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肝脏腺瘤样增生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 1
-
-
作者
鞠新华
魏林
张威
张激扬
夏振龙
-
机构
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肝胆外科
-
出处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38-239,共2页
-
文摘
目的 探讨肝脏腺瘤样增生 (AH)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我院近 10年经手术治疗的 14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行肝脏手术治疗 ,其中行肝局部切除术 9例 ;同时行断流手术 4例。结果 HBsAg或抗HCVAb阳性 10例。AFP升高3例 ,其中合并肝癌 1例。B超、CT、与MRI检查分别为 14例、6例、与 11例。除 2例合并肝癌以外 ,剩余AH行B超、CT与MRI误诊肝癌及怀疑肝癌分别为 9/ 12、3/ 6与 9/ 9。 14例AH与合并肝癌 3例均经手术和病理确诊。AH与肝癌并存 2例 ,另1例为肝癌切除术后 8个月并发AH。术后合并膈下脓肿 1例 ,围手术期死亡 3例。结论 AH为癌前病变。如不能除外癌变 ,应早期采取积极与适合的手术切除等治疗。
-
关键词
肝脏腺瘤样增生
临床分析
诊断
治疗
-
Keywords
Liver
Adenomatous hyperplasia
Diagnosis
Therapy
-
分类号
R735.7
[医药卫生—肿瘤]
-
-
题名丙戊酸诱导胎鼠发生隐性脊椎裂畸形的模型建立
被引量:6
- 2
-
-
作者
李勇
王维林
袁正伟
白玉作
杨屹
蔡炜嵩
-
机构
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小儿外科
-
出处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38-41,F002,共5页
-
文摘
目的 研究丙戊酸对Wistar大鼠的致畸作用。方法 2 4只雌性受孕Wistar大鼠随机分成五组 ,不同剂量丙戊酸 (4 0 0mg/kg ,4 5 0mg/kg ,5 0 0mg/kg)三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 ,丙戊酸的三组在妊娠第9天 9am和 4am皮下注射丙戊酸钠溶液两次 ,妊娠第 2 0天剖宫产取出胚胎 ,脊柱标本进行骨和软骨双重染色后进行显微图象分析 ,测量椎体椎弓两个软骨端的距离并与正常范围值比较 ,判定隐性脊椎裂。结果 Wistar大鼠正常 2 0天胚胎 ,胸 9到骶 3椎体椎弓两个软骨端的距离正常值范围小于 1 6 6 .4 μm(1 1 2 .0± 1 .96× 2 7.7μm上限 ) ,骶4椎体正常值小于 1 85 .5 μm(1 2 7.7± 1 .96× 2 9.5 μm 上限 ) ,骶 5椎体正常值小于 1 98.7μm(1 4 2 .1± 1 .96×2 8.9μm上限 )。盐水对照组胚胎无畸形发生 ;丙戊酸钠 4 0 0mg/kg组 ,隐性脊椎裂发生率 80 % ;丙戊酸钠 4 5 0mg/kg组发生率达 93% ;丙戊酸钠 5 0 0mg/kg组发生率达到 1 0 0 %。其中一个胚胎出现头面部、颅骨、脊柱、尾多个部位畸形。
-
关键词
丙戊酸
胎鼠
隐性脊椎裂畸形
致畸作用
神经管
-
Keywords
Neural tube defect
Spina bifida occulta
Valproic acid
Fetal rat
-
分类号
R-332
[医药卫生]
-
-
题名直肠癌旁移行粘膜MTS1基因产物表达的意义
- 3
-
-
作者
苏琪
刘恩卿
陈春生
杨韧
王伟
王之章
-
机构
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外科
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病理科
-
出处
《外科理论与实践》
1998年第3期141-142,共2页
-
基金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
-
文摘
探讨直肠癌旁移行粘膜(TM)的性质及MTS1基因缺失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粘液组化方法观察直肠癌旁TM的范围,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MTS1基因产物表达情况,并与正常粘膜及癌组织进行对照。结果:MTS1基因产物在正常直肠粘膜阳性表达率最高,在癌旁TM、癌组织逐渐表达缺失,三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0.05);MTS1阴性的直肠癌病例,癌旁TM的范围明显高于MTS1阳性的病例(P<0.05)。结论:MTS1基因失活与直肠癌的发生有关,并提示癌旁TM具有一定的恶性潜势。直肠癌旁移行粘膜与直肠癌MTS1表达缺失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提示MTS1基因突变或缺失是导致癌旁移行性变化的因素之一。如果将两者联合应用于直肠活检,对直肠癌的早期诊断、指导保肛手术及术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关键词
直肠肿瘤
癌前病变
抑癌基因
免疫组化
-
Keywords
Rectal neoplasm Precancerous lesions MTS1 gene Immunohistochemistry
-
分类号
R735.370.2
[医药卫生—肿瘤]
-
-
题名小儿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治疗体会
- 4
-
-
作者
陈立天
李心元
吕庆杰
-
机构
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小儿外科
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病理科
-
出处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52-53,共2页
-
基金
.NULL.
-
文摘
目的 报告小儿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症状、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 3例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患儿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小儿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生长缓慢 ,症状不典型 ,以腹部疼痛时轻时重、右上腹肿块为主 ,均手术摘除肿瘤。结论 小儿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临床表现以腹部肿块为主 ,B超、CT和X线钡餐透视是主要检查手段 。
-
关键词
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
治疗
儿童
诊断
-
分类号
R736.7
[医药卫生—肿瘤]
-
-
题名先天性短结肠合并肛门直肠畸形、双子宫双阴道畸形
- 5
-
-
作者
李勇
王维林
白玉作
-
机构
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小儿外科
-
出处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3-94,共2页
-
-
关键词
先天性短结肠
合并症
肛门畸形
直肠畸形
生殖道畸形
儿童
-
分类号
R726.5
[医药卫生—儿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