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85例胸腺瘤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17
1
作者 张晓峰 张其刚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108-111,共4页
目的 探讨胸腺瘤及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MG)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1979年10月~2004年7月外科治疗的185例胸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胸腺瘤94例(胸腺瘤组),胸腺瘤合并MG 91例(胸腺瘤合并MG组);手术根治性切除155例(83.8... 目的 探讨胸腺瘤及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MG)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1979年10月~2004年7月外科治疗的185例胸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胸腺瘤94例(胸腺瘤组),胸腺瘤合并MG 91例(胸腺瘤合并MG组);手术根治性切除155例(83.8%),姑息性切除16例(8.6%),探查术14例(7.6%).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按Masaoka病理分期法进行分期,运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术后死亡5例,其余均缓解或治愈.两组患者的Masaoka病理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14,P<0.05);胸腺瘤病理分型与MG临床分型、病理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8.21,P>0.05).胸腺瘤组随访57例,随访1~10年,平均随访40.7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70.2%(40/57)、66.7%(22/33)、59.3%(16/27);胸腺瘤合并MG组随访55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8.2% (54/55)、86.4%(38/44)、81.6%(31/38),比较两组1、3、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3,P>0.05). 随访112例中,Masaoka病理分期5年生存率分别为Ⅰ期93.7%,Ⅱ期79.2%,Ⅲ期51.4%,Ⅳ期0%,各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年=51.62,P<0.01).结论 胸腺瘤的病理类型与MG的临床分型无关,胸腺瘤术后生存率与分期显著有关,与是否合并MG无关.胸腺瘤伴MG以全身型为主,病理类型以淋巴细胞型常见.胸部CT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胸腺瘤.治疗原则应尽可能广泛切除肿瘤,术后根据具体情况辅以放疗、化疗.手术方式、病理分期对预后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瘤 重症肌无力 病理学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胸腔镜下胸部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手掌多汗症 被引量:4
2
作者 安君 张林 殷洪年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1998年第1期7-8,共2页
胸腔镜下胸部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手掌多汗症128例,其手术创伤小,手术方法简单、安全、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疗效可靠。本方法作为微外科术式对手掌多汗症病人而言是值得提倡的。
关键词 胸腔镜 胸部交感神经 切断术 手掌多汗症
下载PDF
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13
3
作者 丛德刚 兰心刚 +2 位作者 胡永校 赵惠儒 张林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28-430,共3页
目的:探讨survivin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连接(SP)法,检测survivin基因在76例NSCLC肿瘤组织、30例病灶旁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survivin基因在正常肺组织不表达,7... 目的:探讨survivin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连接(SP)法,检测survivin基因在76例NSCLC肿瘤组织、30例病灶旁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survivin基因在正常肺组织不表达,76例肺癌组织中,46例表达阳性,占60.5%。survivin基因表达与肺癌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病理类型、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无明显相关关系。结论:survivin基因在肺癌组织中的异常表达,对NSCLC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survivin基因可能成为NSCLC新的诊断标志及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SURVIVIN 肺癌 凋亡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RNA干扰C-erbB-2对肺腺癌细胞calu-3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任淑华 张伟 +3 位作者 曲平 刘义 王井伟 张林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173-1178,共6页
背景与目的:C-erbB-2基因在人乳腺癌、卵巢癌、肺癌中扩增及过量表达,与肿瘤恶性程度增高、转移能力增强、化疗抵抗密切相关,且与预后不良有关。RNA干扰(RNA interfering,RNAi)是一种新的基因治疗技术,能有效、特异性地抑制细胞内基因... 背景与目的:C-erbB-2基因在人乳腺癌、卵巢癌、肺癌中扩增及过量表达,与肿瘤恶性程度增高、转移能力增强、化疗抵抗密切相关,且与预后不良有关。RNA干扰(RNA interfering,RNAi)是一种新的基因治疗技术,能有效、特异性地抑制细胞内基因表达。本实验研究靶向C-erbB-2基因的siRNA(small interferingRNA)对C-erbB-2过表达的肺腺癌细胞calu-3增殖的影响。方法:化学合成的靶向C-erbB-2基因siRNA在脂质体的介导下转染calu-3细胞,观察转染前后细胞表型的改变;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transcription-polymerasechainreaction,RT-PCR)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前后细胞中C-erbB-2mRNA和蛋白水平的变化,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评价对calu-3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靶向C-erbB-2基因siRNA降低了calu-3细胞中C-erbB-2mRNA和蛋白的表达,转染C-erbB-2siRNA48h后calu-3细胞出现C-erbB-2蛋白表达下调。C-erbB-2蛋白阳性率为(25.04±1.56)%,与未转染对照组、空载体组、非特异性siRNA组比较[(98.24±2.23)%、(95.67±1.98)%和(94.79±0.87)%]有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C-erbB-2siRNA对calu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C-erbB-2siRNA组(56.6±3.6)%,未转染对照组(45.5±3.2)%,P<0.01],并能诱导细胞凋亡。结论:化学合成的靶向C-erbB-2基因siRNA能有效抑制C-erbB-2基因在calu-3细胞中的表达,并对calu-3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基因治疗 RNA干扰 C-ERBB-2 SIRNA calu-3细胞
下载PDF
肺癌纵隔淋巴结合理廓清范围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洲 殷洪年 +1 位作者 张林 马传栋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1-94,共4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方式。方法:回顾性研究1989年1月~1999年1月,淋巴结廓清术后病理证实的纵隔淋巴结转移(pN2)137例。分析临床病理因素与pN2的关系,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判定纵隔淋巴结CT扫描阴性时(cN0-1)pN...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方式。方法:回顾性研究1989年1月~1999年1月,淋巴结廓清术后病理证实的纵隔淋巴结转移(pN2)137例。分析临床病理因素与pN2的关系,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判定纵隔淋巴结CT扫描阴性时(cN0-1)pN2有意义的预测指标;总结不同位置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方式。结果:NSCLC无论病理类型和临床状态如何,均有纵隔淋巴结转移发生。纵隔淋巴结增大(cN2)和cT2或cT3腺癌患者转移的发生率较高(65.0%,75.0%)。纵隔淋巴结转移多为区域性(80.9%),跨区域纵隔淋巴结转移多数伴有隆凸下淋巴结受累。结论:对NSCLC应行纵隔淋巴结廓清,尤其对cN2和cT2、cT3腺癌。多数患者单独廓清区域纵隔淋巴结即可达到目的。建议手术中对肺门和隆凸下淋巴结冰冻病理检查,无转移时可不必廓清非区域纵隔淋巴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纵隔淋巴结转移 淋巴结廓清术 转移方式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6
作者 张真发 李军 +1 位作者 尚文军 张林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298-300,共3页
目的 分析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内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 ,从而进一步探讨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方式。方法 选择从 1999年 7月到 2 0 0 1年 4月行肺叶切除及纵隔或肺内淋巴结廓清手术的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 1... 目的 分析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内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 ,从而进一步探讨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方式。方法 选择从 1999年 7月到 2 0 0 1年 4月行肺叶切除及纵隔或肺内淋巴结廓清手术的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 15 9名 ,进行回顾性分析 ,应用logistic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来判断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因素。结果 全组 15 9例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 ,3 7例 ( 2 3 % )患者有淋巴结转移。依据logistic回归分析 ,肿瘤直径、分化程度及胸膜侵袭是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 (P =0 .0 0 3 ,P =0 .0 0 4,P =0 .0 0 5 )。有 2个或 2个以上因素与小于 2个因素比较 ,局部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明显增大 (P <0 .0 0 1)。结论 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表现为肿瘤直径 >2cm、肿瘤分化中 /差或侵及胸膜时 ,淋巴结转移可能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淋巴结转移 影响因素 临床Ⅰ期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隐匿性淋巴结转移的基因诊断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洲 刘相燕 +2 位作者 殷洪年 张林 蓝心刚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282-285,共4页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 (NSCL C)隐匿性纵隔淋巴结转移病灶的基因诊断方法。 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 (RT- PCR) ,检测 30例 NSCL C患者 (实验组 ,N0 , a~ b期 )手术后病理诊断为阴性的 138枚纵隔淋巴结中 MU C1基因 m RNA...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 (NSCL C)隐匿性纵隔淋巴结转移病灶的基因诊断方法。 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 (RT- PCR) ,检测 30例 NSCL C患者 (实验组 ,N0 , a~ b期 )手术后病理诊断为阴性的 138枚纵隔淋巴结中 MU C1基因 m RNA的表达 ,并用 30枚肺良性疾病的局部淋巴结作阴性对照 (阴性对照组 ) ,用 30枚经病理证实有转移的 NSCL C纵隔淋巴结作阳性对照 (阳性对照组 )。对患者进行随访 ,用χ2 检验比较 MUC1基因 m RNA阳性者和阴性者的预后差别。 结果 阴性对照组 30枚肺良性疾病的局部淋巴结均无 MUC1基因 m RNA表达 (特异性为 10 0 % ) ,阳性对照组 30枚经病理证实有转移癌的肺癌纵隔淋巴结中 2 6枚检测到 MUC1基因 m RNA的表达 (敏感性为 87% )。实验组 9例患者的 11枚淋巴结中检测到 MU C1基因 m RNA表达 (检出率 8.0 % ) ,患者的分期上调为 a期。实验组中 MUC1基因 m RNA阳性患者预后不良 ,随访 2年有 4例复发、转移或死亡 ;MUC1基因 m RNA阴性者仅 1例转移 (P<0 .0 5 )。 结论 应用 RT- PCR法检测纵隔淋巴结中 MU C1基因 m RNA的表达可以诊断肺癌隐匿性淋巴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隐匿性淋巴结转移 基因诊断 肿瘤转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CK19及CEA淋巴结微转移与肿瘤复发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邹海峰 张林 王国勇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783-785,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淋巴结中细胞角质蛋白(CK19)及癌胚抗原(CEA)的阳性表达,以确定淋巴结微转移与肿瘤复发转移的相关性。方法收集30例患者的135枚淋巴结标本,进行CK19及CEA标记并与随访... 目的通过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淋巴结中细胞角质蛋白(CK19)及癌胚抗原(CEA)的阳性表达,以确定淋巴结微转移与肿瘤复发转移的相关性。方法收集30例患者的135枚淋巴结标本,进行CK19及CEA标记并与随访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30例患者的135枚淋巴结中,CK19阳性表达8例,CEA阳性表达有7例,其中CK19阳性患者中6例复发转移,CEA阳性患者中4例复发转移,CK19阴性患者中6例复发转移,CEA阴性患者中8例复发转移。结论 CK19及CEA免疫组化标记物是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有效指标,其可作为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复发转移预测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微转移 角质蛋白19 癌胚抗原
下载PDF
TTF-1和Gli1在肺癌组织中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李程辉 张林 +1 位作者 姬宏业 徐铭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8期1116-1118,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腺癌和肺转移性腺癌中甲状腺转录因子-1(Thyroid Transcription Factor-1,TTF-1)和Gli1蛋白表达水平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6例原发性肺腺癌及10例肺转移性腺癌组织石蜡标本TTF-1和Gli1蛋白...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腺癌和肺转移性腺癌中甲状腺转录因子-1(Thyroid Transcription Factor-1,TTF-1)和Gli1蛋白表达水平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6例原发性肺腺癌及10例肺转移性腺癌组织石蜡标本TTF-1和Gli1蛋白表达水平,观察其与肺癌患者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结果 TTF-1在56例肺腺癌组织中有44例呈高表达,明显高于在肺转移性腺癌中表达水平(χ2=13.78,P<0.001)。Gli1蛋白在肺腺癌组织中有36例呈高表达,与肺转移性腺癌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TTF-1和Gli1表达均与肺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相关(χ2=8.346,P<0.004;χ2=4.192,P<0.041),但两者表达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TTF-1和Gli1在肺腺癌中表达上调,并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相关。TTF-1和Gli1可能独立影响肺癌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TF-1 GLI1 肺癌
下载PDF
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预测 被引量:14
10
作者 王洲 马传栋 +1 位作者 殷洪年 张军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1年第2期105-108,共4页
目的 探讨肺癌临床病理生理特征与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对 378例行肺切除加纵隔淋巴结廓清术后的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 ,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判定预测有意义的相关因素 ,应用χ2 检验判定不同危险因素组间纵隔淋巴结转移... 目的 探讨肺癌临床病理生理特征与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对 378例行肺切除加纵隔淋巴结廓清术后的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 ,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判定预测有意义的相关因素 ,应用χ2 检验判定不同危险因素组间纵隔淋巴结转移发生率的差别。结果 全部 378例患者中 ,伴有纵隔淋巴结者 10 5例 ,转移率为 2 7.8%。多因素分析显示 ,腺癌、CT扫描阳性 (纵隔淋巴结增大 )和病理分期为T3 是纵隔淋巴结转移有意义的预测指标 (P <0 .0 0 1)。 316例胸部CT扫描阴性患者中 ,纵隔淋巴结转移率为 2 3 .4%(74/ 316 )。多因素分析显示 ,腺癌、病理分期为T3 和T2 是这部分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有意义的预测指标 (P值分别为 <0 .0 0 1、<0 .0 0 1和 <0 .0 5 )。病理分期T2 和T3 腺癌患者的纵隔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 33% ,显著高于鳞癌的 15 .3 % (P <0 .0 1)。结论 对CT扫描阳性、腺癌及病理分期为T3 的患者应该考虑有纵隔淋巴结转移可能性。对CT扫描阴性的临床分期T2 和T3 腺癌患者亦应高度怀疑纵隔淋巴结转移存在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淋巴结转移 预测 LOGISTIC回归分析 肺癌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中ASC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意义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志学 张林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674-677,共4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ASC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患者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以及去甲基化试剂对肺癌细胞系中ASC基因甲基化状态的逆转。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48例NSCLC患者肿瘤组织和3株肺癌细胞系中ASC基因的甲基化状...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ASC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患者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以及去甲基化试剂对肺癌细胞系中ASC基因甲基化状态的逆转。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48例NSCLC患者肿瘤组织和3株肺癌细胞系中ASC基因的甲基化状态,RT-PCR检测去甲基化试剂诱导肺癌细胞系中甲基化ASC基因的重新表达。结果:NSCLC肿瘤组织和相对应的正常肺组中ASC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发生率分别为49.7%和8.3%,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重度吸烟患者的肿瘤组织中ASC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早期的NSCLC(T1)中ASC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也有相对较高的发生率(P<0.05)。去甲基化试剂5-氮-2′-脱氧胞苷(5-aza-2′-deoxycytidine)可使甲基化的ASC基因启动子发生逆转而获得重新表达。结论:ASC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可能与吸烟引起的非小细胞肺癌有关,并可能是非小细胞肺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早期事件,甲基化的ASC基因可以成为NSCLC治疗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ASC基因 DNA甲基化 甲基化特异性PCR RT-PCR
下载PDF
ASC和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志学 张林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338-1340,1344,共4页
目的探讨ASC和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非小细胞肺癌中ASC和p16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发生率。结果48例非小细胞肺癌中ASC和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发生率分别为47.9%和37.5%,... 目的探讨ASC和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非小细胞肺癌中ASC和p16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发生率。结果48例非小细胞肺癌中ASC和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发生率分别为47.9%和37.5%,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01);重度吸烟患者的肿瘤组织中ASC和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ASC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较小的肿瘤组织中的有较高的发生率(P<0.05)。而且,重度吸烟患者的正常肺组织中亦可检测到ASC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结论ASC和p16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在非小细胞肺癌中有较高的发生率。ASC基因启动子的频繁甲基化可能与吸烟引起的非小细胞肺癌有关,并且ASC基因甲基化有可能是非小细胞肺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早期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ASC P16 DNA甲基化 非小细胞肺癌
下载PDF
肺癌隐匿性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及其意义 被引量:12
13
作者 王洲 殷洪年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1年第5期396-398,共3页
关键词 淋巴结转移 非小细胞肺癌 隐匿性淋巴结转移 肿瘤诊断
下载PDF
RT-PCR法检测MUC1 mRNA诊断肺癌纵隔淋巴结隐匿转移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洲 殷洪年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191-193,共3页
目的 探讨对常规病理检查漏诊的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病灶的诊断方法。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 (RT PCR) ,检测pN0 1 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NSCLC)纵隔淋巴结中MUC1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  5枚肺良性疾病的局部淋巴结无MUC1基因m... 目的 探讨对常规病理检查漏诊的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病灶的诊断方法。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 (RT PCR) ,检测pN0 1 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NSCLC)纵隔淋巴结中MUC1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  5枚肺良性疾病的局部淋巴结无MUC1基因mRNA表达 ,5枚经病理检查证实有淋巴结转移癌的NSCLC纵隔淋巴结中均检测到MUC1mRNA表达。实验组 19例患者的 78枚纵隔淋巴结中有 6枚检测到MUC1mRNA表达 ,从而诊断为纵隔淋巴结隐匿转移。结论 应用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T-PCR法 诊断 肺癌 纵隔淋巴结隐匿转移
下载PDF
34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高雷 张晓峰 胡静 《中国实用医药》 2007年第24期75-76,共2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有效治疗方案。方法对34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进行手术+头部、胸部放疗并结合全身化疗的综合治疗。结果近期疗效的有效率为73.5%(25/34),1年生存率73.6%,3年生存率17%,5年生存率11.3%。结论合理采用综...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有效治疗方案。方法对34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进行手术+头部、胸部放疗并结合全身化疗的综合治疗。结果近期疗效的有效率为73.5%(25/34),1年生存率73.6%,3年生存率17%,5年生存率11.3%。结论合理采用综合治疗可有效提高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脑转移癌 综合治疗
下载PDF
324例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临床分析
16
作者 高雷 张晓峰 胡静 《中国实用医药》 2007年第24期17-19,共3页
目的探讨多学科综合治疗对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生存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24例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患者资料。其中,鳞癌117例,占36.1%;腺癌102例,占31.6%;腺鳞癌63例,占19.2%;大细胞癌23例,占7.2%;小细胞未分化癌19例,占5.7%。Ⅰ期41例,Ⅱ... 目的探讨多学科综合治疗对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生存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24例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患者资料。其中,鳞癌117例,占36.1%;腺癌102例,占31.6%;腺鳞癌63例,占19.2%;大细胞癌23例,占7.2%;小细胞未分化癌19例,占5.7%。Ⅰ期41例,Ⅱ期138例,Ⅲ期121例,Ⅳ期24例。结果手术切除287例,占88.6%,探查37例,占11.7%。围手术期手术死亡5例,病死率1.5%。术后化疗组147例,3、5年生存率为49.3%、29.9%,术后未化疗组131例,3、5年生存率为1.6%、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视肺癌的诊断和治疗、充分的术前准备、合理选择手术时机与手术方式、加强术中与术后监测和防治并发症,是减少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提高根治性切除率、生存率和改善生存质量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外科治疗 临床分析
下载PDF
生物蛋白胶减少老年严重骨质疏松胸骨出血 被引量:1
17
作者 喻磊 谷天祥 +2 位作者 姜春力 赵晔 王春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6-136,共1页
探讨医用生物蛋白胶在老年严重骨质疏松病人,体外循环下正中开胸胸骨出血中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医用生物蛋白胶 骨质疏松病 出血 胸骨 老年 体外循环
原文传递
胸腺瘤合并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附5例报道)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晓峰 张其刚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05-307,共3页
目的探讨胸腺瘤合并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的临床特征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79年至2004年间5例胸腺瘤合并PRCA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男2例,女3例;年龄43~68岁,平均54.6岁,均获根治性切除。胸腺瘤合并PRCA者占同期胸... 目的探讨胸腺瘤合并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的临床特征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79年至2004年间5例胸腺瘤合并PRCA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男2例,女3例;年龄43~68岁,平均54.6岁,均获根治性切除。胸腺瘤合并PRCA者占同期胸腺瘤病人的2.7%(5/185例)。术后早期PRCA情况明显改善,术后长期生存4例,1例复发死亡。结论胸腺瘤合并PRCA是一种少见疾病,外科治疗是本病的首选治疗手段。对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不能缓解者给予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可望取得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瘤 贫血 再生障碍性 /治疗
原文传递
胸腔闭式引流术后肺复张引起胸痛作为拔管指征效果分析
19
作者 鲁速 宋曙光 +1 位作者 许顺 关维俊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4年第6期907-909,共3页
目的通过对行胸腔闭式引流患者拔管时间与患者恢复情况进行监测,分析患者拔管时间与患者恢复的关系。方法以2006年1月—2012年12月沈阳市胸科医院及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心外科832例行胸腔闭式引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监测不同指征... 目的通过对行胸腔闭式引流患者拔管时间与患者恢复情况进行监测,分析患者拔管时间与患者恢复的关系。方法以2006年1月—2012年12月沈阳市胸科医院及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心外科832例行胸腔闭式引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监测不同指征拔除引流管后,患者恢复状况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带管时间(46.19±18.21)h;对照组患者带管时间(112.11±24.39)h,带管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t=-44.11,P=0.00)。观察组患者拔管早,胸腔残液的吸收速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低于对照组。结论以胸腔闭式引流术后肺复张引发胸痛作为拔管指征之一,早期拔管,尽早恢复胸膜血液、淋巴循环,有利于胸腔内残气、残液的吸收,从而对肺功能恢复及患者的身心健康恢复有积极作用。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拔管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闭式引流术 拔管指征 拔管时间 肺复张 胸痛
原文传递
肺癌系统性淋巴结廓清术的价值及远期疗效 被引量:4
20
作者 兰心刚 李玉 +3 位作者 韩立波 张林 殷洪年 胡永校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68-368,共1页
关键词 肺癌 系统性淋巴结廓清术 远期疗效 临床分期 肿瘤转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