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桥本氏甲状腺炎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被引量:27
1
作者 张平 张大林 +3 位作者 王志宏 贺亮 董文武 张浩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02-1104,共3页
目的探讨桥本氏甲状腺炎的诊断、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外科手术治疗的455例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病理结果:单纯桥本氏甲状腺炎151例,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毒性甲状腺肿21例,... 目的探讨桥本氏甲状腺炎的诊断、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外科手术治疗的455例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病理结果:单纯桥本氏甲状腺炎151例,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毒性甲状腺肿21例,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160例,合并甲状腺腺瘤45例,合并甲状腺癌78例。结论桥本氏甲状腺炎常合并其他甲状腺疾病。彩超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及甲状腺免疫功能检测有助于术前确定诊断。对疑有恶变或产生压迫症状者应积极手术。手术应遵循个体化原则,依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尽量保留正常的甲状腺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本氏甲状腺炎 外科治疗 甲状腺癌
下载PDF
影像学对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2
作者 张大林 张平 +3 位作者 王志宏 董文武 贺亮 张浩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06-508,共3页
目的探讨影像学对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PTML)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0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45例PTML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PTML甲状腺超声多呈弥漫性低回声或极低回声,其内具有边界清楚的条索... 目的探讨影像学对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PTML)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0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45例PTML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PTML甲状腺超声多呈弥漫性低回声或极低回声,其内具有边界清楚的条索样改变,后方回声增强。CT平扫肿物密度低于邻近肌肉,质地较均匀,增强扫描后无明显强化或轻度强化,仍低于或接近邻近肌肉,肿物边缘或内部可见明显强化的条索状区域,钙化和坏死少见。ECT病变部位显像稀疏,呈"凉结节"。结论特征性影像学表现有助于PTML术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 淋巴瘤 影像学 诊断
下载PDF
腔镜辅助甲状腺肿瘤微创手术15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4
3
作者 张平 贺亮 +1 位作者 王志宏 张浩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5年第7期564-565,571,共3页
探讨腔镜辅助下颈部小切口甲状腺肿瘤微创手术的技巧。回顾性分析150例腔镜辅助下颈部小切口甲状腺肿瘤微创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良性病变108例,甲状腺乳头癌42例。15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前50例平均手术时间80±15 min,术中出血量30~... 探讨腔镜辅助下颈部小切口甲状腺肿瘤微创手术的技巧。回顾性分析150例腔镜辅助下颈部小切口甲状腺肿瘤微创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良性病变108例,甲状腺乳头癌42例。15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前50例平均手术时间80±15 min,术中出血量30~80 m L,术后引流25~50 m L。后100例平均手术时间50±13 min,术中出血量20~35 m L,术后引流量10~30 m L。切口长2~3 cm,术后2 d出院,均未发生并发症。对于有适应证的甲状腺肿瘤,腔镜辅助下颈部小切口手术具有安全可靠、美容效果明显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腔镜 小切口
下载PDF
HSP90和Sufu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贾爱庆 崔俊帅 +5 位作者 董文武 王志宏 贺亮 张大林 吕承洲 张浩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31-234,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热休克蛋白90(HSP90)及Hedgehog信号通路关键负性调控因子Sufu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应用Elivision两步法免疫组化检测152例PTC原发灶及其癌旁组织中HSP90和Sufu... 目的通过检测热休克蛋白90(HSP90)及Hedgehog信号通路关键负性调控因子Sufu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应用Elivision两步法免疫组化检测152例PTC原发灶及其癌旁组织中HSP90和Sufu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HSP90和Sufu主要表达于细胞质中。HSP90在PT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9.6%,明显高于癌旁组织(64.5%,P<0.01);伴有淋巴结转移PTC中HSP90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86.7%和69.4%,P<0.01)。Sufu在PT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41.4%和78.3%,P<0.01);伴有淋巴结转移PTC中Sufu的阳性表达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30.0%和58.1%,P<0.01)。HSP90与Sufu在PTC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169,P=0.019)。结论 HSP90和Sufu可能通过Hedgehog通路参与PTC的发生和淋巴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热休克蛋白90 HEDGEHOG
下载PDF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手术方式的选择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平 贺亮 +3 位作者 王志宏 董文武 张大林 张浩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4年第1期55-57,共3页
探讨治疗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适合的手术方式。70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5例。一组行甲状腺双叶次全切除术(BSTT组),另一组行甲状腺左叶、峡部全切和右叶次全切除术(LTT和RSTT组)。LTT和RSTT组手术时间、术中出... 探讨治疗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适合的手术方式。70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5例。一组行甲状腺双叶次全切除术(BSTT组),另一组行甲状腺左叶、峡部全切和右叶次全切除术(LTT和RSTT组)。LTT和RSTT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明显低于BSTT组(P<0.05),术后病情更加平稳;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喉返神经损伤概率与BSTT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功能亢进复发率明显低于BSTT组(P<0.05)。甲状腺左叶、峡部全切和右叶次全切除术是一种更为有效、安全的治疗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状腺切除术 术式选择
下载PDF
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复发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外科治疗
6
作者 张挺 宋清斌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外科版)》 2008年第8期47-49,共3页
目的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复发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6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复发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均治愈,随访0.5—5.0年,无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复发病例... 目的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复发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6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复发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均治愈,随访0.5—5.0年,无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复发病例,术后5d内抽搐3例,甲状腺功能减退2例,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2例。结论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是甲状腺组织保留过多;甲状腺再次手术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充分的术前准备、妥善的术后处理是患者顺利渡过围手术期、减少手术并发症的有力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 结节性 复发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甲状旁腺癌的诊断与治疗(附8例报告) 被引量:6
7
作者 张平 贺亮 +3 位作者 吕成洲 王志宏 董文武 张浩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62-863,共2页
回顾分析8例甲状旁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结果。总结甲状旁腺癌临床特征,提高甲状旁腺癌的术前及术中诊断准确率,选用正确的治疗方式,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关键词 甲状旁腺癌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促进胰腺癌细胞侵袭和转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张浩 李昱骥 +3 位作者 周建平 孔凡民 董明 郭克建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180-184,共5页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促进胰腺癌细胞侵袭和转移的分子机理。方法EGF对胰腺癌细胞系NOR-P1的增殖、黏附及侵袭能力的影响分别用WST-1细胞增殖实验、细胞黏附实验和Transwell体外侵袭实验检测;MMP-9和MMP-...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促进胰腺癌细胞侵袭和转移的分子机理。方法EGF对胰腺癌细胞系NOR-P1的增殖、黏附及侵袭能力的影响分别用WST-1细胞增殖实验、细胞黏附实验和Transwell体外侵袭实验检测;MMP-9和MMP-2的活性及表达分别用明胶酶谱分析和Western印迹、RT-PCR检测;NF-κB活性用凝胶电泳迁移实验检测。结果EGF能够明显促进胰腺癌细胞的侵袭能力,但对胰腺癌细胞的黏附力及增殖并无明显影响;EGF明显上调胰腺癌细胞的NF-κB和MMP-9的活性及表达,但对MMP-2活性及表达无影响;NF-κB抑制物四氢化吡咯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能够明显抑制EGF所诱导的NF-κB活性,同时也抑制EGF所诱导的MMP-9表达及胰腺癌细胞的侵袭力。结论EGF通过活化NF-κB促进胰腺癌细胞的MMP-9的表达和侵袭力,采用NF-κB抑制剂PDTC阻断NF-κB通路能够降低胰腺癌细胞的侵袭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侵袭 表皮生长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 核因子ΚB
下载PDF
HGF抑制人肝癌细胞增殖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贺亮 刘冰阳 +4 位作者 丁奎 丁宏 张浩 张健 辛世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44-246,共3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人肝癌细胞增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溴脱氧尿核苷(BrdU)细胞增殖酶联免疫实验观察HGF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的增殖作用,采用Western印迹和RT-PCR法检测p27、p21和p18基因的表达。将反义p27表达质...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人肝癌细胞增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溴脱氧尿核苷(BrdU)细胞增殖酶联免疫实验观察HGF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的增殖作用,采用Western印迹和RT-PCR法检测p27、p21和p18基因的表达。将反义p27表达质粒转染HepG2细胞获得稳定转染的p27低表达HepG2细胞,观察HGF对该转染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HGF对HepG2细胞的增殖具有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抑制作用,HGF明显促进HepG2细胞p27蛋白和mRNA表达,但对p21和p18的表达则无影响。HGF对反义p27稳定转染的HepG2细胞无增殖抑制作用。结论HGF对HepG2细胞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与上调p27表达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肝细胞生长因子 P27基因 细胞增殖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继发霍纳综合征一例报道 被引量:2
10
作者 范玥尧 胡新华 +3 位作者 曹辉 何家安 辛世杰 段志泉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0年第5期415-417,共3页
心脏-声带综合征(cardiovocal syndrome)是指因心血管疾病损伤喉返神经导致左侧声带麻痹,出现声音嘶哑等症状的一组综合征。本征最先由Ortner[1]于1897年通过一个患有二尖瓣狭窄的患者描述了心血管问题和声音嘶哑的关系,故又称霍纳综... 心脏-声带综合征(cardiovocal syndrome)是指因心血管疾病损伤喉返神经导致左侧声带麻痹,出现声音嘶哑等症状的一组综合征。本征最先由Ortner[1]于1897年通过一个患有二尖瓣狭窄的患者描述了心血管问题和声音嘶哑的关系,故又称霍纳综合征(Ortner's syndrome)。霍纳综合征表现为一组典型的神经症候群,包括病变侧眼睑下垂、瞳孔缩小和面部无汗,这是由于支配头、眼和颈部的交感神经被阻断所引起的[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纳综合征 动脉瘤 夹层 主动脉瘤 声音嘶哑
下载PDF
CT血管成像术在腘动脉陷迫综合征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姜宏舟 辛世杰 +2 位作者 张健 黄砚玲 段志泉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08年第4期377-379,383,共4页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术(CTA)在动脉陷迫综合征(PAE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AES患者的CTA资料,其中4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CTA图像可清晰显示8例患者动脉与周围组织之间的关系,均可见异常...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术(CTA)在动脉陷迫综合征(PAE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AES患者的CTA资料,其中4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CTA图像可清晰显示8例患者动脉与周围组织之间的关系,均可见异常走行的腓肠肌内侧头及其肌腱或纤维组织束压迫动脉。CTA能清晰显示动脉狭窄闭塞的部位、范围、程度、侧枝循环形成情况及动脉与周围组织间的关系。结论CTA诊断PAES准确率100%,明确病因诊断优于D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胭动脉陷迫综合征 CT 血管成像
下载PDF
SHH信号通路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凤贺 辛世杰 +4 位作者 杨栋 惠林萍 杨昱 张健 段志泉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0年第4期219-222,共4页
目的探讨sonic hedgehog(SHH)信号通路是否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中被活化,研究SHH信号通路是否参与PDGF诱导的VSMC增殖。方法体外培养人VSMC,施加PDGF刺激后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成像、Western-Blot... 目的探讨sonic hedgehog(SHH)信号通路是否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中被活化,研究SHH信号通路是否参与PDGF诱导的VSMC增殖。方法体外培养人VSMC,施加PDGF刺激后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成像、Western-Blot及qRT-PCR检测SHH信号通路分子mRNA的表达变化;分别应用慢病毒介导的RNAi及SHH信号通路特异抑制剂cyclopamine阻断SHH通路后,用细胞计数、BrdU掺入法及Ki67染色评价细胞增殖情况。结果激光共聚焦显微成像及Western-blot及qRT-PCR均显示PDGF能够活化SHH信号通路蛋白shh、patched1及Gli2的表达;阻断SHH信号通路后,PDGF诱导VSMC增殖的作用明显减弱。结论 SHH信号通路在PDGF诱导的VSMC增殖中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H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血管平滑肌细胞 增殖
下载PDF
破裂型孤立性髂内动脉瘤误诊一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雷 辛世杰 段志泉 《临床外科杂志》 2013年第4期308-308,共1页
患者,男,76岁,间断左下腹痛2个月,伴有纳差,消瘦乏力,大便习惯改变,小便量减少。当地医院行腹部CT平扫提示左下腹部占位病变来我院。入院查体见患者重度贫血貌,生命体征尚平稳,左侧腹壁可见局部皮肤青紫,左下腹可触及一边界... 患者,男,76岁,间断左下腹痛2个月,伴有纳差,消瘦乏力,大便习惯改变,小便量减少。当地医院行腹部CT平扫提示左下腹部占位病变来我院。入院查体见患者重度贫血貌,生命体征尚平稳,左侧腹壁可见局部皮肤青紫,左下腹可触及一边界不清包块,质韧,无搏动性,压痛阳性,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肠鸣音正常。给予禁食、补液、抗炎对症治疗,并完善常规CA19-9,心肺功能检查及腹部增强CT检查,实验室检查提示严重的低钠、低氯、低蛋白及贫血(血红蛋白42∥L),血尿素氮增高(14.49mmol/L),CA125及轻度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内动脉瘤 破裂型 误诊 孤立 腹部CT平扫 重度贫血 CA19-9 增强CT检查
下载PDF
Leriche综合征45例诊治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建华 徐健 +3 位作者 马文锋 张健 段志泉 辛世杰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9年第6期623-626,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总结45例Leriche综合征病人的诊疗情况,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45例Leriche综合征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17例行手术治疗,22例行腔内治疗,6例保守治疗。结果:17例行手术治疗者中,有5例行腹主-髂动脉人工血管移植术,1... 目的:通过分析、总结45例Leriche综合征病人的诊疗情况,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45例Leriche综合征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17例行手术治疗,22例行腔内治疗,6例保守治疗。结果:17例行手术治疗者中,有5例行腹主-髂动脉人工血管移植术,11例行腹主-股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行腹主动脉切开取栓术;22例行腔内治疗者中,19例置入血管内支架。经随访发现,手术治疗病人的1年通畅率为100%,5年通畅率为72%;18例获得随访的行腔内治疗的病人中,有16例症状无加重和复发,2例血管分别于术后17个月和23个月时再次发生闭塞。结论:在早期诊断、全面评估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是治疗Leriche综合征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RICHE综合征 手术治疗 腔内治疗
下载PDF
锁骨下动脉瘤的外科手术治疗
15
作者 李光鑫 辛世杰 +5 位作者 段志泉 张健 杨栋 丁奎 王雷 李璇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85-286,共2页
锁骨下动脉瘤是罕见的周围动脉瘤之一,可导致瘤体破裂出血、神经受压以及上肢缺血等并发症。由于锁骨下动脉的位置特殊,局部解剖结构复杂,处理起来难度很大。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1995年11月至2009年8月接受手术治疗的14例锁骨下动... 锁骨下动脉瘤是罕见的周围动脉瘤之一,可导致瘤体破裂出血、神经受压以及上肢缺血等并发症。由于锁骨下动脉的位置特殊,局部解剖结构复杂,处理起来难度很大。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1995年11月至2009年8月接受手术治疗的14例锁骨下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现将手术治疗经验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下动脉瘤 手术治疗 外科 周围动脉瘤 2009年 破裂出血 上肢缺血 神经受压
原文传递
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分析
16
作者 陈建华 徐健 +3 位作者 马文锋 张健 段志泉 辛世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4015-4016,共2页
目的:探讨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96-2008年收治的23例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中男14例,女9例,年龄(47.9±14.5)岁,病程1~30 d。主要临... 目的:探讨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96-2008年收治的23例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中男14例,女9例,年龄(47.9±14.5)岁,病程1~30 d。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肢肿胀、疼痛、皮肤颜色改变及浅静脉曲张等。均经彩超、CT静脉造影及静脉造影确诊;21例单纯予抗凝、溶栓、祛聚等治疗;2例介入下行置管溶栓术,其中1例同时行球囊扩张成形术。23例患者中,5例发展为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结论:上肢深静脉血栓发病急,进展迅速,血栓蔓延、脱落常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在临床工作中应予以高度关注。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愈后合理的抗凝治疗,对于防止血栓复发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静脉造影术 上肢
下载PDF
缺血后处理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
17
作者 曹辉 胡新华 +3 位作者 何家安 张强 辛世杰 段志泉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0年第5期341-344,共4页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I-postC)对大鼠双侧后肢骨骼肌缺血再灌注(I/R)后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阻断肾下腹主动脉建立大鼠双侧后肢骨骼肌I/R损伤模型。48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I/R组、缺血预处理(IPC)组及I-postC组,每组16只。分别...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I-postC)对大鼠双侧后肢骨骼肌缺血再灌注(I/R)后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阻断肾下腹主动脉建立大鼠双侧后肢骨骼肌I/R损伤模型。48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I/R组、缺血预处理(IPC)组及I-postC组,每组16只。分别于再灌注后12、24h各处死8只,取肺组织标本,观察肺组织形态学、湿/干重比、丙二醛(MDA)及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变化。原位杂交和RT-PCR方法检测肺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ICAM-1蛋白表达。结果:再灌注12或24h后I/R组有明显的弥散功能障碍,表现为间质浸润细胞增多并伴有明显水肿。IPC组和I-postC组的各项指标均较I/R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postC可以减轻大鼠双侧后肢骨骼肌I/R后肺损伤,与IPC可能存在共同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后处理 再灌注损伤 骨骼 肺损伤 大鼠 Wistar
下载PDF
CTA在糖尿病足外科治疗中的作用
18
作者 张平 吕承洲 姜英令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10期593-595,共3页
目的分析CT血管成像(CTA)在临床糖尿病足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以提高糖尿病足的治疗水平,降低致残率及二次手术率。方法自2000年10月至2013年1月,对50例糖尿病足患者均予综合治疗:严格控制血糖,早期全身应用扩血管、改善微循环、抗... 目的分析CT血管成像(CTA)在临床糖尿病足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以提高糖尿病足的治疗水平,降低致残率及二次手术率。方法自2000年10月至2013年1月,对50例糖尿病足患者均予综合治疗:严格控制血糖,早期全身应用扩血管、改善微循环、抗血小板凝集药物及抗生素,局部清创换药,并行CTA评估下肢动脉阻塞情况,根据病情综合应用包含局部清创、换药、封闭负压吸引(VSD)、植皮、截趾截肢等多种治疗方式。结果本组50例患者经综合治疗后,局部清创换药、植皮愈合5例,局部清创换药、VSD术、植皮愈合20例,截趾术12例,小腿截肢10例,大腿截肢3例。所有病例均未因肢体残端再次坏死而行二次手术。结论糖尿病足患者病情多样,应充分利用CTA评估病情,对于存在明确阻塞部位的,应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试行介入治疗。即使肢体坏死无法保留,CTA检查亦可协助选择合理的截除平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CT血管成像 封闭负压引流
原文传递
移植血管再狭窄研究现状
19
作者 辛世杰 董道松 李凤贺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0年第4期201-204,共4页
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是当今世界上致死、致残的首要原因之一,尤其近年来在我国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静脉旁路移植是治疗此类引起心脏、肢体等器官缺血疾病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 血管再狭窄 血管内膜增生 支架 基因治疗 内皮化 细胞外基质 旁路移植 靶基因 动脉硬化 血管内皮细胞
下载PDF
超声探测甲状腺结节钙化的临床诊断价值 被引量:30
20
作者 张平 王志宏 +4 位作者 贺亮 董文武 张大林 贾爱庆 张浩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57-660,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探测甲状腺结节钙化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0年1月经手术治疗的4 011例甲状腺疾病患者的超声资料和临床病理结果,分析钙化与否及不同钙化类型与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关系,比较单发和... 目的:探讨超声探测甲状腺结节钙化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0年1月经手术治疗的4 011例甲状腺疾病患者的超声资料和临床病理结果,分析钙化与否及不同钙化类型与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关系,比较单发和多发钙化结节的恶性率以及不同年龄组甲状腺结节伴钙化的恶性率。结果:甲状腺结节伴钙化的恶性率明显高于非钙化结节,微小钙化结节的恶性率明显高于非微小钙化,单发钙化结节恶性率均明显高于多发钙化结节,年龄<45岁钙化结节者的恶性率明显高于年龄≥45岁者,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钙化、微小钙化、粗大钙化和环状钙化对诊断甲状腺恶性肿瘤的敏感度分别为80.42%、51.65%、26.52%、2.25%,特异度分别为67.53%、93.19%、76.79%、97.55%。39例颈部淋巴结钙化者中,37例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结论:甲状腺结节钙化和微小钙化对甲状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单发结节伴钙化、微小钙化、年龄<45岁钙化结节患者以及淋巴结钙化者具有更高的恶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诊断 钙质沉着症 超声检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