟评分法(V... 目的观察静脉应用双膦酸盐治疗原发骨质疏松痛的疗效。方法原发骨质疏松症患者68例,根据骨密度(BMD)降低的情况(通常用T表示),将患者分为3组,依据T值及年龄,予以静脉因卡膦酸二钠,治疗期间所有组均同时口服钙尔奇D,使用数字模拟评分法(VAS)及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DEXA),测定治疗前后的骨密度评定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患者疼痛强度明显降低(P<0.05),骨密度较前略有增高(P>0.05),副作用轻微可耐受。结论静脉应用双膦酸盐治疗骨质疏松疼痛,有给药方便、依从性好、安全性高、起效快、疗效优等特点,可供临床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膦酸盐 静脉应用 原发骨质疏松 疼痛 骨密度
下载PDF
步行模式下肌电生物反馈性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即刻足底压力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元香南 李晓婷 +4 位作者 李菡婷 刘宇 孙师 万峪岑 张志强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191-1196,共6页
目的研究步行模式下肌电生物反馈性功能性电刺激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即刻步行速度、足底压力的影响。方法 18例脑卒中患者,患肢因脑卒中引起足下垂内翻,患者存在部分主动踝背屈能力(肌力>2级)。肌电生物反馈性功能性电刺激前后,受试者... 目的研究步行模式下肌电生物反馈性功能性电刺激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即刻步行速度、足底压力的影响。方法 18例脑卒中患者,患肢因脑卒中引起足下垂内翻,患者存在部分主动踝背屈能力(肌力>2级)。肌电生物反馈性功能性电刺激前后,受试者在足底压力测量步道上分别进行测试。分析比较脑卒中患者刺激前后步行的足底压力特点;比较步行速度、初始触地时间、触地时间占支撑相百分比、峰压力值、冲量、触地面积等指标。结果刺激后脑卒中患者偏瘫侧的初始触地点大部分由足跖部外侧移至足跟部;偏瘫侧足跟部初始触地时间提前,足跖部外侧的触地时间相对延后,足跟峰压力值、冲量、触地面积均增加(P<0.05)。同时,非偏瘫侧足跟部初始触地时间也提前(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性功能性电刺激可改善脑卒中患者步行异常模式,使得患者在提高步行稳定性及诱发正常步行模式上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肌电生物反馈性功能性电刺激 步态 足底压力
下载PDF
持续被动运动治疗脑卒中患者下肢肌痉挛的效果 被引量:12
19
作者 甄希成 陈新 张辉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80-882,共3页
目的观察持续被动运动(CPM)治疗脑卒中患者下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将5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使用CPM运动下肢,比较治疗下肢肌痉挛的效果。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Ashworth评分及临床痉挛指数(CSI... 目的观察持续被动运动(CPM)治疗脑卒中患者下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将5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使用CPM运动下肢,比较治疗下肢肌痉挛的效果。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Ashworth评分及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分均有明显差异,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肌痉挛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PM训练能减轻脑卒中患者下肢肌痉挛状态,减小了康复治疗师的工作量,也为缓解脑卒中患者肌肉痉挛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被动运动 脑卒中 痉挛 骨骼肌
下载PDF
关节镜下经后中隔入路重建后交叉韧带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白伦浩 周凤华 +2 位作者 王佳时 傅永慧 付勤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34-335,共2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经膝关节后中隔入路重建后交叉韧带的操作安全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经膝关节后中隔的关节镜入路,对31例患者进行了后交叉韧带重建术。术后早期物理治疗及康复训练,采用Lysholm评分法随访分析膝关节功能。结果:...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经膝关节后中隔入路重建后交叉韧带的操作安全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经膝关节后中隔的关节镜入路,对31例患者进行了后交叉韧带重建术。术后早期物理治疗及康复训练,采用Lysholm评分法随访分析膝关节功能。结果:无术中神经血管损伤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22个月,患者手术前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分别为(43.65±12.21)和(89.27±8.96)分。结论:关节镜下经后中隔入路重建后交叉韧带,可清楚观察膝关节后室腔内结构,视野清晰,扩大了关节镜下手术操作空间,操作具有安全性,与术后早期合理的康复治疗结合,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关节镜 后中隔 经后中隔入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