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小板蛋白激酶C在脑梗塞中致病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郝一文 张丽霞 +1 位作者 孙胜玫 于秉治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18-119,共2页
目的:研究血小板蛋白激酶C(PKC)在脑梗塞中的活性,以揭示PKC的致病机理。方法:利用32P-NaH2PO4标记血小板,以PKC的40kd、20kd底物的磷酸化作为酶激活的标志,对脑梗塞组及正常对照组PKC的基础活... 目的:研究血小板蛋白激酶C(PKC)在脑梗塞中的活性,以揭示PKC的致病机理。方法:利用32P-NaH2PO4标记血小板,以PKC的40kd、20kd底物的磷酸化作为酶激活的标志,对脑梗塞组及正常对照组PKC的基础活性及反应活性经t检验进行分析比较。结果:PKC的基础活性及经凝血酶刺激后的反应活性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脑梗塞中血小板PKC的异常活化及高反应性在血小板血栓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蛋白激酶C 脑梗塞
下载PDF
纤维结合蛋白胶的制备 被引量:1
2
作者 郝一文 周勇 刘显智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451-452,共2页
纤维结合蛋白胶(fibringlue)由于其优良的止血、封固及促进上皮细胞再生等性能正被人们日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由于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是一种人血液中天然存在的生物活性物质,无毒副作用,因此,以... 纤维结合蛋白胶(fibringlue)由于其优良的止血、封固及促进上皮细胞再生等性能正被人们日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由于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是一种人血液中天然存在的生物活性物质,无毒副作用,因此,以其作为外科止血、封固、填充的生物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结合蛋白胶 纤维蛋白原 冷沉淀 凝血酶
下载PDF
标本放置时间对白细胞分类中间细胞及血小板计数检测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赵明 徐立山 +1 位作者 郭丽杰 金心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308-309,共2页
目的探讨急诊标本放置时间对白细胞分类中间细胞及血小板计数检测的影响。方法分别用DYN-CD1700、DYN-CD1600和SysmexKX-21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同一标本不同时间(1h内)的中间细胞及血小板。同时采用人工显微镜分类计数白细胞及血小板... 目的探讨急诊标本放置时间对白细胞分类中间细胞及血小板计数检测的影响。方法分别用DYN-CD1700、DYN-CD1600和SysmexKX-21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同一标本不同时间(1h内)的中间细胞及血小板。同时采用人工显微镜分类计数白细胞及血小板。结果15min内白细胞分类中间细胞,三台自动化分析仪均比人工显微镜分类计数偏高。15min内三台自动化分析仪检测血小板值比人工显微镜计数均偏低(P<0.05)。结论用自动化分析仪检测急诊患者血常规最佳时间标本采集15min后上机,既快速又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细胞 血小板
下载PDF
食管癌、肠癌、肝癌和胰癌与ABO血型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徐立山 沈忠新 《辽宁医学杂志》 1999年第5期260-261,共2页
关键词 食管肿瘤 肠肿瘤 肝肿瘤 胰腺肿瘤 ABO血型
下载PDF
Bm亚型1例报告
5
作者 程大也 郝一文 王佩侠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36-236,共1页
关键词 血型鉴定 亚型 输血 BM亚型
下载PDF
血液检测的“即刻性”室内质控
6
作者 程大也 刘冰彧 郝一文 《辽宁医学杂志》 2001年第4期205-206,共2页
关键词 血液检测 即刻性 室内质控
下载PDF
化疗对红细胞血型抗原的影响
7
作者 张炯 郝一文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73-473,共1页
关键词 化疗 红细胞 血型抗原 肿瘤
下载PDF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引起A型血型抗原减弱1例报告
8
作者 苑秀丽 周文玲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F003-F003,共1页
关键词 急性 粒细胞白血病 血型 抗原 病例报告
下载PDF
A4B 1例报告
9
作者 彭钢 《辽宁医学杂志》 1999年第5期274-274,共1页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输血疗法 血库管理 A4B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血小板活性及蛋白激酶C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郝一文 张丽霞 +1 位作者 任燕 于秉治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CSCD 1999年第6期362-365,共4页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血小板蛋白激酶C(PKC) 对血小板活性的影响及其致病作用。方法 利用单克隆抗体放射免疫法检测20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膜及血浆内α颗粒膜蛋白(GMP140) 的量;以血小板膜蛋白的磷酸化程度...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血小板蛋白激酶C(PKC) 对血小板活性的影响及其致病作用。方法 利用单克隆抗体放射免疫法检测20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膜及血浆内α颗粒膜蛋白(GMP140) 的量;以血小板膜蛋白的磷酸化程度表达血小板PKC 的活性。结果 患者组血小板膜及血浆内GMP140 量[ 分别为(1 075 ±234) 分子数/ 血小板、(5-3 ±1-31) 分子数×1010/ml] 均较正常对照组[(724±298) 分子数/ 血小板、(1-43 ±0-48) 分子数×1010/ml] 显著升高( 均P< 0-001) ;患者组血小板PKC 基础活性( 分子量为47 000 及20 000 蛋白质分别表达为4 190 及2 318 cpm) 及活化活性(47 000 蛋白质于活化3 分钟、10 分钟时表达为5 319 及7 010 cpm ;20 000 蛋白质对应时间表达为3 247 及4 305 cpm) 均较对照组( 分子量为47 000 及20 000 蛋白质表达的基础活性分别为2 119 及1 942 cpm ;47 000 蛋白质于活化3 分钟、10 分钟时表达的活化活性为2 608 及3 213 cpm ,20 000 蛋白质对应时间表达的活化活性为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死 血小板 蛋白激酶C
原文传递
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脂蛋白(a)与血小板蛋白激酶C的变化 被引量:3
11
作者 郝一文 孙胜玫 +1 位作者 张丽霞 于秉治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95-97,共3页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脂蛋白 ( a)〔Lp( a)〕及血小板蛋白激酶 C( PKC)的变化及相互关系。 方法 检测 3 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 Lp( a)水平及血小板膜相对分子质量 4 70 0 0、2 0 0 0 0蛋白质表达的 PKC活性 ,并设对照组。 ...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脂蛋白 ( a)〔Lp( a)〕及血小板蛋白激酶 C( PKC)的变化及相互关系。 方法 检测 3 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 Lp( a)水平及血小板膜相对分子质量 4 70 0 0、2 0 0 0 0蛋白质表达的 PKC活性 ,并设对照组。 结果 脑梗死组 Lp( a)水平〔中位数 ( M)为 3 3 4 .1 4mg/ L〕较对照组 ( 1 3 6.2 6mg/ L)显著升高 ( P<0 .0 1 ) ;血小板 PKC的基础活性 ( 0 min)、活化 3 min及1 0 min的活化活性 ,脑梗死组由相对分子质量为 4 70 0 0的膜蛋白质表达分别为 4 872、60 1 9及 74 52cpm,对照组分别为 2 0 1 5、2 886及 3 74 1 cpm;脑梗死组由相对分子质量为 2 0 0 0 0的膜蛋白质表达分别为 2 4 1 8、3 52 6及 4 42 3 cpm,对照组分别为 1 84 3、2 559及 3 0 2 2 cpm。梗死组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均为 P<0 .0 1 ) ;Lp( a)与血小板 PKC存在正相关关系。 结论 高水平的 Lp( a)与异常活化的血小板 PKC是老年人急性脑梗死的重要致病因素 ,而 Lp( a)与血小板 PKC的活化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Lp(a) 对照组 PKC 急性脑梗死患者 老年 脂蛋白(a) 高水平 相对分子质量 结论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