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及内固定术治疗颈椎及颈胸段脊柱结核 被引量:11
1
作者 贾长青 付勤 +3 位作者 韩长旭 刘振宁 王俊丰 梁峰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149-1150,共2页
目的总结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及前路内固定治疗颈椎及颈胸段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探讨重建脊柱稳定性的必要性和安全性。方法2002年4月-2006年3月,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及前路内固定治疗13例颈椎及颈胸段脊柱结核... 目的总结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及前路内固定治疗颈椎及颈胸段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探讨重建脊柱稳定性的必要性和安全性。方法2002年4月-2006年3月,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及前路内固定治疗13例颈椎及颈胸段脊柱结核患者。男8例,女5例;年龄21~58岁。病程1~7个月,平均4个月。颈椎结核10例,颈胸段结核3例。术前X线片、CT、MRI检查示病变部位为:C3、41例,C52例,C5、63例,C6、74例,C7、T12例,C7~T21例。后凸Cobb角为20~50°,平均35.7°。神经功能ASIA分级:B级1例,C级4例,D级6例,E级2例。术前血沉34~78mm/h,平均42mm/h。结果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34个月,平均14个月。均未出现伤口深部感染或窦道形成,平均1.5个月血沉降至20mm/h以下。患者植骨均完全融合,融合时间3~5个月,平均3.4个月。术后后凸Cobb角17~39°,平均29.3°;随访14个月时为9~21°,平均14.5°。神经功能除1例B级恢复至D级外,余均达E级。结论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同期植骨内固定治疗颈椎及颈胸段脊柱结核能彻底清除病灶、防止复发、矫正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促进脊柱植骨融合,提高脊柱结核的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脊柱结核 前路病灶清除术 植骨 内固定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脊柱骨折的手术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
作者 刘齐 阎崇楠 王欢 《脊柱外科杂志》 2019年第2期145-149,共5页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常见的累及中轴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固有的病理特征导致骨质疏松和脊柱生物力学性能下降,使脊柱逐渐硬化、出现后凸畸形,影响脊柱整体的平衡和灵活性,晚期脊柱多节段融合后像一个长臂杠杆,轻微外力即可导致脊...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常见的累及中轴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固有的病理特征导致骨质疏松和脊柱生物力学性能下降,使脊柱逐渐硬化、出现后凸畸形,影响脊柱整体的平衡和灵活性,晚期脊柱多节段融合后像一个长臂杠杆,轻微外力即可导致脊柱骨折和神经损伤[1],这也使得AS 合并脊柱骨折患者的治疗与其他骨折不尽相同。由于骨质疏松和脊柱融合,AS 患者椎体骨折发生率高出健康人群4 倍[2],且多为经椎间隙的三柱骨折,同时至少10%的患者存在多处骨折[3-4];骨折好发于相对固定的胸腰椎和活动度较大的颈椎,最常出现在C6,7[5];此类患者出现神经损伤的概率是健康人群的11 倍[6-7],且81%最初神经功能正常的患者会出现继发性神经损伤[6]。AS 合并脊柱骨折患者死亡率高达6.6%[3]。对于AS 合并脊柱骨折,由于早期条件有限和认识不足,临床上多主张非手术治疗;但不稳定的AS 合并脊柱骨折,非手术治疗常出现骨折不愈合和继发性神经损伤,且长时间卧床易引起褥疮、坠积性肺炎和静脉血栓等并发症[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脊柱炎 强直性 外科手术 综述文献
下载PDF
脊柱骨折合并截瘫患者的护理措施探讨 被引量:12
3
作者 连晶 《中国医药导刊》 2016年第9期959-960,共2页
目的:探讨脊柱骨折合并截瘫患者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收集脊柱骨折合并截瘫患者共62例,根据平行、单盲、随机对照的设计原则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2例),观察组根据患者情况进行针对性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效果。结果... 目的:探讨脊柱骨折合并截瘫患者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收集脊柱骨折合并截瘫患者共62例,根据平行、单盲、随机对照的设计原则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2例),观察组根据患者情况进行针对性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脊柱骨折合并截瘫患者的护理当中,针对性护理的应用能够显著干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截瘫 针对性护理 护理效果
下载PDF
不同手术方式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治疗效果和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申远 宇洪浩 原泉 《河北医学》 CAS 2023年第6期1026-1032,共7页
目的:分析单纯后路手术与前后路联合手术两种术式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生活质量以及并发症,优化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外科治疗方案。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我院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患者120例,按... 目的:分析单纯后路手术与前后路联合手术两种术式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生活质量以及并发症,优化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外科治疗方案。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我院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患者120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单纯后路组(n=83)和前后路联合组(n=37)。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通过JOA、VRS、NRS评分和PF、RP、GH评分表,评估两组患者术后1、3、12个月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生活质量;通过电话复诊记录患者满意度。结果:与后路手术组比较,在术后各随访时间点,前后路联合手术患者JOA评分、JOA恢复率、PF、RP、GH评分以及满意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前后路联合组在术后3、12个月时NDI评分显著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2个月时前后路联合组VRS、NRS评分高于单纯后路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前后路联合组术后轴性症状发生率显著增加(P<0.05);前后路联合组的手术时长、术中失血、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显著增加(P<0.01)。与单纯后路组K线阴性患者相比,前后路联合组K线阴性患者术后1、12个月时NDI评分较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前后路联合手术在神经功能恢复、生活质量改善以及患者满意度方面并无显著优势,反而带来了更大的手术创伤、手术花费及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单纯后路手术 前后路联合手术 并发症 满意度
下载PDF
密固达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 被引量:22
5
作者 徐丽美 金国鑫 +1 位作者 姜超 刘玉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7-189,共3页
对17例新鲜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同时,给予静脉输注密固达治疗。同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用药前检查、身体评估、知识宣教、心理护理、用药中的护理、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处理及饮食、运动和辅助用药的指... 对17例新鲜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同时,给予静脉输注密固达治疗。同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用药前检查、身体评估、知识宣教、心理护理、用药中的护理、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处理及饮食、运动和辅助用药的指导。观察治疗前后腰部疼痛VAS评分、腰椎活动度及骨密度变化,并总结护理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固迭 骨质疏松症 胸腰椎压缩骨折 护理
下载PDF
下颈椎外伤后脊髓继发性损伤的防治策略 被引量:9
6
作者 刘瑞端 贾长青 +2 位作者 付勤 梁峰 杨杰 《中国骨伤》 CAS 2010年第11期860-863,共4页
目的:探讨和总结下颈椎外伤后脊髓继发性损伤的防治策略。方法:2004年4月至2009年4月对67例下颈椎外伤后脊髓继发性损伤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47例,女20例;年龄18~69岁,平均40.5岁。入院后采取甲基强的松龙(MP)和神经节苷酯(GM-1... 目的:探讨和总结下颈椎外伤后脊髓继发性损伤的防治策略。方法:2004年4月至2009年4月对67例下颈椎外伤后脊髓继发性损伤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47例,女20例;年龄18~69岁,平均40.5岁。入院后采取甲基强的松龙(MP)和神经节苷酯(GM-1)等药物应用、早期手术减压、术后高压氧的治疗等措施预防脊髓继发性损伤。神经功能依据Frankel分级,疗效评定采用总恢复率和有用恢复率。总恢复率为Frankel分级升高1级及1级以上者,有用恢复率为患者恢复到可以行走或可以扶拐行走,但残留某种神经功能障碍者,指Frankel分级D和E级。结果:63例获得随访,时间1~3年,平均1.5年。患者总恢复率为53.7%(36/67),有用恢复率为35.8%(24/67);死亡7例,加重1例。结论:及时应用甲基强的松龙(MP)、神经节苷酯(GM-1)等药物,早期手术减压,术后高压氧治疗可以有效地防治颈椎外伤后脊髓的继发性损伤;术前减少不必要搬动,术中谨慎操作也可减少医源性脊髓损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脊髓损伤 外科手术 药物疗法 高压氧
下载PDF
自我效能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连晶 李雷 徐丽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16期160-163,共4页
目的 探讨自我效能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3年3月~2015年8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脊髓损伤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 目的 探讨自我效能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3年3月~2015年8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脊髓损伤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自我效能训练,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效能、神经功能恢复、生活技能、生活质量。结果 实验组干预后较干预前一般自我效能评分(GSES)明显提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实验组干预后脊髓损伤评级(ASIA)分级明显好于干预前,且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干预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5),实验组干预后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物质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实验组干预后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自我效能训练可有效提高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生活技能恢复效果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效能 脊髓损伤 神经功能 生活技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临床护理路径用于经蝶垂体瘤手术患者的效果评价及医学伦理学价值分析 被引量:18
8
作者 丁姗 刘培慧 +4 位作者 彭杰敏 刘佳妹 朱姝 李东 于童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5年第6期962-965,共4页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用于经蝶垂体瘤手术患者的效果及医学伦理学价值。方法对照试验,观察两组患者入院时以及术前1小时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出院时对于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住院的时间、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对于...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用于经蝶垂体瘤手术患者的效果及医学伦理学价值。方法对照试验,观察两组患者入院时以及术前1小时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出院时对于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住院的时间、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对于医护人员的信任程度、发生医疗纠纷的比例,出院时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出院时领悟社会支持的评分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前1小时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为(45.78±4.89)分显著小于对照组的(56.8±4.65)分(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33%显著小于对照组的19.44%(P<0.05)。结论经蝶垂体瘤手术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后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术前焦虑,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还能提高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体现了"人本主义"的伦理原则,有利于"公正原则""知情同意原则"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 垂体瘤 医学伦理学 人本主义
下载PDF
骨小梁纹理参数对膝骨关节炎进展的预测效能 被引量:4
9
作者 孙英伟 刘学勇 +2 位作者 邓纯博 张展 马驯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04-708,共5页
目的评估放射成像中软骨下骨小梁纹理对膝骨关节炎(OA)进展的预测效能。方法将OA公用数据库中,基线双侧膝关节Kellgren-Lawrence(KL)分级均为0级、随访36个月后右膝关节KL≥2级的研究对象纳入放射学进展组,36个月后KL分级仍为0级的研究... 目的评估放射成像中软骨下骨小梁纹理对膝骨关节炎(OA)进展的预测效能。方法将OA公用数据库中,基线双侧膝关节Kellgren-Lawrence(KL)分级均为0级、随访36个月后右膝关节KL≥2级的研究对象纳入放射学进展组,36个月后KL分级仍为0级的研究对象纳入对照组。应用局部二值模式结合灰度共生矩阵的纹理分析方法,提取胫骨内侧平台软骨下骨小梁在不同角度和步长的纹理参数(对比度、相关性、能量、熵、同质性、异质性)。对有统计学差异的参数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能够预测OA发生的纹理参数,并对筛选后的纹理参数进行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评估纹理参数的预测效能。结果角度为0°~135°、步长为1~5的部分纹理参数与膝OA的发生存在相关性。ROC曲线显示联合协变量的各纹理参数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9~0.79,诊断比值比为5.75~15.6,当角度为45°、步长为1时异质性的AUC值最大,为0.79,诊断比值比为13.89。结论基线膝关节X线尚无明显变化时,膝关节软骨下骨小梁的放射成像骨纹理参数能够预测OA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软骨下骨小梁 局部二值模式 灰度共生矩阵 纹理分析
下载PDF
寰枢椎不稳围手术期危险因素分析及治疗策略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瑞端 贾长青 +2 位作者 梁峰 杨杰 付勤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1431-1433,共3页
[目的]讨论寰枢椎不稳围手术期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的研究了20例患者的围手术期治疗策略,其中男17例,女3例;年龄21~65岁,包括齿突骨折6例,枢椎椎弓根骨折4例,寰枢椎半脱位10例(包括游离齿突3例,陈旧性齿突骨折1例)。[结果]20例均... [目的]讨论寰枢椎不稳围手术期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的研究了20例患者的围手术期治疗策略,其中男17例,女3例;年龄21~65岁,包括齿突骨折6例,枢椎椎弓根骨折4例,寰枢椎半脱位10例(包括游离齿突3例,陈旧性齿突骨折1例)。[结果]20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6年,平均1.8年。JOA评分标准术后改善率87.03%。[结论]寰枢椎不稳围手术期治疗策略的选择对术后的康复及愈合具有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不稳 围手术期 治疗策略
下载PDF
硬膜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治疗体会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成 陈健华 +3 位作者 石海浪 段景柱 李雷 王欢 《实用骨科杂志》 2017年第11期1011-1015,共5页
目的探讨硬膜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收集分析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我科诊治的4例硬膜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3例为嚢内性突出,1例为根内型突出。收集每一个病例的病史,重点专科查体结果,影像学报告结果... 目的探讨硬膜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收集分析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我科诊治的4例硬膜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3例为嚢内性突出,1例为根内型突出。收集每一个病例的病史,重点专科查体结果,影像学报告结果,于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记录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29分法)并计算神经功能恢复率,评价疼痛缓解情况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进行文献回顾性分析。结果 2例患者术前影像学资料出现了环形强化征、硬膜内气体征等典型表现;4例病例均进行了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均为后路腰椎椎板切除减压、椎间盘切除术。术中切开硬膜,可见游离的髓核在硬膜囊内或神经根袖内,将游离的髓核与神经纤维分离,切除突出的间盘组织,切开的背侧硬膜予以严密缝合。所有患者术后JOA及VA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结论硬膜下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对少见,易与硬膜内髓外肿瘤相混淆,术前明确诊断相对困难,增强MRI检查是较为有效的检查方法;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下腰椎间盘突出症 增强MRI 马尾综合征
下载PDF
前路“三维旋转复位”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欢 韩国一 +1 位作者 李雷 崔少千 《脊柱外科杂志》 2009年第5期269-273,共5页
目的探讨下颈椎脱位前路手术复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4~2007年,34例下颈椎不稳定骨折脱位患者,行前路减压、复位及植骨钛板固定的手术。单侧关节突交锁13例,双侧21例。"三维旋转复位"法:上椎体冠状面旋转,复位侧的椎... 目的探讨下颈椎脱位前路手术复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4~2007年,34例下颈椎不稳定骨折脱位患者,行前路减压、复位及植骨钛板固定的手术。单侧关节突交锁13例,双侧21例。"三维旋转复位"法:上椎体冠状面旋转,复位侧的椎小关节分离;椎体间撑开时使上椎体矢状面前曲至上下关节突分离到"尖对尖"的位置;上位椎体水平面旋转向后上关节突绕过下关节突,完成复位。双侧脱位以相对方法复位。结果32例(94.1%)满意复位,2例需要后路手术。随访时间平均38.4个月,均牢固骨性融合。14例不完全性损伤者脊髓功能均获不同程度改善,ASIA残损分级平均提高1~2级;12例脊髓完全性损伤者临床症状,如疼痛、麻木等得到缓解,其中4例ASIA残损分级平均提高1~2级;其余脊髓功能无恢复,ASIA残损分级无变化。结论"三维旋转复位"可以减少复位时脊髓实际牵拉距离,提高复位的安全性;急诊前路手术可以获得满意的复位和即刻稳定性的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脊柱骨折 脱位 外科手术
下载PDF
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和治疗 被引量:4
13
作者 景成伟 许晓军 付勤 《实用骨科杂志》 2009年第11期807-808,共2页
目的探讨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sequestered lumbar disc herniation,SLDH)的临床特点及合理治疗方案。方法回顾分析56例SLDH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MRI和术中探查结果,总结分析SLDH临床特点,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SLDH分为单纯游离、游离... 目的探讨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sequestered lumbar disc herniation,SLDH)的临床特点及合理治疗方案。方法回顾分析56例SLDH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MRI和术中探查结果,总结分析SLDH临床特点,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SLDH分为单纯游离、游离黏连、异位游离三种类型。随访6~26个月,平均18个月,无术后复发者。术后4周采用Macnab标准评价疗效,优31例,良18例,可7例,优良率87.5%。结论SLDH诊断明确后,根据椎间盘的游离情况,采用适当的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型 腰椎间盘突出症 手术治疗
下载PDF
基于《成人急性枢椎骨折循证临床诊疗指南》的成人急性齿突骨折研究进展和指南更新探讨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齐 王欢 《脊柱外科杂志》 2018年第2期109-113,共5页
循证临床指南是在广泛收集临床证据的基础上,按照循证医学的方法制定出的临床指导意见,有较强的实用性、科学性和有效性。《成人急性枢椎骨折循证临床诊疗指南》[1](以下简称《指南》)是国内首部关于枢椎骨折的循证临床指南,在借鉴国外... 循证临床指南是在广泛收集临床证据的基础上,按照循证医学的方法制定出的临床指导意见,有较强的实用性、科学性和有效性。《成人急性枢椎骨折循证临床诊疗指南》[1](以下简称《指南》)是国内首部关于枢椎骨折的循证临床指南,在借鉴国外指南的基础上,特别针对国内脊柱外科的医疗现状,对成人急性枢椎骨折提出了诊疗的基本推荐准则。指南是根据大量循证医学证据形成的。为了使指南具有较高的时效性,其所包含的推荐意见应与最新发表的研究证据相一致,而每天都有大量新的临床研究发表[2],指南编者需要持续检测和评估新文献,以确定指南是否需要更新,并根据相应更新流程进行定期更新。这样,指南才是当前最先进诊治水平的体现,才能为使用者提供最佳的决策建议[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突尖 脊柱骨折 综述文献
下载PDF
重视寰枢椎手术治疗的技术进步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欢 《脊柱外科杂志》 2018年第2期65-65,70,共2页
寰枢椎是脊柱结构最复杂、运动方式最独特、治疗困难争议最多的部位。主要特点:①寰枢椎的运动是三维大幅度的弹性运动,其承担头颈部5 0%的旋转及1 2%的屈伸和侧曲运动,最灵活也最不稳定,最脆弱和最容易受伤,因其骨结构相对纤细,多依靠... 寰枢椎是脊柱结构最复杂、运动方式最独特、治疗困难争议最多的部位。主要特点:①寰枢椎的运动是三维大幅度的弹性运动,其承担头颈部5 0%的旋转及1 2%的屈伸和侧曲运动,最灵活也最不稳定,最脆弱和最容易受伤,因其骨结构相对纤细,多依靠软组织稳定。②特殊的结构造就特殊的生物力学性能。寰枢椎间没有椎间盘,不适用三柱理论。寰枢关节以枢椎的2个侧块关节为支撑,将来自头部的两股力量传递到三柱的下颈椎,是力量转换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椎 枢椎 脊柱骨折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寰枢椎后路固定补救方案的生物力学研究
16
作者 金国鑫 张磊 +2 位作者 阎崇楠 刘齐 王欢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5-29,共5页
目的研究寰枢椎后路补救方案治疗寰枢椎不稳的生物力学强度。方法利用新鲜尸体标本建立齿状突骨折模型,进行寰枢椎椎弓根螺钉(A组)和后路补救方案固定,双侧寰椎后弓螺钉+枢椎椎板钉(B组);左侧寰枢椎椎弓根钉+右侧寰椎后弓钉,枢椎椎板钉(... 目的研究寰枢椎后路补救方案治疗寰枢椎不稳的生物力学强度。方法利用新鲜尸体标本建立齿状突骨折模型,进行寰枢椎椎弓根螺钉(A组)和后路补救方案固定,双侧寰椎后弓螺钉+枢椎椎板钉(B组);左侧寰枢椎椎弓根钉+右侧寰椎后弓钉,枢椎椎板钉(C组);左侧寰枢椎椎弓根钉+左侧寰椎后弓钉,枢椎椎板钉(D组);双侧寰椎椎弓根钉+枢椎椎板钉(E组)。测量载荷下各方向活动度,并测量抗拔出力,比较生物力学强度。结果B组和E组对后伸的控制较A组弱(P<0.05)。左侧弯时,C组活动度降低50.5%,D组降低66%,与A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右侧弯时各组活动度均显著降低(P>0.05)。B组和C组左侧轴向旋转的控制活动度比A组大,B组右侧轴向旋转控制活动度与A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寰椎椎弓根螺钉的拔出力为718.2 N,后弓螺钉的拔出力为399.7 N。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枢椎椎弓根螺钉拔出力为635 N,枢椎椎板螺钉拔出力为431.3 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寰枢椎置钉困难时,左侧寰枢椎椎弓根钉+左侧寰椎后弓钉,枢椎椎板钉,双侧寰椎椎弓根钉+枢椎椎板钉可优先考虑,其次选择左侧寰枢椎椎弓根钉+右侧寰椎后弓钉,枢椎椎板钉。双侧寰椎后弓钉+枢椎椎板钉需要坚强外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不稳 寰椎后弓螺钉 枢椎椎板钉 抗拔出力
下载PDF
寰椎后弓-横突髓腔钉道的影像解剖学参数及其临床意义
17
作者 阎崇楠 王欢 +8 位作者 李雷 崔少千 祁英 徐昕 段景柱 金国鑫 张磊 陈健华 李成 《脊柱外科杂志》 2018年第2期92-97,共6页
目的通过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测量成人寰椎后弓-横突髓腔钉道的解剖学参数,并结合临床病例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6月本院PACS中18~70岁患者的颈椎三维CT数据,共200例,男女各100例,年龄(54.95±11.93)岁。... 目的通过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测量成人寰椎后弓-横突髓腔钉道的解剖学参数,并结合临床病例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6月本院PACS中18~70岁患者的颈椎三维CT数据,共200例,男女各100例,年龄(54.95±11.93)岁。选取寰椎后弓-横突髓腔最长轴切面为测量截面,利用PACS测量软件手工测量该截面入钉点与后结节距离、入钉角度与矢状面夹角、入钉角度与横截面夹角、钉道长度、椎动脉沟狭窄处髓腔高度和入钉点髓腔最大高度等解剖学参数,所得数据纳入统计学分析。结合临床病例探讨其可行性。结果入钉点与后结节距离为(7.45±1.75)mm,入钉角度与矢状面夹角为54.26°±6.06°,入钉角度与横截面夹角为9.15°±3.40°、钉道长度为(18.55±3.75)mm,椎动脉沟狭窄处髓腔高度为(2.09±0.81)mm,入钉点髓腔最大高度为(4.93±0.37)mm。男性寰椎后弓-横突髓腔钉道在入钉点与后结节距离、钉道长度、椎动脉沟狭窄处髓腔高度和入钉点髓腔最大高度均大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之间入钉角度与矢状面夹角和入钉角度与横截面夹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有限病例初步证实该置钉方式具有可行性。结论寰椎后弓-横突髓腔的解剖学特点能够满足置钉要求,在常规寰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狭小无法置钉或钉道破裂置钉失败时,可以当做替代置钉钉道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椎 解剖学 放射摄影术
下载PDF
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早期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30
18
作者 宇洪浩 原泉 王欢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06-409,共4页
目的探讨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患者发生早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3年至2016年行胸腰椎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1 142例患者。术后发生早期手术部位感染的50例为感染组,按1∶2比例随机抽取102例未感染患者进行病例-... 目的探讨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患者发生早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3年至2016年行胸腰椎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1 142例患者。术后发生早期手术部位感染的50例为感染组,按1∶2比例随机抽取102例未感染患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以可能影响术后感染的自身因素(年龄、体质量指数、既往脊柱手术病史、糖尿病、吸烟史,血浆白蛋白)及手术相关因素(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为自变量,应用logistic逐步回归方法筛选各危险因素是否与术后感染之间存在相关,找出影响术后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患者早期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为4.38%。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P=0.041)、血浆白蛋白水平(P=0.001)、吸烟史(P=0.03)、术中出血量(P=0.008)及手术时间(P=0.022)对患者胸腰椎后路术后早期切口感染有明显影响。结论糖尿病、吸烟史、血浆白蛋白水平、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为胸腰椎后路早期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因素 术后感染 多因素分析 脊柱手术
下载PDF
寰枢关节运动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9
作者 李明洋 王欢 +4 位作者 崔少千 段景柱 金国鑫 阎崇楠 张磊 《脊柱外科杂志》 2018年第2期114-119,共6页
胸腰椎由于椎间盘的存在,在屈伸、侧曲时,椎间盘受力一侧高度减少,对侧高度增加,成楔形,介导脊柱的形变,同时髓核向对侧移位,压迫纤维环增加其张力,通过髓核-纤维环的协同作用防止过度牵拉,但是这一结构也限制了胸腰椎的旋转运动。寰枢... 胸腰椎由于椎间盘的存在,在屈伸、侧曲时,椎间盘受力一侧高度减少,对侧高度增加,成楔形,介导脊柱的形变,同时髓核向对侧移位,压迫纤维环增加其张力,通过髓核-纤维环的协同作用防止过度牵拉,但是这一结构也限制了胸腰椎的旋转运动。寰枢椎之间没有椎间盘协助运动,以旋转功能为主,头颈部约47°的旋转功能及10°的屈伸功能均由寰枢关节完成[1],与胸腰椎区别较大,脊柱三柱理论对其不适用。且寰枢关节骨结构相对纤细,前、后纵韧带和节段性韧带均较胸腰段薄弱,稳定性较差,在儿童头部旋转时寰枢关节分离度可达85%[2],是脊柱中较脆弱和易损伤的部位[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椎 枢椎 生物力学 综述文献
下载PDF
椎旁肌影像学参数的评估及其与腰椎手术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穆月明 阎崇楠 +1 位作者 刘齐 王欢 《脊柱外科杂志》 2021年第1期68-72,共5页
腰椎椎旁肌为附着于腰椎周围的多裂肌、竖脊肌、腰大肌及腰方肌等肌肉的总称,对于增加腰椎的稳定性有着重要作用[1],大多数腰椎手术会不同程度地损伤腰椎椎旁肌,椎旁肌受损可导致去神经支配的萎缩和脂肪浸润,造成腰椎失稳。有研究[2]表... 腰椎椎旁肌为附着于腰椎周围的多裂肌、竖脊肌、腰大肌及腰方肌等肌肉的总称,对于增加腰椎的稳定性有着重要作用[1],大多数腰椎手术会不同程度地损伤腰椎椎旁肌,椎旁肌受损可导致去神经支配的萎缩和脂肪浸润,造成腰椎失稳。有研究[2]表明,椎旁肌的退行性变与腰椎疾病及腰椎手术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放射摄影影像解释 计算机辅助 外科手术 综述文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