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0-2017年沈阳市某医院确诊学生HIV/AIDS患者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王亚男 张博雯 +3 位作者 马强 胡清海 耿文清 姜拥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66-568,共3页
横断面调查获得2010-2017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的15~30岁学生HIV/AIDS患者相关信息,学生HIV/AIDS患者占该医院累计确诊HIV/AIDS患者的比例为5.2%,历年比例介于3.5%~7.7%之间(趋势性χ~2检验Z=1.00,P=0.318)。学生HIV/AIDS患... 横断面调查获得2010-2017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的15~30岁学生HIV/AIDS患者相关信息,学生HIV/AIDS患者占该医院累计确诊HIV/AIDS患者的比例为5.2%,历年比例介于3.5%~7.7%之间(趋势性χ~2检验Z=1.00,P=0.318)。学生HIV/AIDS患者均为男性、未婚,大学本科占61.7%,男男性行为传播途径占96.7%。HIV在学生人群中的流行形势日益严峻,应发挥医疗机构在HIV检测中的作用,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艾滋病在学生人群中经男男同性性行为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学生 综合性医院
下载PDF
沈阳在校大学生艾滋病相关高危行为及对HIV自我检测接受意愿调查 被引量:20
2
作者 包冉彤 张永惠 +4 位作者 李尚曹 呼志丽 李行 楚振兴 徐俊杰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36-1139,1160,共5页
目的了解沈阳市在校大学生性行为情况、艾滋病病毒(HIV)检测经历,HIV自我检测(HIVST)意愿及影响因素,以提高大学生HIV检测率。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沈阳市3所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现场匿名在线问卷调查,通过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了解沈阳市在校大学生性行为情况、艾滋病病毒(HIV)检测经历,HIV自我检测(HIVST)意愿及影响因素,以提高大学生HIV检测率。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沈阳市3所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现场匿名在线问卷调查,通过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在校大学生对HIVST的接受态度及影响因素。结果共有1 208名在校大学生调查问卷合格,34.9%(421人)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有感染HIV的风险,既往接受学校性教育和检测过HIV者的比例分别为61.5%(743人)和2.2%(27人),69.4%(838人)愿意通过HIVST了解自己的感染状况。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查对象对HIVST持接受意愿的关联因素分别为,职业技术类专业[vs.医学专业,调整比值比(aOR)=0.5]、接受过学校性教育(aOR=1.5)、认为自己有低度HIV感染风险(vs.认为没有感染风险,aOR=1.8)、发生过性行为(aOR=1.6)、既往检测过HIV(aOR=9.5)(P均<0.05)。结论沈阳市大学生HIV相关高危行为突出,接受学校性教育比例较低,但对HIVST接受意愿较高,建议尽早对在校大学生开展学校性健康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大学生 艾滋病病毒自我检测
原文传递
表达HIV单链抗体的重组乳酸杆菌的构建及表型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安明晖 田文 +1 位作者 韩晓旭 尚红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8,共8页
近年来,基于抗体药物的被动免疫策略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预防和治疗中获得一定的成效,但仍需要定期补充抗体,才能维持体内长期有效的药物浓度,如何延长抗体药物的作用时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乳酸杆菌的食品安全性和黏膜定植稳定... 近年来,基于抗体药物的被动免疫策略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预防和治疗中获得一定的成效,但仍需要定期补充抗体,才能维持体内长期有效的药物浓度,如何延长抗体药物的作用时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乳酸杆菌的食品安全性和黏膜定植稳定性,把HIV单链抗体连接到具有宿主同源启动子和信号肽的乳酸杆菌表达质粒pldhl0373中,电转化乳酸杆菌WCFS1感受态细胞,通过红霉素筛选出阳性单菌落,发酵培养后菌液经Western blot检测证明了单链抗体得到表达,并具有抗病毒能力。与野生型WCFS1菌株相比,重组菌体外生长能力未发生改变,发酵24h后菌液的CFU均可达到109/ml;单链抗体基因的插入不会明显改变重组菌黏膜细胞定植能力,每平方厘米单层上皮细胞可稳定定植105CFU的菌落。以宿主黏膜共生菌为媒介,在黏膜细胞表面实现抗病毒蛋白的长期稳定表达为预防HIV黏膜传播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单链抗体 植物乳酸杆菌 启动子 信号肽 黏膜上皮细胞
原文传递
磷酸可待因滥用与MSM人群HIV感染及相关高危行为的关联性 被引量:2
4
作者 彭二磊 毛翔 +3 位作者 李佳明 姜拥军 耿文清 徐俊杰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19年第1期1-4,12,共5页
目的 了解男男性行为(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人群磷酸可待因的滥用情况,分析滥用磷酸可待因与(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及相关高危行为的关系。 方法 采用访谈式问卷收集2012年6月-2013年6月,中国7城市MSM人群... 目的 了解男男性行为(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人群磷酸可待因的滥用情况,分析滥用磷酸可待因与(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及相关高危行为的关系。 方法 采用访谈式问卷收集2012年6月-2013年6月,中国7城市MSM人群的社会人口学、性行为、磷酸可待因及其他药物滥用行为等信息。采集静脉血检测HIV抗体。 结果 4 492名MSM调查对象中,84名(1.87%)自报近半年内有磷酸可待因滥用经历。滥用者近半年内发生同性商业性行为(AOR=3.431,95%CI:2.104~5.593)、肛门出血(AOR=2.052,95%CI:1.243~3.387)、安全套破裂(AOR=2.735,95%CI:1.578~4.741)、群体性行为(AOR=4.573,95%CI:2.454~8.521)、吸食rush(AOR=2.759,95%CI:1.763~3.387)和存在部分特定性病症状(AOR=4.926,95%CI:2.880~8.426)的风险均显著更高。吸食过rush(AOR=1.509,95%CI:1.219~1.869)、肛门出血(AOR=1.595,95%CI:1.246~2.041)和存在部分特定性病症状(AOR=1.689,95%CI:1.192~2.392)与HIV感染呈正相关。未发现滥用磷酸可待因与HIV感染之间的显著关联性(OR=1.289,95%CI:0.588~2.825)。 结论 尽管MSM群体中磷酸可待因滥用还不普遍,但相关滥用者容易发生与HIV感染相关的各类高危行为,间接增加其HIV感染风险。卫生部门需进一步加强关注和监测MSM群体的磷酸可待因滥用情况,控制该人群HIV的流行和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可待因 男男性行为者 高危性行为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