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线粒体DNA与实体性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
作者 韩琤波 李凡 辛彦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809-813,共5页
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DNA,mtDNA)编码参与氧化磷酸化和ATP生成所必需的多肽,与核基因组相比,mtDNA的突变率非常高,加之本身缺乏有效的损伤修复系统,所以mtDNA被认为与肿瘤发生有密切的关系。mtDNA的编码区内缺乏内含子,提示大多数突... 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DNA,mtDNA)编码参与氧化磷酸化和ATP生成所必需的多肽,与核基因组相比,mtDNA的突变率非常高,加之本身缺乏有效的损伤修复系统,所以mtDNA被认为与肿瘤发生有密切的关系。mtDNA的编码区内缺乏内含子,提示大多数突变发生于此编码序列,突变的积累可能导致肿瘤的发生。mtDNA的表达改变可能是癌细胞的一个特性。近年来有关线粒体基因组不稳定性(mitochondrialgenomeinstability,mtGI)及mtDNA与核基因组整合研究,尤其针对实体瘤的研究逐渐增多。肿瘤mtDNA的研究将成为对实体肿瘤研究的又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将对线粒体基因组的突变、表达异常、整合和不稳定性与实体性肿瘤发病机制的关系,尤其是在近年所取得的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DNA突变 基因不稳定性 肿瘤 相关性 MTDNA mtGI
下载PDF
线粒体DNA与消化性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韩琤波 李凡 辛彦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3年第5期624-627,共4页
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DNA,mtDNA)编码参与氧化磷酸化和ATP生成所必需的多肽,与核基因组相比mtDNA突变率非常高,加之本身缺乏有效的损伤修复系统,所以mtDNA被认为与肿瘤发生有密切的关系.mtDNA的编码区内缺乏内含子,大多数突变发生于... 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DNA,mtDNA)编码参与氧化磷酸化和ATP生成所必需的多肽,与核基因组相比mtDNA突变率非常高,加之本身缺乏有效的损伤修复系统,所以mtDNA被认为与肿瘤发生有密切的关系.mtDNA的编码区内缺乏内含子,大多数突变发生于此编码序列,突变的积累可能导致肿瘤的发生.mtDNA的表达改变可能是癌细胞的一个特性.近年来对线粒体基因组的不稳定性(mito-chondrialgenomeinstability,mtGI)及mtDNA与核基因组的整合研究逐渐增多,尤其针对消化性肿瘤的研究逐渐增多.肿瘤mtDNA的研究将成为对消化性肿瘤研究的又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将对线粒体基因组的突变、表达异常、整合和不稳定性与消化性肿瘤发病机制的关系,尤其是在近年所取得的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DNA 消化性肿瘤 研究进展 发病机制 肿瘤生物学
下载PDF
干细胞与胃肠道肿瘤发生关系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杨君 辛彦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07年第3期259-263,共5页
目前普遍认为肿瘤起源于干细胞,是一种干细胞疾病。大量研究表明胃肠道肿瘤起源于正常胃肠黏膜的干/祖细胞,胃肠道干/祖细胞积累的突变导致了肿瘤的发生。近年来也有实验发现在慢性胃黏膜损伤的条件下,骨髓干细胞可迁移到胃参与胃黏膜... 目前普遍认为肿瘤起源于干细胞,是一种干细胞疾病。大量研究表明胃肠道肿瘤起源于正常胃肠黏膜的干/祖细胞,胃肠道干/祖细胞积累的突变导致了肿瘤的发生。近年来也有实验发现在慢性胃黏膜损伤的条件下,骨髓干细胞可迁移到胃参与胃黏膜损伤的修复及胃黏膜的癌变。已有研究还表明胃肠道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常伴随着参与正常干细胞增殖和分化调控的信号传导通路失调,提示干细胞增殖分化调控异常与胃肠道肿瘤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肿瘤 骨髓干细胞 发生关系 胃黏膜损伤 干/祖细胞 信号传导通路 细胞增殖分化 肿瘤起源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疾病胃蛋白酶原C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宁佩芳 刘惠杰 袁媛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1089-1091,共3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ylori)相关性胃疾病胃蛋白酶原C 的表达及其意义. 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318例胃黏膜标本中胃蛋白酶原C的表达情况;采用HE染色、ELISA及PCR方法检测Hpylori感染情况. 结果:Hpylori阳性组浅表陛胃炎胃...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ylori)相关性胃疾病胃蛋白酶原C 的表达及其意义. 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318例胃黏膜标本中胃蛋白酶原C的表达情况;采用HE染色、ELISA及PCR方法检测Hpylori感染情况. 结果:Hpylori阳性组浅表陛胃炎胃蛋白酶原C抗原的过表达率高于Hpylori阴性组(P<0.05,X2=0.032,28/33vs 15/25),Hpylori阳性组萎缩性胃炎胃蛋白酶原C的表达率低于Hpylori阴性组(P<0.01,X2=0.003 4/61 vs9/30), Hpylori阳性组的异型增生和胃癌胃蛋白酶原C的表达率与Hpylori阴性组相比有下降趋势(P>0.05). 结论:Hpylori感染与胃蛋白酶原C的表达密切相关,在胃黏膜炎症中胃蛋白酶原C的表达增加;在萎缩性胃炎、异型增生和胃癌中胃蛋白酶原C的表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胃疾病 胃蛋白酶原C 基因表达 胃癌
下载PDF
CDX2基因与肠型胃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武洋 辛彦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8期2037-2041,共5页
根据Lauren分型,胃癌分为肠型和弥漫型胃癌两种.肠型胃癌经历了正常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到异型增生再到肠型胃癌的多步骤、多阶段逐渐发展的过程.肠道特异性转录因子(caudal-related homeobox transcription factor 2,CDX2),对肠黏膜上... 根据Lauren分型,胃癌分为肠型和弥漫型胃癌两种.肠型胃癌经历了正常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到异型增生再到肠型胃癌的多步骤、多阶段逐渐发展的过程.肠道特异性转录因子(caudal-related homeobox transcription factor 2,CDX2),对肠黏膜上皮的发育及保持其形态起着重要作用.正常情况下其产物特异的表达于小肠和结肠上皮中.迄今的研究发现,CDX2基因的异常表达与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和肠型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蝇相关同源异型框转录因子2 异型增生 肠化生 胃癌
下载PDF
血清DNA检测与肿瘤诊断
6
作者 宁佩芳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 2002年第4期227-228,230,共3页
肿瘤患者循环血中存在着游离DNA,其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而且具有肿瘤DNA的特征性改变如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失活等,检测血清DNA为诊断肿瘤提供了良好的靶点,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血清 DNA 检测 肿瘤 诊断
下载PDF
庄河地区胃癌综合防治初期效果的流行病学评价 被引量:16
7
作者 郭海强 周宝森 +1 位作者 关鹏 袁媛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69-73,共5页
目的 从流行病学的角度分析、评价辽宁省庄河地区胃癌高发现场“九五”期间所实施的胃癌一、二级综合防治措施的初期效果。方法 跟踪随访观察干预组和对照组人群胃癌死亡的详细情况 ,计算两组人群的胃癌累积死亡率和累积减寿率 ,以及... 目的 从流行病学的角度分析、评价辽宁省庄河地区胃癌高发现场“九五”期间所实施的胃癌一、二级综合防治措施的初期效果。方法 跟踪随访观察干预组和对照组人群胃癌死亡的详细情况 ,计算两组人群的胃癌累积死亡率和累积减寿率 ,以及干预组相对对照组死亡和减寿的RR值和AR %值 ,并计算首次检出胃癌患者的 3年生存率 ,综合这些指标对干预试验的初期效果作出流行病学评价。结果 综合干预措施对人群胃癌死亡的RR值为 :0 5 70 6 (95 %CI:0 370 5~ 0 8789,P <0 0 5 ) ,AR %值为 42 94% ;对人群胃癌减寿率的RR值为 :0 6 5 5 0 (95 %CI:0 5 35 6~ 0 80 10 ,P <0 0 5 ) ,AR %值为 34 44 % ;检出胃癌患者的 3年生存率达 72 6 7%。结论 庄河地区实施的胃癌综合防治显著降低了试验干预人群的胃癌死亡和胃癌对人群寿命的影响 ,提高了胃癌患者的生存率 ,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综合防治 减寿分析 生存率 相对危险度 归因危险度 流行病学
下载PDF
胃癌线粒体DNA拷贝量的变化 被引量:16
8
作者 韩琤波 李凡 +3 位作者 杨雪飞 毛晓韵 吴东瑛 辛彦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258-261,共4页
目的:通过比较线粒体基因组(mitochondrialDNA,mtDNA)拷贝数在胃癌和癌旁胃黏膜组织间的差异,阐述mtDNA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PCR分别扩增胃癌组织和癌旁胃黏膜组织各20例共40个样本的线粒体D-loop两个高变区HV1(hypervariableregion)... 目的:通过比较线粒体基因组(mitochondrialDNA,mtDNA)拷贝数在胃癌和癌旁胃黏膜组织间的差异,阐述mtDNA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PCR分别扩增胃癌组织和癌旁胃黏膜组织各20例共40个样本的线粒体D-loop两个高变区HV1(hypervariableregion)和HV2;并以核基因组的β-actin作为定量标准物.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olyacrylamidegelelectrophoresis,PAGE)银染比较mtDNA拷贝数在癌和正常组织间的差异.结果:HV1和HV2拷贝量(用β-actin标准化)在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间有显著的差异(P<0.01);其拷贝量与组织类型,癌组织浸润深度未发现有统计学联系(P>0.05);而与核内一些重要的酶:碱性磷酸酶(AKP)、环腺苷酸磷酸二脂酶(cAMP-PDE)和环鸟苷酸磷酸二脂酶(cGMP-PDE)表达有一定关系(P<0.05).结论:胃癌的发生与胃上皮细胞内mtDNA量的减少有着密切的关系.有望成为一种新的肿瘤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线粒体 DNA 肿瘤 胃黏膜
下载PDF
黏蛋白(MUC2)在不同胃疾病中的动态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8
9
作者 徐倩 王本刚 +2 位作者 孙丽萍 李萍 袁媛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1年第3期252-255,共4页
目的:研究黏蛋白(MUC2)在不同胃疾病组织中的表达,以揭示其参与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规律。方法:以免疫组化的方法对243例胃疾病病人进行MUC2蛋白原位表达的检测,并采用结肠直肠癌(CRC)及其癌旁组织作为对照。胃疾病组包括浅表性胃炎... 目的:研究黏蛋白(MUC2)在不同胃疾病组织中的表达,以揭示其参与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规律。方法:以免疫组化的方法对243例胃疾病病人进行MUC2蛋白原位表达的检测,并采用结肠直肠癌(CRC)及其癌旁组织作为对照。胃疾病组包括浅表性胃炎组(SG)87例,萎缩性胃炎组(AG)87例,胃癌组(GC)69例,其中包括高中分化腺癌(HMDA)27例、低分化腺癌(PDA)30例、黏液腺癌(MA)或印戒细胞癌(SRCC)12例;结肠直肠癌组80例,包括HMDA 30例、PDA 26例、MA或SRCC 24例。结果:黏蛋白MUC2在AG组较SG组及GC组的表达显著增高(P<0.05);MUC2在胃低分化腺癌中普遍低表达或不表达,其阳性率(40%)较黏液腺癌或印戒细胞癌(75%)显著降低(P=0.040)。结论:黏蛋白MUC2可以作为萎缩性胃炎的分子标志物。MUC2可作为鉴别低分化腺癌与黏液腺癌或印戒细胞癌的免疫组化辅助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蛋白(MUC2) 原位表达 胃癌 结肠直肠癌
下载PDF
辽西高血压高发地区人群脉压与脑卒中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0
作者 薛维爽 张俊湖 +8 位作者 滕伟禹 王海龙 时景璞 付凌雨 李辉 董卫 董亚珞 周波 李继光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730-1732,共3页
目的研究辽宁省彰武县农村人群脉压等血压相关指标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应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辽宁省彰武县5 208人进行一般情况、血压、脑卒中患病情况的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卒中组与非卒中组按照脉压水平分级后,其组间差别有... 目的研究辽宁省彰武县农村人群脉压等血压相关指标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应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辽宁省彰武县5 208人进行一般情况、血压、脑卒中患病情况的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卒中组与非卒中组按照脉压水平分级后,其组间差别有显著意义(P<0.01),脑卒中组男女脉压分布趋势一致。30岁后各年龄组按照脉压水平分级后,脑卒中组与非卒中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平均动脉压两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随脉压的增大,脑卒中OR值增加。结论此地区人群脑卒中患病率与脉压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而且患病危险性随脉压增高而增加。不同性别间无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高血压 脉压 横断面研究
下载PDF
CHFR和mp53基因编码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高余佳 辛彦 +2 位作者 张赛楠 张家华 吴东瑛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1622-1627,共6页
目的:观察CHFR和P53蛋白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探讨其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相关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组织芯片制作仪(美国),构建成5个包括151例胃癌及101例与其配对的正常胃黏膜、肠化生或不典型增生的组织芯片蜡块... 目的:观察CHFR和P53蛋白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探讨其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相关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组织芯片制作仪(美国),构建成5个包括151例胃癌及101例与其配对的正常胃黏膜、肠化生或不典型增生的组织芯片蜡块.采用Envision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151例胃癌及101例配对癌旁胃黏膜组织中CHFR蛋白和P53蛋白的表达.结果:CHFR蛋白在非癌胃黏膜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85.25%(52/61),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显著降低(49.67%,75/151,P<0.05);CHFR表达下调或缺失与胃癌患者的性别显著相关,女性患者胃癌组织中CHFR表达缺失率显著高于男性患者(64% vs 43.56%,P<0.05).BorrmanⅢ+Ⅳ型胃癌组织中CHFR表达缺失率显著高于BorrmanⅠ+Ⅱ型胃癌(57.14% vs 34.78%,P<0.05).虽然不同组织学类型胃癌之间CHFR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但本研究发现胃印戒细胞癌组CHFR表达缺失率最高(71.43%).胃癌组织中CHFR蛋白的表达缺失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以及mP53蛋白表达未见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有丝分裂前期检查点CHFR基因表达下调或缺失在胃癌中是频发事件.可能参与胃癌的发生,其与女性、弥漫浸润型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可能更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FR基因 突变型P53 胃癌 免疫组化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TRAIL诱导乳腺癌MDA-MB-231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岩 赵丹 +2 位作者 陈洋 刘新莉 马萍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1572-1576,共5页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对TRAIL诱导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MTT法检测细胞增殖;AnnexinⅤ染色并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分光光度法检测Caspase-8、Caspase-3相对活性;DAPI细胞核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结果 50μmol/L和10...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对TRAIL诱导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MTT法检测细胞增殖;AnnexinⅤ染色并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分光光度法检测Caspase-8、Caspase-3相对活性;DAPI细胞核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结果 50μmol/L和100μmol/L白藜芦醇分别与50 ng/mL TRAIL联合作用后,对MDA-MB-231细胞增殖的抑制率为(62.43±2.07)%和(87.32±1.44)%;而细胞凋亡率分别为(53.59±1.44)%和(73.72±1.96)%,与单独应用相应浓度的白藜芦醇和TRAIL比较,差异均存在显著性(P<0.01)。50 ng/mL TRAIL分别与50μmol/L和100μmol/L白藜芦醇联合作用后,Caspase-8、Caspase-3的相对活性为(0.282±0.008)、(0.386±0.013)及(0.437±0.05)、(0.521±0.03),与对照组及单用TRAIL、白藜芦醇比较均明显增强,差异显著(P<0.01)。结论 TRAIL与白藜芦醇联合可协同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白藜芦醇增强TRAIL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可能是通过促进Caspase-8和Caspase-3的表达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凋亡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白藜芦醇 CASPASE
下载PDF
FHIT及nm23-H_1基因编码蛋白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生物学行为
13
作者 高余佳 毛晓韵 +2 位作者 吴东瑛 张淑敏 辛彦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4年第11期2534-2538,共5页
目的:观察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基因和nm23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方法:采用PV9000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98例胃癌组织中FHIT和nm23蛋白的表达. 结果:FHIT和nm23在胃癌中表达率分别为38.8%(38/98)和33%(28/... 目的:观察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基因和nm23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方法:采用PV9000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98例胃癌组织中FHIT和nm23蛋白的表达. 结果:FHIT和nm23在胃癌中表达率分别为38.8%(38/98)和33%(28/87).FHIT蛋白的缺失在胃癌中占62.1%.胃癌中FHIT的缺失与组织学类型,Lauren分型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临床病理分期愈晚,FHIT蛋白表达缺失率愈高,但无显著差异(P>0.05).nm23蛋白阳性表达与临床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5). 结论:胃癌组织中FHIT蛋白的缺失是频发事件,FHIT可能是胃癌发生中重要的侯选抑癌基因.FHIT及nm23基因编码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且可能共同起作用,可作为临床预测转移及估计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HIT NM23-H1 基因编码蛋白 表达 胃癌 病理生物学
下载PDF
Th细胞及趋化因子受体CCR4、CCR6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相关性研究
14
作者 李妍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0年第19期4540-4542,共3页
目的探讨Th1、Th2和Th17细胞及CCR4、CCR6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65例RA患者和50例健康人血清中IFN-γ、IL-10和IL-17的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T细胞表面CCR4和CCR6的表达。结果与... 目的探讨Th1、Th2和Th17细胞及CCR4、CCR6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65例RA患者和50例健康人血清中IFN-γ、IL-10和IL-17的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T细胞表面CCR4和CCR6的表达。结果与健康组比较,RA活动期患者血清中IFN-γ的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7水平与健康人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R4的水平,RA活动期与健康人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CR6的水平,RA活动期和健康人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RA血清中IL-17的表达与CCR4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0.05),但与CCR6的表达水平和CD4+CCR4+CCR6+T细胞的数量呈正相关(P<0.05)。结论 Th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及趋化因子受体CCR4、CCR6与RA的发病存在一定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1细胞 TH2细胞 受体 CCR4/分析 受体 CCR6/分析 关节炎 类风湿/代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