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人群33104例单基因病携带者筛查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侯伟 付晓琳 +17 位作者 谢潇潇 张春燕 边佳昕 毛翛 文娟 罗春玉 金华 祝茜 戚庆炜 钱叶青 袁静 赵彦艳 尹爱兰 李树铁 蒋宇林 张蔓丽 肖锐 卢彦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15-1023,共9页
目的 通过大规模多中心的多种遗传病携带者筛查,调查中国人群单基因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以及突变谱,为制定适合中国人群的遗传病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本研究在中国的12个临床中心共招募33 104例受检者(16 610例女性),基于高通量测序和多... 目的 通过大规模多中心的多种遗传病携带者筛查,调查中国人群单基因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以及突变谱,为制定适合中国人群的遗传病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本研究在中国的12个临床中心共招募33 104例受检者(16 610例女性),基于高通量测序和多种PCR对223个基因的携带者状态进行检测。结果 197个常染色体基因的合并携带者频率为55.58%,26个X连锁基因的合并携带者频率为1.84%。在16 669例家系中,共检出874对(5.24%)高危夫妇。其中常染色体基因高危夫妇584对(3.50%),X连锁基因高危夫妇306对(1.84%),16对夫妇同时为常染色体基因和X连锁基因高危夫妇。最常检出的常染色体高危基因包括GJB2(常染色体隐性耳聋1A,393对),HBA1/HBA2(α-地中海贫血,36对)和PAH(苯丙酮尿症,14对),SMN1(脊髓性肌萎缩症,14对)。最常检出的X连锁高危基因包括G6PD(G6PD缺乏症,236对),DMD(进行性假肥大性肌营养不良,23对)和FMR1(脆性X综合征,17对)。除外G6PD后的高危夫妇率为3.91%(651/16 669),进一步除外GJB2 c.109G>A位点后,高危夫妇率为1.72%(287/16 669)。理论上严重的单基因病出生缺陷的发病率约为4.35‰(72.5/16 669)。对导致高危夫妇最多的22个基因进行筛查可检出95%以上的高危夫妇,对导致高危夫妇最多的54个基因进行筛查可检出99%以上的高危夫妇。结论 本研究揭示了我国人群中223种单基因病的携带者频率,为中国人群的携带者筛查策略制定和panel设计提供依据。在携带者筛查实践中,针对某些特殊基因或变异位点的遗传咨询可能会面临困难。这些特殊基因或变异需要在检测前告知受检夫妇,并在可能的情况下提供不筛查这些基因或变异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携带者筛查 单基因病 遗传咨询
下载PDF
SRD5A2基因新型复合杂合突变致类固醇5-α还原酶2型缺乏症的遗传变异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初国铭 李萍萍 +2 位作者 常文婧 何蓉 赵彦艳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90-795,共6页
该文报道1例类固醇5-α还原酶2型缺乏症患儿的临床特征及SRD5A2基因突变特点。患儿男性,2月龄,生后即出现尿道下裂及阴茎短小。提取患儿及父母外周血DNA,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患儿DNA样本进行内分泌疾病相关基因的捕获测序,并对家系DNA... 该文报道1例类固醇5-α还原酶2型缺乏症患儿的临床特征及SRD5A2基因突变特点。患儿男性,2月龄,生后即出现尿道下裂及阴茎短小。提取患儿及父母外周血DNA,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患儿DNA样本进行内分泌疾病相关基因的捕获测序,并对家系DNA样本进行Sanger测序验证。结果显示患儿SRD5A2基因存在c.680G>A(p.R227Q)和c.608G>A(p.G203D)复合杂合突变,其中c.680G>A来源于其父亲,为已知致病性突变,c.608G>A来源于其母亲,为新发现的突变。该研究为患儿病因诊断及该家系的遗传咨询提供了分子依据,并扩展了SRD5A2基因突变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固醇5-α还原酶2型缺乏症 尿道下裂 SRD5A2基因 二代测序 儿童
下载PDF
二代及三代测序技术在遗传学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高海明 赵彦艳 《生物技术进展》 2020年第6期646-654,共9页
遗传病的防治是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课题,而明确病因是遗传病防治的重要环节。高通量测序技术(又称二代测序技术)具有高通量、低成本、高准确度的优点,为遗传诊断及咨询提供了直接证据,已成为遗传学检测不可或缺的有力工具;第三代测序也... 遗传病的防治是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课题,而明确病因是遗传病防治的重要环节。高通量测序技术(又称二代测序技术)具有高通量、低成本、高准确度的优点,为遗传诊断及咨询提供了直接证据,已成为遗传学检测不可或缺的有力工具;第三代测序也凭借其长读长的独特优势在临床应用中占据一席之地。二代及三代测序技术各有特点,互为补充,临床中针对不同的检测需求有多种类型的测序方案可供选择。基于此,对二代及三代测序技术的原理、分类及其在遗传学诊断中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临床测序方案的选择提供思路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 三代测序 遗传病 遗传学诊断
下载PDF
V-ATP酶相关基因突变导致遗传性耳聋研究进展
4
作者 陈倩雅 何蓉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54-558,共5页
V-ATP酶通过水解ATP获得的能量,介导逆电化学梯度跨膜泵H+,在溶酶体酸化和细胞骨架的形成与稳定中发挥重要作用。60%以上的先天性耳聋由遗传因素引起,超过50%的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耳聋为遗传性耳聋。过去的新生儿耳聋筛查基因主要为GJB2、... V-ATP酶通过水解ATP获得的能量,介导逆电化学梯度跨膜泵H+,在溶酶体酸化和细胞骨架的形成与稳定中发挥重要作用。60%以上的先天性耳聋由遗传因素引起,超过50%的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耳聋为遗传性耳聋。过去的新生儿耳聋筛查基因主要为GJB2、GJB3、SLC26A4和12SrRNA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V-ATP酶相关基因突变所致感音神经性耳聋病例被报道,这为新生儿听力筛查提供新的靶点。当前已报道的耳聋相关VATP酶基因主要为ATP6V1B2、ATP6V1B1和ATP6V0A4,其致聋机制与溶酶体酸化异常有关。本文就这三个基因有关耳聋的主要突变,突变所引起的主要临床症状,以及分子病理学机制研究展开综述,有望为临床诊断和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TP酶 突变 遗传性 耳聋 综述
下载PDF
18-三体/母源纯合型单亲二体嵌合体胎儿1例
5
作者 郑高艳 崔婉婷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43-944,共2页
1病例报告患者,38岁,因孕22^(+5)周,胎儿遗传学检测结果提示18-三体/母源纯合型单亲二体嵌合体,要求终止妊娠,于2020年12月4日就诊于本院产科门诊。患者此次为自然妊娠,孕早期无药物、毒物及放射性物质等接触史,孕12^(+1)周于本院建卡... 1病例报告患者,38岁,因孕22^(+5)周,胎儿遗传学检测结果提示18-三体/母源纯合型单亲二体嵌合体,要求终止妊娠,于2020年12月4日就诊于本院产科门诊。患者此次为自然妊娠,孕早期无药物、毒物及放射性物质等接触史,孕12^(+1)周于本院建卡开始常规产检,2020年9月30日(孕13^(+3)周)无创产前检测(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NIPT)结果示18-三体高风险:三体风险指数为6.01,余常规产前检查未提示明显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科门诊 遗传学检测 终止妊娠 无创产前检测 纯合型 自然妊娠 放射性物质 病例报告
下载PDF
育龄期人群对扩展性携带者筛查的了解、态度、支付意愿、实施偏好以及影响其接受筛查的关联因素:一项多中心横断面调查研究
6
作者 付晓琳 侯伟 +13 位作者 张蔓丽 毛翛 文娟 刘珊玲 袁静 钱叶青 赵彦艳 罗春玉 戚庆炜 尹爱兰 李树铁 张春燕 周红辉 卢彦平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449-456,共8页
背景出生缺陷是全球范围内影响人口健康水平的公共卫生问题,而扩展性携带者筛查(expanded carrier screening,ECS)是预防出生缺陷的有效措施。目的了解我国育龄期人群对扩展性携带者筛查的认知、态度及影响其决策的关联因素。方法本研... 背景出生缺陷是全球范围内影响人口健康水平的公共卫生问题,而扩展性携带者筛查(expanded carrier screening,ECS)是预防出生缺陷的有效措施。目的了解我国育龄期人群对扩展性携带者筛查的认知、态度及影响其决策的关联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横断面调查研究。2022年8月—2023年9月,通过自制调查问卷对到访全国11家产前诊断机构的育龄期人群进行在线调查,了解调查对象对扩展性携带者筛查的态度、实施偏好、支付意愿,Logistic分析影响其决策的关联因素。结果11家机构共计回收24923份问卷,有效问卷24910份,有效率99.95%。被调查的对象中,54.42%为女性,45.58%为男性,年龄集中在26~35岁区段(19601人,78.69%)。多数(84.75%)调查对象正在备孕(21110人),自身或配偶有不明原因流产史的有6395人(25.67%)。38.99%(9714/24910)的调查对象对扩展性携带者筛查完全不了解,91.36%(22757/24910)的调查对象表示愿意接受扩展性携带者筛查。愿意接受ECS的原因中占比最高的是希望通过ECS了解生育患有遗传病后代的风险,占88.18%(20066/22757);拒绝接受ECS的原因中占比最高的是认为家族中没有遗传病史,无须筛查,占33.91%(730/2153)。60.22%(13704/24910)的调查对象表示希望获知夫妻双方全部的遗传病携带信息。89.64%(20400/24910)的调查对象更偏向高效率的同步筛查模式。80.15%的调查对象认为应在备孕期进行检测,60.37%的调查对象认为应在婚检时进行检测。超过60%的调查对象(15886人,63.77%)表示接受单人1000元以下付费。Logistic回归显示年轻人群,学历越高,夫妇月收入越高,有医疗保险,听说过ECS以及了解ECS的程度越高的育龄人群愿意接受ECS检测(OR>1,P<0.05)。结论育龄人群对扩展性携带者筛查了解有限,部分调查对象对ECS存在误解,但总体态度积极。年轻、高学历、高收入、有医保以及对ECS认知程度好的人群更愿意接受ECS。为了降低隐性遗传病的发生,促使扩展性携带者筛查良性开展,需要对育龄期夫妇进行扩展性携带者筛查和遗传知识科普宣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展性携带者筛查 优生优育 单基因遗传病 横断面调查 问卷调查
下载PDF
QF-PCR筛查男性不育患者Y染色体无精子症因子微缺失 被引量:8
7
作者 张媛媛 杜强 +3 位作者 刘晓亮 崔婉婷 何蓉 赵彦艳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52-557,共6页
为评估定量荧光PCR(Quantitative fluorescent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F-PCR)技术在快速筛查无精子症因子(Azoospermia factor,AZF)微缺失中的应用,文章对1218例非梗阻性无精子症、少精子症的男性不育患者,采用多重QF-PCR结合毛细... 为评估定量荧光PCR(Quantitative fluorescent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F-PCR)技术在快速筛查无精子症因子(Azoospermia factor,AZF)微缺失中的应用,文章对1218例非梗阻性无精子症、少精子症的男性不育患者,采用多重QF-PCR结合毛细管电泳技术,检测Y染色体长臂AZF区9个序列标签位点(Sequence tagged site,STS)以及性染色体短臂的AMEL(Amelogenin)和SRY(Sex-determining region of Y chromosome)位点,辅以常规染色体G显带方法进行核型分析。结果显示,1218例患者中105例可见AZF区微缺失(8.62%),其中AZFc区缺失(67.62%)最常见,其次为AZFb,c区缺失(20.95%);AZFb区缺失(7.62%)和AZFa区缺失(3.81%)则较少见;另有5例患者为AZFa,b,c区缺失合并AMEL-Y缺失,提示可能缺少Y染色体,经核型分析验证为46,XX(性反转)。105例AZF区微缺失患者的染色体核型分析显示染色体异常16例,其中"Yqh-"12例。根据AMEL-X/AMEL-Y比值,可见1218例患者中86例可能存在性染色体异常,经核型分析验证,68例为性染色体非整倍体。多重QF-PCR技术,一个反应即能检测样本的多个位点,并可提示性染色体是否存在异常,有助于男性不育患者尽早明确病因,也为后续的检查和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精子症因子 微缺失 Y染色体 定量荧光PCR 男性不育症
下载PDF
QF-PCR在染色体异常男性不育症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齐漫龙 张媛媛 +2 位作者 刘晓亮 何蓉 赵彦艳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95-900,共6页
为评估定量荧光PCR(QF-PCR)方法在男性不育遗传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文章对78例非梗阻性男性不育患者,采用精液常规检测精子情况,并检测患者性激素水平;采用QF-PCR方法对患者性染色体多态性STR位点及特异性位点进行检测;采用常规染色体G... 为评估定量荧光PCR(QF-PCR)方法在男性不育遗传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文章对78例非梗阻性男性不育患者,采用精液常规检测精子情况,并检测患者性激素水平;采用QF-PCR方法对患者性染色体多态性STR位点及特异性位点进行检测;采用常规染色体G显带方法进行核型分析;PCR检测AZF微缺失。结果显示78例非梗阻性男性不育患者中发现无精子症患者18例,少精子症患者20例,总检出率为48.72%。采用QF-PCR方法检出3例47,XXY患者,2例46,XX(SRY+)性反转患者,1例AZFc区微缺失患者,与细胞培养染色体分析和AZF微缺失PCR检测结果相符。与传统方法相比,QF-PCR技术能更迅速、直接、可靠地检测到男性不育患者的染色体异常区域,及早发现染色体细微结构异常,有助于染色体异常造成的男性不育症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精子症 遗传学 基因 STR SRY
下载PDF
羊水染色体制备技术的改进 被引量:8
9
作者 齐漫龙 赵彦艳 郑高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74-276,共3页
目的改良羊水染色体制备技术。方法与传统羊水细胞染色体制备方法不同,在常规预固定加2次甲醇和冰醋酸3∶1(V∶V)固定基础上,新增1次甲醇和冰醋酸1∶3反比例固定操作,随机选取194个羊水标本制备染色体,比较新旧方法在制片成功率、染色... 目的改良羊水染色体制备技术。方法与传统羊水细胞染色体制备方法不同,在常规预固定加2次甲醇和冰醋酸3∶1(V∶V)固定基础上,新增1次甲醇和冰醋酸1∶3反比例固定操作,随机选取194个羊水标本制备染色体,比较新旧方法在制片成功率、染色体分散度和显带方面的差异。并应用改良方法对3 726例羊水标本进行核型分析。结果与传统方法相比,增加反固定方法不仅能显著提高羊水培养成功率(P<0.05),而且获得核型分散效果更好、染色体分辨率更高(P<0.05)。3 726例羊水标本中,一次性培养成功3 671例,成功率为98.52%,检出异常核型265例,异常率为7.22%。结论羊水染色体制备改良方法中增加反固定方法,所获核型好、成功率高,便于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水细胞培养 核型分析 产前诊断
下载PDF
按时口服他达拉非治疗按需口服西地那非治疗无效的勃起功能障碍(附15例报告) 被引量:3
10
作者 杜强 顾连祥 +4 位作者 苗野 邢鑫 潘伯臣 宋永胜 吴斌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4期337-339,共3页
目的:总结他达拉非治疗西地那非治疗无效的勃起功能障碍患者的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总结2010年9月至2012年3月15例按需口服西地那非治疗无效的勃起功能障碍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15例按需口服西地那非治疗无效的勃起功能障碍患者中,11例... 目的:总结他达拉非治疗西地那非治疗无效的勃起功能障碍患者的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总结2010年9月至2012年3月15例按需口服西地那非治疗无效的勃起功能障碍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15例按需口服西地那非治疗无效的勃起功能障碍患者中,11例治疗后勃起功能改善明显,4例改善不明显,有效率73.3%。治疗前后IIEF-5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疗效满意。4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中轻微头痛2例,颜面潮红1例,1例出现轻微的腰背痛,均为一过性,继续用药后减轻或消失。结论:按时口服他达拉非是治疗按需口服西地那非治疗无效的勃起功能障碍患者的安全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勃起功能障碍 他达拉非 西地那非 医疗无效
下载PDF
miR-195-5p稳定表达的膀胱癌T24细胞系的构建及其功能鉴定 被引量:2
11
作者 齐漫龙 赵彦艳 费翔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3年第5期941-945,共5页
目的:构建miR-195-5p稳定表达的膀胱癌T24细胞系,探讨miR-195-5p在膀胱癌T24细胞中的表达及高表达miR-195-5p对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Real-time qRT-PCR(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方法检测miR-195-5p在膀胱癌5637、T24... 目的:构建miR-195-5p稳定表达的膀胱癌T24细胞系,探讨miR-195-5p在膀胱癌T24细胞中的表达及高表达miR-195-5p对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Real-time qRT-PCR(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方法检测miR-195-5p在膀胱癌5637、T24、SW780细胞中的表达。通过构建pSilencer-miR-195-5p重组质粒,将其稳定转染至T24细胞,筛选miR-195-5p稳定表达细胞系。应用MTT实验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T24细胞高表达miR-195-5p对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结果:miR-195-5p在3种膀胱癌细胞系中普遍低表达,稳定转染的T24细胞具有miR-195-5p高表达特性,与对照细胞相比,其增殖活力和抗凋亡能力明显减低。结论:成功构建了能稳定表达miR-195-5p的T24细胞系,miR-195-5p高表达可以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miR-195-5p低表达可能参与膀胱癌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miR-195-5p 转染 细胞增殖 凋亡
下载PDF
1例有汗性外胚层发育不良患者的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蒋树娟 黄丹 何蓉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41-944,共4页
利用DNA测序技术对1例中国汉族有汗性外胚层发育不良患者进行GJB6基因突变检测,并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检测到的突变进行结构分析,明确有汗性外胚层发育不良的致病原因。结果发现,GJB6基因c.31G>A(p.G11R)突变是该有汗型外胚层发育... 利用DNA测序技术对1例中国汉族有汗性外胚层发育不良患者进行GJB6基因突变检测,并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检测到的突变进行结构分析,明确有汗性外胚层发育不良的致病原因。结果发现,GJB6基因c.31G>A(p.G11R)突变是该有汗型外胚层发育不良患者的致病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汗型外胚层发育不良 基因突变 GJB6 DNA测序 结构分析
下载PDF
miR-17-5p在膀胱癌细胞中的表达和功能 被引量:2
13
作者 齐漫龙 赵彦艳 费翔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3年第6期1177-1180,共4页
目的:探讨miR-17-5p在膀胱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膀胱癌T24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Real-time qRT-PCR(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方法检测miR-17-5p在膀胱癌5637、T24、SW780细胞系中的表达。化学合成anti-miR-17-5p抑制剂... 目的:探讨miR-17-5p在膀胱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膀胱癌T24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Real-time qRT-PCR(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方法检测miR-17-5p在膀胱癌5637、T24、SW780细胞系中的表达。化学合成anti-miR-17-5p抑制剂,瞬时转染T24细胞。应用MTT实验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T24细胞低表达miR-17-5p对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结果:miR-17-5p在3种膀胱癌细胞系中均具有高表达特性,体外抑制T24细胞miR-17-5p表达能降低其增殖活力和抗凋亡能力。结论:miR-17-5p具有促进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miR-17-5p高表达可能参与了膀胱癌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miR-17-5p 细胞增殖 凋亡
下载PDF
膀胱癌细胞miR-195-5p表达对细胞葡萄糖摄取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齐漫龙 赵彦艳 费翔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7期734-736,共3页
目的探讨miR-195-5p在膀胱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葡萄糖摄取的影响。方法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RT-PCR)方法检测miR-195-5p在正常膀胱上皮HUC细胞和膀胱癌5637、T24、SW780细胞中的表达差异。构建miR-195-5p真核表... 目的探讨miR-195-5p在膀胱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葡萄糖摄取的影响。方法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RT-PCR)方法检测miR-195-5p在正常膀胱上皮HUC细胞和膀胱癌5637、T24、SW780细胞中的表达差异。构建miR-195-5p真核表达载体,应用[3 H]-2-脱氧葡萄糖摄取实验分别检测未处理状态下HUC、5637、T24、SW780细胞葡萄糖摄取水平的差异,以及瞬时转染miR-195-5p表达载体对膀胱癌细胞葡萄糖摄取的影响。结果 miR-195-5p在3种膀胱癌细胞中普遍低表达(P<0.01);3种膀胱癌细胞葡萄糖摄取水平均明显上调(P<0.01);体外过表达miR-195-5p能显著抑制3种膀胱癌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P<0.01)。结论膀胱癌细胞中miR-195-5p低表达有助于增强细胞葡萄糖摄取能力,可能参与肿瘤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微RNAS 葡萄糖摄取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 BANCR与恶性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静 何蓉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102-106,共5页
目前各种恶性肿瘤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肿瘤的防治已然成为现代医学研究的重点。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在肿瘤细胞的增殖、凋亡、分化及侵袭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BRAF激活的长链非编码RNA(BRAF-activated lncRNA... 目前各种恶性肿瘤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肿瘤的防治已然成为现代医学研究的重点。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在肿瘤细胞的增殖、凋亡、分化及侵袭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BRAF激活的长链非编码RNA(BRAF-activated lncRNA,BANCR)是新近发现的lncRNA。BANCR在多种恶性肿瘤,如恶性黑色素瘤、直肠结肠癌、甲状腺乳头状癌、非小细胞肺癌、胃癌、眼癌及胆囊癌中呈现显著性差异表达,是多种癌症的独立预后因子,并对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起关键作用。本文结合最新的国内外报道,对BANCR与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寻找有效的肿瘤诊断与预后标志物及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AF激活的长链非编码RNA 长链非编码RNA 肿瘤 增殖
下载PDF
VEGF、Livin与胃癌侵袭和转移的关系及其相关性 被引量:2
16
作者 黄郁晶 寇有为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3年第4期799-802,共4页
目的: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Livin蛋白与胃癌侵袭和转移的关系及其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选择临床病理资料齐全的胃癌蜡块标本203例,正常胃黏膜标本60例作对照。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Livin、VEGF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VEGF... 目的: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Livin蛋白与胃癌侵袭和转移的关系及其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选择临床病理资料齐全的胃癌蜡块标本203例,正常胃黏膜标本60例作对照。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Livin、VEGF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VEGF的表达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分化程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Livi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与患者的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1)。胃癌中VEGF与Livin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VEGF、Livin对胃癌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起重要的促进作用。VEGF、Livin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中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关系密切。VEGF、Livin均可以成为胃癌诊断和预后估计的指标及胃癌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LIVIN
下载PDF
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与HCMV-UL146编码产物相互作用蛋白
17
作者 何蓉 丛树艳 +3 位作者 齐莹 马艳萍 阮强 蒋树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5,共5页
目的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在人胎脑文库中筛选与人类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UL146基因编码蛋白相互作用蛋白,以探讨HCMV-UL146的生物功能。方法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构建pGBKT7-UL146诱饵质粒,转化酵母AH109,与含人胎脑c... 目的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在人胎脑文库中筛选与人类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UL146基因编码蛋白相互作用蛋白,以探讨HCMV-UL146的生物功能。方法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构建pGBKT7-UL146诱饵质粒,转化酵母AH109,与含人胎脑cDNA文库质粒的酵母相互作用,于涂有X-α-gal营养缺陷型培养基上筛选生长。挑选蓝色克隆,提取此酵母克隆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提取质粒DNA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pGBKT7-UL146构建成功。经严格筛选,共有200余个阳性克隆,分离测序80个克隆,成功筛选出30个与HCMV-UL146特异性相互作用的蛋白。结论 HCMV-UL146与多种蛋白有相互作用,提示其生物学功能复杂。此结果为进一步研究HCMV-UL146基因功能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巨细胞病毒 UL146基因 酵母双杂交
下载PDF
血液氨基酸浓度与IVF-ET周期妊娠结局的相关性分析
18
作者 李萍萍 初国铭 谭季春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483-489,共7页
目的探讨血液各种氨基酸代谢物水平与不孕症患者IVF-ET助孕临床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0年8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VF-ET治疗的100例不孕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在胚胎移植后验孕日(第11~15天)留取... 目的探讨血液各种氨基酸代谢物水平与不孕症患者IVF-ET助孕临床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0年8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VF-ET治疗的100例不孕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在胚胎移植后验孕日(第11~15天)留取外周静脉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液中18种氨基酸含量,根据是否获得临床妊娠分为妊娠组和未妊娠组,分析血液中氨基酸浓度与胚胎移植后妊娠结局的关系,并将与妊娠结局相关的氨基酸按浓度高低进行分组分析。结果临床妊娠者63例(63%),未妊娠者37例(37%)。妊娠组患者血液瓜氨酸的浓度[14.92(12.87,16.84)μmol/L]显著低于未妊娠组[16.71(14.50,19.44)μmol/L](P<0.05),妊娠组患者血液丝氨酸和谷氨酰胺的浓度[分别为178.02(157.00,194.87)μmol/L、11.99(9.99,13.75)μmol/L]显著高于未妊娠组[分别为162.76(139.43,187.86)μmol/L、10.99(9.46,12.80)μmol/L](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瓜氨酸的浓度与妊娠呈负相关(P<0.05),丝氨酸的浓度与妊娠呈正相关(P<0.05)。与低浓度组相比,瓜氨酸高浓度组获得临床妊娠的概率降低71.9%;而丝氨酸中等浓度组获得临床妊娠的概率是低浓度组的2.65倍,高浓度组获得临床妊娠的概率是低浓度组的2.415倍。结论血液中瓜氨酸和丝氨酸的浓度与不孕症患者胚胎移植后的妊娠结局相关,瓜氨酸的浓度较低而丝氨酸的浓度较高时成功妊娠的概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孕症女性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氨基酸 妊娠结局
下载PDF
原发性膀胱鳞状细胞癌的诊断和治疗
19
作者 齐漫龙 费翔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3年第3期417-418,422,共3页
【目的】探讨膀胱鳞状细胞癌(SCC)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0年6月本院收治的12例原发性膀胱SC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e例患者均经病理确诊为原发性膀胱SCC。临床分期:T1期1例,T2a期4例,T2b期5例,T3期2例... 【目的】探讨膀胱鳞状细胞癌(SCC)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0年6月本院收治的12例原发性膀胱SC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e例患者均经病理确诊为原发性膀胱SCC。临床分期:T1期1例,T2a期4例,T2b期5例,T3期2例。9例患者获得随访。2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患者,分别于术后8个月和14个月因癌转移死亡。8例行膀胱全切患者,其中4例死于肿瘤转移和复发,1例存活至今,3例失访。2例行始息性手术患者,l例术后3个月死于肾功能衰竭,另1例术后7个月死于肿瘤局部复发。【结论】原发性膀胱SCC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预后差,早期、综合治疗对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细胞 膀胱肿瘤 诊断 膀胱肿瘤 治疗
下载PDF
Gitelman综合征患儿的临床特点和遗传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常文婧 初国铭 +2 位作者 何蓉 刘晓亮 赵彦艳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20年第10期741-745,共5页
目的研究8例Gitelman综合征(Gitelman syndrome,GS)患儿的遗传学病因并且分析其临床特点,为该类患儿的精确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收集8例GS患儿的临床资料并采集外周血样本,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患儿进行基因检测,随后通过Sange... 目的研究8例Gitelman综合征(Gitelman syndrome,GS)患儿的遗传学病因并且分析其临床特点,为该类患儿的精确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收集8例GS患儿的临床资料并采集外周血样本,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患儿进行基因检测,随后通过Sanger测序对患儿及其父母进行家系验证,结合患儿临床表现对其致病基因进行分析。结果8例患儿均检测到导致GS的SLC12A3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其中发现3个未见报道的新突变。结论SLC12A3基因突变是8例GS患儿的遗传学病因,该研究拓展了SLC12A3基因突变图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TELMAN综合征 SLC12A3基因 二代测序 低钾血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