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1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东北大学医学部附属医院小儿科见闻
1
作者 赵亚娟 《小儿急救医学》 2000年第1期49-49,共1页
1998年10月~1999年10月笔者在日本东北大学医学部附属医院研修期间,对小儿科神经专业组所见所闻,对其完善的医疗设施,先进的诊疗技术、科学严谨的病房管理制度和科研作风择印象最深的几点作一简要介绍。1 小儿神经专业组东北大学医学... 1998年10月~1999年10月笔者在日本东北大学医学部附属医院研修期间,对小儿科神经专业组所见所闻,对其完善的医疗设施,先进的诊疗技术、科学严谨的病房管理制度和科研作风择印象最深的几点作一简要介绍。1 小儿神经专业组东北大学医学部附属医院小儿科神经专业组使人感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大学医学部 儿科 管理 日本 神经专业组
下载PDF
小儿院内获得性肺炎病原学及临床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韩晓华 袁壮 +3 位作者 赵淑琴 刘春峰 张智洁 刘勇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6期545-547,549,共4页
目的 了解小儿院内获得性肺炎 (HAP)病原学、药敏、临床特点及易感因素 ,总结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 对 1 70例HAP患儿的临床特点、菌种分布、药敏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 1 70例HAP患儿 ,小于 1岁占 73.5 % ,免疫功能低下占 6... 目的 了解小儿院内获得性肺炎 (HAP)病原学、药敏、临床特点及易感因素 ,总结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 对 1 70例HAP患儿的临床特点、菌种分布、药敏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 1 70例HAP患儿 ,小于 1岁占 73.5 % ,免疫功能低下占 6 5 .3%。原发基础疾病占 74 .7% ,ICU患儿占 6 8.2 % ;②体温为 38℃者占39.4 % ,未梢血WBC≥ 1 2 .0× 1 0 4/L者占 36 .4 % ;③ 1 70例HAP检出细菌 2 1 5株 ,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共 1 6 1株 ,占呼吸道感染菌的 74 .9%。前 4位细菌分别为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及阴沟肠杆菌。 39例HAP患儿的 1 2 4株的杆菌中检出 4 3株产ESBLs菌 (34.7% )。有 30例两种菌混合感染 ,以铜绿假单胞菌、真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杆菌为主 ;④大多数革兰阴性杆菌对一、二代头孢及多数三代头孢均有较高的耐药性 ,对亚安培南、舒普深敏感性较高。革兰阳性球菌对青霉素、苯唑青霉素及红霉素耐药率高 ,葡萄球菌、链球菌对万古霉素未产生耐药性菌株 ,肠球菌对万古霉素 1 0 0 %耐药 ;⑤治疗初按经验性选药 ,待痰培养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 ,总有效率85 .9% ,预后不良 (危重退院、死亡 ) 1 4 .1 % ;⑥影响预后因素主要与原发病、机体免疫力、细菌种类及数量有关。结论 小儿HAP高危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学 小儿 院内获得性肺炎 HAP 免疫功能 药敏试验
下载PDF
内毒素休克新生大鼠血清一氧化氮对心肌细胞第二信使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6
3
作者 王虹 吴玉斌 +1 位作者 李玉杰 杜秀华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5期285-287,共3页
目的 :观察新生大鼠内毒素休克时血清一氧化氮 (NO)与心肌环磷酸腺苷 (c AMP)、环磷酸鸟苷(c GMP)的关系 ,探讨 NO在地塞米松 (Dex)治疗新生儿感染性休克中对细胞第二信使的介导作用。方法 :健康7日龄 Wistar大鼠 117只 ,随机取 9只为... 目的 :观察新生大鼠内毒素休克时血清一氧化氮 (NO)与心肌环磷酸腺苷 (c AMP)、环磷酸鸟苷(c GMP)的关系 ,探讨 NO在地塞米松 (Dex)治疗新生儿感染性休克中对细胞第二信使的介导作用。方法 :健康7日龄 Wistar大鼠 117只 ,随机取 9只为实验前基础值组 ,余 10 8只按腹腔注射的药物不同 ,分成对照组 (生理盐水 )、休克组〔精制内毒素 (L PS) 5 mg/ kg〕及治疗组 (L PS 5 mg/ kg加 Dex 5 m g/ kg) ,每组 9只。各组于实验后2、4、6和 2 4小时分别断头取血测定血气及血清 NO变化 ,并留取心脏组织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心肌 c AMP及c GMP浓度。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 ,休克组血清 NO于 2小时开始显著升高 (P<0 .0 1) ,2 4小时达到高峰 ,浓度约为 0时的 12倍 ;Dex组血清 NO于 4小时开始升高 (P<0 .0 5 ) ,2 4小时达到高峰 (P<0 .0 1) ,但升高程度低于休克组 (P<0 .0 1)。 2与对照组比较 ,休克组心肌 c AMP、c GMP2小时开始升高 (P均 <0 .0 5 ) ,随时间延长逐渐增高 ,于 2 4小时浓度最高 (P均 <0 .0 1) ;Dex组心肌 c AMP、c GMP于 2小时显著升高 ,显著高于休克组 (P均 <0 .0 1) ,为基础值的 2倍 (P均 <0 .0 1) ,此后逐渐下降 ,至 2 4小时接近对照组。 3休克组血气在 2 4小时出现显著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碱中毒伴低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 内毒素性休克 一氧化氮 环磷酸腺苷 环磷酸鸟苷 大鼠
下载PDF
极低出生体重儿临床相关因素及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娟 范玉颖 +2 位作者 韩梅 魏克伦 姚庆云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5年第6期79-80,84,共3页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围产期及临床特点,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分析11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含12例超低出生体重儿)的一般情况、产科及母孕期情况、新生儿临床特点。结果胎龄小于32w者占79%,小于胎龄儿占17.3%,41%为多胎;32%有胎膜...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围产期及临床特点,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分析11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含12例超低出生体重儿)的一般情况、产科及母孕期情况、新生儿临床特点。结果胎龄小于32w者占79%,小于胎龄儿占17.3%,41%为多胎;32%有胎膜早破史,18%母亲有妊高征;36%有窒息复苏史;产科异常是胎儿早产的主要原因。呼吸暂停、低体温、高胆红素血症及低血糖是常见的并发症;多胎、围产期异常及小于胎龄儿是极低出生体重儿主要死亡原因,生于院内或转运者死亡率明显低于院外出生者(P<0.01)。结论加强对高危孕妇及新生儿的监护,普及新生儿窒息复苏知识,将有助于改善极低出生体重儿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出生体重儿 早产 发生率 死亡率 预后
下载PDF
新生儿休克时血浆β-内啡肽样免疫活性物质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5
作者 郝良纯 韩玉昆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374-375,共2页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30例不同病因新生儿休克患儿血浆β-内啡肽样免疫活性物质(ir-β-Ep)水平,其值为109.53±3.54ng/L,显著高于对照组。休克评分重度组显著高于中度组,死亡组均值高于存活组,表明β-内啡肽值与休克的程度相平行...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30例不同病因新生儿休克患儿血浆β-内啡肽样免疫活性物质(ir-β-Ep)水平,其值为109.53±3.54ng/L,显著高于对照组。休克评分重度组显著高于中度组,死亡组均值高于存活组,表明β-内啡肽值与休克的程度相平行。酸血症刺激了β-内啡肽的释放。β-内啡肽的增加抑制了心血管功能,从而加重休克。不同病因分组间β-内啡肽水平未见差异,说明各种病因新生儿休克可能有共同的病理生理学发展过程和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内啡肽 β 免疫活性物质 新生儿
下载PDF
小儿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1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郭锡斌 孔淑卿 +1 位作者 李冠群 赵淑琴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72-472,共1页
关键词 淋巴结炎 亚急性 儿童 临床分析
下载PDF
新生儿硬肿症并发肺出血4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娟 魏克伦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3期154-156,共3页
研究目的 探讨新生儿硬肿症并发肺出血的临床特点和防治。 研究方法 新生儿硬肿症并发肺出血患儿41例。用凝固法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g)定量,用APTT方法测定血浆凝血因子Ⅷ(Ⅷ:c),用发... 研究目的 探讨新生儿硬肿症并发肺出血的临床特点和防治。 研究方法 新生儿硬肿症并发肺出血患儿41例。用凝固法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g)定量,用APTT方法测定血浆凝血因子Ⅷ(Ⅷ:c),用发色底物方法测定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a)活性。 研究结果 硬肿症合并肺出血患者和无出血患者PT分别为27.2±7.4s和17.7±4.8s(P<0.01);APTT分别为65.8±27.8s和60.9v35.8s(P>0.05);Fg分别为165±43.9mg%和177.5±104.1mg%(P>0.05);FⅧ:c分别为28.9± 8.7%和 43.9± 11.4%(P<0.01);ATⅢ:a分别为24.3±7.9%和47.5±19.0%(P<0.01)。 结论 新生儿硬肿症并发肺出血发病者多为早产儿和低体重儿。新生儿硬肿症合并肺出血患者较无出血患者PT明显延长,而FⅧ:c和ATⅢ:a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硬肿症 肺出血 并发症
下载PDF
β内啡肽在新生儿硬肿症休克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郝良纯 韩玉昆 魏克伦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1996年第10期601-603,共3页
探讨β内啡肽在新生儿硬肿症休克中的临床意义。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11例新生儿硬肿症休克患儿血浆β内啡肽含量。结果:新生儿硬肿症休克患儿血浆β内啡肽平均为120.46±3.29ng/L;显著高于对照组(26.80±... 探讨β内啡肽在新生儿硬肿症休克中的临床意义。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11例新生儿硬肿症休克患儿血浆β内啡肽含量。结果:新生儿硬肿症休克患儿血浆β内啡肽平均为120.46±3.29ng/L;显著高于对照组(26.80±1.55ng/L);死亡组与存活组、肺出血组与未出血组、产热状态良好与衰竭、血气pH值≤7.0与>7.0组也见到相同的结果,而休克程度与心率快慢未见β内啡肽差异;酸血症剌激了β内啡肽的释放,其水平与心率呈负相关。说明β内啡肽可能介导新生儿硬肿症休克时的肺出血和产热状态。提示新生儿硬肿症休克时β内啡肽的释放加重了休克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硬肿症 休克 Β内啡肽
下载PDF
连续动静脉血液滤过与透析在新生儿及小婴儿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刘春峰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3-65,共3页
关键词 小婴儿 新生儿 血液滤过 血液透析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危重新生儿转运的临床评价(附8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刘群清 陈宁 +1 位作者 毛健 薛辛东 《小儿急救医学》 2001年第2期92-94,共3页
目的  探讨危重新生儿转运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通过转运系统将基层医院危重新生儿转往我院NICU治疗 ,包括现场抢救、途中连续监护和治疗。 结果  共转运危重新生儿 80例 ,占同期NICU住院率 8 4% ,其中 62例治愈出院 ,占77 5 % ,最终... 目的  探讨危重新生儿转运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通过转运系统将基层医院危重新生儿转往我院NICU治疗 ,包括现场抢救、途中连续监护和治疗。 结果  共转运危重新生儿 80例 ,占同期NICU住院率 8 4% ,其中 62例治愈出院 ,占77 5 % ,最终病死率 3 75 %。 结论  转运前重视稳定病情 ,转运途中专业人员参与 ,恰当地实施监护治疗措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新生儿 转运 NSTS 急救
下载PDF
25例新生儿肺出血临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杜悦 李娟 +1 位作者 李书琴 李青和 《小儿急救医学》 1998年第4期178-179,共2页
肺出血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病因之一,尸检发现率占新生儿病死总数的40%〔1〕。至今病因尚不清楚。本文通过对25例新生儿肺出血的临床资料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探讨新生儿肺出血的发病机制。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1995年11月... 肺出血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病因之一,尸检发现率占新生儿病死总数的40%〔1〕。至今病因尚不清楚。本文通过对25例新生儿肺出血的临床资料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探讨新生儿肺出血的发病机制。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1995年11月至1996年4月,于我院住院的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肺出血 病理学
下载PDF
Reiter综合征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徐刚 刘雪雁 +3 位作者 李文杰 郝良纯 张惠 吴文侠 《小儿急救医学》 2000年第2期91-92,共2页
目的  探讨Reiter综合征的病因 ,发病机制及相关的治疗。 方法  结合近十年文献 ,对近 5年我院收治的Reiter综合征患儿临床表现 ,生化指标及相关治疗进行分析。 结果   4例Reiter综合征患儿外周血象均高 ,以分叶为主 ,血沉增快 ,3例... 目的  探讨Reiter综合征的病因 ,发病机制及相关的治疗。 方法  结合近十年文献 ,对近 5年我院收治的Reiter综合征患儿临床表现 ,生化指标及相关治疗进行分析。 结果   4例Reiter综合征患儿外周血象均高 ,以分叶为主 ,血沉增快 ,3例CRP阳性。经一般抗炎治疗均在 2周内缓解。 结论  Reiter综合征的发病与感染有关 ,治疗主要是抗炎 ,多能自愈 ,预后良好 ,但易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ITER综合征 病因 发病机制 诊断 治疗 儿童
下载PDF
自血光量子疗法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3
13
作者 吴秀清 翟景芝 《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73-75,共3页
许多疾病常系细茵或病毒的混合感染或多种因素造成,但目前尚无一种即可杀灭细菌叉能控制病毒,并可改善多器官功能的药物。自血光量子疗法具有多种功能,本文就其作用机理及临床应用加以综述。
关键词 光量子疗法 自血回输
下载PDF
诱导痰液分析在小儿哮喘的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13
14
作者 叶丽红 尚晓云 《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 2002年第2期111-112,F003-F004,共4页
诱导痰液技术是指通过让支气管哮喘患儿吸入高渗盐水诱导生成痰液,并对其中细胞成分及上清液中可溶性介质进行分析,来反映支气管哮喘患儿的气道黏膜炎症。它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研究方法,目前正广泛地应用于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 诱导痰液技术是指通过让支气管哮喘患儿吸入高渗盐水诱导生成痰液,并对其中细胞成分及上清液中可溶性介质进行分析,来反映支气管哮喘患儿的气道黏膜炎症。它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研究方法,目前正广泛地应用于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的发生。发展及临床病情监测的研究中。本文综述了诱导痰液的方法、痰液的处理及其痰液诱导术的安全性、有效性、重复性及其在儿童支气管哮喘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入疗法 哮喘 痰液 诱导术 临床应用 研究进展 儿童
下载PDF
喹诺酮类药物在儿科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29
15
作者 刘运广 李永昶 《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 1998年第2期94-97,共4页
喹诺酮类药物在动物试验中可引起幼年动物的关节病,使其在儿科领域的使用受到限制,但近年来很多资料证实儿童接受喹诺酮类治疗后并未出现像动物实验所引起的关节病或其他副作用。本文对目前国外关于喹诺酮类动物实验、抗菌谱及在儿科... 喹诺酮类药物在动物试验中可引起幼年动物的关节病,使其在儿科领域的使用受到限制,但近年来很多资料证实儿童接受喹诺酮类治疗后并未出现像动物实验所引起的关节病或其他副作用。本文对目前国外关于喹诺酮类动物实验、抗菌谱及在儿科领域的应用情况作一综述,为进一步探讨儿童应用该类药物的可行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感染药 喹诺酮 儿科疾病
下载PDF
小儿休克的临床类型及诊治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高飞 刘春峰 袁壮 《小儿急救医学》 1999年第3期124-126,共3页
关键词 儿童 休克 临床类型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哮喘患儿支气管诱导痰液中P物质含量变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叶丽红 尚云晓 《小儿急救医学》 2004年第1期33-35,共3页
目的 研究支气管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缓解期支气管诱导痰液中P物质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高渗盐水超声雾化吸入法留取研究组及对照组儿童支气管诱导痰液。其中哮喘急性发作期组 34例 (3d内无静脉或口服激素史 ) ;哮喘缓解期组... 目的 研究支气管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缓解期支气管诱导痰液中P物质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高渗盐水超声雾化吸入法留取研究组及对照组儿童支气管诱导痰液。其中哮喘急性发作期组 34例 (3d内无静脉或口服激素史 ) ;哮喘缓解期组 30例 ;健康对照组 2 2例。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各组支气管诱导痰中P物质含量。结果 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支气管诱导痰中P物质含量明显高于缓解期及正常对照组 ,差异显著 ,P均 <0 0 1。缓解期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结论 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支气管诱导痰中P物质含量显著增高 ,缓解期降低 ,接近正常水平 ;提示支气管诱导痰中P物质含量与儿童哮喘的发作及缓解关系密切 ,可做为一种临床监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支气管哮喘 痰液 P物质 急性发作期
下载PDF
新生儿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附1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芦惠 孙丽静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0年第2期96-96,33,共2页
本组 10例新生儿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发病时间生后半小时 16天 ,主要临床表现 :厌食、呕吐、腹泻、脱水、发绀、呼吸困难、抽搐、皮肤色素沉着、阴茎粗长或阴蒂肥大、阴唇阴囊化。结合血Na+K+及尿 17 酮类固醇 ( 17 KS) ,17 羟类固... 本组 10例新生儿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发病时间生后半小时 16天 ,主要临床表现 :厌食、呕吐、腹泻、脱水、发绀、呼吸困难、抽搐、皮肤色素沉着、阴茎粗长或阴蒂肥大、阴唇阴囊化。结合血Na+K+及尿 17 酮类固醇 ( 17 KS) ,17 羟类固醇 ( 17 OHCS)检查 ,诊断为 2 1 羟化酶缺乏单纯男性化型 4例 ,失盐型 6例。 3例确诊后放弃治疗 ,未用激素 ;6例经激素替代疗法 ,好转出院 ;1例未用激素前抽搐 2次 ,第二次发作时出现房室传导阻滞、中枢性呼吸衰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肾上腺增生 病因学 治疗 甾类21羟化酶类
下载PDF
感觉统合失调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8
19
作者 赵亚茹 《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 1997年第2期90-92,共3页
本文介绍了感觉统合失调的有关概念,综述了前庭平衡觉、触觉、听觉等感觉与统合失调的关系。简述了感觉统合失调治疗的理论依据及其临床应用情况。
关键词 感觉统合失调 脑功能 学习障碍 治疗
下载PDF
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中一氧化氮和丙二醛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20
作者 富建华 周晓薇 +1 位作者 于一兵 何魁修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4期196-198,共3页
目的 探讨病毒性脑炎( 病脑)患儿脑脊液中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丙二醛(MDA) 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特点。方法 应用比色法对病脑患儿急性期、恢复期脑脊液中NO,NOS,MDA 及SOD ... 目的 探讨病毒性脑炎( 病脑)患儿脑脊液中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丙二醛(MDA) 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特点。方法 应用比色法对病脑患儿急性期、恢复期脑脊液中NO,NOS,MDA 及SOD 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病脑患儿脑脊液中NO(59 .8±15 .0 μmol/L),NOS(2.73±0 .59 U/ml),MDA(13.2 ±2 .20 nmol/ml) 及SOD(28 .9 ±12.9 NU/ml)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14 例病儿急性期NO,NOS,SOD含量明显高于恢复期(P< 0.01) ,MRI检查阳性组NO 水平高于阴性组( P< 0 .05) 。结论 NO可能参与脑水肿的形成和髓鞘的破坏过程;合理应用甘露醇及抗氧化治疗应予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脊液 NOS 患儿 病毒性脑炎 一氧化氮(NO)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急性期 髓鞘 变化 水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