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弥漫肺泡出血病例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沈敏 王玉 +3 位作者 曾学军 范洪伟 许文兵 唐福林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57-461,共5页
报道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弥漫肺泡出血及严重免疫缺陷病例,以期提高对危重病例的诊治水平。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弥漫肺泡出血
下载PDF
针灸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孙华 张有志 《针灸临床杂志》 2003年第1期54-54,F003,共2页
以显著持续心情低落为主要特征的抑郁症是全球性的主要精神卫生问题 ,以应用抗抑郁药物为主的临床治疗由于受到多方面的制约至今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 ,而与此同时应用针灸疗法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性和优越性却日益得到关注。就近年来有关抑... 以显著持续心情低落为主要特征的抑郁症是全球性的主要精神卫生问题 ,以应用抗抑郁药物为主的临床治疗由于受到多方面的制约至今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 ,而与此同时应用针灸疗法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性和优越性却日益得到关注。就近年来有关抑郁症的发病机制研究以及针灸治疗抑郁症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同时也指出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以期为针灸治疗抑郁症作出客观的科学评价 ,并进一步推动针灸疗法在抑郁症治疗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治疗 抑郁症 临床 进展
下载PDF
肛门直肠压力测定对慢性便秘分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智凤 柯美云 +2 位作者 郭晓峰 吴冰 孙晓红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1期104-105,共2页
关键词 慢性便秘 肛门直肠压力 分型 临床意义
下载PDF
下食管括约肌及食管体部的清除功能在防御胃食管反流中的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孙晓红 柯美云 +1 位作者 王智凤 方秀才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1期48-49,共2页
关键词 食管反流 下食管 括约肌 清除功能 体部
下载PDF
不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患者的生活质量分析
5
作者 陆益花 孙瓅贤 +5 位作者 严健华 李全 王燕杰 庄勋 张泽峰 范中杰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9年第10期742-745,共4页
目的 比较不同冠脉病变程度患者生活质量的差异,分析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 2007年12月至2008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住院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801例,采用中文版SF-36和QOL-35量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进行测量,收集患... 目的 比较不同冠脉病变程度患者生活质量的差异,分析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 2007年12月至2008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住院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801例,采用中文版SF-36和QOL-35量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进行测量,收集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临床资料和冠脉造影资料.按冠脉病变程度将患者分为冠脉无明显狭窄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比较各组间传统危险因素、生化指标和生活质量问卷得分的差异.对可能影响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冠脉病变程度不同分组问,SF-36总分(P=0.04)、生理机能(P<0.01)和社会功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QOL-35总分(P<0.01)和独立生活能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NYHA分级、生活环境、血清肌酐清除率、心梗史、病变支数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P<0.05).结论 随着冠脉病变程度的加重,患者生活质量得分降低.年龄、性别、NYHA分级、生活环境、血清肌酐清除率、心梗史、病变支数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因素对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生活质量 多重回归分析
下载PDF
瘤源性骨质软化症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诊断价值 被引量:7
6
作者 余卫 林强 +5 位作者 张云庆 姜波 金今 姜艳 李梅 李方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16-620,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影像方法在瘤源性骨质软化病变的影像学表现。方法8例瘤源性骨质软化患者年龄28~69岁,平均44.1岁,其中男5例,女3例。所有患者的骨质软化诊断依据临床检查和X线表现。主要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活性、甲状... 目的探讨不同影像方法在瘤源性骨质软化病变的影像学表现。方法8例瘤源性骨质软化患者年龄28~69岁,平均44.1岁,其中男5例,女3例。所有患者的骨质软化诊断依据临床检查和X线表现。主要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活性、甲状旁腺激素、尿磷和肝肾功能。根据临床寻找瘤源性骨质软化病变的需求,所有患者均先行99mTC生长抑素核素扫描检查。MR检查8例,螺旋CT检查4例,对MR、CT发现的4例骨内病变又进一步行常规X线检查4例。所有局部病变均行手术切除并得取病理诊断。结果所有患者实验室检查均示血磷降低(0.29~0.65mmol·L-1),碱性磷酸酶(36.6~310.6μmol·s-1·L-1)和尿磷增高(11.5~40.9mmol·L-1),但甲状旁腺水平和肝、肾功能均正常。术后病理结果为:软组织肿瘤4例(血管瘤、腱鞘巨细胞瘤、血管外皮细胞瘤和间叶细胞瘤各1例);骨肿瘤4例(恶性神经纤维瘤1例,间叶细胞瘤2例和纤维母细胞瘤1例)。所有病变区的奥曲肽显像均示异常浓聚,但不足以区分病变是源于骨还是软组织,而MR影像可进行这种区分。所有病变的T1WI示低或等强度信号,T2WI示高强度信号;病变的边界均清晰;信号强度不均匀者6例,均匀者2例;4例病理证实的骨肿瘤中有2例CT和X线显示恶性的骨质破坏征象,如边界不清等。结论对年长、血钙和甲旁状腺激素正常且低血磷的骨质软化,应首选奥曲肽显像检查用以寻找瘤源性骨质软化病变,进一步结合MR、CT或X线所见有助于病变性质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软化症 软组织肿瘤 骨肿瘤 诊断显像
原文传递
先天性失嗅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刘剑锋 有慧 +3 位作者 倪道凤 张秋航 武学焱 王娜亚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749-752,共4页
目的总结先天性失嗅的分类、临床表现以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8月—2006年9月收治的8例先天性失嗅病例的临床资料。4例为伴有其他异常的先天性失嗅患者,其中卡尔曼综合征(Kallmann syndrome)3例,鼻腔鼻窦发育异常1例;另... 目的总结先天性失嗅的分类、临床表现以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8月—2006年9月收治的8例先天性失嗅病例的临床资料。4例为伴有其他异常的先天性失嗅患者,其中卡尔曼综合征(Kallmann syndrome)3例,鼻腔鼻窦发育异常1例;另外4例为孤立性失嗅。8例患者均行详细的病史采集、全面体检、T&T 嗅觉检查、嗅觉事件相关电位测试、鼻内镜检查和鼻窦CT 检查。7例行嗅觉通路 MRI 和性激素检测,2例行嗅黏膜活组织检查。结果 8例患者自幼均未闻到过任何气味。除1例鼻腔鼻窦发育异常外,其余7例耳鼻咽喉科常规检查以及鼻内镜检查未见异常。主观嗅觉测试均为完全失嗅。嗅觉事件相关电位测试显示最大嗅刺激引不出嗅觉事件相关电位。CT 检查显示1例鼻腔鼻窦未发育,其余7例未见异常。MRI 检查:6例均为嗅球、嗅束缺失,嗅沟缺失或部分变浅;1例双侧嗅球发育差。内分泌检查:3例青春期后外生殖器以及男性第二性征发育不良,血清睾酮、雌二醇、促黄体生成素以及促卵泡生成素水平低于正常。其余4例性激素检测正常。嗅黏膜活检:1例未见嗅上皮典型结构;另1例为鳞状上皮组织伴慢性炎性病变。结论先天性失嗅诊断应依据病史、专科体检、嗅觉测试、鼻窦 CT 以及嗅路 MRI 检查结果。嗅路 MRI 对诊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觉障碍 卡尔曼综合征 诱发电位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慢性肾脏疾病并发肺孢子菌肺炎21例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叶文玲 于阳 +9 位作者 李航 陈丽萌 高瑞通 李明喜 刘冬妍 曾学军 王京岚 王辉 李雪梅 李学旺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55-559,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疾病并发肺孢子菌肺炎(PCP)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经病原学确诊的原发和继发性肾脏疾病(除外。肾移植)并发PCP2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原发性肾脏疾病6例,继发性肾脏疾病15例。在合并PCP时,2...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疾病并发肺孢子菌肺炎(PCP)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经病原学确诊的原发和继发性肾脏疾病(除外。肾移植)并发PCP2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原发性肾脏疾病6例,继发性肾脏疾病15例。在合并PCP时,20例(95.2%)正在接受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PCP起病急骤,以发热、不同程度的胸闷憋气、呼吸困难、干咳少痰为主要临床表现。20例患者以发热起病,病程中17例患者出现高热。20例人院时即存在明显低氧血症,其中12例为I型呼吸衰竭。12例患者检测了T细胞亚群,8例CD4+T细胞低于0.2×10^9/L,其中5例低于0.1×10^9/L。除1例表现为双肺团块影外,20例胸部x线片提示弥漫性肺间质病变或CT示肺部磨玻璃样改变。所有患者接受三甲氧苄氨嘧啶.磺胺甲基异恶唑(TMP.SMZ)治疗,死亡11例,占52.3%。与治愈组相比,死亡组患者发病年龄较大[(60.91±15.08)岁比(44.50±14.83)岁,P〈0.05],就诊时血氧分压较低[(48.11±19.05)mmHg比(65.91±13.13)mmHg,P〈0.011,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及并发其他病原菌感染的比例更高。存活者平均随访16个月,无PCP复发。结论PCP是慢性肾脏疾病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过程中的一个严重并发症,病情进展迅速,常导致死亡,早期诊断及治疗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疾病 肺炎 肺囊虫性 机会致病菌感染
原文传递
开胸术后患者呼吸治疗的护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徐雪蕾 邓海波 都菁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7年第34期3373-3374,共2页
  随着医学各学科的发展,胸科手术治疗适应症范围扩大,年龄跨度也逐渐增大,而呼吸道感染、肺不张所致的急性呼吸衰竭是开胸术后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病死率较高,因此术后加强呼吸治疗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措施.……
关键词 开胸手术 呼吸治疗 护理
原文传递
神经梅毒一例
10
作者 王焕玲 李世泰 +2 位作者 盛瑞媛 郭涛 张振馨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75-275,共1页
关键词 神经梅毒 柳氮磺氨吡啶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超声研究成年后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胎儿期宫内发育的关系
11
作者 谭莉 姜玉新 +8 位作者 张振馨 齐振红 吕珂 徐涛 刘爱民 盖铭英 王姮 王子时 曾毅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11期827-830,共4页
目的 探讨成年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胎儿期宫内生长情况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2036例有完整出生记录的50岁以上成人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总动脉及其分叉处内中膜厚度,判断有无动脉粥样硬化。抽取外周静脉血进行各项生化检查,并填写心... 目的 探讨成年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胎儿期宫内生长情况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2036例有完整出生记录的50岁以上成人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总动脉及其分叉处内中膜厚度,判断有无动脉粥样硬化。抽取外周静脉血进行各项生化检查,并填写心脑血管调查表。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出生时、成年后各项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 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组的出生体质量和头围均明显低于正常组,出生体质量〈2500g的胎儿成年后颈动脉硬化的发生率最高,调整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后仍比出生体质量3000-3500g者高。结论 胎儿期宫内发育不良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颈动脉 动脉硬化 胎儿生长迟缓
原文传递
1例外科联合皮科副肿瘤性天疱疮患者的治疗及护理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颖 李敏 郭淑丽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7年第30期2952-2953,共2页
总结了1例外科联合皮科副肿瘤性天疱疮患者的护理.采用的主要护理措施包括,术前的心理护理使患者的心态调整到最佳状态,术前的充分准备联合皮肤护理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术后的有效护理促进了伤口愈合及皮肤黏膜的恢复,术后的抗感染治... 总结了1例外科联合皮科副肿瘤性天疱疮患者的护理.采用的主要护理措施包括,术前的心理护理使患者的心态调整到最佳状态,术前的充分准备联合皮肤护理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术后的有效护理促进了伤口愈合及皮肤黏膜的恢复,术后的抗感染治疗及营养支持,利于患者术后恢复.本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康复出院.做好术前术后护理是患者康复的主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肿瘤性 天疱疮 外科 护理
原文传递
开腹手术中实施3种不同保温措施对病人体温变化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梅 祁艳萍 +1 位作者 马丽莉 张圣洁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7年第4期306-310,共5页
目的 探讨开腹手术中使用加温纯棉线毯、电加温毯、电加温毯与加温腹腔冲洗液复合保温等3种不同保温措施对病人体温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全麻下行开腹手术病人90例,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根据手术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3组:线毯组采用覆盖加... 目的 探讨开腹手术中使用加温纯棉线毯、电加温毯、电加温毯与加温腹腔冲洗液复合保温等3种不同保温措施对病人体温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全麻下行开腹手术病人90例,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根据手术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3组:线毯组采用覆盖加温至50 ℃线毯的方法保温;电加温毯组采取覆盖42~46 ℃电温毯的方法保温;复合保温组采用电加温毯和加温至37 ℃的腹腔冲洗液2种方法保温;每组各30例.记录病人入院时、麻醉后、切皮时及之后每30分钟、手术结束时的肛温.结果 线毯组中,入室温度为(37.0±0.3)℃,麻醉后温度为(36.8±0.4)℃,与入室温度相比,P=0.045<0.05,有显著性差异;切皮时、切皮后30 min及以后时间点与入室温度相比,P值均<0.01,有显著性差异,电加温毯组中,入室温度为(36.7±0.2)℃,麻醉后及其后各时间点温度与入室温度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复合保温组各时间点温度与入室温度比较的结果与电加温毯组相同.各时间点3组间比较结果显示:麻醉后F=0.393,P=0.676>0.05,无显著性差异;切皮时及之后各时间点间P值均小于0.01,3组间有显著性差异;进一步进行3组间两两比较的结果,电加温毯组与复合保温组间各时间点的温度无显著性差异,而线毯组与其他2组相比,切皮时P值均<0.05,有显著性差异,切皮后30 min及其后各时间点P值均<0.05,有显著性差异,切皮后30 min及其后各时间点的P值均<0.01,分别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加温至50 ℃的双层纯棉线毯对体温变化没有影响,不能起到有效的保温作用;使用温度为42~46 ℃的电加温毯和复合保温法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可预防病人体温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腹手术 体温 护理 保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