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整体护理在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中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5
1
作者 郝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127-128,132,共3页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8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整体护理,观察2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和住院时...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8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整体护理,观察2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儿家长健康知识知晓率和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4. 41%和95. 8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 81%和87. 18%(P <0. 05)。结论整体护理可有效促进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康复,提高患儿家长疾病认知水平,并改善护患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护理 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 腹泻
下载PDF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应用于中医儿科的实际效果 被引量:1
2
作者 刘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第6期52-54,共3页
目的在中医儿科教学中应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并分析其实际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9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中医儿科实习的100名学生,根据教学模式不同,将其分为2组。结果与对照组学生相比,观察组学生基础知识、... 目的在中医儿科教学中应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并分析其实际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9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中医儿科实习的100名学生,根据教学模式不同,将其分为2组。结果与对照组学生相比,观察组学生基础知识、查体及问诊、诊断及治疗、病历书写等成绩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专业知识掌握程度、主观能动性、表达及交流能力、自信心提升、学习效率、教学认可度等方面教学效果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学生人际关系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专业知识掌握度等方面自我评价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教学相比,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可提高中医儿科教学效果,且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认可度更高,是一种可行的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儿科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教学改革
下载PDF
过敏性紫癜患儿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其对补体系统及炎症指标的影响
3
作者 刘阳 郝佳 +2 位作者 卑雪 赵志佳 李阳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8-141,共4页
目的 分析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补体系统及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4月-2020年4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82例HSP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14)C-尿素呼气试验结果分为Hp阳性组57例,Hp阴性组25例,分析... 目的 分析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补体系统及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4月-2020年4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82例HSP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14)C-尿素呼气试验结果分为Hp阳性组57例,Hp阴性组25例,分析两组患儿血清低半乳糖化IgA1(Gd-IgA1),补体片段C3a、C4a、C5a和Bb,以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结果 Hp阳性组出现腹痛、呕血/便血患儿的比例显著高于Hp阴性组(P<0.05),两组出现皮肤紫癜、关节肿痛、尿蛋白阳性、血尿患儿的比例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p阳性组患儿血清Gd-IgA1水平显著高于Hp阴性组(P<0.05);Hp阳性组患儿的血清补体片段C3a、C5a和Bb水平显著高于Hp阴性组(P<0.05),而两组血清C4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p阳性组患儿血清IL-18、MCP-1水平均高于Hp阴性组(P<0.05)。结论 Hp感染可能通过增加Gd-IgA1水平,激活补体旁路途径而促进IL-8和MCP-1的产生,进而促进过敏性紫癜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过敏性紫癜 幽门螺杆菌 补体系统 白细胞介素18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原文传递
轮状病毒感染腹泻患儿肠道菌群分布及外周血TLRs表达水平及意义 被引量:7
4
作者 金志霄 郝佳 +2 位作者 张磊 鲍思斯 吴丹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24-928,共5页
目的 研究轮状病毒(RV)感染腹泻患儿肠道菌群分布和外周血Toll样受体(TLRs)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2年6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RV感染腹泻患儿14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程和Vesikari量表评分对患儿进行分组,并... 目的 研究轮状病毒(RV)感染腹泻患儿肠道菌群分布和外周血Toll样受体(TLRs)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2年6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RV感染腹泻患儿14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程和Vesikari量表评分对患儿进行分组,并于入院第1天和治疗第7天时采集血液和粪便样本,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进行肠道菌群定量分析,同时检测TLR1~10 mRNA表达量,比较RV感染腹泻患儿不同病程、严重程度和治疗前后肠道菌群分布及外周血TLR1~10 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病程<7 d或Vesikari量表评分<9分相比,病程≥7 d和Vesikari量表评分≥9分患儿肠道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拟杆菌和梭菌属数量降低,外周血TLR2、TLR3、TLR4、TLR7、TLR8和TLR9 mRNA表达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V腹泻患儿治疗第7天肠道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拟杆菌属和梭菌属数量升高,外周血TLR2、TLR3、TLR4、TLR7、TLR8和TLR9 mRNA表达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V感染腹泻患儿肠道菌群中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拟杆菌属和梭菌属数量减少,同时外周血TLRs表达水平升高,且与病程、病情严重程度以及疗效均存在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 轮状病毒 儿童 肠道菌群 TOLL样受体 MRN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