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椎动脉起源异常与发育不良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朱玄 辛世杰 +2 位作者 王雷 李晰 吕俊远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93-297,共5页
目的探讨椎动脉起源异常和椎动脉发育不良(VAH)的发生率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为影像诊断及临床手术提供资料和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 370例患者的胸部增强MSCT影像资料,对原始图像进行技术重组,重点观察分析椎动脉起源及椎动脉V1段直径... 目的探讨椎动脉起源异常和椎动脉发育不良(VAH)的发生率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为影像诊断及临床手术提供资料和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 370例患者的胸部增强MSCT影像资料,对原始图像进行技术重组,重点观察分析椎动脉起源及椎动脉V1段直径变化特点。逐例测量椎动脉V1段的内径。将椎动脉全程均匀性纤细,V1段内径<2.5 mm定义为VAH。结果2 370例患者中左椎动脉起源异常131例(5.5%),均发自主动脉弓。其中发自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之间主动脉弓126例(5.3%),发自左锁骨下动脉远端主动脉弓5例(0.2%)。右椎动脉起源于右颈总动脉4例(0.16%),均合并迷走右锁骨下动脉。根据椎动脉是否发自左颈总动脉与左锁骨下动脉之间主动脉弓,将检查者分为起源正常组与起源变异组。正常组(n=1 985)中,左侧VAH 71例,右侧VAH 144例。变异组(n=126)中左侧VAH共22例,右侧VAH共5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左椎动脉直接起源于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之间的主动脉弓为最常见的椎动脉起源异常,其发生率女性高于男性。左椎动脉直接起源于主动脉弓与左椎动脉发育不良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变异 椎动脉起源异常 椎动脉发育不良
下载PDF
氯化钴模拟法构建骨骼肌细胞缺氧模型 被引量:5
2
作者 李晰 辛世杰 +5 位作者 王磊 宋泽 荆玉辰 曹辉 段志泉 张健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65-268,共4页
目的观察CoCl2对体外培养的原代骨骼肌细胞的影响,探讨合理的体外化学模拟低氧模式。方法利用组织贴块法培养并鉴定原代骨骼肌细胞,给予CoCl2处理,观察不同时间和浓度细胞凋亡情况,以及通过免疫印迹及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低氧诱导... 目的观察CoCl2对体外培养的原代骨骼肌细胞的影响,探讨合理的体外化学模拟低氧模式。方法利用组织贴块法培养并鉴定原代骨骼肌细胞,给予CoCl2处理,观察不同时间和浓度细胞凋亡情况,以及通过免疫印迹及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BAX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oCl2处理组的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P<0.05),凋亡率明显增加(P<0.05),且骨骼肌细胞存活率下降程度及细胞凋亡率增加程度均随着氯化钴浓度增加时间延长而升高。HIF-1α、BAX蛋白水平亦随CoCl2浓度升高和时间延长而增加。结论 CoCl2对原代骨骼肌细胞的增殖凋亡及相关基因的表达成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成功建立起一种体外培养原代骨骼肌细胞缺氧诱导模型,可以作为体外研究骨骼肌缺血缺氧的良好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钴 骨骼肌细胞 凋亡 低氧诱导因子1Α
下载PDF
不同血清培养条件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 被引量:3
3
作者 吴刚 何辉 +3 位作者 曹月诚 陈旭春 杨蕾 富大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9期9151-9154,共4页
背景:目前,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应用最为广泛的细胞生长添加剂是胎牛血清/小牛血清,应用脐血清进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的相关研究较少。目的:观察不同血清培养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 背景:目前,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应用最为广泛的细胞生长添加剂是胎牛血清/小牛血清,应用脐血清进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的相关研究较少。目的:观察不同血清培养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含脐血清、胎牛血清以及无血清的L-DMEM培养基中培养,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增殖情况;应用流式细胞术对细胞表面抗原CD34、CD44、CD45、CD105进行表型鉴定。结果与结论:脐血清培养后细胞形态较小,似纺锤状,细胞呈网状生长;胎牛血清培养后细胞呈梭形成纤维细胞样,呈集落样生长;脐血清和胎牛血清均能促进细胞生长增殖,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脐血清中增殖更活跃,无血清培养基本无增殖。流式细胞鉴定显示CD34、CD45阴性,CD44、CD105阳性,脐血清扩增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表面标记无明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清 胎牛血清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生长添加剂
下载PDF
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4
作者 汪颖厚 辛世杰 +1 位作者 杨德华 孟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56-957,共2页
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是临床上罕见的疾病,病情凶险,威胁母婴的生存。本文通过回顾分析2例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诊治过程及文献复习,探讨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要点。
关键词 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 病因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大鼠移植静脉重塑中Wnt5a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1
5
作者 汪颖厚 辛世杰 +7 位作者 杨栋 王磊 李晰 王雷 丁奎 曹辉 张健 段志泉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研究Wnt5a在自体移植静脉重塑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建立大鼠颈静脉—腹主动脉移植模型,分别于术后7、14、28 d取材移植血管,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Wnt5a蛋白在移植血管中的表达,Real-time PCR定量检测Wnt5a mRNA的表达;以对侧颈静... 目的研究Wnt5a在自体移植静脉重塑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建立大鼠颈静脉—腹主动脉移植模型,分别于术后7、14、28 d取材移植血管,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Wnt5a蛋白在移植血管中的表达,Real-time PCR定量检测Wnt5a mRNA的表达;以对侧颈静脉作为对照。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正常静脉、术后7、14、28 d移植静脉Wnt5a阳性细胞比例分别为(4.67±0.21)%、(20.34±0.26)%、(35.25±0.20)%和(57.24±0.52)%,正常静脉与移植静脉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eal-time PCR结果显示:术后7、14、28 d大鼠Wnt5a mRNA表达增加,分别为对照组的3.56、8.44和16.87倍。结论自体静脉移植后,Wnt5a在新生内膜及中膜中高表达,并可能与细胞增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静脉移植 重塑 WNT5A 血管内膜 平滑肌细胞
下载PDF
NDRG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马薇 吴云飞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1年第5期919-921,共3页
目的:探讨NDRG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82例乳腺癌组织进行切片,采用SP免疫组化技术对NDRG1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NDRG1蛋白在年龄≥60岁患者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年龄<60岁者(P=0.002),淋巴结转移>3枚组阴性... 目的:探讨NDRG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82例乳腺癌组织进行切片,采用SP免疫组化技术对NDRG1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NDRG1蛋白在年龄≥60岁患者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年龄<60岁者(P=0.002),淋巴结转移>3枚组阴性率显著高于淋巴结转移≤3枚(P=0.031),早期乳腺癌组阳性率显著高于晚期乳腺癌组(P=0.014),而不同肿物大小和病理类型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NDRG1的表达与乳腺癌的某些临床病理因素有关,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NDRG1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NDRG1和相关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
7
作者 马薇 金峰 吴云飞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2年第9期801-804,共4页
目的探讨N-myc下游调节基因1(NDRG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ER、PR、突变型p53、c-erb-B2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82例乳腺癌组织中NDRG1、ER、PR、突变型p53及c-erb-B2表达情况,并行相关性分析;分析NDRG1... 目的探讨N-myc下游调节基因1(NDRG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ER、PR、突变型p53、c-erb-B2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82例乳腺癌组织中NDRG1、ER、PR、突变型p53及c-erb-B2表达情况,并行相关性分析;分析NDRG1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早期乳腺癌患者NDRG1呈高表达,晚期乳腺癌患者NDRG1低表达(P=0.014);不同的病理类型之间NDRG1表达无明显相关性;NDRG1表达与突变型p53表达呈负相关(r=-0.233,P=0.035),与ER、PR和c-erb-B2表达无关(P>0.05)。结论 NDRG1可能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抑制作用,可作为乳腺癌基因研究和治疗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RG1 乳腺肿瘤 ER PR P53 C-ERB-B2 免疫组化
下载PDF
脾切除对大鼠小体积肝脏模型的小肝综合征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吴刚 孙会东 +3 位作者 杨蕾 李弘 程颖 刘永锋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65-368,共4页
目的 探讨脾切除对大鼠小体积肝脏模型的小肝综合征(SFSS)的预防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小体积肝脏模型,切除80%肝组织,即规则切除左外叶、左内叶、中叶和乳头叶,保留肝右叶和锥体叶,脾切除组在切除80%肝组织的同时行脾切除,... 目的 探讨脾切除对大鼠小体积肝脏模型的小肝综合征(SFSS)的预防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小体积肝脏模型,切除80%肝组织,即规则切除左外叶、左内叶、中叶和乳头叶,保留肝右叶和锥体叶,脾切除组在切除80%肝组织的同时行脾切除,对照组仅切除80%肝组织,另设仅游离肝脏而不行肝切除的假手术组.各组分别于术后0、3、6、12、24和72 h等6个时点各处死大鼠6只,取血清和肝组织,检测肝功能指标、肝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p65含量以及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冈子α(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Mrna和蛋白表达、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测量门静脉压力,计算SFSS发生率及动物术后1周存活率.结果 对照组术后门静脉压力明显升高,为(12.14±0.90)cm H2O,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而脾切除组门静脉压力为(11.11±0.80)cm H2O,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氧酶(LDH)和胆红素总量(Tbil)明显升高,血清白蛋白(Alb)和胆碱酯酶(CHE)明显下降,脾切除组的ALT、AST、LDH和Tbi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NF-Κb p65含量升高,TNF-α和ICAM-1 Mrna及其蛋白表达增加,MPO活性亦增高,PCNA Mrna及其蛋白表达亦增强,与对照组比较,脾切除组的NF-κBp65含量明显减少,TNF-α和ICAM-1 Mrna及其蛋白表达显著降低,MPO活性减弱,但PCNAmRNA和蛋白的表达更明显(P<0.05).假手术组、对照组与脾切除组术后1周内的SFSS发生率分别为0、75%和25%,术后1周存活率分别为100%、50%和83.3%,后二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脾切除能降低大鼠小体积肝脏模型的SFSS发生率,可能与脾切除后减少门静脉灌流、抑制NF-Κb活化、减轻细胞损害和促进肝细胞再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切除术 小肝综合征 脾切除术 大鼠
原文传递
肝移植围手术期门静脉血栓的处理 被引量:1
9
作者 吴刚 刘永锋 +4 位作者 成东华 陈旭春 富大智 张佳林 刘树荣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40-342,共3页
目的探讨肝移植围手术期门静脉血栓(PVT)的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95年5月至2008年6月实施的194例肝移植病人临床资料,术前存在PVT24例,其中Ⅰ级12例,Ⅱ级9例,Ⅲ级2例,Ⅳ级1例。术中采取不同门静脉重建方式,结... 目的探讨肝移植围手术期门静脉血栓(PVT)的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95年5月至2008年6月实施的194例肝移植病人临床资料,术前存在PVT24例,其中Ⅰ级12例,Ⅱ级9例,Ⅲ级2例,Ⅳ级1例。术中采取不同门静脉重建方式,结扎术前存在的门腔分流和粗大的侧支循环。术后根据凝血酶原时间(PT),应用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质量肝素预防性抗凝。术中、术后应用多普勒超声监测门静脉血供。结果术后PVT发生率2.58%(5/194)。1例PVT经外科门静脉取栓、重新吻合治愈,3例置管溶栓、支架植入治愈,另1例仅表现肝功能轻度异常,未特殊处理。与PVT相关病死率为0。其余病例随访6~104个月,未见PVT。结论理想的门静脉重建方式、结扎门腔存在的分流和术后有效的抗凝可以减少PVT的发生,多普勒超声监测能早期发现PVT,挽救移植物,避免再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门静脉 多普勒超声 术后并发症
原文传递
肝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合并门静脉血栓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刚 刘永锋 +3 位作者 刘树荣 张佳林 陈旭春 成东华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90-593,共4页
目的总结分析肝移植中门静脉血栓(PVT)的处理经验以及PVT对肝移植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总结1995年5月至2007年9月194例接受肝移植手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前存在PVT24例(12.4%),Ⅰ级12例、Ⅱ级9例、Ⅲ级2例、Ⅳ级1例。根据... 目的总结分析肝移植中门静脉血栓(PVT)的处理经验以及PVT对肝移植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总结1995年5月至2007年9月194例接受肝移植手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前存在PVT24例(12.4%),Ⅰ级12例、Ⅱ级9例、Ⅲ级2例、Ⅳ级1例。根据血栓程度分级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门静脉重建。术后根据凝血酶原时间(PT),应用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预防性抗凝。术后应用多普勒超声监测门静脉血供。选取同期接受肝移植手术的无PVT的17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过程和预后的差别。结果21例Ⅰ级、Ⅱ级血栓患者行血栓切除术,2例Ⅲ级血栓患者行髂静脉.肠系膜上静脉搭桥,1例Ⅳ级血栓患者将供肝门静脉和受者粗大的门静脉属支吻合。有PVT组比无PVT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长,输血量多,术后PVT的再发率高(P〈0.05),但并发症发生率、围手术期病死率和术后1年生存率两组间无差别(P〉0.05)。PVT组有2例术后血栓再发,经放射介入治疗治愈。结论术前PVT的存在增加了肝移植手术的难度和术后PVT的再发率,但对肝移植的预后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静脉血栓形成 肝病
原文传递
原位肝移植肝动脉重建临床分析
11
作者 吴刚 刘永锋 +3 位作者 刘树荣 张佳林 李桂臣 陈旭春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87-489,共3页
目的总结分析原位肝移植肝动脉重建经验,提高肝移植疗效和受体存活率。方法总结1995年5月至2006年12月实施的183例肝移植临床资料,常规动脉重建163例,供者腹腔动脉干Carrell's袖片或肝总动脉-脾动脉汇合部与受者肝左.右动脉汇合部... 目的总结分析原位肝移植肝动脉重建经验,提高肝移植疗效和受体存活率。方法总结1995年5月至2006年12月实施的183例肝移植临床资料,常规动脉重建163例,供者腹腔动脉干Carrell's袖片或肝总动脉-脾动脉汇合部与受者肝左.右动脉汇合部吻合25例,胃十二指肠.肝固有动脉汇合部吻合134例,腹腔动脉干吻合4例。采用髂动脉.腹主动脉搭桥20例。术后根据凝血酶原时间(胛),应用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抗凝。术中、术后应用多普勒超声监测肝动脉血供。结果183例肝移植患者中有6例发生肝动脉并发症,发生率为3.28%(6/183),其中肝动脉血栓形成(hepatica artery thrombosis,HAT)5例,肝动脉狭窄(hepatic artery stenosis,HAS)1例。常规通路动脉重建组动脉并发症发生率1.84%(3/163),髂动脉-腹主动脉搭桥组为15.0%(3/2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9.73,P〈0.01)。6例并发症患者中有1例HAT于术后19d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另5例通过介入治疗治愈,死亡率16.7%。结论正确地选择肝动脉重建吻合的部位和术后有效的抗凝治疗减少HAT和HAS的发生,多普勒超声的早期发现和放射介入的及时治疗可以挽救移植物,避免再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血管成形术 多普勒超声 手术后并发症
原文传递
microRNA-21在肿瘤中异常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4
12
作者 肖琳 王振宁 徐惠绵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5期463-467,共5页
microRNA(miRNA)是由18~26个核苷酸组成的内源性非编码的单链RNA分子,其通过与mRNA的结合来抑制其翻译过程从而调节相应基因的表达,在人体一系列生物学过程发挥着作用。miR-21在众多肿瘤组织中表达上调,临床试验证实miR-21的表达... microRNA(miRNA)是由18~26个核苷酸组成的内源性非编码的单链RNA分子,其通过与mRNA的结合来抑制其翻译过程从而调节相应基因的表达,在人体一系列生物学过程发挥着作用。miR-21在众多肿瘤组织中表达上调,临床试验证实miR-21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临床分期,转移,预后存在密切联系,因此miR-21成为了癌症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21 肿瘤 调控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