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对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炎性因子、血脂指标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23
1
作者 王少君 邹德玲 +2 位作者 任丽 齐静 果乃鹏 《疑难病杂志》 CAS 2018年第10期1099-1103,共5页
目的观察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对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炎性因子、血脂指标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影响,为临床治疗老年ACS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5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第三心血管内科收治老年ACS患者... 目的观察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对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炎性因子、血脂指标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影响,为临床治疗老年ACS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5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第三心血管内科收治老年ACS患者126例作为ACS组,另选同期于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老年人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2组受试者的血清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和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采用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ACS组患者的Hp感染情况,应用Gensini积分系统对ACS组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进行评价。比较不同感染程度ACS患者炎性因子、血脂指标水平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析各个指标与Hp感染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ACS组IL-6、IL-8、TNF-α、TC、TG、LDL-C及HDL-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27. 785、50. 880、26. 961、5. 964、8. 425、5. 546、2. 694,均P <0. 01)。ACS组患者经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共有阴性感染58例,其中轻度感染47例,重度感染21例。阴性感染、轻度感染、重度感染患者血清IL-6、IL-8、TNF-α、TC、TG、LDL-C水平及Gensini总积分逐渐升高,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7. 852、36. 719、32. 295、41. 393、12. 805、13. 458,均P <0. 0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CS组患者血清IL-6、IL-8、TNF-α、TC、TG、LDL-C水平及Gensini总积分均与Hp感染程度呈正相关(r=0. 482、0. 416、0. 507、0. 629、0. 514、0. 582、0. 493,均P <0. 05),但HDL-C水平与Hp感染程度无明显相关性(r=0. 109,P> 0. 05)。结论老年ACS患者体内炎性因子及血脂水平升高,Hp感染可能通过加剧患者机体的炎性反应及脂代谢紊乱,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进一步使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老年人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炎性因子 血脂 冠状动脉狭窄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BNP、Hcy及hs-CRP水平与TIMI危险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少君 庞文跃 +1 位作者 任丽 郭思聪 《疑难病杂志》 CAS 2018年第12期1306-1310,共5页
目的检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B型利钠肽(BNP)、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分析其与心肌梗死溶栓(TIMI)危险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第三心血管内科接受治疗的ACS患... 目的检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B型利钠肽(BNP)、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分析其与心肌梗死溶栓(TIMI)危险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第三心血管内科接受治疗的ACS患者90例作为ACS组,根据TIMI危险评分将其分为高危亚组33例、中危亚组30例、低危亚组27例,另选取同期在医院接受治疗的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40例作为SAP组,同期在医院体检显示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志愿者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BNP、Hcy及hs-CRP水平,分析TIMI危险评分与ACS患者病变分支的关系,以及ACS患者BNP、Hcy及hs-CRP水平与TIMI危险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ACS组的BNP、Hcy、hs-CRP水平>SAP组>对照组(F=1 651.746、132.115、86.942,P=0.000);高危亚组的BNP、Hcy及hs-CRP水平>中危亚组>低危亚组(F=593.394、15.026、9.031,P=0.000);不同TIMI危险评分的ACS患者三支病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危亚组三支病变率>低危亚组>中危亚组(χ2=10. 097,P<0.01); ACS患者BNP、Hey及hs-CRP水平与TIMI危险评分均呈正相关(r=0. 692、0. 646、0. 530,P<0. 01)。结论 ACS患者BNP、Hcy及hs-CRP水平与TIMI危险评分均呈正相关,3个指标对AC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B型利钠肽 同型半胱氨酸 超敏C反应蛋白 心肌梗死溶栓危险评分 相关性
下载PDF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与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3
作者 安宁 邹德玲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19年第7期639-644,共6页
目前公认的以低密度脂蛋白(LDL)作为冠心病(CHD)防治的主要干预目标,然而许多LDL在正常范围的患者仍然会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因此,国内外研究学者进一步研究LDL亚组发现,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d-LDL)具有更强的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而且... 目前公认的以低密度脂蛋白(LDL)作为冠心病(CHD)防治的主要干预目标,然而许多LDL在正常范围的患者仍然会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因此,国内外研究学者进一步研究LDL亚组发现,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d-LDL)具有更强的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而且较LDL作为CHD的独立危险因素更敏感。既往因检测方法的局限,sd-LDL检测未能大规模投入临床,近年来均相酶法的出现使其作为临床常规检验成为可能。sd-LDL作为CHD的危险因素与其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未来将进行更多的大型干预研究以确定sd-LDL的适当目标水平,更加精准有效的进行心血管风险评估及管理治疗。本文就sd-LDL的研究进展及其与CHD的关系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心脏性猝死预测指标T波峰末间期、Tp-Te/QT比值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10
4
作者 安宁 邹德玲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8年第2期143-146,152,共5页
T波峰末间期是指心电图中T波峰值至末端的时限。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T波峰末间期及Tp-Te/QT比值对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及危险评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与导致心脏性猝死的各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且作为简单、快速、无创的指标,... T波峰末间期是指心电图中T波峰值至末端的时限。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T波峰末间期及Tp-Te/QT比值对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及危险评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与导致心脏性猝死的各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且作为简单、快速、无创的指标,在指导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预防应用等临床应用中具有的价值愈加凸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波峰末间期 Tp-Te/QT比值 心脏性猝死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下载PDF
PCSK9单克隆抗体降脂治疗新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齐静 马淑梅 《医学综述》 2019年第17期3497-3501,3507,共6页
高胆固醇血症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血脂控制良好可降低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他汀类药物是降脂治疗的基石,但仍有降脂效果未达标的情况发生,并可导致多种不良反应。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 高胆固醇血症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血脂控制良好可降低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他汀类药物是降脂治疗的基石,但仍有降脂效果未达标的情况发生,并可导致多种不良反应。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单克隆抗体是新型降脂药物。家族性高脂血症或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应用他汀类药物的基础上,联合PCSK9单克隆抗体可进一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减少并发症发生。目前Evolocumab和Alirocumab两种PCSK9单克隆抗体已被批准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固醇血症 心血管疾病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抑制剂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单克隆抗体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下载PDF
青年冠心病患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13
6
作者 苏广胜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8年第11期1379-1384,共6页
目的研究青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冠状动脉(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探讨NLR对青年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预测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4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 目的研究青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冠状动脉(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探讨NLR对青年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预测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4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心血管内科行冠脉造影术的134例存在冠脉病变的青年患者和51例无冠脉病变的青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查阅其病程记录及相关检查。根据Gensini积分(GS)将冠脉病变组患者分为2个亚组(轻中度冠脉粥样硬化组,GS 1~49,n=80和严重冠脉粥样硬化组,GS>49,n=53)。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了严重冠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及NLR预测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效能,以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分析NLR预测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的最佳切点及诊断价值。结果冠状动脉病变组患者年龄、心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NLR、血小板、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肌钙蛋白I均高于无冠状动脉病变组(P均<0.05);严重冠脉粥样硬化组心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NLR、肌钙蛋白I均高于轻中度冠脉粥样硬化组(P<0.05)。NLR是预测高Gensini积分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证实NLR预测高Gensini积分的最佳切点是3.02,特异性81.3%,敏感性63%。结论 NLR与青年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有关。NLR升高是青年冠心病患者冠脉存在严重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NLR水平越高,患者冠脉病变程度越重。尤其当NLR>3.02时表明存在严重冠脉粥样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白细胞计数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GENSINI积分
下载PDF
沙库巴曲/缬沙坦在临床应用中的最新进展 被引量:12
7
作者 李婷婷 徐丽美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20年第10期952-956,共5页
沙库巴曲/缬沙坦作为治疗心力衰竭的一种新型药物,在抑制心肌重构及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长期预后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大量前瞻性临床试验的开展,沙库巴曲/缬沙坦在治疗其他心血管疾病等方面表现出潜在的优势,包括慢性心力衰竭... 沙库巴曲/缬沙坦作为治疗心力衰竭的一种新型药物,在抑制心肌重构及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长期预后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大量前瞻性临床试验的开展,沙库巴曲/缬沙坦在治疗其他心血管疾病等方面表现出潜在的优势,包括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成人先天性心脏病伴心力衰竭、左心瓣膜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沙库巴曲/缬沙坦通常在低剂量下启动,以防止症状性低血压的发生。本文结合沙库巴曲/缬沙坦的作用机制,旨在对沙库巴曲/缬沙坦的临床应用、初始剂量及滴定和不良反应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库巴曲/缬沙坦 作用机制 临床应用 剂量及滴定
原文传递
沉默TUG1基因上调膀胱尿路上皮癌细胞对化疗药物顺铂的敏感性 被引量:2
8
作者 高博 孙天牧 +1 位作者 解大龙 张辉 《解剖科学进展》 2018年第5期458-461,共4页
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 Taurine Up-Regulated 1(TUG1)基因调控膀胱尿路上皮癌(bladder urothelial carcinoma,BUC)细胞对化疗药物顺铂(CDDP)的敏感性。方法实时定量PCR法检测TUG1基因在CDDP耐药的BUC细胞T24/CDDP中的表达。RNA干扰沉默... 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 Taurine Up-Regulated 1(TUG1)基因调控膀胱尿路上皮癌(bladder urothelial carcinoma,BUC)细胞对化疗药物顺铂(CDDP)的敏感性。方法实时定量PCR法检测TUG1基因在CDDP耐药的BUC细胞T24/CDDP中的表达。RNA干扰沉默T24/CDDP细胞中TUG1的表达。增强型CCK8法检测T24/CDDP细胞的增殖活力以及对CDDP的敏感性。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T24/CDDP细胞的凋亡。结果与T24细胞相比,TUG1基因在T24/CDDP细胞中的表达显著上调。TUG1沉默能够提高T24/CDDP细胞对CDDP的敏感性,并增强CDDP诱导的细胞毒效应,即抑制T24/CDDP细胞的增殖活力,促进细胞凋亡。结论长链非编码RNA TUG1基因与BUC的化疗耐药相关,其表达沉默能够提高BUC细胞对CDDP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膀胱尿路上皮癌 TUG1 顺铂 化疗
原文传递
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比值与青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研究 被引量:20
9
作者 苏广胜 付茜 庞文跃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63-667,共5页
目的:分析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ApoB/ApoA1)比值与青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179例青年冠心病患者(15~44周岁)作为病例组。77例无全身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冠脉造影也无冠脉粥样硬化的青年患者作为对照组... 目的:分析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ApoB/ApoA1)比值与青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179例青年冠心病患者(15~44周岁)作为病例组。77例无全身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冠脉造影也无冠脉粥样硬化的青年患者作为对照组。以Gensini积分评估病例组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分为高Gensini积分组(Gensini评分≥60)、低Gensini积分组(Gensini评分1~59)。计算ApoB/ApoA1比值。结果:病例组ApoB/ApoA1比值高于对照组[(0.88±0.29)∶(0.76±0.28),P<0.05];高Gensini积分组的ApoB/ApoA1比值高于低Gensini积分组[(0.95±0.32)∶(0.82±0.24),P<0.05];病例组患者冠脉病变Gensini积分与ApoB/ApoA1值呈正相关(r=0.404,P<0.05)。ROC曲线分析证实ApoB/ApoA1比值诊断高Gensini积分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7,敏感性为0.77,特异性为0.69,AUC高于其他单项血脂指标。结论:ApoB/ApoA1比值与青年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具有相关性,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脂 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 青年
原文传递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其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1
10
作者 安宁 邹德玲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8年第12期1080-1085,共6页
目的分析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水平及sdLDL-C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值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发生的预测作用。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17年11月至2018年4月因急性胸痛住院,根据临床症状、心电图改... 目的分析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水平及sdLDL-C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值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发生的预测作用。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17年11月至2018年4月因急性胸痛住院,根据临床症状、心电图改变、心肌酶变化,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为ACS的患者268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13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134例。选取同时期住院各基线资料均与ACS患者相匹配的非ACS患者66例为对照组。观察各组血脂指标,对ACS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并与传统血脂指标比较,分析sdLDL-C及sdLDL-C/HDL-C对ACS的预测作用。结果ACS组sdLDL-C水平及sdLDL-C/HDL-C较对照组明显升高[0.88(0.70,1.09)mmol/L比0.61(0.41,0.84)mmol/L、0.98(0.72,1.30)比0.58(0.40,0.86)],AMI组的sdLDL-C水平及sdLDL-C/HDL-C高于UA组[0.94(0.82,1.21)mmol/L比0.78(0.61,0.98)mmol/L、1.10(0.79,1.40)比0.86(0.62,1.19)],而UA组亦高于对照组[0.78(0.61,0.98)mmol/L比0.61(0.41,0.84)mmol/L、0.86(0.62,1.19)比0.58(0.40,0.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dLDL-C水平为预测ACS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对照组相比,ACS组、UA组、AMI组OR值分别为26.85、15.19、74.40。相关性分析显示,sdLDL-C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697、0.684,P<0.01),而控制了TC及LDL-C水平,sdLDL-C水平仍与ACS发生呈显著正相关(r=0.185,P=0.001)。sdLDL-C≥0.613mmol/L时预测ACS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6%和51.5%,sdLDL-C/HDL-C≥0.938时预测ACS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3.7%和87.9%。对ACS组中发生AMI行ROC曲线分析,以sdLDL-C的最佳临界值0.732mmol/L将病例分为低危组及高危组,行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其他指标后得出高危组出现AMI的风险是低危组的4.84倍。结论sdLDL-C及sdLDL-C/HDL-C的升高与ACS的发生密切相关,作为独立危险因素是其风险评估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原文传递
维生素D缺乏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罗梦莹 邹德玲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8年第11期1053-1056,共4页
维生素D是机体内维持钙磷平衡的重要有机物质,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也密切相关。维生素D缺乏可通过激活炎性反应、减弱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损害胰岛素功能、... 维生素D是机体内维持钙磷平衡的重要有机物质,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也密切相关。维生素D缺乏可通过激活炎性反应、减弱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损害胰岛素功能、引发糖脂代谢异常及体质量增高等机制导致冠心病的发生。补充维生素D对冠心病的影响仍需要大规模的临床试验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维生素D缺乏 炎症 内皮细胞 综述
原文传递
无缝隙护理在阿司匹林联合瑞替普酶治疗心肌梗死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赵晓换 杨和银 《重庆医学》 CAS 2020年第11期1884-1887,共4页
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在阿司匹林联合瑞替普酶治疗心肌梗死的应用。方法以该院2017年6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98例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99例,均予以阿司匹林联合瑞替普酶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试验组予以无缝... 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在阿司匹林联合瑞替普酶治疗心肌梗死的应用。方法以该院2017年6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98例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99例,均予以阿司匹林联合瑞替普酶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试验组予以无缝隙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自我效能、依从性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高迁移率族蛋白B1、淀粉样蛋白A低于对照组,脂联素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缝隙护理应用于阿司匹林联合瑞替普酶治疗心肌梗死中可改善患者自我效能、依从性,减少不良反应,进而提升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缝隙护理 阿司匹林 瑞替普酶 心肌梗死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