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MI患者早期心电图ST段抬高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
作者 杨韧 张剑 赵丽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12期89-90,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心电图ST段抬高超过同导联R波的临床意义。方法将388例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按住院时心电图ST段抬高是否超过同导联R波分成两组,分析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心功能、心梗部位、心率、血压、脉压、各种心...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心电图ST段抬高超过同导联R波的临床意义。方法将388例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按住院时心电图ST段抬高是否超过同导联R波分成两组,分析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心功能、心梗部位、心率、血压、脉压、各种心律失常及血常规中性粒细胞计数和心肌激酶及同功酶等方面的临床特征。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心梗部位、心率、脉压和心肌激酶及同功酶等方面呈显著性差异(P<0.05);在心功能和心律失常及中性粒细胞计数方面呈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心电图ST段抬高超过同导联R波是急性心梗应急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ST段抬高
下载PDF
动态心电图诊查室性早搏的昼夜变化与临床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宋丽 张剑 荣根满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32期99-100,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室性早搏(简称室早)患者的昼夜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 82例室性早搏患者分为心脏病组和非心脏病组,对室性早搏的患者采用24h动态心电图进行跟踪观察,同时将其分为昼夜两组时间进行比较观察,使观察分析室早昼夜变化更准确... 目的研究分析室性早搏(简称室早)患者的昼夜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 82例室性早搏患者分为心脏病组和非心脏病组,对室性早搏的患者采用24h动态心电图进行跟踪观察,同时将其分为昼夜两组时间进行比较观察,使观察分析室早昼夜变化更准确。结果心脏病组和非心脏病组均以间型为多,室早的昼夜变化与基础心率无明显关系。夜间室早的严重度冠心组减少与增加的例数接近,其他心脏病组增加的例数大于减少的例数,二组减少多为3~2度;无心脏病组减少多为2~1度;病例数则明显增多。结论室早的昼夜变化不仅由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张力进行支配,同时还受心脏负荷改变、心脏病变原因和受损程度等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早搏 动态心电图 昼夜节律 心电诊断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心绞痛的诊断治疗与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巍 吕东阳 荣根满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第9期99-100,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心绞痛的临床特征和诊断治疗效果。方法对130例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心机梗死患者中778例有130例(16.7%)发生梗死后早期心绞痛。其中62例患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有... 目的研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心绞痛的临床特征和诊断治疗效果。方法对130例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心机梗死患者中778例有130例(16.7%)发生梗死后早期心绞痛。其中62例患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有87.1%病例有二或三支严重血管病变。心绞痛发作时ECG提示远离梗死区缺血组比原梗死区缺血组1年内不稳定心绞痛发生率更高(P<0.02),再梗死发生率也有增高趋势。1年病死率分别23.5%和19%。两组总病死率为21.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心绞痛患者中,尤其缺血发生在远离梗死区患者,仍然有较多心肌处于缺血和梗死危险,在加强药物治疗同时应有条件尽早实行心导管或外科手术治疗,以期能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心绞痛 急性心肌梗死
下载PDF
高血压病QTd变化与心脏性猝死的分析研究
4
作者 宋丽 高冬梅 +1 位作者 张剑 荣根满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33期244-245,共2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QT离散度(QTd)的变化与左心室肥大和猝死的关系。方法 264例高血压病患者根据M型超声心动图检查分为二组,Ⅰ组138例患者有左心室肥大,Ⅱ组126例患者无左心室肥大。另外Ⅲ组为100位正常同龄人,作为对照组。测量并比...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QT离散度(QTd)的变化与左心室肥大和猝死的关系。方法 264例高血压病患者根据M型超声心动图检查分为二组,Ⅰ组138例患者有左心室肥大,Ⅱ组126例患者无左心室肥大。另外Ⅲ组为100位正常同龄人,作为对照组。测量并比较三组QTd的变化,同时比较Ⅰ组和Ⅱ组猝死的人数。结果Ⅰ组患者的QTd和QTcd分别为(68.54±31.44)ms和(73.31±23)ms,Ⅱ组QTd和QTcd分别为(43.42±21.25)ms和(47.50±21)ms,二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Ⅲ组QTd为(40.63±12.35)ms、QTcd为(43.82±25)ms,与Ⅱ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Ⅰ组发生心脏性猝死者26例,Ⅱ组8例,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有左心室肥大者QTd明显增加,心脏性猝死者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 QT离散度 左心室肥大猝死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和心血通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分析与研究
5
作者 王巍 吕东阳 荣根满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第8期50-51,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低分子肝素联合心血通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疗效分析与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病例在治疗前,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心肌缺血情况及硝酸甘油用量等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 目的研究分析低分子肝素联合心血通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疗效分析与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病例在治疗前,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心肌缺血情况及硝酸甘油用量等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在应用低分子肝素或联用低分子肝素和心血通治疗前、后自身对照,上述四项指标均显著减少(P<0.01);而两组病例治疗后比较,各项指标则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用低分子肝素及心血通治疗UA较单独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UA更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低分子肝素 心血通 疗效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