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辽宁地区遗传性粘多糖贮积症Ⅰ型患者α-L-艾杜糖醛酸酶基因突变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孙鲁宁 王海波 +1 位作者 董贵章 张海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4-57,共4页
目的探讨我国粘多糖贮积症I型患者α-L-艾杜糖醛酸酶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采用PCR-SSCP和DNA测序的方法检测我国辽宁地区10个粘多糖贮积症I型家系α-L-艾杜糖醛酸酶基因的突变类型。结果①发现我国辽宁地区粘多糖贮积症I型患者α-L-艾... 目的探讨我国粘多糖贮积症I型患者α-L-艾杜糖醛酸酶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采用PCR-SSCP和DNA测序的方法检测我国辽宁地区10个粘多糖贮积症I型家系α-L-艾杜糖醛酸酶基因的突变类型。结果①发现我国辽宁地区粘多糖贮积症I型患者α-L-艾杜糖醛酸酶基因存在2种新的突变类型R363H和880+g-c。②同时发现3种多态性位点R105Q、L118和A361T。结论我国辽宁地区粘多糖贮积症I型患者α-L-艾杜糖醛酸酶基因的突变情况不同于其他国家和地区,但其多态性与Scott等报道的欧裔患者情况相似[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多糖累积病Ⅰ型 艾杜糖醛酸酶 突变 多态现象
下载PDF
我国粘多糖贮积症IH型患者α-L艾杜糖苷酶基因的一种同义突变
2
作者 孙鲁宁 徐岩 +1 位作者 董贵章 张海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21-422,共2页
目的 :探讨我国粘多糖贮积症IH型 (MPS -IH)患者α -L艾杜糖苷酶 (IDUA)基因的突变类型。方法 :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临床疑似MPS患者及其家属白细胞中IDUA活性 ;对IDUA活性为零的患者及其家属扩增其IDUA基因外显子VII并对其进行单链... 目的 :探讨我国粘多糖贮积症IH型 (MPS -IH)患者α -L艾杜糖苷酶 (IDUA)基因的突变类型。方法 :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临床疑似MPS患者及其家属白细胞中IDUA活性 ;对IDUA活性为零的患者及其家属扩增其IDUA基因外显子VII并对其进行单链构象多态 (SSCP)分析 ;根据SSCP结果进行基因序列分析。结果 :酶学检查发现 10例MPS -IH型患者 ,其白细胞中IDUA活性均为 0 ;SSCP分析发现在这 10个MPS -IH家系中有 7个家系出现同一种泳动变位 ;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这 7个MPS -IH家系均出现一种同义突变 ,该突变在正常人群中未检测到。结论 :我国MPS -IH型患者IDUA基因外显子VII出现一种高发的同义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多糖累积病IH型 艾杜糖醛酸酶 基因 突变 遗传性疾病 染色体病
下载PDF
坏死性增生性淋巴结病
3
作者 陶晶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4年第9期851-851,共1页
坏死性增生性淋巴结病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院儿科陶晶坏死性增生性淋巴结病(NarotiringHyperplastic)Lymphadenopatby),又称坏死性淋巴结炎,或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以长期发热,淋巴结... 坏死性增生性淋巴结病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院儿科陶晶坏死性增生性淋巴结病(NarotiringHyperplastic)Lymphadenopatby),又称坏死性淋巴结炎,或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以长期发热,淋巴结肿大和白细胞减少为三大特点,易与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肿大 临床医院 中国医科大学 坏死性淋巴结炎 长期发热 白细胞减少 抗菌素治疗 轻度肿大 淋巴结活检 肿大淋巴结
下载PDF
50年来小儿肺炎诊治策略的变迁 被引量:159
4
作者 袁壮 马沛然 +18 位作者 邓力 方鹤松 卢競 江载芳 陈贤楠 陆权 张乾忠 张灵恩 范永琛 洪建国 胡仪吉 胡皓夫 赵祥文 赵顺英 耿荣 夏经 曹玲 鲁继荣 傅文永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881-908,共28页
关键词 小儿肺炎 诊治策略 变迁 胸部X线摄片 重症肺炎 肺炎病原学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原文传递
GLI1基因I495L和D933G多态性与先天性心脏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7
5
作者 邱广蓉 李晓明 +3 位作者 辛娜 姜红堃 刘红波 孙开来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1494-1496,共3页
目的探讨GLI1基因I495L和D933G多态性与先天性心脏病(CH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择180例CHD患儿[病例组,包括ASD37例、VSD65例及法洛四联症(TOF)78例]和200名健康体检儿童(健康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 目的探讨GLI1基因I495L和D933G多态性与先天性心脏病(CH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择180例CHD患儿[病例组,包括ASD37例、VSD65例及法洛四联症(TOF)78例]和200名健康体检儿童(健康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进行GLI1基因I495L和D933G位点多态性检测,分析上述2个多态位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分布,比较各个位点不同基因型与CHD患病风险的关系。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GLI1基因I495L多态位点基因型频率在VSD组、TOF组的分布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0.029),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5,0.004),且C等位基因携带者患VSD和TOF的风险高于A等位基因携带者(VSD:OR=1.658,95%CI1.101~2.496;TOF:OR=1.757,95%CI1.198~2.575);GLI1基因D933G多态位点基因型频率在VSD组、TOF组的分布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5,0.018),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39,0.008),且G等位基因携带者患VSD和TOF的风险高于A等位基因携带者(VSD:OR=1.520,95%CI1.020~2.266;TOF:OR=1.654,95%CI1.137~2.406)。结论 GLI1基因I495L和D933G多态性与CHD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具有C、G等位基因的个体患CHD的风险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病 先天性 GLI1基因 多态性
原文传递
TBX1基因T350M多态性与法洛四联症的相关性 被引量:5
6
作者 邱广蓉 周静怡 +3 位作者 刘培燕 姜红堃 刘红波 孙开来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946-948,共3页
目的探讨TBX1基因T350M多态性与法洛四联症(TOF)的相关性。方法选择TOF患儿112例(TOF组)。其中男69例,女43例;年龄(4.27±1.93)岁。20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其中男102例,女98例;年龄(5.68±2.17)岁。采用病例... 目的探讨TBX1基因T350M多态性与法洛四联症(TOF)的相关性。方法选择TOF患儿112例(TOF组)。其中男69例,女43例;年龄(4.27±1.93)岁。20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其中男102例,女98例;年龄(5.68±2.17)岁。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结合DNA测序进行TBX1基因T350M位点(NCBI SNPID:rs4819522)多态性检测,分析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健康对照组的分布,比较不同基因型和等位基因与TOF患病风险的关系。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在所有312例样本中,TBX1基因T350M多态位点存在C/T多态。T350M多态位点基因型频率在TOF组与健康对照组中的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χ2=8.220,P=0.016),等位基因频率在TOF组与健康对照组中的分布亦存在显著性差异(χ2=9.544,P=0.002),且T等位基因携带者患TOF的风险高于C等位基因携带者(OR=1.746,95%CI1.224~2.490)。结论 TBX1基因T350M多态性与TOF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具有T等位基因的个体TOF患病风险增高,TBX1基因可能是TOF的遗传易感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洛四联症 TBX1基因 多态性
原文传递
CASP3基因R101H多态性与法洛四联症的相关性 被引量:1
7
作者 邱广蓉 刘培燕 +2 位作者 姜红堃 刘红波 孙开来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856-858,共3页
目的探讨CASP3基因R101H多态性与法洛四联症(TOF)的相关性。方法选择TOF患儿112例(TOF组)。男69例,女43例;年龄(4.27±1.93)岁。同时选取200名健康体检儿童为健康对照组。男102例,女98例;年龄(5.68±2.17)岁。采用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CASP3基因R101H多态性与法洛四联症(TOF)的相关性。方法选择TOF患儿112例(TOF组)。男69例,女43例;年龄(4.27±1.93)岁。同时选取200名健康体检儿童为健康对照组。男102例,女98例;年龄(5.68±2.17)岁。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应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进行CASP3基因R101H位点(NCBI SNP ID:rs146285839)多态性检测,分析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分布,比较不同基因型与TOF患病风险的关系。应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312例样本中,CASP3基因R101H多态位点存在C/T多态。R101H多态位点基因型频率在TOF组与健康对照组中的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χ2=9.752,P=0.008),等位基因频率在TOF组与健康对照组中的分布亦存在统计学差异(χ2=11.682,P=0.001),且T等位基因携带者患TOF的风险高于C等位基因携带者(OR=1.854,95%CI 1.298~2.647)。结论 CASP3基因R101H多态性与TOF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具有T等位基因的个体TOF患病风险增高,CASP3基因可能是TOF的遗传易感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洛四联症 CASP3基因 多态性
原文传递
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时Bcl-2蛋白和Bax蛋白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孙桂莲 韩玉昆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1999年第4期234-236,共3页
目的 研究Bc1-2蛋白和Bax 蛋白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中的表达,以及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方法 将新生7日龄Wistar大鼠制成HIBD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及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UNEL... 目的 研究Bc1-2蛋白和Bax 蛋白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中的表达,以及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方法 将新生7日龄Wistar大鼠制成HIBD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及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UNEL)。 结果 新生大鼠HIBD时细胞凋亡与坏死并存,但以凋亡为主。Bcl-2和Bax 在正常新生大鼠脑内广泛表达(+ ~);缺氧缺血(HI)后脑病变处Bcl-2免疫强度明显下降(- ~+ );Bax 的免疫强度也减弱,其中可见散在分布的阳性凋亡细胞;HI后Bcl-2与Bax 的比例下降。 结论 Bcl-2可能抑制细胞凋亡,Ba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BCL-2蛋白 BAX蛋白
原文传递
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时Bcl-2和P53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1
9
作者 孙桂莲 韩玉昆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00年第1期22-24,共3页
目的:研究Bcl-2的P53蛋白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中的表达及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将新生7日龄Wistar大鼠制成HIBD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及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UNEL)研究Bcl-... 目的:研究Bcl-2的P53蛋白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中的表达及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将新生7日龄Wistar大鼠制成HIBD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及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UNEL)研究Bcl-2和P53蛋白在新生大鼠及缺氧缺血(HI)后脑中表达及与凋亡的关系。结果:新生大鼠HIBD时凋亡与坏死并存,以凋亡为主。Bel-2免疫蛋白在正常新生大鼠脑内广泛表达(+~++++);HI后脑病变处Bcl-2免疫强度明显下降(-~+);P53蛋白在正常新生大鼠脑内基本无表达;HI后病变部位散在分布阳性凋亡细胞。结论:HI后Bcl-2免疫表达减弱,P53的免疫表达增强,提示Bcl-2可抑制凋亡,P53可能促进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蛋白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BCL-2蛋白
原文传递
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时Bcl-2和Fas配体蛋白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桂莲 韩玉昆 《新生儿科杂志》 1999年第6期257-259,共3页
为研究 Bcl- 2和 Fas配体 (Fas L )基因蛋白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HIBD)中的表达及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将新生 7日龄 Wistar大鼠制成 HIBD模型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 - SP法及原位缺口末端标记 (TUNEL )研究 Bcl- 2和 Fas L蛋白在新生... 为研究 Bcl- 2和 Fas配体 (Fas L )基因蛋白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HIBD)中的表达及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将新生 7日龄 Wistar大鼠制成 HIBD模型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 - SP法及原位缺口末端标记 (TUNEL )研究 Bcl- 2和 Fas L蛋白在新生大鼠及缺氧缺血 (HI)后脑中表达及与凋亡的关系。结果示新生大鼠 HIBD时凋亡与坏死并存 ,以凋亡为主。Bcl- 2免疫蛋白在正常新生大鼠脑内广泛表达 (+~ + + + + ) ;HI后脑病变处 Bcl- 2免疫强度明显下降 (-~ + ) ;Fas L蛋白在正常新生大鼠脑内呈不表达或弱表达 (-~ + + ) ,HI后病变部位散在分布阳性凋亡细胞。由此可见 HI后 Bcl- 2与 Fas L的比例下降有助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BCL-2 FAS
原文传递
辽宁地区人群中α-L艾杜糖醛酸酶基因多态性研究
11
作者 孙鲁宁 董理鸣 +1 位作者 董贵章 张海鹏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490-492,共3页
目的探讨辽宁地区粘多糖贮积症Ⅰ型(MPS-Ⅰ)患者及正常人群中α-L艾杜糖醛酸酶(IDUA)基因的多态性分布情况。方法采用PCR、RFLP和DNA测序的方法检测1999年10月至2002年2月辽宁地区20例MPS-Ⅰ型患儿以及120名正常人群中IDUA基因的多态性... 目的探讨辽宁地区粘多糖贮积症Ⅰ型(MPS-Ⅰ)患者及正常人群中α-L艾杜糖醛酸酶(IDUA)基因的多态性分布情况。方法采用PCR、RFLP和DNA测序的方法检测1999年10月至2002年2月辽宁地区20例MPS-Ⅰ型患儿以及120名正常人群中IDUA基因的多态性分布情况。结果发现辽宁地区MPS-Ⅰ型患儿及正常人群中IDUA基因存在4种多态性位点R105Q、L118、A314和A361T;位于外显子Ⅲ的多态性位点L118在MPS-Ⅰ型患者中的频率为45%,而在正常人群中的频率为18%。结论辽宁地区人群中IDUA基因存在4种多态性位点R105Q、L118、A314和A361T,其中L118在MPS-Ⅰ型患儿和正常人群中出现的频率具有明显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多糖贮积症Ⅰ型 α—L艾杜糖醛酸酶 基因多态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