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由基清除剂对眼前段碱烧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宋彦华 徐艳春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63-364,共2页
目的 探讨外源性自由基消除剂的对眼前段碱烧伤的治疗作用。方法  40只兔分为烧伤组、超氧化物岐化酶治疗组、过氧化氢酶治疗组 ,两种酶联合治疗组及对照组 ,制作眼前段碱烧伤模型 ,各治疗组结膜下分别注射酶溶液。 72小时后处死实验... 目的 探讨外源性自由基消除剂的对眼前段碱烧伤的治疗作用。方法  40只兔分为烧伤组、超氧化物岐化酶治疗组、过氧化氢酶治疗组 ,两种酶联合治疗组及对照组 ,制作眼前段碱烧伤模型 ,各治疗组结膜下分别注射酶溶液。 72小时后处死实验兔 ,取材房水 ,检测其丙二醛含量。制作烧伤组、联合治疗组角膜上皮细胞层透射电镜标本。结果 烧伤组丙二醛的含量高于对照组 ,超氧化物岐化酶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的丙二醛含量低于烧伤组。电镜下治疗组细胞生长状况较烧伤组好。结论 眼前段碱烧伤的治疗中 ,可以通过补充外源性的超氧化物岐化酶及超氧化物岐化酶与过氧化氢酶来减轻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烧伤 眼前段 超氧化物歧化酶 过氧化氢酶 自由基清除剂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兔晶状体皮质吸出后PTEN在细胞增殖中的作用
2
作者 张瑞君 张劲松 +1 位作者 张娇 宁宏 《眼科新进展》 CAS 2006年第9期663-666,共4页
目的探讨具有磷酸酶活性的抑制基因—与张力蛋白同源的在10号染色体有缺失的磷酸酯酶(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10,PTEN)在兔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方法将健康白色家兔21只随机分入实验组(18只)和... 目的探讨具有磷酸酶活性的抑制基因—与张力蛋白同源的在10号染色体有缺失的磷酸酯酶(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10,PTEN)在兔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方法将健康白色家兔21只随机分入实验组(18只)和对照组(3只)。实验组兔行双眼透明晶状体皮质吸除术,对照组未做处理。在术后1d,3d1周,2周,1月和2月各处死3只。应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赤道部晶状体上皮细胞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及PTEN mRNA的表达。结果正常兔晶状体上皮细胞胞浆中PTEN mRNA的表达呈阳性。术后1d时A值为0.20±0.02,与对照组的0.54±0.03相比明显下降,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术后3d时,PTEN mRNAA值为0.19±0.02,表达仍处于低水平状态。随着时间的延长,术后1周时略有恢复,2周时趋于明显好转,1月、2月时恢复正常。结论PTEN mRNA在正常兔晶状体上皮细胞浆中有表达;推测PTEN参与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代谢过程,在控制细胞增殖、生长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 上皮细胞 PTEN
下载PDF
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术眼伪调节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3
作者 亢晓丽 王浩 +4 位作者 李若溪 郭秀荣 乔光 张洪 王丽杰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557-558,共2页
1979年Sugitani等首先报道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术眼存在约2.00D类调节作用,并称其为伪调节力.其后的有关研究多局限于单焦点硬性后房型人工晶状体.自2001年开始,我们对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术眼的伪调节力进行了... 1979年Sugitani等首先报道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术眼存在约2.00D类调节作用,并称其为伪调节力.其后的有关研究多局限于单焦点硬性后房型人工晶状体.自2001年开始,我们对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术眼的伪调节力进行了相关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 术眼伪调节力 超声乳化吸除术 白内障
原文传递
准分子激光双面式切削原位角膜磨镶术矫治超高度近视的临床研究
4
作者 方学军 徐艳春 +3 位作者 苏云 莫俊柏 冯宇宁 史天禹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197-1201,共5页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双面式(Both side)切削原位角膜磨镶术(excimer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es,LASIK)治疗超高度近视的可预测性、稳定性及安全性。方法对63例(121眼)超高度近视病人行改良的LASIK——双面式LASIK(Both side L...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双面式(Both side)切削原位角膜磨镶术(excimer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es,LASIK)治疗超高度近视的可预测性、稳定性及安全性。方法对63例(121眼)超高度近视病人行改良的LASIK——双面式LASIK(Both side LASIK,BSL),观察其术后视力、屈光度、角膜地形图情况,并同传统手术设计方案的安全系数及损伤指数进行比较。结果瓣膜面最大矫正屈光度达-6.0D,最深切削深度达44.62μm,角膜基质床剩余厚度(285.97±22.60)μm术后第一天裸眼远视力接近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后1周、3周、1月、3月、6月裸眼视力均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P〉0.05)。术后1月屈光度平均为(-0.83±1.35)D,术后6月为(-0.87±0.47)D。角膜地形图均为规则形态。BSL手术的安全系数大于传统手术设计方式的安全系数(P〈0.05),而损伤指数小于传统方式(P〈0.05)。结论准分子激光双面式切削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超高度近视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面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超高度近视
原文传递
角膜散光对人工晶体眼伪调节力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王浩 亢晓丽 +3 位作者 李若溪 乔光 张洪 石素兰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2-183,共2页
目的研究角膜散光对超声乳化术后人工晶体眼的伪调节力的影响。方法对154例160眼超声乳化晶体吸出、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于术后一年进行远近视力、屈光状态测定,并在戴镜矫正屈光不正的基础上测定伪调节力,并进行分析。结果角膜... 目的研究角膜散光对超声乳化术后人工晶体眼的伪调节力的影响。方法对154例160眼超声乳化晶体吸出、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于术后一年进行远近视力、屈光状态测定,并在戴镜矫正屈光不正的基础上测定伪调节力,并进行分析。结果角膜散光与伪调节力呈负相关(r=-0.432,P〈0.05)。逆规散光组的伪调节力高于顺规散光组(P〈0.05)。结论低度散光及逆规散光有利于提高伪调节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 晶体 人工 调节
原文传递
体外培养猴眼小梁细胞及睫状肌细胞中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的表达 被引量:8
6
作者 金明 吴景天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98-301,I005,共5页
目的 观察体外培养的正常猴眼小梁细胞及睫状肌细胞中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ssueinhibitorsofmetalloproteinase ,TIMP)的表达 ,探讨生理状态下基质金属蛋白酶 (matrixmetalloproteinase,MMP)及TIMP在小梁网房水流出及葡萄膜 巩膜... 目的 观察体外培养的正常猴眼小梁细胞及睫状肌细胞中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ssueinhibitorsofmetalloproteinase ,TIMP)的表达 ,探讨生理状态下基质金属蛋白酶 (matrixmetalloproteinase,MMP)及TIMP在小梁网房水流出及葡萄膜 巩膜房水流出通道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Reverse zymography技术 ,检测猴眼小梁细胞及睫状肌细胞中TIMP及MMP的表达。结果 猴眼小梁细胞及睫状肌细胞培养液中均可见TIMP 1、TIMP 2及TIMP 3表达 ,小梁细胞中MMP/TIMP比值明显高于睫状肌细胞。结论 正常状态下小梁细胞外基质的降解能力明显高于睫状肌细胞 ,可能是由于传统的小梁网房水流出通道作用强于葡萄膜 巩膜房水流出通道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猴属 小梁细胞 睫状肌细胞 基质金属蛋白酶 金属蛋白酶类组织抑制剂 TIMP MMP
原文传递
四种局麻方式对Phaco患者眼压变化的观察 被引量:6
7
作者 王瑜 阎启昌 张劲松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92-194,共3页
为对比评价四种方式局麻与眼压变化的关系。方法 :连续性选取 6 0例老年性白内障 PEA+ IOL住院手术患者 ,随机分至球后、球周、角膜缘球结膜下及表面麻醉组。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后、麻醉后 5分钟及 10分钟用非接触式眼压计测量眼压。结... 为对比评价四种方式局麻与眼压变化的关系。方法 :连续性选取 6 0例老年性白内障 PEA+ IOL住院手术患者 ,随机分至球后、球周、角膜缘球结膜下及表面麻醉组。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后、麻醉后 5分钟及 10分钟用非接触式眼压计测量眼压。结果 :球后及球周组在麻醉后眼压较麻醉前均升高 ,结膜下组与表麻组未见显著差异。各种麻醉技术之间对比结果显示 ,球后组与球周组对麻醉前后眼压影响在麻醉后及 5 min后差异有显著性 ,球后组眼压增高较小 ,降低较快 ;10 min后差异不显著。球后组较结膜下和表麻组眼压在麻醉后升高 ,10 min后降低 ,球周组较结膜下组及表麻组在麻醉后及 5 min时均高 ,10 min时差异不显著。结膜下组与表麻组始终无显著差异。结论 :球后及球周麻醉较结膜下及表面麻醉前后的眼压变化大 ,且个体眼压反应有很大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麻醉 眼压 白内障摘除术 PHACO
原文传递
ZD1839对NK和LAK细胞杀伤人肺腺癌PC-9细胞作用的影响
8
作者 温华 孔珺 +1 位作者 康健 于润江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31-533,共3页
关键词 ZD1839 NK细胞 LAK细胞 杀伤作用 肺腺癌 PC-9细胞 恶性肿瘤 杀伤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